第一回 斬蔡張過後方知 害孔明掘坑逮虎

關燈
&rdquo &ldquo又怎樣?&rdquo &ldquo都督,亮又想着了。

    目下本軍師身為水軍參謀,兼任長江總巡哨,而今再為造備官,一人身充三役,實是力不勝任,分身無術。

    放而欲将現任的參謀與總巡哨暫且辭去三天,待等十萬狼牙完備,再行複職。

    未知都督應允否?&rdquo 周瑜暗暗好笑:你死期已在眼前,還要搭什麼臭架子?任你怎樣逍遙、惬意,也不過三天時間。

    三天之後,命已歸天,還想到這裡複職?到時候讓你到閻王手下去上任了!所以點頭道:&ldquo如此甚好。

    &rdquo 哪裡知道被諸葛亮白白舒服了三天,正好恢複一下精神、體力。

    否則,到借東風時身體要支持不住了。

     孔明又在軍令狀上添上一筆:&ldquo參謀、巡哨辭去三天;初八再行複職。

    &rdquo寫好後,第三次呈上軍令狀:&ldquo大都督,軍令狀在此!&rdquo &ldquo取來。

    &rdquo &ldquo慢!&rdquo 這下周瑜有點光火了:你幾次三番伸出縮進,搞什麼名堂!你沒有膽量交出軍令狀,說什麼大話呢!你算是&ldquo大丈夫能屈能伸&rdquo啊!這軍令狀你到底準不準備給我了?肯給就給,不肯給拉倒,不必這樣開玩笑,所以說:&ldquo先生還有什麼?&rdquo &ldquo大都督,這張軍令狀全然無效,不足為憑。

    &rdquo 周瑜想,明明看你寫得起勁,緣何又說是張廢紙?既然無效,你又寫他于什麼?豈非愚弄我?故而問道:&ldquo怎說這軍令狀無用哪?&rdquo &ldquo無有中保。

    常言道,&lsquo無保不成契&rsquo。

    &rdquo 不論房契、田契,哪怕一張借據,都要有人作保,簽上字,畫上押。

    否則,這契約是無效的,你去打官司,衙門裡也不會來理睬的,沒有中保人作證,誰知道你們當初是怎樣搞的。

    因此,立軍令狀更要有個中保。

     周瑜一聽,此話倒是不錯的。

    你這軍令狀的手續越完備,你死得越成功,我殺你越公道。

    隻要你将此狀寫好,不論你請何人作保都可以,除了我以外。

    問道:&ldquo先生欲請何人為保?&rdquo 孔明想,若叫别人作保,一百個保人都無用,隻有一個人,他作保我就可以靠着他逢兇化吉,太平無事。

    &ldquo以亮看來,非魯大夫作保不可。

    &rdquo &ldquo下官不保!&rdquo魯肅聽見孔明叫他作保,跳了起來。

    心想,你活得不耐煩,那就你一個人去死吧,别來拖人下水了!你有本事說三天之内能造十萬支箭,我可沒有這個本事來作保。

    如果做了保人,将來你死之後,劉備要來找我算帳的,以為我與都督串通一氣,一個想毒計,一個做中保,一搭一檔,誘逼諸葛亮就範,将其害死。

    到那時,我渾身是口也辯白不清了。

     周瑜想,魯肅是個老實頭,叫他作保我們雙方都放心。

    說道:&ldquo子敬,爾來作保。

    &rdquo 魯肅急了,心想,一個要殺人,一個去送死,做這種保人要軋扁頭的:&ldquo啊呀都督,下官無能,都督另請高明!&rdquo 周瑜見魯肅一口回絕,不願作保,那就算了。

    帳上文武多得很,便對孔明道:&ldquo先生,魯子敬不願作保,請先生另選旁人。

    &rdquo &ldquo都督,魯大夫不願作保,亮造箭之事便作罷論,軍令狀亦然作廢,撕去了。

    &rdquo孔明說罷、拿起軍令狀,準備撕掉。

     此時周瑜恨不得對魯肅跪下來,懇求他作保。

    心想,孔明寫下這軍令狀,我是求之不得。

    現在他要撕毀紙狀,就好比一塊肥肉到了嘴邊又被人奪去,一條妙計頃刻間要化作泡影。

     魯肅聽孔明這麼講,倒很高興、心想,諸葛亮,你真聰明,把責任全部往我身上一推,你就可以一點沒有事情了,剛剛的說話統統作廢。

    大都督又上了你的當了。

    打了半天雷,一滴雨都沒有下,最後滿天烏雲一散而光。

    好,成人之美,救人之命,這等善事我倒很願意承擔一切責任。

    因此,魯肅斬釘截鐵地說:&ldquo下官就是不保!&rdquo 周瑜想,你倒乘機搭架子,越來越神氣了!存心想搞掉我這條計啊?大都督知道魯肅的脾氣,跟他好好商量他不肯聽的,隻有用硬功。

    周瑜楞眉暴目,指着魯肅威吓到:&ldquo子敬,你倒是保也不保?!&rdquo意思是:你不作保,别怪我周瑜要拉破面皮了! &ldquo喏!&rdquo魯肅蠟燭脾氣,見周瑜真的發怒,隻得答應,抖抖索索從文官班中跨出來,對兩旁文武道:&ldquo衆位先生,列位将軍:軍師要下官作保,下官再三拒絕;都督要下官作保,下官一再推卻。

    如今都督定要我保,下官實是沒法!&rdquo言下之意,我替孔明作保,你們大家要做做我的保人,證明我不是和都督串通的,而是被迫無奈。

    魯肅說罷,又定到孔明面前:&ldquo軍師,下官保雖保,然而一概不管。

    &rdquo我這保人是挂挂名的,不擔肩膀的。

     孔明想,隻怕你不答應,答應了就不怕你不負責。

    孔明将軍令狀往虎案上一鋪,對魯肅說,請你在紙狀上畫個&ldquo十&rdquo字。

     &ldquo是是是!&rdquo魯肅提起筆來,對軍令狀上一看,隻見上面寫着&ldquo中保人,魯肅魯子敬&rdquo。

    心想,他早已給我寫好了,怪不得隻要我畫個&ldquo十&rdquo字。

    督肅就在自己的名下畫了個&ldquo十&rdquo字。

    把筆一擱,又對孔明道:&ldquo下官一概不管的!&rdquo 孔明點點頭,把手一揮:你下去吧。

    持魯肅退下去之後,孔明這才把軍令狀呈與周瑜:&ldquo大都督,軍令狀在此!&rdquo 周瑜這下并不馬上來接了,恐伯他又要縮回去。

    待到看清他确實不準備縮了,方始伸手把軍令狀接了過來,腦子裡這根繃緊的弦也松了下來。

    他對孔明看看:我拿到了這張紙,就等于卡住了你的頭頸,你要逃也逃不掉了。

    周瑜隻覺得自己渾身舒坦,一聲冷笑,把軍今狀折好,放在身邊。

     今天周瑜把這張軍令狀當作寶貝,藏在身上。

    等到初八拿出來時,成了一張廢紙。

    當它便紙又罪過,因為上面有字,一點用處都沒有。

     都督把放在虎案上的令箭交給諸葛亮:&ldquo先生,将令在此。

    &rdquo 孔明接過令箭,擎在手中,問周瑜道:&ldquo請問都督,此間共有多少箭匠?&rdquo 魯肅一聽,啊呀,你這個人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既然不知道這裡有多少箭匠:應當首先就要向都督問清這一點,然後根據人數來計算門期。

    箭匠多,日期短;箭匠少,日期長、并非三天一定造不出十萬支箭,如果有五百個箭匠就可以辦到了。

    現在你先寫好了軍令狀,再問有多少箭匠,即使箭匠很多,周瑜也不會多給你了。

    你這不是快要淹死了再問人家河水有多深,還來得及嗎?周瑜答道:&ldquo共有五十箭匠,可夠麼?&rdquo 魯肅想,五十個箭匠夠是夠的,但是要一個月。

     孔明暗想,别說五十個,哪怕五個,甚至一個都沒有,我照樣三天能交出十萬支箭來。

    所以答道:&ldquo有五十箭匠?足夠,尼夠,盡足夠矣!&rdquo 孔明是存心諷刺他。

    五十箭匠太多了!周瑜信以為真,心想:早知如此,我應該說二十五個的──他還想殺半價呢,真黑心! 諸葛亮站起身來:&ldquo亮告退了。

    &rdquo &ldquo先生請便。

    &rdquo 孔明搖搖擺擺踱下帳去。

     周瑜望着他的背影,想道,哼,三天之後,看你還有這樣輕松不!周郎得意萬分,揚聲大笑:&ldquo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rdquo 正是:卻緣自己一智短,還遣他人萬箭忙。

     未知孔明如何造箭,能否按期交出,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