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諸葛亮大獲全勝 周公瑾夜探敵營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七回諸葛亮大獲全勝周公瑾夜探敵營
孔明見身後的幾個小兵鬼頭鬼腦地拿好杠棒繩索,準備動手,他想,真是狗眼看人低,竟動到我的頭上來了。
好得我早有防備。
否則,束手就擒,死于非命。
不過,對付你們這幾個小兵那還不是極易之事?我可以叫你們馬上把手中的家乖乖地放下。
他又想,這個時候,江面上吳軍人影不見,周瑜肯定得意,對江老奸開心,小奸樂意,魯肅必然為我擔心。
但江面上的情景馬上就要反過來了,叫老奸火煞,小奸急煞,周瑜氣煞,唯獨魯肅一個人開心,否則好人太吃虧了。
想畢,孔明對将台上的手下叫一聲:&ldquo來!&rdquo&ldquo是!&rdquo小兵忙張開喉嚨答應道。
孔明聽到他們這種聲音,知道他們已不耐煩聽我發号施令了。
孔明在此時也不多想,吩咐道:&ldquo掌金鑼。
&rdquo&ldquo什麼?&rdquo小兵聽說要敲鑼,心想,三千水軍全部完蛋,快傳令打鼓收兵這倒也罷,怎麼還要敲鑼出兵?這不是叫後隊去送死嗎?可能諸葛亮見頭隊全軍覆沒,輸昏了頭,知道周都督與他無情,死罪難逃,故而傳令進兵,想來一個敗中取勝。
這些小兵都不相信孔明的話,因此,都站着不動。
忽見諸葛亮從旗架上拔出一面小藍旗,神色莊嚴,并非胡鬧。
所以,小兵一面猜疑,一面執行命令。
一隊小兵都拿金鑼敲了起來。
頃刻間,&ldquo乓&mdash&mdash&rdquo金鑼響亮。
西山之上的周瑜正在得意之時,突然聽見将台上傳來金鑼之聲,他想,人都死光了,叫誰殺上前去?因此感到驚奇不已。
魯肅正在着急,聽到鑼聲響亮,不知此是何意,他想,頭隊、二隊都沒有了,難道叫三隊再上前不成?船尾炮如此之厲害,哪一個大将敢上前送命?不過魯肅忽然想起諸葛亮曾經與他講過,他的人馬可以死而複生,難道真的有這種事情嗎?魯肅對周瑜看看:你都督請慢一慢高興,恐怕還有變化。
因此,魯肅全神貫注看着江面的動靜。
江面上的水軍果然全部活轉來了,他們聽得金鑼齊鳴,迅速把小船翻個身,一個個跳上小船。
孔明傳令小兵下将台,到水軍參謀船上,把他的一面旗取來。
他轉念道:把我的旗号扯出将台去,讓曹兵曹将看看,我是何許樣人。
老實說,隻有我燒别人,哪有被人燒之理。
叫他們見了我就心寒膽裂。
這時,江面上的文聘聽見了金鑼之聲,以為三江還有增援到來,擡頭觀看,不料就在自己眼皮底下一百二十隻小船,三千水軍原封不動,隻是少了甘甯大将軍。
見他們人人手拿金鑼,一陣敲打,然後喊殺連天沖了上來。
文聘站在船頭看得發了呆,心想,三十尊大炮怎麼沒有打死一個人?原來,孔明發現敵船上有炮,他就作好了水軍下水的準備。
因為在江面上來不及逃,隻有下水去避炮。
他把皂旗左右揮動,就是叫小船向兩邊分開。
這樣,翻船時可以避免船隻碰撞;把皂旗上下舞動,就是叫小兵上下檢點,免得下水後遺失東西,而且大家拿好毛竹片,既可以不讓船隻失散,又可以保護小兵的安全;皂旗側着,就是命令小船按皂旗的方向側着,這樣翻起身來就比較快;把皂旗丢下将台,就是命令水軍全部下水。
大家隻要腳裡稍微用些力,一百二十隻小船統統船底朝天,吳軍都在水裡,用手吊着小船,以防船兒飄散,并且露出了腦袋。
因為火炮是平打的,人站在船上,炮打過來正好打在身體上。
現在,大家隻覺得頭頂之上一股熱哄哄的火團呼嘯而過,雖然不傷皮毛,但已吓得大家魂飛魄散。
他們人人感激諸葛軍師用兵如神,救了三千弟兄的性命。
倘然慢一步發現,三千水軍屍骨都找不到一點。
等到炮聲停,弟兄們都用毛竹片在船底下很快地劃來劃去,以防火炮的殘餘火星落在船旁燒壞小船。
一會兒濃煙散,耳聞金鑼響,小兵們都遊到小船的一邊,一起用肩胛把船輕輕地一擡,小船重新翻轉,吳兵從水中跳上去,按次序劃槳的劃槳,打鑼的打鑼,一起沖上前去。
那末,這些枯焦木頭從何而來的呢?早已說過,第二隊是二百隻空船,無人看管,當然被炮火打一個幹淨徹底。
照這麼說,炸了二百隻大船,孔明要有罪了?沒有的。
因為剛才得到了敵人的大号戰船三百隻,打光了二百隻還餘下一百隻,這是淨賺的,諸葛亮向來不做蝕本生意。
周瑜不同諸葛亮算賬,這一百隻船也就便宜了東吳。
要是算賬的話,這一百隻大船送往樊口山,充實一下劉備的兵力倒也用得着。
因此,孔明一無罪名。
再說當時小船翻,甘甯下水,立即遊到後面第三隊,跳上小船,聽得将台上二次鳴鑼,他與韓、周兩老率六千弟兄、二百四十隻小船殺了上來。
大船上的文聘看見吳兵似潮水般地湧上來,要想再打炮,已經來不及了,并且也不可能了。
因為古代的大炮不象近代的大炮。
它的炮火是用火藥火卷做成的,打了一次不能連打的,要相隔一段時間,等到炮門裡面冷一冷,然後再裝火藥等物,否則大炮要爆炸的。
等他們這樣弄好,吳兵早已沖過來了。
所以文聘傳令火速退兵。
曹兵見船尾炮不能打死吳軍,聽到吳軍喊殺之聲不絕,早已無心戀戰。
現在文聘命令退兵,曹兵個個争先,恨不能一步跨上對岸。
但由于船尾炮分量重,大船逃不快,三十尊大炮反而要落入敵人之手。
文将軍的大船掉轉頭,見此情此景,再次傳令把大炮推入長江。
号令一下,三十尊大炮全部推下江去。
因此,孔明&ldquo草船借箭&rdquo沒有危險。
否則曹操不一定要放箭,盡可用炮轟。
文聘一面逃,一面想,三江将台上到底是哪一個在指揮?他回頭用瞟遠鏡察看。
不看則已,一看方才恍然大悟,原來将台上正巧豎起一面大旗,乃是&ldquo火祖宗&rdquo諸葛亮的旗子。
他頓足說道:&ldquo我們用火,也不看看人頭,它是專燒别人,不燒自己。
早知是他,我也不必放這喪炮了。
還是快點逃,逃得慢了,連性命都不保。
&rdquo這裡文聘逃回赤壁不提。
赤壁江邊兩個小奸見江心中烈煙濃濃,火光四起,高興得手舞足蹈。
等到火熄煙滅再對江面上一看,自己的大船狼狽逃竄,潰不成軍,三十門大炮推入江底。
急得他們目瞪口呆。
陸營将台上的曹操看到如此慘狀,氣沖腦門,立即傳令,要把蔡瑁、張允兩人斬首。
再說西山上的周瑜,見吳軍大獲全勝,轉喜為悲,氣得他連忙收拾潘璋、董襲的人馬,和魯肅下山回營,升帳聚集文武,等候孔明到來。
将台上的孔明見曹兵把三十門大炮推入長江,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他想,曹操少了這三十門炮,對我們減少了不少威脅。
他插好藍旗,拔出白旗在手中一搖,傳令收兵。
回頭看後面的小兵一個個垂頭喪氣,早已把杠棒繩索丢在台上,并且點頭哈腰順從孔明的号令。
孔明随即吩咐他們把将台下面的兩面旗拾上來,再把自己的旗号送回?謀船。
這一隊小兵哪裡敢怠慢,一切照令辦畢,回到将台。
孔明見一切辦妥,手捧将令,喝一聲:&ldquo來!&rdquo不用關照,四個小兵已走到孔明面前,重又把他扶下了将台,說一聲:&ldquo軍師站穩了。
&rdquo然後放到地上。
孔明站定,命這隊小兵先去大帳交令,自己在此等候甘甯等三将。
不多片刻,江面上将士凱旋而歸。
弟兄們打了勝仗當然高興,按照老規矩,得勝回來羊羔美酒犒賞。
甘甯與韓、周兩老換好盔甲,手捧令箭到岸上,見孔明站在将台下,他們個個從心裡底欽佩諸葛亮。
心裡想,今天沒有諸葛先生這樣神機妙算,
好得我早有防備。
否則,束手就擒,死于非命。
不過,對付你們這幾個小兵那還不是極易之事?我可以叫你們馬上把手中的家乖乖地放下。
他又想,這個時候,江面上吳軍人影不見,周瑜肯定得意,對江老奸開心,小奸樂意,魯肅必然為我擔心。
但江面上的情景馬上就要反過來了,叫老奸火煞,小奸急煞,周瑜氣煞,唯獨魯肅一個人開心,否則好人太吃虧了。
想畢,孔明對将台上的手下叫一聲:&ldquo來!&rdquo&ldquo是!&rdquo小兵忙張開喉嚨答應道。
孔明聽到他們這種聲音,知道他們已不耐煩聽我發号施令了。
孔明在此時也不多想,吩咐道:&ldquo掌金鑼。
&rdquo&ldquo什麼?&rdquo小兵聽說要敲鑼,心想,三千水軍全部完蛋,快傳令打鼓收兵這倒也罷,怎麼還要敲鑼出兵?這不是叫後隊去送死嗎?可能諸葛亮見頭隊全軍覆沒,輸昏了頭,知道周都督與他無情,死罪難逃,故而傳令進兵,想來一個敗中取勝。
這些小兵都不相信孔明的話,因此,都站着不動。
忽見諸葛亮從旗架上拔出一面小藍旗,神色莊嚴,并非胡鬧。
所以,小兵一面猜疑,一面執行命令。
一隊小兵都拿金鑼敲了起來。
頃刻間,&ldquo乓&mdash&mdash&rdquo金鑼響亮。
西山之上的周瑜正在得意之時,突然聽見将台上傳來金鑼之聲,他想,人都死光了,叫誰殺上前去?因此感到驚奇不已。
魯肅正在着急,聽到鑼聲響亮,不知此是何意,他想,頭隊、二隊都沒有了,難道叫三隊再上前不成?船尾炮如此之厲害,哪一個大将敢上前送命?不過魯肅忽然想起諸葛亮曾經與他講過,他的人馬可以死而複生,難道真的有這種事情嗎?魯肅對周瑜看看:你都督請慢一慢高興,恐怕還有變化。
因此,魯肅全神貫注看着江面的動靜。
江面上的水軍果然全部活轉來了,他們聽得金鑼齊鳴,迅速把小船翻個身,一個個跳上小船。
孔明傳令小兵下将台,到水軍參謀船上,把他的一面旗取來。
他轉念道:把我的旗号扯出将台去,讓曹兵曹将看看,我是何許樣人。
老實說,隻有我燒别人,哪有被人燒之理。
叫他們見了我就心寒膽裂。
這時,江面上的文聘聽見了金鑼之聲,以為三江還有增援到來,擡頭觀看,不料就在自己眼皮底下一百二十隻小船,三千水軍原封不動,隻是少了甘甯大将軍。
見他們人人手拿金鑼,一陣敲打,然後喊殺連天沖了上來。
文聘站在船頭看得發了呆,心想,三十尊大炮怎麼沒有打死一個人?原來,孔明發現敵船上有炮,他就作好了水軍下水的準備。
因為在江面上來不及逃,隻有下水去避炮。
他把皂旗左右揮動,就是叫小船向兩邊分開。
這樣,翻船時可以避免船隻碰撞;把皂旗上下舞動,就是叫小兵上下檢點,免得下水後遺失東西,而且大家拿好毛竹片,既可以不讓船隻失散,又可以保護小兵的安全;皂旗側着,就是命令小船按皂旗的方向側着,這樣翻起身來就比較快;把皂旗丢下将台,就是命令水軍全部下水。
大家隻要腳裡稍微用些力,一百二十隻小船統統船底朝天,吳軍都在水裡,用手吊着小船,以防船兒飄散,并且露出了腦袋。
因為火炮是平打的,人站在船上,炮打過來正好打在身體上。
現在,大家隻覺得頭頂之上一股熱哄哄的火團呼嘯而過,雖然不傷皮毛,但已吓得大家魂飛魄散。
他們人人感激諸葛軍師用兵如神,救了三千弟兄的性命。
倘然慢一步發現,三千水軍屍骨都找不到一點。
等到炮聲停,弟兄們都用毛竹片在船底下很快地劃來劃去,以防火炮的殘餘火星落在船旁燒壞小船。
一會兒濃煙散,耳聞金鑼響,小兵們都遊到小船的一邊,一起用肩胛把船輕輕地一擡,小船重新翻轉,吳兵從水中跳上去,按次序劃槳的劃槳,打鑼的打鑼,一起沖上前去。
那末,這些枯焦木頭從何而來的呢?早已說過,第二隊是二百隻空船,無人看管,當然被炮火打一個幹淨徹底。
照這麼說,炸了二百隻大船,孔明要有罪了?沒有的。
因為剛才得到了敵人的大号戰船三百隻,打光了二百隻還餘下一百隻,這是淨賺的,諸葛亮向來不做蝕本生意。
周瑜不同諸葛亮算賬,這一百隻船也就便宜了東吳。
要是算賬的話,這一百隻大船送往樊口山,充實一下劉備的兵力倒也用得着。
因此,孔明一無罪名。
再說當時小船翻,甘甯下水,立即遊到後面第三隊,跳上小船,聽得将台上二次鳴鑼,他與韓、周兩老率六千弟兄、二百四十隻小船殺了上來。
大船上的文聘看見吳兵似潮水般地湧上來,要想再打炮,已經來不及了,并且也不可能了。
因為古代的大炮不象近代的大炮。
它的炮火是用火藥火卷做成的,打了一次不能連打的,要相隔一段時間,等到炮門裡面冷一冷,然後再裝火藥等物,否則大炮要爆炸的。
等他們這樣弄好,吳兵早已沖過來了。
所以文聘傳令火速退兵。
曹兵見船尾炮不能打死吳軍,聽到吳軍喊殺之聲不絕,早已無心戀戰。
現在文聘命令退兵,曹兵個個争先,恨不能一步跨上對岸。
但由于船尾炮分量重,大船逃不快,三十尊大炮反而要落入敵人之手。
文将軍的大船掉轉頭,見此情此景,再次傳令把大炮推入長江。
号令一下,三十尊大炮全部推下江去。
因此,孔明&ldquo草船借箭&rdquo沒有危險。
否則曹操不一定要放箭,盡可用炮轟。
文聘一面逃,一面想,三江将台上到底是哪一個在指揮?他回頭用瞟遠鏡察看。
不看則已,一看方才恍然大悟,原來将台上正巧豎起一面大旗,乃是&ldquo火祖宗&rdquo諸葛亮的旗子。
他頓足說道:&ldquo我們用火,也不看看人頭,它是專燒别人,不燒自己。
早知是他,我也不必放這喪炮了。
還是快點逃,逃得慢了,連性命都不保。
&rdquo這裡文聘逃回赤壁不提。
赤壁江邊兩個小奸見江心中烈煙濃濃,火光四起,高興得手舞足蹈。
等到火熄煙滅再對江面上一看,自己的大船狼狽逃竄,潰不成軍,三十門大炮推入江底。
急得他們目瞪口呆。
陸營将台上的曹操看到如此慘狀,氣沖腦門,立即傳令,要把蔡瑁、張允兩人斬首。
再說西山上的周瑜,見吳軍大獲全勝,轉喜為悲,氣得他連忙收拾潘璋、董襲的人馬,和魯肅下山回營,升帳聚集文武,等候孔明到來。
将台上的孔明見曹兵把三十門大炮推入長江,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他想,曹操少了這三十門炮,對我們減少了不少威脅。
他插好藍旗,拔出白旗在手中一搖,傳令收兵。
回頭看後面的小兵一個個垂頭喪氣,早已把杠棒繩索丢在台上,并且點頭哈腰順從孔明的号令。
孔明随即吩咐他們把将台下面的兩面旗拾上來,再把自己的旗号送回?謀船。
這一隊小兵哪裡敢怠慢,一切照令辦畢,回到将台。
孔明見一切辦妥,手捧将令,喝一聲:&ldquo來!&rdquo不用關照,四個小兵已走到孔明面前,重又把他扶下了将台,說一聲:&ldquo軍師站穩了。
&rdquo然後放到地上。
孔明站定,命這隊小兵先去大帳交令,自己在此等候甘甯等三将。
不多片刻,江面上将士凱旋而歸。
弟兄們打了勝仗當然高興,按照老規矩,得勝回來羊羔美酒犒賞。
甘甯與韓、周兩老換好盔甲,手捧令箭到岸上,見孔明站在将台下,他們個個從心裡底欽佩諸葛亮。
心裡想,今天沒有諸葛先生這樣神機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