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甘甯三江顯身手 孔明将台破艨艟
關燈
小
中
大
出敵人有炮火的迹象。
因此,一個個交頭接耳,鄖運接:&ldquo沒有?火。
哪有什麼炮火啊?&rdquo老實說,這種細小的迹象被他們看得出,何用諸葛亮上将台指揮?所以,這四個小兵将信将疑換下大黃旗,挑出一面大紅旗,扯動繩索,紅旗高飄。
江面上的舵手剛傳令停船完畢,又見将台上豎起紅旗。
他們也同将台上的小兵一樣感到十分奇怪。
他們想,我們與敵船面對面,距離這麼近,尚且沒有發現有什麼炮火,怎麼将台上倒已看到了呢?雖則他們還不怎麼相信,但從剛才一仗上看來,諸葛亮确是非同一般,管它有沒有炮火,我們還是有所準備為妙。
因此,舵手們傳令道:&ldquo弟兄們,将台上大紅旗飄動,敵船之上有大的炮火,我等宜速作準備。
&rdquo甘甯聽說敵船上有炮火,擡頭朝前一看,清清楚楚三十一隻大戰船,船上光秃秃,哪裡有什麼大的炮火呢?他打起瞟遠鏡回頭向将台上一看,将台上确實扯的是一面大紅旗。
看到大紅旗,甘甯方才開始有些着急了。
因為這一百二十隻小船正在敵人大炮的射程之内,炮聲一響,三千水軍統統粉身碎骨,葬身火海。
三千弟兄同樣心急如焚。
他們都在想,水戰不似陸戰,發現埋伏可以自由躲避。
我們水戰,一切行動都要聽從主帥的指揮。
倘然敵人真的開炮,我們怎麼辦呢?當然,孔明有的是辦法。
傳令停隊是有道理的。
這時,孔明又取出一面小皂旗,換下了小紅旗。
四個小兵忙把大皂旗飄出将台。
江面上的舵手也馬上看到了這面黑旗,所以也都比較定心了,立即傳令下去:&ldquo弟兄們,将台上皂旗挑出。
&rdquo諸葛亮又把皂旗左右舞動,四個小兵同樣牽動大旗,江面上的水兵忙将一百二十隻小船向左右分散開來。
長江一瀉千裡,排這麼些小船算不了什麼大場面。
諸葛亮再把手中小黑旗上下揮動,這一下四個小兵看傻了。
他們對諸葛亮看了一看,意思是,我們跟随周大都督到鄱陽湖操兵,各種旗号都掌握得十分娴熟,從來沒有這種把黑旗上下揮動的信号,你這種指揮算什麼意思?老實說,我們四人看不懂,江面上的弟兄更難理解。
孔明見這四個旗手光看着自己,卻不把旗子揮動,知道他們不懂得這是什麼意思,因此把兩眼一彈,意思是,你們隻管照此辦事,他們不懂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與你們無幹。
四個小兵見孔明彈眼睛,知道他不是拔錯旗号,因此不敢違拗,立即把皂旗上下揮動。
他們想,我們依樣畫葫蘆,沒有錯,吃了敗仗,責任在你軍師身上。
江面上的弟兄看到大黑旗上下動,個個兩眼發直,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他們都在想,諸葛亮起初指揮得十分得當,我們很欽佩。
現在弄出了外行來了,這種指揮法我們從未看見過,叫我們怎麼執行命令呢?好多舵手還以為自己記性差,忘記了這種旗号的意思。
因此,各隻船上的舵手都在向别的船上看,看他們有什麼行動。
不料大家都一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人人搔頭摸耳,方才知道不是忘記,而是諸葛軍師發出的特殊信号。
這些水兵經過了鄱陽湖的操練,都具有一定的知識,尤其在這性命攸關的關鍵時刻,這些舵手就更展現出自己的才智。
其中有一個舵手,他把諸葛亮舉黑旗的一系列動作聯系了起來,被他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他想,我們江面上的一舉一動,将台上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何不自己做出一些樣子來讓軍師來指點,若然我們做對了,将台上的旗号就會重新再換;要是不對頭,這大黑旗必定會繼續招下去,直至我們做對了為止。
這樣,總比呆着不動好。
因此,他立即同自己船上的小兵說:&ldquo我的哥們,皂旗上下動,就是叫我們上下檢點。
&rdquo給他這麼一說,這隻船上的小兵馬上全身紮束好,把腰間的鑼鼓重新結牢,把十根毛竹片緊握在手裡。
一隻船上這麼做,其他船上也都學他們的樣,不消片刻工夫,一百二十隻小船上的三千弟兄很快地檢點了一下,等待号令。
孔明看了,心裡十分高興,心想,江東的小兵聰明得很,我這種旗号在操練中是學不到的。
第一個謎你們能猜到,接下來可以迎刃而解了。
諸葛亮連忙把手中的小皂旗一側。
四個小兵又是一頓,他們想,水戰中發号施令總有一定的規定,怎麼軍師今日發出的信号總是不規則的新花樣?大概他看到剛才下面準備得不錯,所以又來一套新花樣。
因此他們不敢遲疑,忙将大旗按孔明的要求一側。
水面上掌舵的小兵經過剛才的一次考驗,已知諸葛軍師的号令是要我們動一些腦筋後才能執行,因此他們也不以為奇,都在思考。
結果,還是被剛才那個舵手想了出來。
他說道:&ldquo弟兄們,軍師号令我們都把船向皂旗那樣側,等會兒交戰可以便當得多。
&rdquo因此,一百二十隻小船同時向一邊側了過去。
西山的周瑜見自己弟兄的船隻在江面上不進不退,小兵們都在手忙腳亂,一點不知諸葛亮發些什麼令,下來要發生什麼事情,兩眼直盯着江心。
其實,孔明的發令與敵船上開的炮是在同一時間内進行的。
曹兵大船上的小兵,從瞟遠鏡中看到後面的紅旗停止舞動,就關照文聘将軍停船。
文聘将手中金槍停止抖動,傳令三十一隻大船向兩邊拉開,然後停船。
見吳将甘甯所率小船在自己面前約有二、三裡路的江面上,心想,為何他們不進又不退?如果我這裡炮打過去,正好可以把他們打一個船破人亡,一幹二淨。
看來他們還沒有發現我們船上的大炮,那好極了。
正想到這裡,後面傳來号令:&ldquo文将軍可以動手了!&rdquo金槍将聽到&ldquo動手&rdquo二字,就起手把長槍向上高高舉起。
這就是準備放炮的信号&mdash&mdash三十一隻船之中,除了中間文聘的船原地不動,其餘三十隻船頃刻間把船頭掉了個方向,船頭對赤壁,船尾對三江口,船艄上的大炮口,門門正對甘甯和三千吳兵,同時,大船上點燃火藥線,頓時,青煙縷縷飄搖直上。
文聘收轉金槍,槍尖朝下向船頭甲闆上一插,刹那間,炮火打了出去。
孔明在将台上一眼不眨地盯着敵船。
見江心中的大船掉了頭,藥線燒,諸葛亮忙把手中的小皂旗朝将台外一丢。
其實,隻要把皂旗向下一沉就可以了,因為諸葛亮指揮水戰還是第一次,能夠指揮得這樣傑出,也非容易的事了。
恐怕江東都督未必能做到。
在這關鍵之際,他生怕江面上的舵手來不及看清将台上旗号的變化,也由于諸葛亮的心情略有些緊張,故而就把手中的皂旗丢下了将台。
四個小兵看到諸葛亮丢旗,也學着他的樣,把那面架在旗架上的大黑旗用力一推,一小一大的兩面旗飄飄忽忽地掉了下去。
不等旗子落地,炮火已經打了出來。
再說孔明丢去小皂旗,把手中的瞟遠鏡放在台上,兩隻手在台上一撐,知道這三十尊大炮的聲音響亮無比,自己又無腳力,不要被炮聲驚了一跤,所以兩眼緊閉。
就在這個時候,隻聽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ldquo轟&mdash&mdash&rdquo從三十門烏洞洞的炮口中竄出三十條火龍,直向吳軍飛去。
西山上的周瑜和魯肅,被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吓一大跳,震落了手中的瞟遠鏡。
但周瑜反應很快,驚魂稍定,他便放聲大笑。
他想,孔明啊!這數十炮把甘甯等三千餘人全部炸光,看你如何向我交令!今日不殺你孔明還待何時?魯肅當然着急,他想,諸葛亮啊!剛才一仗全勝就可以收兵了,現在反被人家打一個全軍覆沒,看你如何收場。
這一陣炮聲震得赤壁江邊兩個小奸心花怒放,得意洋洋。
蔡瑁對張允說:&ldquo張大夫,到底我們大炮厲害,把對江打一個幹淨。
&rdquo張允說:&ldquo是啊!甘甯憑他本領好,如今粉身碎骨,葬身火海。
好不痛快啊!&rdquo将台上的曹操見江面上火光沖天,不覺揚聲大笑,&ldquo哈&mdash&mdash&rdquo再轉過頭來看着徐庶,心想,聽了你的話,哪能看到如此壯觀的場面?孔明在三江口将台上,等到響聲停,睜開眼睛對江面上一看,硝煙彌漫,煙中還有川流不息的火球在滾動,一切都模糊不清,這濃煙要是在鬧市裡,至少要翻滾半天。
江面上風大,空氣流動又急,無多片刻,一陣狂風把煙霧吹散。
隻見敵人的大船停在那裡,吳軍的小船一隻都不見了,江面上到處浮動着枯焦木頭,好一番凄慘的景象!這時,講台上的一隊小兵沉不住氣了,面孔就與剛才兩樣,杠棒繩索都拿在手裡,按照周瑜的吩咐,孔明一吃敗仗就把他繩穿索綁,押往陸營。
因此準備下手。
諸葛亮究竟如何下得将台,且聽下回分解。
因此,一個個交頭接耳,鄖運接:&ldquo沒有?火。
哪有什麼炮火啊?&rdquo老實說,這種細小的迹象被他們看得出,何用諸葛亮上将台指揮?所以,這四個小兵将信将疑換下大黃旗,挑出一面大紅旗,扯動繩索,紅旗高飄。
江面上的舵手剛傳令停船完畢,又見将台上豎起紅旗。
他們也同将台上的小兵一樣感到十分奇怪。
他們想,我們與敵船面對面,距離這麼近,尚且沒有發現有什麼炮火,怎麼将台上倒已看到了呢?雖則他們還不怎麼相信,但從剛才一仗上看來,諸葛亮确是非同一般,管它有沒有炮火,我們還是有所準備為妙。
因此,舵手們傳令道:&ldquo弟兄們,将台上大紅旗飄動,敵船之上有大的炮火,我等宜速作準備。
&rdquo甘甯聽說敵船上有炮火,擡頭朝前一看,清清楚楚三十一隻大戰船,船上光秃秃,哪裡有什麼大的炮火呢?他打起瞟遠鏡回頭向将台上一看,将台上确實扯的是一面大紅旗。
看到大紅旗,甘甯方才開始有些着急了。
因為這一百二十隻小船正在敵人大炮的射程之内,炮聲一響,三千水軍統統粉身碎骨,葬身火海。
三千弟兄同樣心急如焚。
他們都在想,水戰不似陸戰,發現埋伏可以自由躲避。
我們水戰,一切行動都要聽從主帥的指揮。
倘然敵人真的開炮,我們怎麼辦呢?當然,孔明有的是辦法。
傳令停隊是有道理的。
這時,孔明又取出一面小皂旗,換下了小紅旗。
四個小兵忙把大皂旗飄出将台。
江面上的舵手也馬上看到了這面黑旗,所以也都比較定心了,立即傳令下去:&ldquo弟兄們,将台上皂旗挑出。
&rdquo諸葛亮又把皂旗左右舞動,四個小兵同樣牽動大旗,江面上的水兵忙将一百二十隻小船向左右分散開來。
長江一瀉千裡,排這麼些小船算不了什麼大場面。
諸葛亮再把手中小黑旗上下揮動,這一下四個小兵看傻了。
他們對諸葛亮看了一看,意思是,我們跟随周大都督到鄱陽湖操兵,各種旗号都掌握得十分娴熟,從來沒有這種把黑旗上下揮動的信号,你這種指揮算什麼意思?老實說,我們四人看不懂,江面上的弟兄更難理解。
孔明見這四個旗手光看着自己,卻不把旗子揮動,知道他們不懂得這是什麼意思,因此把兩眼一彈,意思是,你們隻管照此辦事,他們不懂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與你們無幹。
四個小兵見孔明彈眼睛,知道他不是拔錯旗号,因此不敢違拗,立即把皂旗上下揮動。
他們想,我們依樣畫葫蘆,沒有錯,吃了敗仗,責任在你軍師身上。
江面上的弟兄看到大黑旗上下動,個個兩眼發直,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他們都在想,諸葛亮起初指揮得十分得當,我們很欽佩。
現在弄出了外行來了,這種指揮法我們從未看見過,叫我們怎麼執行命令呢?好多舵手還以為自己記性差,忘記了這種旗号的意思。
因此,各隻船上的舵手都在向别的船上看,看他們有什麼行動。
不料大家都一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人人搔頭摸耳,方才知道不是忘記,而是諸葛軍師發出的特殊信号。
這些水兵經過了鄱陽湖的操練,都具有一定的知識,尤其在這性命攸關的關鍵時刻,這些舵手就更展現出自己的才智。
其中有一個舵手,他把諸葛亮舉黑旗的一系列動作聯系了起來,被他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他想,我們江面上的一舉一動,将台上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何不自己做出一些樣子來讓軍師來指點,若然我們做對了,将台上的旗号就會重新再換;要是不對頭,這大黑旗必定會繼續招下去,直至我們做對了為止。
這樣,總比呆着不動好。
因此,他立即同自己船上的小兵說:&ldquo我的哥們,皂旗上下動,就是叫我們上下檢點。
&rdquo給他這麼一說,這隻船上的小兵馬上全身紮束好,把腰間的鑼鼓重新結牢,把十根毛竹片緊握在手裡。
一隻船上這麼做,其他船上也都學他們的樣,不消片刻工夫,一百二十隻小船上的三千弟兄很快地檢點了一下,等待号令。
孔明看了,心裡十分高興,心想,江東的小兵聰明得很,我這種旗号在操練中是學不到的。
第一個謎你們能猜到,接下來可以迎刃而解了。
諸葛亮連忙把手中的小皂旗一側。
四個小兵又是一頓,他們想,水戰中發号施令總有一定的規定,怎麼軍師今日發出的信号總是不規則的新花樣?大概他看到剛才下面準備得不錯,所以又來一套新花樣。
因此他們不敢遲疑,忙将大旗按孔明的要求一側。
水面上掌舵的小兵經過剛才的一次考驗,已知諸葛軍師的号令是要我們動一些腦筋後才能執行,因此他們也不以為奇,都在思考。
結果,還是被剛才那個舵手想了出來。
他說道:&ldquo弟兄們,軍師号令我們都把船向皂旗那樣側,等會兒交戰可以便當得多。
&rdquo因此,一百二十隻小船同時向一邊側了過去。
西山的周瑜見自己弟兄的船隻在江面上不進不退,小兵們都在手忙腳亂,一點不知諸葛亮發些什麼令,下來要發生什麼事情,兩眼直盯着江心。
其實,孔明的發令與敵船上開的炮是在同一時間内進行的。
曹兵大船上的小兵,從瞟遠鏡中看到後面的紅旗停止舞動,就關照文聘将軍停船。
文聘将手中金槍停止抖動,傳令三十一隻大船向兩邊拉開,然後停船。
見吳将甘甯所率小船在自己面前約有二、三裡路的江面上,心想,為何他們不進又不退?如果我這裡炮打過去,正好可以把他們打一個船破人亡,一幹二淨。
看來他們還沒有發現我們船上的大炮,那好極了。
正想到這裡,後面傳來号令:&ldquo文将軍可以動手了!&rdquo金槍将聽到&ldquo動手&rdquo二字,就起手把長槍向上高高舉起。
這就是準備放炮的信号&mdash&mdash三十一隻船之中,除了中間文聘的船原地不動,其餘三十隻船頃刻間把船頭掉了個方向,船頭對赤壁,船尾對三江口,船艄上的大炮口,門門正對甘甯和三千吳兵,同時,大船上點燃火藥線,頓時,青煙縷縷飄搖直上。
文聘收轉金槍,槍尖朝下向船頭甲闆上一插,刹那間,炮火打了出去。
孔明在将台上一眼不眨地盯着敵船。
見江心中的大船掉了頭,藥線燒,諸葛亮忙把手中的小皂旗朝将台外一丢。
其實,隻要把皂旗向下一沉就可以了,因為諸葛亮指揮水戰還是第一次,能夠指揮得這樣傑出,也非容易的事了。
恐怕江東都督未必能做到。
在這關鍵之際,他生怕江面上的舵手來不及看清将台上旗号的變化,也由于諸葛亮的心情略有些緊張,故而就把手中的皂旗丢下了将台。
四個小兵看到諸葛亮丢旗,也學着他的樣,把那面架在旗架上的大黑旗用力一推,一小一大的兩面旗飄飄忽忽地掉了下去。
不等旗子落地,炮火已經打了出來。
再說孔明丢去小皂旗,把手中的瞟遠鏡放在台上,兩隻手在台上一撐,知道這三十尊大炮的聲音響亮無比,自己又無腳力,不要被炮聲驚了一跤,所以兩眼緊閉。
就在這個時候,隻聽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ldquo轟&mdash&mdash&rdquo從三十門烏洞洞的炮口中竄出三十條火龍,直向吳軍飛去。
西山上的周瑜和魯肅,被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吓一大跳,震落了手中的瞟遠鏡。
但周瑜反應很快,驚魂稍定,他便放聲大笑。
他想,孔明啊!這數十炮把甘甯等三千餘人全部炸光,看你如何向我交令!今日不殺你孔明還待何時?魯肅當然着急,他想,諸葛亮啊!剛才一仗全勝就可以收兵了,現在反被人家打一個全軍覆沒,看你如何收場。
這一陣炮聲震得赤壁江邊兩個小奸心花怒放,得意洋洋。
蔡瑁對張允說:&ldquo張大夫,到底我們大炮厲害,把對江打一個幹淨。
&rdquo張允說:&ldquo是啊!甘甯憑他本領好,如今粉身碎骨,葬身火海。
好不痛快啊!&rdquo将台上的曹操見江面上火光沖天,不覺揚聲大笑,&ldquo哈&mdash&mdash&rdquo再轉過頭來看着徐庶,心想,聽了你的話,哪能看到如此壯觀的場面?孔明在三江口将台上,等到響聲停,睜開眼睛對江面上一看,硝煙彌漫,煙中還有川流不息的火球在滾動,一切都模糊不清,這濃煙要是在鬧市裡,至少要翻滾半天。
江面上風大,空氣流動又急,無多片刻,一陣狂風把煙霧吹散。
隻見敵人的大船停在那裡,吳軍的小船一隻都不見了,江面上到處浮動着枯焦木頭,好一番凄慘的景象!這時,講台上的一隊小兵沉不住氣了,面孔就與剛才兩樣,杠棒繩索都拿在手裡,按照周瑜的吩咐,孔明一吃敗仗就把他繩穿索綁,押往陸營。
因此準備下手。
諸葛亮究竟如何下得将台,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