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甘甯三江顯身手 孔明将台破艨艟

關燈
尾都有大炮裝載,倒使他大吃一驚。

    他知道,這是當年劉表造的船尾炮,威力無比。

    今天蔡、張兩賊初敗受挫,便不顧一切地用此厲害家夥,江東恐有危險。

    他想,今日一仗可以定大局,要是江東失敗,曹操肯定親率百萬大軍殺過江去,一舉平定江東。

    那劉備何能成天下?怎麼辦呢?隻有讓我上前,給曹操掮一個木梢,把他們調回來。

    所以徐庶從旁閃出:&ldquo丞相。

    &rdquo曹操看得水戰一肚皮的氣。

    他想,我以為蔡、張兩人久征慣戰,是水戰的内行,哪知同我外行也差不多,一隊、二隊敗得一幹二淨。

    因此,氣得他胡須亂抖,腦袋亂搖。

    見徐庶踏出,招呼道:&ldquo元直公。

    &rdquo徐庶說:&ldquo丞相,長江大敗。

    &rdquo曹操想,我不是瞎子,全都看在眼裡,恨在心上。

    你看見我軍大敗,又要以擲禍,觸觸我的黴頭了,因此淡淡地回答道:&ldquo老夫看得清楚。

    &rdquo&ldquo勝不足喜,敗不足憂,勝敗乃兵家常事。

    &rdquo曹操聽了,不知徐庶動什麼腦筋,心想,他算來安安我的心。

    所以也不在意地問道:&ldquo爾看怎樣?&rdquo&ldquo丞相請看:船尾大炮。

    &rdquo說罷,徐庶把手向江邊一指。

    曹操和文武都看得清清楚楚,江邊确有許多船尾大炮。

    曹操想,這是O劉表的家産,被我搜到赤壁。

    今日蔡、張二人要用它一用,不知你想些什麼,讓我問問他:&ldquo元直公,船尾大炮用之,爾便怎樣?&rdquo&ldquo此乃不利之物,定要山窮水盡方可啟用。

    今日長江初次水戰,丞相所轄又是堂堂的皇師,豈可輕率用此船尾大炮。

    即使把對江打個幹淨,天下人也要指責你丞相。

    這是蔡、張兩都督欺你丞相水戰是外行。

    &rdquo徐庶這最後一句話一針見血,刺痛了曹操的心。

    不懂得指揮水戰,确是曹操的一個心病。

    明知自己對水戰一竅不通,但他從不承認是外行,因此也最怕别人提到此事。

    現在徐庶揭了他的傷疤,勾起了曹操的心頭之火。

    他想,蔡瑁、張允這兩個匹夫,膽敢在這點上欺我曹操。

    我身為丞相,奉旨征伐,親統百萬皇師。

    稱到皇師,哪有一敗就用這不祥之物而遭天下人笑罵!元直的話有道理。

    對!讓我下令收回來。

    因此叫道:&ldquo來啊!&rdquo小兵忙應道:&ldquo小的在!&rdquo&ldquo傳老夫将令,到江邊把船尾大炮調回來。

    &rdquo&ldquo是!&rdquo徐庶暗暗高興,好極了,幸得我這麼一激。

    曹操收回船尾炮,江東無虞,劉備太平。

    不過這小兵聽說調回船尾炮,他想,傳令要有令箭,單憑一句話蔡、張兩都督不會相信,尤其在這兩軍對峙的情況下。

    故而又開口說:&ldquo請丞相付一支将令。

    &rdquo&ldquo将令?&rdquo曹操聽到小兵讨令,他頓了一頓,對邊上的徐庶看看。

    心想,你的說話聽來很有道理,到後來總是上你的當。

    這種苦頭我也不止吃過一次,讓我仔細來辨辨味道,其中可有木梢讓我扛。

    往常我總是聽了就做,從來不想的,因為今朝的事情的進出實在大,不用船尾炮不可能戰勝東吳。

    照元直的說法,這是不利之物,不可用的,用了要被天下人指責的。

    那末諸葛亮火燒博望坡盡用些地雷火炮,把我十萬人馬燒一個幹淨,也未見得天下人笑他、罵他,反而稱他用兵如神。

    看來隻有我不能用火,别人都可以用。

    我倒有點象窯内的泥坯一樣,隻燒自己不燒别人。

    被曹操這麼一想麼,倒想出點名堂來了。

    他再對徐庶看看:對不起,今天這木梢我不掮了。

    别人可以燒我,我也可以燒燒别人。

    萬一燒了之後,真正被人咒罵那怎麼辦呢?那也不要緊。

    船尾炮為何不能用,就是因為這種家夥太厲害。

    既然厲害,穩打勝仗。

    打了勝仗,蔡、張二人我也用不着了,我就寫一張罪狀,說他們未奉丞相将令,擅用船尾大炮,殺此二人以平民怨。

    這樣一來,我既收複了江東,又斬了兩個小奸,民心肯定大悅,稱我丞相賞罰分明,美譽流傳,而劉備便不日可破。

    這樣一舉數得的事情,我為何不幹呢?想到這裡,曹操對徐庶笑笑,然後對小兵說:&ldquo快與我退下了。

    &rdquo徐庶一看曹操不上當,心想,不好了,用這船尾炮,即使東吳不亡,定然大傷元氣。

    那怎麼辦呢?看來隻有把最後一線希望寄托在江東的指揮官身上了。

    要是将台上是諸葛亮,那就有辦法。

    要是周瑜上将台,料他無此智謀,必定大敗。

    諸葛亮助江東,這是徐庶早已預料到的,但将台确是諸葛亮指揮,這點徐庶還吃不準。

    直至草船借箭,孔明到此赤壁,那末上至曹操,下至兵卒方才知道諸葛亮在相助周瑜,龍虎相聚。

    這裡在說曹操與徐庶的事情,而江面的大船已駛至江心,向對江進發。

    三江将台上的諸葛亮正準備收兵,隻見江面上隐隐約約由遠而近又有一排戰船,不問可知,曹操吃了敗仗不肯罷休,下了這麼大的血本要與江東決一勝負。

    因此不能收兵,倘然一收兵,曹操後面追,好象我們打不過他們而逃跑。

    一定要殺得敵人暫且不敢出動,方始可以收兵。

    諸葛亮想,甘甯連斬三将,威震敵膽,還有哪個不怕死,再敢前來較量?來者不善,絕不能輕敵,讓我再仔細觀察一下,以作判斷。

    孔明想到這裡,舉起瞟遠鏡向江面上定睛一看,船已駛近,江面上共有三十一隻大船,船與船分得特别開,船頭翹起,船艄下沉,唯有中間一隻大船十分平穩。

    諸葛亮想,船再大,行駛時總是平的,為何這些船如此異樣?再說,剛才來了幾百隻大船,好幾萬兵也無濟于事。

    現在,吃了敗仗,反而來的船少了,好蹊跷啊!諸葛亮把手中的藍旗插好,兩手摸着自己的額尖。

    将台上的小兵見諸葛亮突然有這樣的舉動,一個個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因此,都用目光盯着他。

    其實,當時孔明正在想,出兵時,我雖然深思熟慮,把各種意外的事情都想到了。

    但是,現在果然有這種事情發生,三十尊大炮确是個棘手的問題。

    這一點恐怕老牌主帥周瑜難以預料到。

    孔明早知劉表制造過三十尊船尾炮,一直到現在沒有用過。

    後來劉表的家産全被其小子劉琮送與曹操。

    這船尾炮肯定在赤壁江邊,而且水軍主帥又是劉表的小舅蔡瑁。

    此人胸無大志、卑躬屈膝投靠曹操。

    見甘甯英勇無敵,他就用這火炮了,企圖挽回敗局。

    由于炮在船艄上,故而船頭翹、船尾沉,前高後低。

    他們的船與船間隔的距離大,為的是可以打的面積廣。

    孔明經過這麼幾方面的分析,已經完全明白了蔡瑁、張允的險惡用心。

    所以要以手加額,慶幸自己早有準備,不緻于手足無措。

    接下來如何部署兵力呢?諸葛亮想,大船過來還有一段時間,炮火在二、三裡之間才能奏效,是不是先傳令收兵,再重新布置各路人馬迎上前去呢?不能。

    如果甘甯一退,再排列陣勢,非一時半刻所能準備完畢。

    相反,曹營大船就可以趁虛而入,一無阻擋。

    大船到三江口,向江邊轟擊,這裡的營盤都要被他們打得不可收拾,水軍何能出擊!所以,首先要把甘甯這路軍隊穩紮在江心,不讓大船過來。

    然後再見機行事。

    諸葛亮對西山望望,心想,周瑜啊!我料定你定在西山觀戰,你可曾發現船尾炮麼?倘使你也料及此事,那又如何處置呢?孔明又對江面上的水軍看看,心中暗暗叫道:甘甯啊!千萬不可再向前了,大船上的船尾炮你們不一定看得出來,再過去要挨打了。

    諸葛亮迅速在旗架上拔出一面小黃旗,擎在手中&mdash&mdash黃旗表示停隊&mdash&mdash四個打旗号的旗手,不懂得諸葛亮為何要這樣做。

    他們一邊想:甘将軍打得漂亮,為什麼要傳令停隊?一邊按照孔明的指揮辦事,把一面大黃旗換下藍旗,牽動繩索,黃旗高飄。

    江面上小船上的一百二十個舵手見将台上扯黃旗,立即傳令下去:&ldquo我的哥嗳!将台上黃旗飄,命我等弟兄停止前進。

    &rdquo頃刻間,一百二十隻船在江心停下。

    此時甘甯果然被孔明料到,他赢了一陣已殺出性來了,恨不能一下子殺往對江赤壁。

    現在小船突然停下來,真使他心癢難搔。

    隻見敵人的大船已到眼前,三千弟兄也是猜疑紛紛。

    将台上的孔明他不失時機地布置陣容。

    他起手從旗架上重又拔出一面小旗,将小黃旗插回原處。

    這時,将台上所有的小兵都大吃一驚,卻原來孔明拔的是一面血噴大紅的紅旗。

    水戰中的紅旗象征着炮火,根據紅旗顔色的深淺,可以判斷出炮火的多少。

    現在孔明取出的這面紅旗,意味着敵人将有猛烈的炮火。

    小兵們對敵船再仔細看了一看,還是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