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東吳臨江宴劉備 樊口秉燭聚文武
關燈
小
中
大
準備要走。
周瑜何等精明,見魯肅急着要走的神态,就知道他要去通風報信了。
他想,魯踱頭啊,你這個人吃裡爬外,外香骨裡臭。
我好不容易想出這條計來,又要被你敗露了。
現在隻有把你牢牢地看住,否則事情要弄僵。
周瑜立即大聲喝道:&ldquo子敬,你與我住了!&rdquo &ldquo啧啧啧!&rdquo他聽周瑜的口氣不對頭,曉得自己走得太快,周瑜動怒了。
魯肅立定,問道:&ldquo大都督怎樣啊?&rdquo 周瑜想,你不要裝聾作啞。
自從來了個孔明,你怎麼也跟着他學,連我的話也不聽了,總是拆我台腳。
怎麼樣,你自己心裡有數。
今天不能和你客氣了。
所以對魯肅說一聲:&ldquo本督得罪了。
&rdquo 魯肅一聽,明白了。
周瑜要對我無禮了,隻怪自己做事太魯莽,倘然再等會兒走,也沒有這種事情了。
&ldquo來啊!&rdquo周瑜喊道。
&ldquo在!&rdquo走出幾個小兵聽候傳令。
&ldquo把魯子敬看守在後營,茶飯自由;要是被他跑了,首級交令!&rdquo &ldquo是!&rdquo 魯肅想,好!報信不成要吃官司了。
自出娘胎到令從未嘗過吃官司的滋味,平時隻有自己監禁别人,豈料今日卻被人看管起來。
尤其明天皇叔遭害,無人通報孔明。
真乃急死人也! 手下接令,走過來對魯肅說:&ldquo魯老,請你後營去吧!&rdquo &ldquo啧啧啧!&rdquo魯肅無可奈何,跟着手下到後帳之中。
當然魯肅吃官司,并非是犯了什麼大罪,主要是不讓他與孔明聯絡,在後營中吃、睡自由,侍奉周到,一切稱心如意,就是身不由己。
這時,營帳中的幾個手下人來與魯肅講:&ldquo魯老,請你千萬不要走,你一走,我們的腦袋不保。
&rdquo 魯肅對他們說:&ldquo我不來連累你們。
不過,你們要與我去打聽一下江夏劉備來朝是否來江東。
&rdquo魯肅想,我先不要急在前頭,萬一明天劉備不來,風波就平息了。
過了一會,手下人報來:劉備明日來此江東。
魯肅頓足說:&ldquo完了!劉備肯定被殺,此番事情鬧大了。
&rdquo這一夜,魯肅夜不能寐,坐卧不甯。
周瑜送走魯肅,松了一口氣,等候江夏的音信。
話分兩頭。
孫乾坐船回轉江夏。
傍晚時分,船至皇叔的地界,早有三萬弟兄紮下水、陸、糧大營三座,燈光明亮。
孫乾靠岸停船,上岸來到陸營前,對門前的手下人說:&ldquo費心通報皇叔,下官回來了。
&rdquo手下人進大營、入寝帳,見皇叔坐在那裡,上前報禀:&ldquo報皇叔,孫先生回來了。
&rdquo 此時劉備心事重重,想着一别數天不見回音的軍師,也惦念着今日去江東引領諸葛亮的孫乾。
現在聽得小兵報禀,立刻問道:&ldquo軍師回來否?&rdquo &ldquo沒有。
&rdquo 劉備最關心的就是孔明。
聽說孔明沒有回來,一百個沒有勁。
隻是冷冷地說道:&ldquo與我傳見公侯。
&rdquo 須臾,孫乾進密帳:&ldquo下官見主公。
&rdquo &ldquo孤命爾引領軍師回來,怎樣了?&rdquo &ldquo主公,周瑜言道,軍師不在三江,現在南徐。
來朝與孫權同到三江。
周瑜明日請皇叔過江赴會。
&rdquo &ldquo來朝請孤過江赴會?&rdquo &ldquo是啊!&rdquo 皇叔想,我人雖窮,但畢竟是堂堂一家皇叔。
他們不敢怠慢我。
不過,過江赴會不是憑一句話可以決定的,必須同大家商議一下。
因此先問孫乾道:&ldquo公侯,來朝過江赴會,爾看可要去否?&rdquo 孫乾想,這是一樁大事情,不能由我一人輕率決定。
尤其我看周瑜此人非是等閑之輩,怎料他沒有陷害之心?因此孫乾謹慎地對劉備說:&ldquo主公過江與否,下官不能決斷。
不過周瑜講,去與不去,今晚要命人去回複于他。
以下官愚意,還請皇叔連夜坐帳,與衆文武斟酌一番。
&rdquo 劉備采納了孫乾的建議,立即傳令升帳。
頓時大帳之上燈火通明,文武齊集。
劉備坐定,文武見過,&mdash一兩旁站立。
&ldquo衆位先生,列位将軍,今日孤命公侯大夫過江犒賞周瑜三軍,欲将軍師領回營中。
無奈周瑜請孤來如過江赴會,去與不去,孤不能決,衆位可有高見。
&rdquo 劉備講後,不見文武動靜心裡想,我手下文官隻有四位,孫乾說過不能決斷,其他三位不知怎樣。
劉備正想着,旁邊踏出簡雍、糜竺兩位大夫,他們恭恭敬敬走到劉備面前把手一拱:&ldquo主公,某等看來,宴無好宴,會無好會,周瑜心胸狹窄,萬一有什麼三長兩短,這裡鞭長莫及,難以救解。
再說,軍師早晚要回轉江夏,主公憂亦無用。
下官等看來,還是不去為妙。
&rdquo他們的意思是,自古以來,赴宴往往打散場。
周瑜出名是小乖人,人心難測。
再說,軍師到了江東,若然三心二意,即使你去了也無用。
況且兩國聯兵,不到破曹之日,孫權如何肯放他回來。
因此這種宴筵,你不必去理會。
劉備聽了,覺得頗有道理。
心裡想,人心隔肚皮,确實難以猜透周瑜安的是什麼心。
我倒并不想與他赴宴相會,老實說,人窮志不短。
主要是放心不下諸葛亮,借此機會去會會他,一則看其可曾變心,二則叙叙闊别眷念之請。
因此請兩位大夫退下。
正在此時,手下人報道:&ldquo子龍将軍回來了。
&rdquo趙子龍去江夏運糧,到樊口山時,天已黑了。
他聞訊皇叔升帳,知道必有軍情大事,否則可以等到天明升帳。
所以命令小兵将糧草運往糧隊,自己徑到陸營前下馬,手捧令箭,明人進帳禀報。
&ldquo報禀皇叔,趙子龍将軍交令。
&rdquo手下人報過。
&ldquo來!傳話相請!&rdquo劉備邊說請,邊在想,此事不妨問問四弟子龍。
外面趙雲進來,到劉備面前,雙手呈上令箭,說道:&ldquo主公在上,末将交令。
&rdquo 劉備把令箭收下,吩咐:&ldquo四弟罷了。
&rdquo &ldquo請問主公,緣何升坐夜帳?&rdquo &ldquo四弟,周瑜邀愚兄來朝過江赴會,我不能決,特此聚衆商議。
&rdquo &ldquo文武意下如何?&rdquo &ldquo公侯難以決斷,憲和、子仲言道:&lsquo宴無好宴,會無好會&rsquo,四弟看來怎樣?&rdquo 趙雲一向無所畏懼,聽說諸大夫膽小怕事,他說:&ldquo主公,來朝隻管過江赴會。
如若不去,贻笑于江東。
主公若然膽怯,不妨待末将單槍匹馬保護便了。
&rdquo趙雲态度明朗,要劉備過江。
不去的話,肯定被江東人取笑劉備:請他吃酒都不敢。
劉備想,子龍啊!你武藝超群,聞名天下。
但過江赴會是真是假,我都不知道,單憑勇力恐難解決問題。
如果說,周瑜确是一片誠意相請,大家客客氣氣飲酒說話,你不去也無關系;萬一他有歹念,肯定預作埋伏。
你子龍本領大,他們人多,十員、八員大将把你看住,我仍舊無人相救,同樣有危險。
雖說你長坂坡懷抱阿鬥在百萬曹營中左沖右突,殺遍重圍,但阿鬥隻有虛齡三歲,勒甲縧中尚可安身。
我劉備今年四十九歲,勒甲套中不能放。
我們如何回轉江夏?所以劉備狐疑不決,對子龍說:&ldquo四弟,請退過一旁,待愚兄再作思量。
&rdquo 趙雲退下。
劉備等待文武發表高見。
突然,又有手下人跑進大帳:&ldquo報禀皇叔,軍師求
周瑜何等精明,見魯肅急着要走的神态,就知道他要去通風報信了。
他想,魯踱頭啊,你這個人吃裡爬外,外香骨裡臭。
我好不容易想出這條計來,又要被你敗露了。
現在隻有把你牢牢地看住,否則事情要弄僵。
周瑜立即大聲喝道:&ldquo子敬,你與我住了!&rdquo &ldquo啧啧啧!&rdquo他聽周瑜的口氣不對頭,曉得自己走得太快,周瑜動怒了。
魯肅立定,問道:&ldquo大都督怎樣啊?&rdquo 周瑜想,你不要裝聾作啞。
自從來了個孔明,你怎麼也跟着他學,連我的話也不聽了,總是拆我台腳。
怎麼樣,你自己心裡有數。
今天不能和你客氣了。
所以對魯肅說一聲:&ldquo本督得罪了。
&rdquo 魯肅一聽,明白了。
周瑜要對我無禮了,隻怪自己做事太魯莽,倘然再等會兒走,也沒有這種事情了。
&ldquo來啊!&rdquo周瑜喊道。
&ldquo在!&rdquo走出幾個小兵聽候傳令。
&ldquo把魯子敬看守在後營,茶飯自由;要是被他跑了,首級交令!&rdquo &ldquo是!&rdquo 魯肅想,好!報信不成要吃官司了。
自出娘胎到令從未嘗過吃官司的滋味,平時隻有自己監禁别人,豈料今日卻被人看管起來。
尤其明天皇叔遭害,無人通報孔明。
真乃急死人也! 手下接令,走過來對魯肅說:&ldquo魯老,請你後營去吧!&rdquo &ldquo啧啧啧!&rdquo魯肅無可奈何,跟着手下到後帳之中。
當然魯肅吃官司,并非是犯了什麼大罪,主要是不讓他與孔明聯絡,在後營中吃、睡自由,侍奉周到,一切稱心如意,就是身不由己。
這時,營帳中的幾個手下人來與魯肅講:&ldquo魯老,請你千萬不要走,你一走,我們的腦袋不保。
&rdquo 魯肅對他們說:&ldquo我不來連累你們。
不過,你們要與我去打聽一下江夏劉備來朝是否來江東。
&rdquo魯肅想,我先不要急在前頭,萬一明天劉備不來,風波就平息了。
過了一會,手下人報來:劉備明日來此江東。
魯肅頓足說:&ldquo完了!劉備肯定被殺,此番事情鬧大了。
&rdquo這一夜,魯肅夜不能寐,坐卧不甯。
周瑜送走魯肅,松了一口氣,等候江夏的音信。
話分兩頭。
孫乾坐船回轉江夏。
傍晚時分,船至皇叔的地界,早有三萬弟兄紮下水、陸、糧大營三座,燈光明亮。
孫乾靠岸停船,上岸來到陸營前,對門前的手下人說:&ldquo費心通報皇叔,下官回來了。
&rdquo手下人進大營、入寝帳,見皇叔坐在那裡,上前報禀:&ldquo報皇叔,孫先生回來了。
&rdquo 此時劉備心事重重,想着一别數天不見回音的軍師,也惦念着今日去江東引領諸葛亮的孫乾。
現在聽得小兵報禀,立刻問道:&ldquo軍師回來否?&rdquo &ldquo沒有。
&rdquo 劉備最關心的就是孔明。
聽說孔明沒有回來,一百個沒有勁。
隻是冷冷地說道:&ldquo與我傳見公侯。
&rdquo 須臾,孫乾進密帳:&ldquo下官見主公。
&rdquo &ldquo孤命爾引領軍師回來,怎樣了?&rdquo &ldquo主公,周瑜言道,軍師不在三江,現在南徐。
來朝與孫權同到三江。
周瑜明日請皇叔過江赴會。
&rdquo &ldquo來朝請孤過江赴會?&rdquo &ldquo是啊!&rdquo 皇叔想,我人雖窮,但畢竟是堂堂一家皇叔。
他們不敢怠慢我。
不過,過江赴會不是憑一句話可以決定的,必須同大家商議一下。
因此先問孫乾道:&ldquo公侯,來朝過江赴會,爾看可要去否?&rdquo 孫乾想,這是一樁大事情,不能由我一人輕率決定。
尤其我看周瑜此人非是等閑之輩,怎料他沒有陷害之心?因此孫乾謹慎地對劉備說:&ldquo主公過江與否,下官不能決斷。
不過周瑜講,去與不去,今晚要命人去回複于他。
以下官愚意,還請皇叔連夜坐帳,與衆文武斟酌一番。
&rdquo 劉備采納了孫乾的建議,立即傳令升帳。
頓時大帳之上燈火通明,文武齊集。
劉備坐定,文武見過,&mdash一兩旁站立。
&ldquo衆位先生,列位将軍,今日孤命公侯大夫過江犒賞周瑜三軍,欲将軍師領回營中。
無奈周瑜請孤來如過江赴會,去與不去,孤不能決,衆位可有高見。
&rdquo 劉備講後,不見文武動靜心裡想,我手下文官隻有四位,孫乾說過不能決斷,其他三位不知怎樣。
劉備正想着,旁邊踏出簡雍、糜竺兩位大夫,他們恭恭敬敬走到劉備面前把手一拱:&ldquo主公,某等看來,宴無好宴,會無好會,周瑜心胸狹窄,萬一有什麼三長兩短,這裡鞭長莫及,難以救解。
再說,軍師早晚要回轉江夏,主公憂亦無用。
下官等看來,還是不去為妙。
&rdquo他們的意思是,自古以來,赴宴往往打散場。
周瑜出名是小乖人,人心難測。
再說,軍師到了江東,若然三心二意,即使你去了也無用。
況且兩國聯兵,不到破曹之日,孫權如何肯放他回來。
因此這種宴筵,你不必去理會。
劉備聽了,覺得頗有道理。
心裡想,人心隔肚皮,确實難以猜透周瑜安的是什麼心。
我倒并不想與他赴宴相會,老實說,人窮志不短。
主要是放心不下諸葛亮,借此機會去會會他,一則看其可曾變心,二則叙叙闊别眷念之請。
因此請兩位大夫退下。
正在此時,手下人報道:&ldquo子龍将軍回來了。
&rdquo趙子龍去江夏運糧,到樊口山時,天已黑了。
他聞訊皇叔升帳,知道必有軍情大事,否則可以等到天明升帳。
所以命令小兵将糧草運往糧隊,自己徑到陸營前下馬,手捧令箭,明人進帳禀報。
&ldquo報禀皇叔,趙子龍将軍交令。
&rdquo手下人報過。
&ldquo來!傳話相請!&rdquo劉備邊說請,邊在想,此事不妨問問四弟子龍。
外面趙雲進來,到劉備面前,雙手呈上令箭,說道:&ldquo主公在上,末将交令。
&rdquo 劉備把令箭收下,吩咐:&ldquo四弟罷了。
&rdquo &ldquo請問主公,緣何升坐夜帳?&rdquo &ldquo四弟,周瑜邀愚兄來朝過江赴會,我不能決,特此聚衆商議。
&rdquo &ldquo文武意下如何?&rdquo &ldquo公侯難以決斷,憲和、子仲言道:&lsquo宴無好宴,會無好會&rsquo,四弟看來怎樣?&rdquo 趙雲一向無所畏懼,聽說諸大夫膽小怕事,他說:&ldquo主公,來朝隻管過江赴會。
如若不去,贻笑于江東。
主公若然膽怯,不妨待末将單槍匹馬保護便了。
&rdquo趙雲态度明朗,要劉備過江。
不去的話,肯定被江東人取笑劉備:請他吃酒都不敢。
劉備想,子龍啊!你武藝超群,聞名天下。
但過江赴會是真是假,我都不知道,單憑勇力恐難解決問題。
如果說,周瑜确是一片誠意相請,大家客客氣氣飲酒說話,你不去也無關系;萬一他有歹念,肯定預作埋伏。
你子龍本領大,他們人多,十員、八員大将把你看住,我仍舊無人相救,同樣有危險。
雖說你長坂坡懷抱阿鬥在百萬曹營中左沖右突,殺遍重圍,但阿鬥隻有虛齡三歲,勒甲縧中尚可安身。
我劉備今年四十九歲,勒甲套中不能放。
我們如何回轉江夏?所以劉備狐疑不決,對子龍說:&ldquo四弟,請退過一旁,待愚兄再作思量。
&rdquo 趙雲退下。
劉備等待文武發表高見。
突然,又有手下人跑進大帳:&ldquo報禀皇叔,軍師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