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諸葛亮倚山結寨 周公瑾借刀殺人
關燈
小
中
大
?&rdquo
孔明想,令箭雖然給你拿了去,但話要說明白,我沒有一點責任,都是周瑜在出爾反爾,一切與我無涉。
又因為你歡喜掮木梢,今天也要吓唬吓唬你。
&ldquo令箭大夫拿去,本軍師一切不管了。
&rdquo 魯肅還不知孔明的&ldquo金蟬脫殼計&rdquo,想着周瑜耍的就是這支令箭。
既然令箭到手,當然我負責任。
故而他雙手拍着胸脯說:&ldquo一切由下官負責!&rdquo 先生暗中好笑:你這胸脯不要拍得過早,等一會真相大白時,叫你懊悔都來不及。
他随手将令箭遞與魯肅。
魯肅接令,藏進袍袖,起身對孔明雙手拱拱:&ldquo下官告退了。
&rdquo &ldquo慢!請問大夫,劫糧可要去否?&rdquo 魯肅笑笑,回答說:&ldquo嘿嘿,要的。
&rdquo &ldquo誰人帶兵?&rdquo &ldquo我家大都督。
&rdquo &ldquo帶多少兵将?&rdquo &ldquo帶兵一萬,大将四員。
&rdquo 先生想,我隻有一千兵,他要一萬;我一無大将,他要四員,企圖巧奪天功為己在,真是存心不良。
孔明将面孔一闆:&ldquo大夫,速命都督不去為妙!&rdquo &ldquo要是去呢?&rdquo &ldquo兇多吉少,有死無生。
&rdquo &ldquo一萬三軍&hellip&hellip&rdquo &ldquo十萬也無用!&rdquo &ldquo韓、周、徐、丁四員上将&hellip&hellip&rdquo &ldquo十員也無益!&rdquo &ldquo放火燒糧&hellip&hellip&rdquo &ldquo難以成功!&rdquo &ldquo難道定要軍師去才能成功?&rdquo &ldquo實不相瞞,本軍師去也無濟于事。
&rdquo &ldquo啊喲&mdash&mdash&rdquo魯肅想,剛才還說馬到成功,現在卻說去了要送命,這裡大有文章。
他感到自己肩上分量不輕,好象自己又掮了木梢。
不過再一想,不可能!明明見你開船發兵,信心百倍。
大概他去不成了,就用話來吓我。
因此問道:&ldquo軍師曾言:&lsquo作竊之家,哪有備竊之理&rsquo。
&rdquo &ldquo爾差矣。
本軍師講:&lsquo作竊之家,哪有被竊之理&rsquo。
&rdquo &ldquo備?&rdquo &ldquo被!&rdquo 聽孔明這麼一講,魯肅全然明白。
一字之差,意思完全不同。
就是說,做賊的人,怎麼會被人偷竊?做賊防賊,這是大家都懂的。
魯肅想,我又上當了,剛才胸脯拍得響,将一切責任都承擔下來,現在怎麼辦呢? 孔明見魯肅呆着不響,又說道:&ldquo大夫,爾去轉言周郎,我命在于天,公瑾難以算計,還是速速同曹操交戰吧!再見了。
&rdquo 孔明說罷,朝魯肅拱一拱手,往後艙而去。
魯肅心裡想,你同我再見,我對誰去再見呢?他一路出艙而來。
老實人掮了幾次木梢,也學乖了。
他以為,這個木梢人人都看不穿,都要上當的。
既然現在上了當,要考慮一下如何回複周瑜。
他把自己當作一個經濟人,今日的這批貨色已進門,看來要蝕本,馬上轉手去販掉。
販給誰呢?當然隻有販給老主顧。
這木梢開頭是周瑜叫我掮的,我送到孔明處,他不要,我隻有還給周瑜。
魯肅想好之後,進得大營寝帳,來見周瑜。
周期正焦急地等着回音,見魯肅神色不安、滿臉晦氣的樣子,估計他沒有将令箭收回,忙上前叫道:&ldquo子敬,爾竟來了。
&rdquo &ldquo來了。
&rdquo魯肅有氣無力地回答道。
&ldquo令取回了麼?&rdquo &ldquo取到了。
&rdquo &ldquo在哪裡?&rdquo &ldquo哈哈哈!在這裡。
&rdquo肅從袖口中摸出将令,呈回周瑜:&ldquo都督,将令在此。
&rdquo &ldquo拿來!&rdquo周瑜喜出望外,要想伸手去接。
&ldquo慢!&rdquo &ldquo啊?!&rdquo周瑜忙将手縮轉。
&ldquo都督啊,令箭乃是你令我去取的。
今令箭已拿到,交還與你,下官一切不管了。
&rdquo魯肅學着孔明的說話。
周瑜想,何必如此膽小怕事呢?我叫你去取回令箭,應該由我負責。
現在令箭已取回,功勞非小,讓我來壯壯他的膽。
因此,周瑜拍着胸脯說:&ldquo一切由本督作主。
&rdquo 魯肅見周瑜将木梢收回,暗想道:你與我一樣,後悔莫及。
我就是拍了一拍,弄得如此狼狽。
所以把令箭呈給周瑜,心裡頓覺輕松。
周瑜接令在手,吩咐說:&ldquo子敬,與本督調兵一萬、韓、周、徐、丁四将。
&rdquo &ldquo要他何用?&rdquo &ldquo本行前往聚鐵山劫糧。
&rdquo &ldquo都督,還是不去為妙。
&rdquo 剛才見你興沖沖而去,又見你軟綿綿而回,現在的說話又是吞吞吐吐,十分不對頭,不知到孔明那中了什麼邪,也學得陰陽怪氣。
周瑜說:&ldquo本督有一萬三軍,豈有不成功之理?&rdquo &ldquo十萬也無用!&rdquo &ldquo還有四員上将!&rdquo &ldquo十員也無益!&rdquo &ldquo本督效學孔明去放火。
&rdquo &ldquo難以成功。
&rdquo &ldquo難道非要孔明去才能成功麼?&rdquo周瑜想,怎麼這踱頭長别人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專打退堂鼓,與我作起對來? &ldquo都督,實不相瞞,他去也要喪身的。
&rdquo 既然大糧燒不成,為何不早些與我講,非要我問一聲,你答一句,叫我拍胸脯當不可?不過有一句話我記得清楚,你也賴不掉。
所以又說:&ldquo子敬講的:&lsquo作竊之家,哪有備竊之理&rsquo。
&rdquo 魯肅對他笑笑:我們上當就上在這句話上,這也是孔明說話的奧妙所在。
回答說:&ldquo都督,下官剛才講的:&lsquo作竊之家,哪有被竊之理。
&rsquo對否?&rdquo &ldquo備?&rdquo &ldquo被。
&rdquo 好一個&ldquo被&rdquo字,竟然偷梁換柱,實是妙計!周瑜想,這種刁鑽的說法,魯肅是想不出來的,肯定是從别人那裡聽來的。
要緊問:&ldquo這許多說話是哪一個講的啊?&rdquo &ldquo實言相告,全是諸葛亮所講。
&rdquo我是出名的老實人,哪裡講得出這種話來。
&ldquo唉!孔明啊孔明,本督不殺爾孔明,非為人也!&rdquo &ldquo都督,孔明說;他命在于天,都督難以算計,速速與曹操交戰。
再見了!&rdquo說罷,對周瑜一拱到底,轉身就跑。
就象做完生意一樣,唯恐他人東算西算要算出纰漏出來。
二番殺孔明都成了泡影,枉費了這幾天的心機。
但是他根本無心與曹操交戰,還在想第三條計策。
周瑜插好令箭,在帳内走來踱去,苦思冥想。
忽而外面小兵進來禀報:&ldquo都督,今有樊口山劉皇叔命孫乾孫大夫前來犒賞三軍。
&rdquo 周瑜得報劉備派人前來三江犒賞三軍,拍案而起,頓生一計。
心想,前幾天命諸葛瑾去勸降孔明,孔明不願棄劉備,他是有志之士,一旦投主,他要盡忠報效到底。
現在看來機會到了,我将劉備誘到三江,将其殺死,孔明沒有了主人,定會投順江東。
既然殺孔明未遂,就先殺劉備。
劉備一死;孔明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嗎?這叫&ldquo倒木盡根之計&rdquo,也稱為&ldquo斷水絕源之計&rdquo。
再者,殺了劉備,整個江夏群龍無首,必有大将投靠江東,任憑關、張如何了得,隻得望洋興歎。
周瑜打定主意,一聲吩咐:&ldquo來!傳話相請。
&rdquo 再說,孫乾怎麼會突然來到江東的呢?原來,劉備聽從孔明之言,聞得三江周瑜紮兵,他便帶兵到樊口山屯紮。
不料孔明走了這許多日子,杳無音信,因此感到忐忑不按。
他想,孔明是今年三月裡出山的,到我手下不過半年有餘,雖說我倆君臣情趣相得,然而畢竟時間太短,人心難測。
我劉備目前還很窮,不能與江東的孫權相比。
他去江東後,迄今音信渺茫,想必他在江東深得孫權器重,每日宴筵相伴,花天酒地,享盡人間歡樂。
況且他的兄長在孫權手下也十分得寵,此番弟兄相聚,更是難割手足之請,早已嫌我窮劉備家底薄,将我忘記了。
所以近日裡來,劉備輾轉反側,寝食不安,就命孫乾去三江口,明說犒賞三軍,實則是要把孔明帶回江夏。
我劉備窮雖窮,但漢事要興,迫切需要象孔明這種人來輔佐,不要想得家當,偷雞不着,反蝕一把米,将孔明送給孫權。
其實,孔明在江東的日子也不比你劉備好過,雖則重掌兵權,實際上被人監禁在船上,行動不便,無時無刻不在提防别人暗算。
哪知道孔明受屈,卻被周瑜一個可乘之機,要在劉備的腦袋上動腦筋。
未知周瑜設下什麼圈套,劉備怎樣過江遭害,且聽下回分解。
又因為你歡喜掮木梢,今天也要吓唬吓唬你。
&ldquo令箭大夫拿去,本軍師一切不管了。
&rdquo 魯肅還不知孔明的&ldquo金蟬脫殼計&rdquo,想着周瑜耍的就是這支令箭。
既然令箭到手,當然我負責任。
故而他雙手拍着胸脯說:&ldquo一切由下官負責!&rdquo 先生暗中好笑:你這胸脯不要拍得過早,等一會真相大白時,叫你懊悔都來不及。
他随手将令箭遞與魯肅。
魯肅接令,藏進袍袖,起身對孔明雙手拱拱:&ldquo下官告退了。
&rdquo &ldquo慢!請問大夫,劫糧可要去否?&rdquo 魯肅笑笑,回答說:&ldquo嘿嘿,要的。
&rdquo &ldquo誰人帶兵?&rdquo &ldquo我家大都督。
&rdquo &ldquo帶多少兵将?&rdquo &ldquo帶兵一萬,大将四員。
&rdquo 先生想,我隻有一千兵,他要一萬;我一無大将,他要四員,企圖巧奪天功為己在,真是存心不良。
孔明将面孔一闆:&ldquo大夫,速命都督不去為妙!&rdquo &ldquo要是去呢?&rdquo &ldquo兇多吉少,有死無生。
&rdquo &ldquo一萬三軍&hellip&hellip&rdquo &ldquo十萬也無用!&rdquo &ldquo韓、周、徐、丁四員上将&hellip&hellip&rdquo &ldquo十員也無益!&rdquo &ldquo放火燒糧&hellip&hellip&rdquo &ldquo難以成功!&rdquo &ldquo難道定要軍師去才能成功?&rdquo &ldquo實不相瞞,本軍師去也無濟于事。
&rdquo &ldquo啊喲&mdash&mdash&rdquo魯肅想,剛才還說馬到成功,現在卻說去了要送命,這裡大有文章。
他感到自己肩上分量不輕,好象自己又掮了木梢。
不過再一想,不可能!明明見你開船發兵,信心百倍。
大概他去不成了,就用話來吓我。
因此問道:&ldquo軍師曾言:&lsquo作竊之家,哪有備竊之理&rsquo。
&rdquo &ldquo爾差矣。
本軍師講:&lsquo作竊之家,哪有被竊之理&rsquo。
&rdquo &ldquo備?&rdquo &ldquo被!&rdquo 聽孔明這麼一講,魯肅全然明白。
一字之差,意思完全不同。
就是說,做賊的人,怎麼會被人偷竊?做賊防賊,這是大家都懂的。
魯肅想,我又上當了,剛才胸脯拍得響,将一切責任都承擔下來,現在怎麼辦呢? 孔明見魯肅呆着不響,又說道:&ldquo大夫,爾去轉言周郎,我命在于天,公瑾難以算計,還是速速同曹操交戰吧!再見了。
&rdquo 孔明說罷,朝魯肅拱一拱手,往後艙而去。
魯肅心裡想,你同我再見,我對誰去再見呢?他一路出艙而來。
老實人掮了幾次木梢,也學乖了。
他以為,這個木梢人人都看不穿,都要上當的。
既然現在上了當,要考慮一下如何回複周瑜。
他把自己當作一個經濟人,今日的這批貨色已進門,看來要蝕本,馬上轉手去販掉。
販給誰呢?當然隻有販給老主顧。
這木梢開頭是周瑜叫我掮的,我送到孔明處,他不要,我隻有還給周瑜。
魯肅想好之後,進得大營寝帳,來見周瑜。
周期正焦急地等着回音,見魯肅神色不安、滿臉晦氣的樣子,估計他沒有将令箭收回,忙上前叫道:&ldquo子敬,爾竟來了。
&rdquo &ldquo來了。
&rdquo魯肅有氣無力地回答道。
&ldquo令取回了麼?&rdquo &ldquo取到了。
&rdquo &ldquo在哪裡?&rdquo &ldquo哈哈哈!在這裡。
&rdquo肅從袖口中摸出将令,呈回周瑜:&ldquo都督,将令在此。
&rdquo &ldquo拿來!&rdquo周瑜喜出望外,要想伸手去接。
&ldquo慢!&rdquo &ldquo啊?!&rdquo周瑜忙将手縮轉。
&ldquo都督啊,令箭乃是你令我去取的。
今令箭已拿到,交還與你,下官一切不管了。
&rdquo魯肅學着孔明的說話。
周瑜想,何必如此膽小怕事呢?我叫你去取回令箭,應該由我負責。
現在令箭已取回,功勞非小,讓我來壯壯他的膽。
因此,周瑜拍着胸脯說:&ldquo一切由本督作主。
&rdquo 魯肅見周瑜将木梢收回,暗想道:你與我一樣,後悔莫及。
我就是拍了一拍,弄得如此狼狽。
所以把令箭呈給周瑜,心裡頓覺輕松。
周瑜接令在手,吩咐說:&ldquo子敬,與本督調兵一萬、韓、周、徐、丁四将。
&rdquo &ldquo要他何用?&rdquo &ldquo本行前往聚鐵山劫糧。
&rdquo &ldquo都督,還是不去為妙。
&rdquo 剛才見你興沖沖而去,又見你軟綿綿而回,現在的說話又是吞吞吐吐,十分不對頭,不知到孔明那中了什麼邪,也學得陰陽怪氣。
周瑜說:&ldquo本督有一萬三軍,豈有不成功之理?&rdquo &ldquo十萬也無用!&rdquo &ldquo還有四員上将!&rdquo &ldquo十員也無益!&rdquo &ldquo本督效學孔明去放火。
&rdquo &ldquo難以成功。
&rdquo &ldquo難道非要孔明去才能成功麼?&rdquo周瑜想,怎麼這踱頭長别人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專打退堂鼓,與我作起對來? &ldquo都督,實不相瞞,他去也要喪身的。
&rdquo 既然大糧燒不成,為何不早些與我講,非要我問一聲,你答一句,叫我拍胸脯當不可?不過有一句話我記得清楚,你也賴不掉。
所以又說:&ldquo子敬講的:&lsquo作竊之家,哪有備竊之理&rsquo。
&rdquo 魯肅對他笑笑:我們上當就上在這句話上,這也是孔明說話的奧妙所在。
回答說:&ldquo都督,下官剛才講的:&lsquo作竊之家,哪有被竊之理。
&rsquo對否?&rdquo &ldquo備?&rdquo &ldquo被。
&rdquo 好一個&ldquo被&rdquo字,竟然偷梁換柱,實是妙計!周瑜想,這種刁鑽的說法,魯肅是想不出來的,肯定是從别人那裡聽來的。
要緊問:&ldquo這許多說話是哪一個講的啊?&rdquo &ldquo實言相告,全是諸葛亮所講。
&rdquo我是出名的老實人,哪裡講得出這種話來。
&ldquo唉!孔明啊孔明,本督不殺爾孔明,非為人也!&rdquo &ldquo都督,孔明說;他命在于天,都督難以算計,速速與曹操交戰。
再見了!&rdquo說罷,對周瑜一拱到底,轉身就跑。
就象做完生意一樣,唯恐他人東算西算要算出纰漏出來。
二番殺孔明都成了泡影,枉費了這幾天的心機。
但是他根本無心與曹操交戰,還在想第三條計策。
周瑜插好令箭,在帳内走來踱去,苦思冥想。
忽而外面小兵進來禀報:&ldquo都督,今有樊口山劉皇叔命孫乾孫大夫前來犒賞三軍。
&rdquo 周瑜得報劉備派人前來三江犒賞三軍,拍案而起,頓生一計。
心想,前幾天命諸葛瑾去勸降孔明,孔明不願棄劉備,他是有志之士,一旦投主,他要盡忠報效到底。
現在看來機會到了,我将劉備誘到三江,将其殺死,孔明沒有了主人,定會投順江東。
既然殺孔明未遂,就先殺劉備。
劉備一死;孔明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嗎?這叫&ldquo倒木盡根之計&rdquo,也稱為&ldquo斷水絕源之計&rdquo。
再者,殺了劉備,整個江夏群龍無首,必有大将投靠江東,任憑關、張如何了得,隻得望洋興歎。
周瑜打定主意,一聲吩咐:&ldquo來!傳話相請。
&rdquo 再說,孫乾怎麼會突然來到江東的呢?原來,劉備聽從孔明之言,聞得三江周瑜紮兵,他便帶兵到樊口山屯紮。
不料孔明走了這許多日子,杳無音信,因此感到忐忑不按。
他想,孔明是今年三月裡出山的,到我手下不過半年有餘,雖說我倆君臣情趣相得,然而畢竟時間太短,人心難測。
我劉備目前還很窮,不能與江東的孫權相比。
他去江東後,迄今音信渺茫,想必他在江東深得孫權器重,每日宴筵相伴,花天酒地,享盡人間歡樂。
況且他的兄長在孫權手下也十分得寵,此番弟兄相聚,更是難割手足之請,早已嫌我窮劉備家底薄,将我忘記了。
所以近日裡來,劉備輾轉反側,寝食不安,就命孫乾去三江口,明說犒賞三軍,實則是要把孔明帶回江夏。
我劉備窮雖窮,但漢事要興,迫切需要象孔明這種人來輔佐,不要想得家當,偷雞不着,反蝕一把米,将孔明送給孫權。
其實,孔明在江東的日子也不比你劉備好過,雖則重掌兵權,實際上被人監禁在船上,行動不便,無時無刻不在提防别人暗算。
哪知道孔明受屈,卻被周瑜一個可乘之機,要在劉備的腦袋上動腦筋。
未知周瑜設下什麼圈套,劉備怎樣過江遭害,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