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諸葛亮倚山結寨 周公瑾借刀殺人
關燈
小
中
大
中,渾身是勁,他手持一把刀,朝着那邊空船上神氣活現、大搖大搖地走去,好象在這三千軍中,就數他第一個精壯。
不過在這隻空船上站了好久,不見第二個人站過來,這小兵也沒有勁了。
心裡想,我這個精壯是靠&ldquo六親無靠&rdquo換來的。
就隻有我一個人精壯又有什麼意思?難道劫糧叫我一個人去?心裡倒有點不寒自栗。
魯肅看到這裡麼實在看不下去了。
他想,這些水軍都是大都督親自操練的,說不上舉世無雙,也好算當前的一支勁旅。
現在被諸葛亮橫點豎點,折騰了這麼長的時間,隻點中一個小兵,這不是在心捉弄小兵麼?這樣糟蹋精壯,我在旁于心何忍?再一想,大概孔明用兵精通,點兵是外行,讓我上前和他談談,幫他一起點兵。
魯肅想到這裡,将周瑜剛才的叮囑抛入九天雲外。
忙叫手下喊住諸葛亮。
手下奉命,雙手合成個&ldquo喇叭&rdquo形狀,放聲喊道:&ldquo軍師嗳!請停一停,我家魯老有話對你說。
&rdquo 孔明聽到喊聲,雙目斜瞟,望到小船上的魯肅向大船靠近。
孔明暗叫一聲:&ldquo好!踱頭上當。
&rdquo對着小船喊道:&ldquo來啊!&rdquo &ldquo來了。
&rdquo魯肅忙應和道,一邊靠攏大船,然後上船到孔明面前。
&ldquo大夫到來何事?&rdquo孔明起身邊問邊向艙中走去。
&ldquo下官問你劫糧能成功與否?&rdquo兩人進艙坐定,魯肅連忙問孔明。
&ldquo别人不成,唯有本軍師馬到成功。
劫糧回來與大夫暢飲賀功喜酒。
&rdquo 魯肅想,不要白日做夢了!你此去劫糧,必死無疑。
說道:&ldquo軍師,一千兵豈能劫糧?&rdquo &ldquo本軍師并非去劫糧。
&rdquo 魯肅想,這又奇怪了,明明周瑜發令劫糧,你在大帳接令,怎麼現在又不是去劫糧了呢?你不去劫糧,難道命你去赴宴飲酒?要緊問孔明:&ldquo軍師不去劫糧便怎樣?&rdquo &ldquo本軍師到今宵三更時分,備下曲筒火箭、火藥包、用火器具等,偷至放人糧窟,趁敵人不防,把大糧燒一個幹淨。
明說劫糧,其實是燒糧。
大夫你說成功否?&rdquo 魯肅想,劫糧并非一定要去偷盜,隻要燒毀、破壞,都在劫糧的範圍内。
再說,孔明的火攻确是厲害,被他燒着,人都來不及逃,何況這一座糧山如此龐大,一時如何能夠幸免!更兼曹兵數遭火災,已被諸葛亮吓破了膽,更無大将敢與他抵敵。
況且此番是孔明出擊,偷襲糧寨,神不知,鬼不覺,放了火就跑,等到曹操聞訊,從赤壁趕到聚鐵山,孔明已經逃得無影無蹤。
魯肅越想,越感到此番劫糧必定大告成功。
莫怪他要在三千軍兵中精心挑選,以便放火後能迅速逃跑。
看來一千兵是綽綽有餘了。
但魯肅又問孔明道.&ldquo軍師,曹操常劫他人之糧,豈有不防别人劫他之糧?&rdquo &ldquo反而不防。
&rdquo孔明十分肯定地回答。
&ldquo怎見得?&rdquo &ldquo常言道:&lsquo作竊之家,哪有備竊之理?&rsquo&rdquo做賊的人常偷别人的來西,從來不防備别人也要偷他的東西。
曹操一向善于斷人糧道,我今日就要去絕他之糧。
&ldquo哈哈!佩服!佩服!下官告退了。
&rdquo &ldquo望大夫在周郎面前不必多言。
&rdquo明知你魯肅心直口快,肯定要把我的話傳給周瑜聽,所以特地關照你一聲。
&ldquo明白了。
&rdquo 魯肅答應一聲,要緊匆匆棄舟登岸,趕奔大帳去見周瑜。
孔明見魯肅上岸離去,片刻之間,将一千水軍點滿,命其餘二千小兵回營,這裡準備起錨開船。
其實孔明哪裡是開船,他是在等候魯肅再次回來。
倘然一開船,就等于去送死。
再說魯肅腳底生風,急急來到大營寝帳。
周瑜見他回來,忙打聽消息:&ldquo子敬,孔明怎樣點兵,如何往敵營劫糧,爾可打聽明白?&rdquo &ldquo大都督,孔明如此點兵,看得下官怒氣沖天,上船同他評理。
&rdquo 周瑜想,孔明的點兵法倒是第一次聽見。
但我叫你去打聽消息不要多說多話,怎麼又跑到他的船上去了呢?問道:&ldquo談些什麼?&rdquo &ldquo我問他劫糧可成功否?他說,&lsquo别人不成,唯有我馬到成功。
&rsquo成功回來,還要與下官暢飲賀功喜酒。
&rdquo &ldquo一千三軍豈能成功?&rdquo &ldquo孔明他并非去劫糧。
他到今夜三更時,準備噴筒火箭、火藥包、用火器具等,到敵人糧營上,趁敵人不防之際,放一把大火,将大糧燒一個幹淨。
明說劫糧,實則燒糧。
你想,他善用火攻,豈不是成功在即?&rdquo 周瑜聽完,恍然大悟。
莫怪他剛才下帳時說:&ldquo破曹兵百萬,誰料諸葛亮立此大功。
&rdquo我原想叫他去将大糧偷來,不料他别出心裁去燒糧。
偷糧是劫糧,燒糧也是劫糧,這一點我沒有想到,被他鑽了空子,立此奇功。
今日既然殺他不成,那末功勞不能被他得天獨厚,同樣去放一把火,他去,他得功勞;我去,功勞歸于我。
糧是軍中之膽,大糧被燒,曹操必敗。
一旦被孔明立此大功,日後江東百姓肯定這樣說:&ldquo破曹之功,全仗諸葛亮一把大火。
&rdquo甚至有人會說:&ldquo周瑜雖好,哪及諸葛亮的用兵!沒有諸葛亮,周瑜還可獨掌江東大權;有了諸葛亮,那就相形見绌的了。
&rdquo這樣,豈非反将我以往的功勞被通盤否定?周瑜想到這裡,又問:&ldquo子敬,曹操常劫他人之糧,哪有不防别人劫他之糧?&rdquo &ldquo反而不防。
&rdquo &ldquo何以見得?&rdquo &ldquo這叫&lsquo作竊之家,哪有備竊之理?&rsquo&rdquo 周瑜想,孔明就是比我想得要深一層,各處都想得周密細緻。
這樣看來,一定不能讓他去。
快點叫魯肅再去一趟參謀船,将令箭收回來,說道:&ldquo子敬,你速去參謀船上,把将令收取回來。
本督帶兵一萬,命韓、周、徐、丁四将,前往聚鐵山劫糧。
&rdquo心裡還在想,孔明帶一千兵能成功,我帶一萬兵,再有韓當、周泰、徐盛、丁奉四員大将,成功更有保障。
魯肅聽到周瑜又要收回成命,心裡想,都督啊,你的心迹不好。
人家孔明不避刀槍,為我江東出力。
要去立功,你聽說放火燒糧,就要奪取他的功勞,收回将令。
如今,孔明他會怎麼想呢?既有現在,何必剛才?不過再反過來一想,周瑜的做法也有道理,一樣的一樁大功十分容易,何必叫他去。
吳、劉聯兵,主要責任在于我們江東,孔明是劉備手下人,不過相助罷了。
我們江東要幹這一件事,燒這些大糧,還是有這點能力的。
再說,燒大糧,破曹操,這個功勞我們應該去得,不必驚動孔明。
魯肅想完,轉身向江邊走去。
望着遠去的魯肅的背影,周瑜心急火燎,考慮着孔明肯不肯将令箭交回。
其實不必擔心,孔明面對無法解脫之厄,見你周瑜不識好大喜功之惡果,甘願到鬼門關去搶一樁烏有之功,豈有不放之理? 魯肅一路急走,來到江邊,正巧此時孔明傳令開船。
隻見孔明站立船頭,魯肅要緊喊道:&ldquo啊!軍師且慢。
請停下,下官來了。
&rdquo 孔明早巳料到魯肅要回轉江邊,現在果然望見了他,所以故意傳令開船。
魯肅見此情景,急忙呼喚停下。
孔明聽得他的呼喊之聲,他故意裝得行軍倉促,對魯肅搖搖手:&ldquo回來再談吧。
&rdquo 但是老實人急煞了,心想,都督已經回心轉意了,用不着你去了。
所以連連喊叫:&ldquo先生且慢!軍師慢走!&rdquo &ldquo贻誤軍機,本軍師吃罪不起。
&rdquo孔明一面說,一面關照手下停船。
魯肅乘小船過來,跨上大船。
兩人進艙坐定。
孔明開口問:&ldquo大夫去又複來,何事?&rdquo 魯肅哈哈大笑,隻是不作聲,兩隻眼睛射牢了供在台上的令箭。
孔明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已經有數了。
但是又一本正經地催問;&ldquo到來何事?快講!&rdquo 魯肅在無形中幫了孔明的忙,他還以為給孔明穿了小鞋,故而難以啟齒,吞吞吐吐。
他想,你叫我在周瑜面前不要多說,我卻先對周瑜講了。
現在命我收回令箭,搶去劫糧大功,真有點對不起朋友。
他呆了一會,隻得硬着頭皮對孔明說:&ldquo軍師,都督要将令箭收回去了。
&rdquo 孔明想,好哇!現在完全脫離了虎口,腦袋保住了!因此他心一定,做功十足:&ldquo亮命你在都督面前不必多言,緣何節外生枝。
&rdquo 魯肅難以為倩,對着孔明讪讪的笑道:&ldquo嘿嘿,下官未曾多說。
&rdquo &ldquo本軍師一樁極大的功勞,斷送在你的身上。
&rdquo其實是:今日一場殺生之禍,幸得你來回奔波而解脫了,這是你的功勞!不過,這個木梢還是要你掮回去的。
&ldquo若令箭不給你拿去,以為本軍師為難足下。
&rdquo孔明又說。
&ldquo是是是啊!&rdquo魯肅唯唯喏喏在和調。
孔明把令箭從台上拿起,見魯肅伸手來接,剛要交付,又将令箭縮回。
嘴裡說一聲:&ldquo慢!&rdquo &ldquo為何
不過在這隻空船上站了好久,不見第二個人站過來,這小兵也沒有勁了。
心裡想,我這個精壯是靠&ldquo六親無靠&rdquo換來的。
就隻有我一個人精壯又有什麼意思?難道劫糧叫我一個人去?心裡倒有點不寒自栗。
魯肅看到這裡麼實在看不下去了。
他想,這些水軍都是大都督親自操練的,說不上舉世無雙,也好算當前的一支勁旅。
現在被諸葛亮橫點豎點,折騰了這麼長的時間,隻點中一個小兵,這不是在心捉弄小兵麼?這樣糟蹋精壯,我在旁于心何忍?再一想,大概孔明用兵精通,點兵是外行,讓我上前和他談談,幫他一起點兵。
魯肅想到這裡,将周瑜剛才的叮囑抛入九天雲外。
忙叫手下喊住諸葛亮。
手下奉命,雙手合成個&ldquo喇叭&rdquo形狀,放聲喊道:&ldquo軍師嗳!請停一停,我家魯老有話對你說。
&rdquo 孔明聽到喊聲,雙目斜瞟,望到小船上的魯肅向大船靠近。
孔明暗叫一聲:&ldquo好!踱頭上當。
&rdquo對着小船喊道:&ldquo來啊!&rdquo &ldquo來了。
&rdquo魯肅忙應和道,一邊靠攏大船,然後上船到孔明面前。
&ldquo大夫到來何事?&rdquo孔明起身邊問邊向艙中走去。
&ldquo下官問你劫糧能成功與否?&rdquo兩人進艙坐定,魯肅連忙問孔明。
&ldquo别人不成,唯有本軍師馬到成功。
劫糧回來與大夫暢飲賀功喜酒。
&rdquo 魯肅想,不要白日做夢了!你此去劫糧,必死無疑。
說道:&ldquo軍師,一千兵豈能劫糧?&rdquo &ldquo本軍師并非去劫糧。
&rdquo 魯肅想,這又奇怪了,明明周瑜發令劫糧,你在大帳接令,怎麼現在又不是去劫糧了呢?你不去劫糧,難道命你去赴宴飲酒?要緊問孔明:&ldquo軍師不去劫糧便怎樣?&rdquo &ldquo本軍師到今宵三更時分,備下曲筒火箭、火藥包、用火器具等,偷至放人糧窟,趁敵人不防,把大糧燒一個幹淨。
明說劫糧,其實是燒糧。
大夫你說成功否?&rdquo 魯肅想,劫糧并非一定要去偷盜,隻要燒毀、破壞,都在劫糧的範圍内。
再說,孔明的火攻确是厲害,被他燒着,人都來不及逃,何況這一座糧山如此龐大,一時如何能夠幸免!更兼曹兵數遭火災,已被諸葛亮吓破了膽,更無大将敢與他抵敵。
況且此番是孔明出擊,偷襲糧寨,神不知,鬼不覺,放了火就跑,等到曹操聞訊,從赤壁趕到聚鐵山,孔明已經逃得無影無蹤。
魯肅越想,越感到此番劫糧必定大告成功。
莫怪他要在三千軍兵中精心挑選,以便放火後能迅速逃跑。
看來一千兵是綽綽有餘了。
但魯肅又問孔明道.&ldquo軍師,曹操常劫他人之糧,豈有不防别人劫他之糧?&rdquo &ldquo反而不防。
&rdquo孔明十分肯定地回答。
&ldquo怎見得?&rdquo &ldquo常言道:&lsquo作竊之家,哪有備竊之理?&rsquo&rdquo做賊的人常偷别人的來西,從來不防備别人也要偷他的東西。
曹操一向善于斷人糧道,我今日就要去絕他之糧。
&ldquo哈哈!佩服!佩服!下官告退了。
&rdquo &ldquo望大夫在周郎面前不必多言。
&rdquo明知你魯肅心直口快,肯定要把我的話傳給周瑜聽,所以特地關照你一聲。
&ldquo明白了。
&rdquo 魯肅答應一聲,要緊匆匆棄舟登岸,趕奔大帳去見周瑜。
孔明見魯肅上岸離去,片刻之間,将一千水軍點滿,命其餘二千小兵回營,這裡準備起錨開船。
其實孔明哪裡是開船,他是在等候魯肅再次回來。
倘然一開船,就等于去送死。
再說魯肅腳底生風,急急來到大營寝帳。
周瑜見他回來,忙打聽消息:&ldquo子敬,孔明怎樣點兵,如何往敵營劫糧,爾可打聽明白?&rdquo &ldquo大都督,孔明如此點兵,看得下官怒氣沖天,上船同他評理。
&rdquo 周瑜想,孔明的點兵法倒是第一次聽見。
但我叫你去打聽消息不要多說多話,怎麼又跑到他的船上去了呢?問道:&ldquo談些什麼?&rdquo &ldquo我問他劫糧可成功否?他說,&lsquo别人不成,唯有我馬到成功。
&rsquo成功回來,還要與下官暢飲賀功喜酒。
&rdquo &ldquo一千三軍豈能成功?&rdquo &ldquo孔明他并非去劫糧。
他到今夜三更時,準備噴筒火箭、火藥包、用火器具等,到敵人糧營上,趁敵人不防之際,放一把大火,将大糧燒一個幹淨。
明說劫糧,實則燒糧。
你想,他善用火攻,豈不是成功在即?&rdquo 周瑜聽完,恍然大悟。
莫怪他剛才下帳時說:&ldquo破曹兵百萬,誰料諸葛亮立此大功。
&rdquo我原想叫他去将大糧偷來,不料他别出心裁去燒糧。
偷糧是劫糧,燒糧也是劫糧,這一點我沒有想到,被他鑽了空子,立此奇功。
今日既然殺他不成,那末功勞不能被他得天獨厚,同樣去放一把火,他去,他得功勞;我去,功勞歸于我。
糧是軍中之膽,大糧被燒,曹操必敗。
一旦被孔明立此大功,日後江東百姓肯定這樣說:&ldquo破曹之功,全仗諸葛亮一把大火。
&rdquo甚至有人會說:&ldquo周瑜雖好,哪及諸葛亮的用兵!沒有諸葛亮,周瑜還可獨掌江東大權;有了諸葛亮,那就相形見绌的了。
&rdquo這樣,豈非反将我以往的功勞被通盤否定?周瑜想到這裡,又問:&ldquo子敬,曹操常劫他人之糧,哪有不防别人劫他之糧?&rdquo &ldquo反而不防。
&rdquo &ldquo何以見得?&rdquo &ldquo這叫&lsquo作竊之家,哪有備竊之理?&rsquo&rdquo 周瑜想,孔明就是比我想得要深一層,各處都想得周密細緻。
這樣看來,一定不能讓他去。
快點叫魯肅再去一趟參謀船,将令箭收回來,說道:&ldquo子敬,你速去參謀船上,把将令收取回來。
本督帶兵一萬,命韓、周、徐、丁四将,前往聚鐵山劫糧。
&rdquo心裡還在想,孔明帶一千兵能成功,我帶一萬兵,再有韓當、周泰、徐盛、丁奉四員大将,成功更有保障。
魯肅聽到周瑜又要收回成命,心裡想,都督啊,你的心迹不好。
人家孔明不避刀槍,為我江東出力。
要去立功,你聽說放火燒糧,就要奪取他的功勞,收回将令。
如今,孔明他會怎麼想呢?既有現在,何必剛才?不過再反過來一想,周瑜的做法也有道理,一樣的一樁大功十分容易,何必叫他去。
吳、劉聯兵,主要責任在于我們江東,孔明是劉備手下人,不過相助罷了。
我們江東要幹這一件事,燒這些大糧,還是有這點能力的。
再說,燒大糧,破曹操,這個功勞我們應該去得,不必驚動孔明。
魯肅想完,轉身向江邊走去。
望着遠去的魯肅的背影,周瑜心急火燎,考慮着孔明肯不肯将令箭交回。
其實不必擔心,孔明面對無法解脫之厄,見你周瑜不識好大喜功之惡果,甘願到鬼門關去搶一樁烏有之功,豈有不放之理? 魯肅一路急走,來到江邊,正巧此時孔明傳令開船。
隻見孔明站立船頭,魯肅要緊喊道:&ldquo啊!軍師且慢。
請停下,下官來了。
&rdquo 孔明早巳料到魯肅要回轉江邊,現在果然望見了他,所以故意傳令開船。
魯肅見此情景,急忙呼喚停下。
孔明聽得他的呼喊之聲,他故意裝得行軍倉促,對魯肅搖搖手:&ldquo回來再談吧。
&rdquo 但是老實人急煞了,心想,都督已經回心轉意了,用不着你去了。
所以連連喊叫:&ldquo先生且慢!軍師慢走!&rdquo &ldquo贻誤軍機,本軍師吃罪不起。
&rdquo孔明一面說,一面關照手下停船。
魯肅乘小船過來,跨上大船。
兩人進艙坐定。
孔明開口問:&ldquo大夫去又複來,何事?&rdquo 魯肅哈哈大笑,隻是不作聲,兩隻眼睛射牢了供在台上的令箭。
孔明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已經有數了。
但是又一本正經地催問;&ldquo到來何事?快講!&rdquo 魯肅在無形中幫了孔明的忙,他還以為給孔明穿了小鞋,故而難以啟齒,吞吞吐吐。
他想,你叫我在周瑜面前不要多說,我卻先對周瑜講了。
現在命我收回令箭,搶去劫糧大功,真有點對不起朋友。
他呆了一會,隻得硬着頭皮對孔明說:&ldquo軍師,都督要将令箭收回去了。
&rdquo 孔明想,好哇!現在完全脫離了虎口,腦袋保住了!因此他心一定,做功十足:&ldquo亮命你在都督面前不必多言,緣何節外生枝。
&rdquo 魯肅難以為倩,對着孔明讪讪的笑道:&ldquo嘿嘿,下官未曾多說。
&rdquo &ldquo本軍師一樁極大的功勞,斷送在你的身上。
&rdquo其實是:今日一場殺生之禍,幸得你來回奔波而解脫了,這是你的功勞!不過,這個木梢還是要你掮回去的。
&ldquo若令箭不給你拿去,以為本軍師為難足下。
&rdquo孔明又說。
&ldquo是是是啊!&rdquo魯肅唯唯喏喏在和調。
孔明把令箭從台上拿起,見魯肅伸手來接,剛要交付,又将令箭縮回。
嘴裡說一聲:&ldquo慢!&rdquo &ldquo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