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難諸葛二堂施令 困卧龍三江紮營

關燈
至江邊,水、陸、糧三座大營安紮完畢。

    周瑜坐帳收令,命各将回營謹慎鎮守。

    大都督傳令退帳,衆将回營。

     周瑜來到寝帳坐定,把水、陸兩張總安營圖重新放在台上仔細觀看,趁現在還未交戰,檢查一下紮營可有破綻;因為紮營的好壞,宜接影響到作戰的效果。

    可是他從水營圖尋到陸音圖,反反複複看了幾遍,确認一無破綻,因此十分放心。

     正在此時,外面一聲痰嗽,走進來陸軍參謀官魯肅。

    他到了三江口,先放本帳起居等準備停當,然後來見周瑜:&ldquo都督,下官有禮了。

    &rdquo 周瑜見魯肅到來,心想,來得及時,讓他看看這圖上可有破綻。

    這叫一人沒有兩人智。

    &ldquo子敬,你觀看此圖可有破綻否?&rdquo 魯肅允了一聲,跨上幾步,一手撩須,一面對着圖上望去。

    看了一會,不見破綻,他放聲大笑:&ldquo哈哈&hellip&hellip都督不愧為小輩英雄!這兩張安營圖十全十美,一無破綻。

    &rdquo 周瑜聽他這麼一講,心裡想,這個踱頭,看都沒有看清,卻來奉承我幾句,我最希望有人能看出破綻,然後再作更改,這樣就無懈可擊了。

    再反過來一想,我身為都督,作出這樣的安營圖也進行過缜密的思考,縱然有什麼漏洞,一般的人初看一下也不一定看得出來,定要才能比我好的人才可以找出來。

    不過江東諸文武中有哪一個勝我周瑜的呢?有是有的,但是不能給他知道,如果被他看出,肯定要譏笑我,一個人所做的事情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總有些差錯,倘然這些差錯不彌補上,就可能被人鑽空子。

    尤其戰場之上,稍有不慎,定遭禍殃。

    正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裡,非同兒戲。

    諸葛亮他本領比我好,又非江東人,我何不将安營圖送至船上,叫他指點,若有破綻,命他大筆更改,待其落筆圖上,我便立即召他上岸,當面質向他,為何末奉将令,擅改都督營圖?該當何罪?他肯定要說送圖人叫他大筆更改。

    我就可以說,你身為主将軍師,如何肯輕信旁人之言,定是蓄意篡改,擾亂軍心。

    這樣,他便無言可對,我就能将他斬首。

    今後劉備到此交涉,我就以安營圖上墨迹為憑,與其質對。

    劉備雖然知道孔明死于非命,也無可奈何。

    這一計真是一箭雙雕,既改了營圖,學到了本領,又殺了孔明,剪除了後患。

     赤壁之戰,實質主要是講的&ldquo東吳十計&rdquo。

    這十條計策不完全是對付曹操的,其中有些是殺諸葛亮的、害劉備的。

    總之,滿十條計,赤壁就燒,不滿燒不起來。

    今朝這是第一條,名謂&ldquo誘人犯法之計&rdquo。

    就是騙取諸葛亮上當、犯法,然後将他殺掉。

     周瑜想定之後,就将兩張營圖卷起,拿在手中,叫一聲魯肅:&ldquo啊!子敬。

    &rdquo 魯肅在旁哪裡知道周瑜的不良用心,聽到叫喊,要緊應允:&ldquo都督,下官在此。

    &rdquo &ldquo你把這兩張安營圖送到孔明船上,給他觀看,若有破綻,令他大筆更改。

    &rdquo 老實人看問題總是往好的方面想,見周瑜這樣謙虛、誠懇,以為周瑜虛心好學。

    心想,多交往交往諸葛亮,你今後有得長進哩!老實講,你是我的老朋友,諸葛亮是我的新朋友,都有蓋世奇才,不過我心裡明自,若論本領,諸葛亮确實比你大得多。

    既然你願意結交他,那末我一定從中周旋促成。

    對!讓我将圖案送去,說過:&ldquo下官明白了。

    &rdquo 魯肅從周瑜手中接過圖卷,放進自己的袖中。

    從前的服裝與現在不同,袖口大,不拘何物,能放則放,好比現在的大口袋一樣。

    那末,魯肅在赤壁之戰這段時間裡,他究竟做了些什麼呢?通俗地說,就是掮木梢。

    周瑜把木梢叫魯肅掮到孔明處,而孔明又叫他把木梢掮回去給周瑜。

    掮來掮去,直要掮到赤壁燒,曹操敗。

    确實忙忙碌碌,不亦樂乎。

    今朝開始,掮第一根木梢。

    魯肅辭别周瑜,興沖沖地來到江邊。

    擡頭見一座水營穩穩地紮在那裡,固若金湯;水中大号戰船、二号戰艦排得城牆相仿;江面上巡哨小船星羅棋布,浪裡鑽、水上飛穿梭不絕。

    白浪滔滔,無邊無際。

    好一派森嚴壁壘、衆志成城的景象!魯大夫收轉目光,朝四下裡搜尋水營參謀船。

    不遠處大旗獵獵作響,參謀船就在近岸停靠。

    魯肅對江邊小船招招手,高聲喊叫:&ldquo來啊!&rdquo 巡哨小船上的水兵看見魯大夫叫喚,要緊劃到跟前:&ldquo魯老,傳喚小人等,有何吩咐?&rdquo &ldquo費心擺渡下官到參謀船上。

    &rdquo 今朝是新開張,一切都無章程,不知魯肅找誰,所以要問一個明白。

    以後隻要魯肅到江邊,小兵不用多問,便将魯肅送到大船上,無須贅述了。

     現在,魯肅離岸登舟,片刻已到參謀船邊。

    參謀船船頭高,船身大;巡哨船又小又低,大将們縱身一躍可以蹿上去,魯大夫文質彬彬不會跳。

    大船上就放下一條舷梯,讓大夫跨上大船。

    魯肅快步來到中艙見孔明正坐在那裡,起手一拱:&ldquo軍師,下官有禮。

    &rdquo 孔明見魯肅到,把手招招:&ldquo大夫坐了。

    &rdquo &ldquo下官告坐。

    &rdquo魯肅在旁坐下。

     &ldquo請問大夫到來何事?&rdquo &ldquo軍師聽了,水、陸兩張安營圖在此,請軍師觀看。

    若有破綻,請大筆更改。

    &rdquo魯肅說罷,從袖口中摸出兩幅圖來呈給孔明。

     諸葛亮接圖在手,然後鋪在台上仔細觀看。

    魯肅立在背後一起觀看,隻見孔明對着上面一張水營圖微微點頭。

    魯肅想,這是贊同的意思,沒有破綻。

    一會兒又見孔明把陸營圖翻到上面,看着并不時地搖頭,魯肅明白,圖中有破綻。

    要緊問:&ldquo軍師,圖中可有破綻麼?&rdquo &ldquo極大的毛病。

    &rdquo 魯肅想,剛才我看了半天都沒有看出毛病來,被他這麼一看,就有破綻,到底是諸葛亮才學深奧。

    真是玉不比色,一比便知高下。

    又問:&ldquo毛病在哪裡?&rdquo &ldquo大夫看得出否?&rdquo 魯肅想,看得出我也不來請教你了。

    因此回答說:&ldquo下官才疏學淺,難以看出。

    &rdquo &ldquo要你看出十分容易。

    &rdquo &ldquo那請講吧。

    &rdquo &ldquo不須多說。

    &rdquo &ldquo不講下官怎能知曉?&rdquo &ldquo來啊!&rdquo諸葛亮一聲吩咐,進來一個手下人。

    孔明命他将旁邊一隻台子搬過來,同剛才一隻并在一起。

    然後又命他退出。

    孔明再把兩張圖都放在大台上,陸營圖在前,水營圖在後,兩圖連接。

    這樣,兩張圖就家兩座大營一樣出現在眼前。

     魯肅見孔明擺好營圖,走上一步湊過身來對整個兩座大營仔細一看,隻覺眼睛一亮,一個大大的破綻在他眼前晃動,情不自禁地叫了起來:&ldquo啊!軍師,莫非這水、陸兩營不能聯絡?&rdquo &ldquo正是。

    &rdquo 魯肅想,對了,就是陸營距離水營太遠。

    倘然敵人打陸營,水營來不及營救;打水營,陸營來不及接應,無形之中兩營都很孤立,削弱了自已的兵力。

    這确是一個非常大的毛病!不能等閑視之。

    所以說道:&ldquo那要将陸營拆除,再紮近些。

    &rdquo孔明說:&ldquo未曾開戰,先拆大營,于軍不利。

    &rdquo魯肅想,破綻找了出來,卻無法補救,這倒又是麻煩的事情。

    所以,他又心急起來,問道:&ldquo這便如何是好?&rdquo孔明說:&ldquo周郎好枉空!&rdquo魯肅不懂軍師何意,又問道:&ldquo他枉空什麼?&rdquo孔明說:&ldquo缺少一件緊要東西。

    &rdquo魯肅問道:&ldquo何物?&rdquo孔明說:&ldquo将台一座!&rdquo 魯肅直到現在才大徹大悟,要彌補樣一個過失,隻有用這個辦法最妥當。

    的确,周瑜一點沒有想到這一層利害關系。

    心裡想,都督啊,你的用兵可算不錯,怎麼連一座将台都會忘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