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難諸葛二堂施令 困卧龍三江紮營
關燈
小
中
大
?真是枉空啊!其實周瑜一心要害孔明,沒有心思想到這些,這是一時的疏忽。
孔明又對魯肅說,大營不須拆去,隻消在水、陸兩營中間的江邊上,築造一座高大的将台,命手下在将台上日夜了望。
如果敵人要來偷襲,上面看過去一目了然,便可早作準備。
這樣不就可以使水、陸連接遙相呼應了嗎? 魯肅想,對啊!都督叫我到此,就是為了這事。
既然現在看出破綻,那趁勢叫他當場畫下這個将台,我回去複命更方便些。
因此要緊說道:&ldquo來來,費心先生畫上這麼一座将台。
&rdquo 孔明立即吩咐手下端正筆硯,自己提筆在手,舔得筆飽,磨得墨濃,筆頭朝着二圖中央正要點上去。
如果筆頭着紙,那就人頭落地。
況且在圖上畫這麼一座将台,更是殺之再殺,完全中周瑜的圈套。
現在筆尖離紙不遠處,孔明突然收住筆杆,兩眉緊皺,兩道目光直盯着水、陸安營囹,心裡想道:奇啊!此等重要之物,緣何輕易離身?要是被人偷盜而去,江東底細全部透露,倘然敵人趁勢掩殺過來,這好幾萬精銳之師盡付東流。
既然誠心請教于我,何不叫我上岸會晤,卻命魯肅一人赍圖而來?再者,此圖是魯肅自作主張叫我更改,還是周瑜的意圖?這裡大有文掌。
歸根結蒂,如果周瑜在我旁邊,叫我添上幾筆,那我但寫無妨。
現在隻有你魯肅一人在此,出了事故誰來作證?想到這裡,孔明回頭問魯肅:&ldquo大夫,這兩張安營圖是大夫叫亮觀看,還是周瑜命你拿來觀看?&rdquo 魯肅根本想不到在這兩張圖上有性命進出,弄得不好孔明要蒙受不白之冤。
他一心想讓孔明快些将圖畫成,可早點回去複命周瑜。
因此,他不假思索地對孔明說:&ldquo軍師,此乃都督命下官來請先生觀看。
若有破綻,大筆更改。
&rdquo他一邊說着,一邊對着孔明看看,意思是,這是周瑜親口叫我來的,不是我自作主張。
先生不等聽完魯肅的說話,身上的冷汗已經直淌地淌了下來,忙不疊将手中的筆放到台上,心中暗暗叫一聲:喔呀,好險哪! 魯肅見他非但不畫,反而将筆擱了下來。
要緊問道:&ldquo先生為何不畫?&rdquo &ldquo你這踱頭!&rdquo孔明想,你這個人到現在還未看出其中玄妙,實在糊塗!再不罵你,我的腦袋要搬場。
魯肅哪裡知道周瑜唱的是一出什麼戲。
好端端将我辱罵,難道我人老實,就該被人欺侮?擡頭見孔明的面孔畢闆,根本沒有尋開心的意思。
因此,他感到十分奇怪:&ldquo為何将下官辱罵?&rdquo 孔明想,我也明知你并不是要來害我,是上了周瑜的當,掮他的木梢,尤其是為了我和周瑜的關系,真是一片誠心。
也正因為你忠厚而容易上當,所以罵你一聲踱頭,以示警戒。
故而對着魯肅說:&ldquo爾且聽了,安營圖是營中之要物,未奉将令私改圖案,若然周郎反目,定殺不饒!此乃是一條&lsquo誘人犯法&rsquo之計也!&rdquo &ldquo哦哦哦!乃是&lsquo誘人犯法&rsquo之計呀?&rdquo魯肅恰似在夢中一般,驚呆不已。
&ldquo正是。
&rdquo &ldquo啊呀!下官不知,下官真的不知。
&rdquo他嘴裡講,心裡不但吃一驚,而且馬上在埋怨周瑜不夠朋友,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
他不該将這木梢叫我掮。
幸得孔明先生寬大為懷,不然的話,定要誤以為我與周瑜串通一氣,暗中傷人。
因此他越發着急起來了:&ldquo這&hellip便如何是好?&rdquo 曉得是計,就不去中他的計。
孔明說道:&ldquo原封不動。
亮來另畫一張。
&rdquo 魯市見孔明這般地細緻。
心裡想道:棋高一着,紮手縛腳。
隻要圖上不留半點墨迹,周瑜就不會碰孔明半根毫毛。
連連點頭:&ldquo是啊!來來來!把圖拿來。
&rdquo 先生将圖交與魯肅,魯肅将其一卷,重又放入袖中。
孔明展箋揮毫,無多片刻将一座将台畫畢,拿到手中端詳一遍,可有差指。
&ldquo拿來吧!&rdquo魯肅見将台畫好,伸手要接。
&ldquo且慢!&rdquo孔明把手縮回,回答魯肅說:&ldquo大夫聽了,你去回複周郎,此畫能用則用,不能用則當其廢物焚燒便了。
&rdquo 魯肅想,你的東西乃是稀有之物,覓都覓不到,周瑜見了肯定奉作至寶,豈會付之一炬!因此笑道:&ldquo先生何必如此客套。
&rdquo 孔明想,這不是什麼客氣不客氣的事情,遇到周瑜這種人,我不得不留有餘地,伸一條後腳。
孔明這才将畫卷送至魯肅手中。
魯肅接圖在手,同樣放進袍袖,心裡惦記着早些回複周瑜。
又問孔明道:&ldquo先生可有别的話麼?&rdquo &ldquo别無它事,還請在後少為此事!&rdquo &ldquo哈&mdash&mdash&rdquo魯肅自解自嘲地笑了起來。
心裡想,我沒有害你之心,下次再也不會上當了。
魯肅辭别孔明,擺渡上岸,回大帳見周瑜去了。
孔明送走魯肅,回艙讓手下人收拾筆硯,放好台子。
獨自坐下,心有餘悸,想道,今日險中周瑜之計。
老實講,隻有千年做賊,沒有千年防賊的。
他一計不成定生二計,豈能就此罷休。
我在此孑然一身,形單影隻,又不可上岸,他們在岸上幹些什麼,我一點不知道。
總要想一個辦法,到岸上去打探打探。
想到這裡,先生傳令手下人都到艙内集中。
船上的手下聽得軍師傳喚,不敢怠慢,一齊來到艙中聽候願饋孔明舉目對面前的手下從頭至尾一個個看下來,隻見其中被人叫作王四的手下站在那裡,孔明注目片刻,命其目下,然後叱退其餘手下。
衆人&mdash一退出。
此人原姓王,排行第四,三十左右年紀。
孔明自到船上,見他為人倒還誠實,伺候殷勤,有心将他留在身邊做個心腹耳目。
因此開口對他說:&ldquo王四,爾要做官了。
&rdquo王四聽先生這麼說法,有點莫名其妙,便問道:&ldquo軍師,我乃船上之人,倘有溫飽,心已滿足,何敢企求富貴?&rdquo孔明說:&ldquo若雲富貴,實是翻掌之易。
隻須從今以後聽我調停,與我上岸打聽風聲。
&rdquo王四想,上岸打聽消息倒是一個好差使,來去自由,不知要打聽什麼消息,開口問道:&ldquo打聽什麼?&rdquo&ldquo不管什麼消息都要的,凡是耳聞目睹的,都要回來報禀與我。
&rdquo孔明想,我被周瑜軟禁在船上,無法上岸。
現在隻要王四上岸,就能聽到一些風聲,我再憑着這些隻言片語,推算出江東局勢的變化。
王四聽說有官做,又問道:&ldquo你怎言我有官做呢?&rdquo孔明反問道:&ldquo我的主人是哪一個?&rdquo王四要緊回答道;&ldquo誰都知道乃是當今的皇叔。
&rdquo孔明再說:&ldquo皇叔為重興漢室,不久必為聖明天子。
倘然爾能忠心皇叔為本軍師打探消息,待到破曹之後,回轉江夏面見皇叔,高官憑選,駿馬任騎,封官進爵,提祿無窮矣!&rdquo孔明講這些話,并不隻是為了穩住王四的心。
現在王四聽了,自族高興得心花怒放。
孔明又說:&ldquo從今以後你是我的人了。
你要謹守機密,不可洩漏。
&rdquo王四喏喏連聲。
等到借東風,孔明逃回江夏郡時,果然把王四帶了回去,後又派他在轅門上做個報信的,美其名曰&ldquo傳宣官&rdquo,但比起船上的差使要好得多了。
下來等到孔明三氣周瑜之後,龐統到荊州相助劉備,在轅門口正巧碰着王四。
龐統自以為是鳳雛,眼睛長在額頭上,王四以為自己是轅門上的傳宣官,眼睛也放到了頭頂上,兩個人一碰頭就生出一段事來。
此事以後再提。
再說魯肅從船上下來,将剛才的事情和孔明的話兒又重新回味一遍,然後朝着大營住帳大步而來。
此時,周瑜正坐在營帳中洋洋得意,猜度着子敬此去将營圖給孔明看過,孔明已将大筆改動;現在子敬可能已離舟登岸,朝這裡走來。
我也可以動手将孔明斬了。
隻聽得耳邊有人叫喚:&ldquo大都
孔明又對魯肅說,大營不須拆去,隻消在水、陸兩營中間的江邊上,築造一座高大的将台,命手下在将台上日夜了望。
如果敵人要來偷襲,上面看過去一目了然,便可早作準備。
這樣不就可以使水、陸連接遙相呼應了嗎? 魯肅想,對啊!都督叫我到此,就是為了這事。
既然現在看出破綻,那趁勢叫他當場畫下這個将台,我回去複命更方便些。
因此要緊說道:&ldquo來來,費心先生畫上這麼一座将台。
&rdquo 孔明立即吩咐手下端正筆硯,自己提筆在手,舔得筆飽,磨得墨濃,筆頭朝着二圖中央正要點上去。
如果筆頭着紙,那就人頭落地。
況且在圖上畫這麼一座将台,更是殺之再殺,完全中周瑜的圈套。
現在筆尖離紙不遠處,孔明突然收住筆杆,兩眉緊皺,兩道目光直盯着水、陸安營囹,心裡想道:奇啊!此等重要之物,緣何輕易離身?要是被人偷盜而去,江東底細全部透露,倘然敵人趁勢掩殺過來,這好幾萬精銳之師盡付東流。
既然誠心請教于我,何不叫我上岸會晤,卻命魯肅一人赍圖而來?再者,此圖是魯肅自作主張叫我更改,還是周瑜的意圖?這裡大有文掌。
歸根結蒂,如果周瑜在我旁邊,叫我添上幾筆,那我但寫無妨。
現在隻有你魯肅一人在此,出了事故誰來作證?想到這裡,孔明回頭問魯肅:&ldquo大夫,這兩張安營圖是大夫叫亮觀看,還是周瑜命你拿來觀看?&rdquo 魯肅根本想不到在這兩張圖上有性命進出,弄得不好孔明要蒙受不白之冤。
他一心想讓孔明快些将圖畫成,可早點回去複命周瑜。
因此,他不假思索地對孔明說:&ldquo軍師,此乃都督命下官來請先生觀看。
若有破綻,大筆更改。
&rdquo他一邊說着,一邊對着孔明看看,意思是,這是周瑜親口叫我來的,不是我自作主張。
先生不等聽完魯肅的說話,身上的冷汗已經直淌地淌了下來,忙不疊将手中的筆放到台上,心中暗暗叫一聲:喔呀,好險哪! 魯肅見他非但不畫,反而将筆擱了下來。
要緊問道:&ldquo先生為何不畫?&rdquo &ldquo你這踱頭!&rdquo孔明想,你這個人到現在還未看出其中玄妙,實在糊塗!再不罵你,我的腦袋要搬場。
魯肅哪裡知道周瑜唱的是一出什麼戲。
好端端将我辱罵,難道我人老實,就該被人欺侮?擡頭見孔明的面孔畢闆,根本沒有尋開心的意思。
因此,他感到十分奇怪:&ldquo為何将下官辱罵?&rdquo 孔明想,我也明知你并不是要來害我,是上了周瑜的當,掮他的木梢,尤其是為了我和周瑜的關系,真是一片誠心。
也正因為你忠厚而容易上當,所以罵你一聲踱頭,以示警戒。
故而對着魯肅說:&ldquo爾且聽了,安營圖是營中之要物,未奉将令私改圖案,若然周郎反目,定殺不饒!此乃是一條&lsquo誘人犯法&rsquo之計也!&rdquo &ldquo哦哦哦!乃是&lsquo誘人犯法&rsquo之計呀?&rdquo魯肅恰似在夢中一般,驚呆不已。
&ldquo正是。
&rdquo &ldquo啊呀!下官不知,下官真的不知。
&rdquo他嘴裡講,心裡不但吃一驚,而且馬上在埋怨周瑜不夠朋友,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
他不該将這木梢叫我掮。
幸得孔明先生寬大為懷,不然的話,定要誤以為我與周瑜串通一氣,暗中傷人。
因此他越發着急起來了:&ldquo這&hellip便如何是好?&rdquo 曉得是計,就不去中他的計。
孔明說道:&ldquo原封不動。
亮來另畫一張。
&rdquo 魯市見孔明這般地細緻。
心裡想道:棋高一着,紮手縛腳。
隻要圖上不留半點墨迹,周瑜就不會碰孔明半根毫毛。
連連點頭:&ldquo是啊!來來來!把圖拿來。
&rdquo 先生将圖交與魯肅,魯肅将其一卷,重又放入袖中。
孔明展箋揮毫,無多片刻将一座将台畫畢,拿到手中端詳一遍,可有差指。
&ldquo拿來吧!&rdquo魯肅見将台畫好,伸手要接。
&ldquo且慢!&rdquo孔明把手縮回,回答魯肅說:&ldquo大夫聽了,你去回複周郎,此畫能用則用,不能用則當其廢物焚燒便了。
&rdquo 魯肅想,你的東西乃是稀有之物,覓都覓不到,周瑜見了肯定奉作至寶,豈會付之一炬!因此笑道:&ldquo先生何必如此客套。
&rdquo 孔明想,這不是什麼客氣不客氣的事情,遇到周瑜這種人,我不得不留有餘地,伸一條後腳。
孔明這才将畫卷送至魯肅手中。
魯肅接圖在手,同樣放進袍袖,心裡惦記着早些回複周瑜。
又問孔明道:&ldquo先生可有别的話麼?&rdquo &ldquo别無它事,還請在後少為此事!&rdquo &ldquo哈&mdash&mdash&rdquo魯肅自解自嘲地笑了起來。
心裡想,我沒有害你之心,下次再也不會上當了。
魯肅辭别孔明,擺渡上岸,回大帳見周瑜去了。
孔明送走魯肅,回艙讓手下人收拾筆硯,放好台子。
獨自坐下,心有餘悸,想道,今日險中周瑜之計。
老實講,隻有千年做賊,沒有千年防賊的。
他一計不成定生二計,豈能就此罷休。
我在此孑然一身,形單影隻,又不可上岸,他們在岸上幹些什麼,我一點不知道。
總要想一個辦法,到岸上去打探打探。
想到這裡,先生傳令手下人都到艙内集中。
船上的手下聽得軍師傳喚,不敢怠慢,一齊來到艙中聽候願饋孔明舉目對面前的手下從頭至尾一個個看下來,隻見其中被人叫作王四的手下站在那裡,孔明注目片刻,命其目下,然後叱退其餘手下。
衆人&mdash一退出。
此人原姓王,排行第四,三十左右年紀。
孔明自到船上,見他為人倒還誠實,伺候殷勤,有心将他留在身邊做個心腹耳目。
因此開口對他說:&ldquo王四,爾要做官了。
&rdquo王四聽先生這麼說法,有點莫名其妙,便問道:&ldquo軍師,我乃船上之人,倘有溫飽,心已滿足,何敢企求富貴?&rdquo孔明說:&ldquo若雲富貴,實是翻掌之易。
隻須從今以後聽我調停,與我上岸打聽風聲。
&rdquo王四想,上岸打聽消息倒是一個好差使,來去自由,不知要打聽什麼消息,開口問道:&ldquo打聽什麼?&rdquo&ldquo不管什麼消息都要的,凡是耳聞目睹的,都要回來報禀與我。
&rdquo孔明想,我被周瑜軟禁在船上,無法上岸。
現在隻要王四上岸,就能聽到一些風聲,我再憑着這些隻言片語,推算出江東局勢的變化。
王四聽說有官做,又問道:&ldquo你怎言我有官做呢?&rdquo孔明反問道:&ldquo我的主人是哪一個?&rdquo王四要緊回答道;&ldquo誰都知道乃是當今的皇叔。
&rdquo孔明再說:&ldquo皇叔為重興漢室,不久必為聖明天子。
倘然爾能忠心皇叔為本軍師打探消息,待到破曹之後,回轉江夏面見皇叔,高官憑選,駿馬任騎,封官進爵,提祿無窮矣!&rdquo孔明講這些話,并不隻是為了穩住王四的心。
現在王四聽了,自族高興得心花怒放。
孔明又說:&ldquo從今以後你是我的人了。
你要謹守機密,不可洩漏。
&rdquo王四喏喏連聲。
等到借東風,孔明逃回江夏郡時,果然把王四帶了回去,後又派他在轅門上做個報信的,美其名曰&ldquo傳宣官&rdquo,但比起船上的差使要好得多了。
下來等到孔明三氣周瑜之後,龐統到荊州相助劉備,在轅門口正巧碰着王四。
龐統自以為是鳳雛,眼睛長在額頭上,王四以為自己是轅門上的傳宣官,眼睛也放到了頭頂上,兩個人一碰頭就生出一段事來。
此事以後再提。
再說魯肅從船上下來,将剛才的事情和孔明的話兒又重新回味一遍,然後朝着大營住帳大步而來。
此時,周瑜正坐在營帳中洋洋得意,猜度着子敬此去将營圖給孔明看過,孔明已将大筆改動;現在子敬可能已離舟登岸,朝這裡走來。
我也可以動手将孔明斬了。
隻聽得耳邊有人叫喚:&ldquo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