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諸葛亮智激孫權 吳國太舉薦周瑜
關燈
小
中
大
sh嚯&mdash&mdash&rdquo我以為你沒有看見,故而我橫一個手勢,豎一個手勢。
不料你早已看在眼裡,那你也該把頭點點,我也可以放心。
現在卻變成話柄,抓在你的手裡,一盆水全潑到了我的身上。
幸得我隻做了三次手勢,要是做了三十個,你不知要說出多少來。
好!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算我一時疏忽。
&ldquo那末,二千員大将難道又是下官所說啊?&rdquo &ldquo本來是足下所說。
大夫在旁對亮伸出兩個指頭,豈不是兩千員!&rdquo &ldquo哦&mdash&mdash呵&mdash一&rdquo你這個人總歸沒有錯。
我兩個&ldquo官駕&rdquo指頭一指,提醒作不要多說,你卻誤認為是兩千員了。
好好!算我倒黴,這兩樁我都認下了。
&ldquo把吳侯比嘗糞之越王,難道又是下官所為麼?&rdquo 魯肅想,今天與你一樁一樁細算帳,誰功誰過弄個明白。
這個手勢我勿曾演過,而且也演不來。
大堂之上,總究不是戲台,這個手勢不知你從哪裡看來,看你還有何詞說?孔明想,隻要你提出來,我總歸應答如流。
一個對一個,我還怕你?定要千方百計說得你相信。
孔明便把話頭一轉,又到橫裡:&ldquo吳侯欺人太過。
&rdquo 魯肅不覺好笑,明明扳不着我的錯頭,還要強辯。
你把人家比成吃糞的人,别人不同你饒舌,反說欺侮了你。
便說道:&ldquo吳侯尚未與你争執,緣何反說他欺你呢?&rdquo &ldquo大夫聽了,倘然要戰,則三百萬曹兵也要戰;如若不戰,十萬曹兵都不戰。
何必問多少兵、多少将!問之不當。
破曹兵之計,盡在本軍師的腹中。
&rdquo 這一句話道出了孔明軍師不與吳侯亮底的真谛。
&ldquo軍機要秘密,豈能大堂洩漏?何況你們文官主降,若内有奸細,被曹操知曉,反而将計就計,如之奈何?因此吳侯不問,亮當然亦不講。
&rdquo &ldquo要戰,三百萬要戰;不打,十萬也不打。
何必問多少兵、多少将!問之不當。
破曹兵之計,盡在他的腹中,又恐軍機洩密。
嗯呀&hellip&hellip&rdquo魯肅重複着孔明的說話,對其肚子看看,到底有什麼計,我也不知道。
吳侯不問,他也不講。
這個麼&hellip&hellip&ldquo哎&mdash&mdash啊呀!&rdquo魯肅把孔明的活從頭至尾再回味一遍,感到孔明确是精明練達,謹小慎微,恐怕人多口雜,耽誤大事。
剛才吳侯一怒之下走入内堂,就是不願降曹。
不降曹,定然打,沒有捷徑可走。
既然決意要打,何必問曹操兵将多寡。
隻管直截了當地向他求計。
孔明之計,妙就妙在神鬼莫測,變化無窮。
孫權既不請教,還要查三問四,那末孔明是要有氣了。
你問兵,一百五十萬;間将,二千員。
要打便打,不打便退堂,這是孔明的氣話。
既然主人錯了,理當賠個不是。
魯肅自以為想通了,要緊陪笑說道:&ldquo好了!先生之言,下官明白,待我到裡面去,說得吳侯前來向先生賠罪。
&rdquo 孔明立起身來,對魯肅一和,說道:&ldquo亮告退了。
&rdquo &ldquo先生哪裡去啊?&rdquo魯肅這下急了。
&ldquo回轉江夏郡去了。
&rdquo 孔明不搭架子,别人就不會信服他。
他裝得與你們江東人無話可說的樣子,轉身欲走。
其實,即使用金鑲大轎送他回去,他也不肯。
魯肅想,不好了,孔明要憋氣走了。
立即搶步上前攔住:&ldquo先生且息怒,待下官到裡面去,把吳侯埋怨一番。
&rdquo 你魯市要去埋怨綠眼睛,孫權真的要被氣得發瘋。
魯肅的意思是,主人錯,我也要好好地說他幾句,然後叫吳侯前來向孔明先生賠禮道歉。
這樣,或許能解一些先生心頭之怨。
要緊說:&ldquo請先生暫等片刻,下官去去就來。
&rdquo &ldquo看在你的份上,暫坐片刻。
&rdquo孔明故意這樣說道。
&ldquo好大的面子!&rdquo 孔明坐在那裡想,你的面孔比屁股還要大,江夏一走,把我諸葛亮請到江東;現在叫我略坐片刻,我又在此等候。
不過我的情面不是好受的,是有代價的。
此時魯肅走了幾步,心裡還不大放心,唯恐孔明先生不辭而别。
所以,又回過頭來對孔明說:&ldquo軍師,請吳侯來賠罪是小事,你若說曹兵一百五十萬,恐怕吳侯要憂慮。
&rdquo 孔明說;&ldquo你去同吳侯說:莫說一百五十萬,即使曹兵三百萬,亮羽扇一招,盡粉矣!&rdquo &ldquo啊!軍師有如此之能,待下官前去告禀。
&rdquo 就這樣,一個在堂上靜靜等候,一個去内室急急請命。
魯肅見孫權正坐定内堂,速速上前:&ldquo下官有禮了!&rdquo 孫權見魯肅跟進内堂,暗想,孔明也非蓋世英才,活無幾句,就要叫我降曹,視我江東為玩物。
因此,還是氣沖沖地對魯肅說:&ldquo子敬,軍師言之過分。
&rdquo &ldquo下官把他埋怨了一番,他說吳侯欺人太甚。
&rdquo 孫權覺得奇怪,你諸葛亮目無江東,出言不遜,相反倒打一耙,說我孫權欺負了你,此話不知從何講起?便問:&ldquo權尚未與他争執,何故反說我欺人呢?&rdquo 魯肅便把孔明的一番說活,從頭至尾講了一遍,直聽得孫權頻頻點首稱是,責怪自己患得患失,該問的不問。
現在事情被我問僵,所以他心中有氣。
這是我的不是。
所說孫權是英雄性格,隻要講明道理,他就心甘情願向諸葛亮打招呼:&ldquo既然這樣,權去賠罪作揖便了。
&rdquo &ldquo軍師怒氣沖沖回轉江夏郡去了。
&rdquo魯肅以話激他。
&ldquo啊!&rdquo孫權果然被激急了。
&ldquo看在下官份上,現在留住大堂。
&rdquo魯踱頭他将孔明的話一字不漏全部說與孫權。
孫權轉念想道,既然被你留住在大堂之上,那就讓我快些去見他,免得他等待不及,又說我怠慢于他,揚長而去。
故而君臣兩人一齊向大堂匆匆行來。
魯肅見孔明輕搖羽扇,閉目靜坐,要緊上前招呼:&ldquo軍師,我主吳侯前來賠罪。
&rdquo 孫權亦過來對孔明一拱到底:&ldquo權剛才冒昧軍師,望勿見怪。
有禮了。
&rdquo 孔明想,孫權确是個英雄漢,性格直爽,心地坦然,交朋友就是要交這樣的人。
事實上原是我觸了他的黴頭,叫他前來認錯,我于心不安。
所以諸葛亮立即起身迎接,回了一禮:&ldquo亮适才言語之中,少有檢點,冒犯了吳侯。
在此回禮了。
&rdquo &ldquo軍師請哪!&rdquo孫權見孔明并不計較前事,心情方始安定下來,相偕孔明入内堂商榷大事。
&ldquo吳侯請!&rdquo &ldquo請了!&rdquo魯肅見他們兩人言歸于好,如釋重負,慶幸自已有了落場勢。
因而三人一起往内堂而去。
外面這班文武都在等候孔明,要想羞辱他一番,趕他回江夏去。
不料左等不來,右等不來。
又得訊吳侯把諸葛亮請進内堂去了,一個個都是丈二和尚&mdash&mdash摸不着頭腦。
文人想,不知孔明又出了什麼鬼花樣,把吳侯迷惑了;武将認為,孔明軍師到底本領非凡,吳侯無計可施,要敗曹操,隻有請教計策。
文官武将各想各的,都在堂外聽候消息。
再說孫權、孔明、魯肅三人移步到内堂擺酒坐定,要緊開口求計:&ldquo軍師,此番同曹操交戰,非劉皇叔相助不可。
&rdquo 孫權以為自己剛才言語相欺,現在先來說幾句好活,拍拍劉備的馬屁,也給你孔明一點面子。
孔明多麼徵绻?巧!你說這句話,就知道孫權也會見風使舵,随機應變。
不過沒有劉皇叔,誰來收取這漁翁之利呢! &ldquo是啊!吳、劉兩國聯兵,共破曹操!&rdquo &ldquo何位适新敗當陽,恐怕兵力不足。
&rdquo &ldquo我主雖然當陽新柏,但有兵力四十萬,大糧要運一晝時。
&rdquo 魯肅在旁要緊插嘴道:&ldquo是啊!下官親眼目睹。
&rdquo 魯踱頭對江夏的所見所聞,記憶猶新,一點不知其中之詐。
不等孫權相問,要緊證實諸葛亮的話全是事實。
魯肅在旁的證實非常有力,頓釋孫權對孔明此番江東之行之疑。
心裡轉念道:對的,魯子敬親赴江夏郡吊喪,劉備的虛實他已探知。
但是,盡管你主人兵精糧足,水陸四十萬,加上我江東六十萬,也隻有一百萬,我們兩國聯兵也難敵曹操。
踱頭心裡如此想,嘴裡脫口而出道:&ldquo怎奈曹操有雄兵一百五十萬,這便如何是好?&rdquo 魯肅對孔明看看,我知道主人年輕膽小,你說話不小心,把曹兵的雄厚實力來吓唬他,現在我家主人就為這點心悸,不知你以何話相對。
孔明見魯肅射來的責備目光,泰然自若,不露聲色。
我剛才把一百五十萬曹兵說得好比餓狼猛
不料你早已看在眼裡,那你也該把頭點點,我也可以放心。
現在卻變成話柄,抓在你的手裡,一盆水全潑到了我的身上。
幸得我隻做了三次手勢,要是做了三十個,你不知要說出多少來。
好!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算我一時疏忽。
&ldquo那末,二千員大将難道又是下官所說啊?&rdquo &ldquo本來是足下所說。
大夫在旁對亮伸出兩個指頭,豈不是兩千員!&rdquo &ldquo哦&mdash&mdash呵&mdash一&rdquo你這個人總歸沒有錯。
我兩個&ldquo官駕&rdquo指頭一指,提醒作不要多說,你卻誤認為是兩千員了。
好好!算我倒黴,這兩樁我都認下了。
&ldquo把吳侯比嘗糞之越王,難道又是下官所為麼?&rdquo 魯肅想,今天與你一樁一樁細算帳,誰功誰過弄個明白。
這個手勢我勿曾演過,而且也演不來。
大堂之上,總究不是戲台,這個手勢不知你從哪裡看來,看你還有何詞說?孔明想,隻要你提出來,我總歸應答如流。
一個對一個,我還怕你?定要千方百計說得你相信。
孔明便把話頭一轉,又到橫裡:&ldquo吳侯欺人太過。
&rdquo 魯肅不覺好笑,明明扳不着我的錯頭,還要強辯。
你把人家比成吃糞的人,别人不同你饒舌,反說欺侮了你。
便說道:&ldquo吳侯尚未與你争執,緣何反說他欺你呢?&rdquo &ldquo大夫聽了,倘然要戰,則三百萬曹兵也要戰;如若不戰,十萬曹兵都不戰。
何必問多少兵、多少将!問之不當。
破曹兵之計,盡在本軍師的腹中。
&rdquo 這一句話道出了孔明軍師不與吳侯亮底的真谛。
&ldquo軍機要秘密,豈能大堂洩漏?何況你們文官主降,若内有奸細,被曹操知曉,反而将計就計,如之奈何?因此吳侯不問,亮當然亦不講。
&rdquo &ldquo要戰,三百萬要戰;不打,十萬也不打。
何必問多少兵、多少将!問之不當。
破曹兵之計,盡在他的腹中,又恐軍機洩密。
嗯呀&hellip&hellip&rdquo魯肅重複着孔明的說話,對其肚子看看,到底有什麼計,我也不知道。
吳侯不問,他也不講。
這個麼&hellip&hellip&ldquo哎&mdash&mdash啊呀!&rdquo魯肅把孔明的活從頭至尾再回味一遍,感到孔明确是精明練達,謹小慎微,恐怕人多口雜,耽誤大事。
剛才吳侯一怒之下走入内堂,就是不願降曹。
不降曹,定然打,沒有捷徑可走。
既然決意要打,何必問曹操兵将多寡。
隻管直截了當地向他求計。
孔明之計,妙就妙在神鬼莫測,變化無窮。
孫權既不請教,還要查三問四,那末孔明是要有氣了。
你問兵,一百五十萬;間将,二千員。
要打便打,不打便退堂,這是孔明的氣話。
既然主人錯了,理當賠個不是。
魯肅自以為想通了,要緊陪笑說道:&ldquo好了!先生之言,下官明白,待我到裡面去,說得吳侯前來向先生賠罪。
&rdquo 孔明立起身來,對魯肅一和,說道:&ldquo亮告退了。
&rdquo &ldquo先生哪裡去啊?&rdquo魯肅這下急了。
&ldquo回轉江夏郡去了。
&rdquo 孔明不搭架子,别人就不會信服他。
他裝得與你們江東人無話可說的樣子,轉身欲走。
其實,即使用金鑲大轎送他回去,他也不肯。
魯肅想,不好了,孔明要憋氣走了。
立即搶步上前攔住:&ldquo先生且息怒,待下官到裡面去,把吳侯埋怨一番。
&rdquo 你魯市要去埋怨綠眼睛,孫權真的要被氣得發瘋。
魯肅的意思是,主人錯,我也要好好地說他幾句,然後叫吳侯前來向孔明先生賠禮道歉。
這樣,或許能解一些先生心頭之怨。
要緊說:&ldquo請先生暫等片刻,下官去去就來。
&rdquo &ldquo看在你的份上,暫坐片刻。
&rdquo孔明故意這樣說道。
&ldquo好大的面子!&rdquo 孔明坐在那裡想,你的面孔比屁股還要大,江夏一走,把我諸葛亮請到江東;現在叫我略坐片刻,我又在此等候。
不過我的情面不是好受的,是有代價的。
此時魯肅走了幾步,心裡還不大放心,唯恐孔明先生不辭而别。
所以,又回過頭來對孔明說:&ldquo軍師,請吳侯來賠罪是小事,你若說曹兵一百五十萬,恐怕吳侯要憂慮。
&rdquo 孔明說;&ldquo你去同吳侯說:莫說一百五十萬,即使曹兵三百萬,亮羽扇一招,盡粉矣!&rdquo &ldquo啊!軍師有如此之能,待下官前去告禀。
&rdquo 就這樣,一個在堂上靜靜等候,一個去内室急急請命。
魯肅見孫權正坐定内堂,速速上前:&ldquo下官有禮了!&rdquo 孫權見魯肅跟進内堂,暗想,孔明也非蓋世英才,活無幾句,就要叫我降曹,視我江東為玩物。
因此,還是氣沖沖地對魯肅說:&ldquo子敬,軍師言之過分。
&rdquo &ldquo下官把他埋怨了一番,他說吳侯欺人太甚。
&rdquo 孫權覺得奇怪,你諸葛亮目無江東,出言不遜,相反倒打一耙,說我孫權欺負了你,此話不知從何講起?便問:&ldquo權尚未與他争執,何故反說我欺人呢?&rdquo 魯肅便把孔明的一番說活,從頭至尾講了一遍,直聽得孫權頻頻點首稱是,責怪自己患得患失,該問的不問。
現在事情被我問僵,所以他心中有氣。
這是我的不是。
所說孫權是英雄性格,隻要講明道理,他就心甘情願向諸葛亮打招呼:&ldquo既然這樣,權去賠罪作揖便了。
&rdquo &ldquo軍師怒氣沖沖回轉江夏郡去了。
&rdquo魯肅以話激他。
&ldquo啊!&rdquo孫權果然被激急了。
&ldquo看在下官份上,現在留住大堂。
&rdquo魯踱頭他将孔明的話一字不漏全部說與孫權。
孫權轉念想道,既然被你留住在大堂之上,那就讓我快些去見他,免得他等待不及,又說我怠慢于他,揚長而去。
故而君臣兩人一齊向大堂匆匆行來。
魯肅見孔明輕搖羽扇,閉目靜坐,要緊上前招呼:&ldquo軍師,我主吳侯前來賠罪。
&rdquo 孫權亦過來對孔明一拱到底:&ldquo權剛才冒昧軍師,望勿見怪。
有禮了。
&rdquo 孔明想,孫權确是個英雄漢,性格直爽,心地坦然,交朋友就是要交這樣的人。
事實上原是我觸了他的黴頭,叫他前來認錯,我于心不安。
所以諸葛亮立即起身迎接,回了一禮:&ldquo亮适才言語之中,少有檢點,冒犯了吳侯。
在此回禮了。
&rdquo &ldquo軍師請哪!&rdquo孫權見孔明并不計較前事,心情方始安定下來,相偕孔明入内堂商榷大事。
&ldquo吳侯請!&rdquo &ldquo請了!&rdquo魯肅見他們兩人言歸于好,如釋重負,慶幸自已有了落場勢。
因而三人一起往内堂而去。
外面這班文武都在等候孔明,要想羞辱他一番,趕他回江夏去。
不料左等不來,右等不來。
又得訊吳侯把諸葛亮請進内堂去了,一個個都是丈二和尚&mdash&mdash摸不着頭腦。
文人想,不知孔明又出了什麼鬼花樣,把吳侯迷惑了;武将認為,孔明軍師到底本領非凡,吳侯無計可施,要敗曹操,隻有請教計策。
文官武将各想各的,都在堂外聽候消息。
再說孫權、孔明、魯肅三人移步到内堂擺酒坐定,要緊開口求計:&ldquo軍師,此番同曹操交戰,非劉皇叔相助不可。
&rdquo 孫權以為自己剛才言語相欺,現在先來說幾句好活,拍拍劉備的馬屁,也給你孔明一點面子。
孔明多麼徵绻?巧!你說這句話,就知道孫權也會見風使舵,随機應變。
不過沒有劉皇叔,誰來收取這漁翁之利呢! &ldquo是啊!吳、劉兩國聯兵,共破曹操!&rdquo &ldquo何位适新敗當陽,恐怕兵力不足。
&rdquo &ldquo我主雖然當陽新柏,但有兵力四十萬,大糧要運一晝時。
&rdquo 魯肅在旁要緊插嘴道:&ldquo是啊!下官親眼目睹。
&rdquo 魯踱頭對江夏的所見所聞,記憶猶新,一點不知其中之詐。
不等孫權相問,要緊證實諸葛亮的話全是事實。
魯肅在旁的證實非常有力,頓釋孫權對孔明此番江東之行之疑。
心裡轉念道:對的,魯子敬親赴江夏郡吊喪,劉備的虛實他已探知。
但是,盡管你主人兵精糧足,水陸四十萬,加上我江東六十萬,也隻有一百萬,我們兩國聯兵也難敵曹操。
踱頭心裡如此想,嘴裡脫口而出道:&ldquo怎奈曹操有雄兵一百五十萬,這便如何是好?&rdquo 魯肅對孔明看看,我知道主人年輕膽小,你說話不小心,把曹兵的雄厚實力來吓唬他,現在我家主人就為這點心悸,不知你以何話相對。
孔明見魯肅射來的責備目光,泰然自若,不露聲色。
我剛才把一百五十萬曹兵說得好比餓狼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