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諸葛亮智激孫權 吳國太舉薦周瑜
關燈
小
中
大
想:不怕你跳隻怕你笑。
你跳,我就達到目的。
現在見他反唇相譏,更不在話下。
老實說,你孫權降了曹操,高官顯爵,劉備也不會羨慕。
&ldquo吳侯,齊國田橫是個壯士,尚且重義,何況我主劉皇叔。
縱然天下人個個降曹,我主不降。
&rdquo 劉備是漢室宗親,與賊同道,認賊作父,非其本願。
就是秦末時期,齊國的壯士田橫,尚且是個重義之人,甯可自盡,不願投降。
我主皇叔豈背負辱受屈?孔明今天就是要激怒他,讓他争氣。
不希望在這點上給啥面子,要喜要怒全在他的掌握之中。
&ldquo吳侯降曹,外托服從,内存二心,效學越王忍辱便了。
&rdquo 列國時期。
吳、越交兵。
(吳國屬今江蘇,越國屬今浙江)越國戰敗,越主勾踐與臣子範蠡被吳王夫差拘囚。
每逢吳王進出,勾踐與範蠡總要跪接。
為報家仇國恨,勾踐卧薪嘗膽,以博取夫差的信任,希望有朝一日回歸家園,舉兵滅吳。
有一天,越國君臣得訊吳王染病,範蠡好醫,與吳王診脈。
回來與主人講,吳王偶染微恙,不日便可痊愈,我等若要回去,便在吳王這病上。
勾踐問其妙計,範蠡便問主人:&ldquo可能依計而行?若能做到,料吳王必能放我等君臣回國。
&rdquo越王說:&ldquo範蠡啊!我同你在此苦不勝言,隻要能夠回國,什麼事情都肯做。
&rdquo範蠡講,事情很簡單,隻要嘗一下吳主的糞便,我等就可脫身。
勾踐想,我等在此度日如年,身不由己,糞便難嘗,也隻得試它一試。
因此問他,如何嘗法?範蠡便将此計如此這般地講了一遍。
越王應允。
這真叫&ldquo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rdquo。
越王以探病為名,來到吳王寝室,跪在吳主床前請安,長跪不起。
正巧此時吳王便後,手下人要把便桶拿出去。
越王立起身來,一把将便桶按住。
手下人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心想,你雖然在此做奴才,但粥飯還是每頓不少,你把便桶按住,難道要吃糞不成?因此就将便桶放下。
隻見越王果真用手指在便桶裡蘸了一蘸,伸出舌頭在有糞的指頭上舔了一下。
有的說,&ldquo抓一把在手裡吃吃&rdquo,這到底不是烘山芋;也有的說,&ldquo蘸一個指頭,放到嘴裡的是另一個指頭。
&rdquo《列國》上說,&ldquo手取其糞,跪而嘗之,&rdquo嘗是定然嘗的,衆口紛纭,不一而足,各取其便。
手下人都掩鼻作嘔。
勾踐再跪拜吳王說:大王放心,貴恙在某某日便可痊愈。
吳王問,你怎麼知道的呢?勾踐說,我曾聽得醫師這麼講:&ldquo夫糞者,谷味也。
順時氣則生,逆時氣則死。
&rdquo我嘗了你大王的糞便,味道苦而且酸,這正是谷米發出的氣味,所以我能知道。
其實,這全是範蠡從脈上診出來的,因為無人再肯作此嘗試,所以也不會出現破綻。
當時吳王十分高興,稱贊勾踐是一個仁義之人。
心裡想,我一直把你君臣當作奴才,哪裡知道你們還有這麼一副心腸,為了我的病,竟肯嘗糞斷病,就是我手下的這班忠臣也不肯作此。
因此,便命勾踐離開原來居住的石屋,僦居民舍。
并對他說,我的病如果在所說之期痊愈,一準放你們回歸越國。
果真到這日期,吳王恢複如初,心念其忠,命勾踐香湯沐浴,改換衣冠,置酒相待,以客禮事之。
卻說吳王手下伍子胥見夫差對勾踐如此寬厚,上前阻止說:&ldquo大王,你千萬不能放越王君臣回去。
越王入臣于吳,怨恨在心,其下嘗大王之糞,實欲食大王之肉。
&rdquo吳王對子胥說:&ldquo你是忠臣,可能嘗得我的大糞?&rdquo子胥再谏:&ldquo大王若還執迷不悟,中其奸謀,禍不遠矣。
&rdquo子胥知不可谏,遂郁郁而退。
過三天,吳王親送越國君臣出城返國。
不出子胥所料,勾踐回到越國,食不加肉,衣不重彩,與民同甘共苦,捐梓楠,獻美女,文種破吳施七計,結果越兵進攻姑蘇城(吳國京城),驅兵直入,大獲全勝。
現在孫權聽到孔明用勾踐來比他,更其火冒天靈蓋,實在忍不住氣了,站起身先回答孔明說:&ldquo真是高論!&rdquo 你這話雖好,可惜我聽不進去。
孫權說罷,向裡面一走。
文武見孫權不言而退,一齊擁向外面。
到了大堂之外,張昭連忙叫住衆大夫,說道:&ldquo大家慢走。
孔明在迎賓館把我們文人蘿蔔不當小菜,到了大堂上竟然對吳侯也來這麼一套。
我家主人就不給他面子。
看來他必然羞赧,隻得灰溜溜地走出來。
等他出來,我們大家要羞辱他一番,大家集中到迎賓館等候于他。
&rdquo因此衆文人都聚集在&ldquo迎賓館&rdquo。
武将們也聽得大失所望,想不到孔明也會勸主投降。
黃蓋老将軍說:我們也去官廳等待于他,看他還有臉見我等否?一下子弄得文官武将都成了孔明的冤家。
這時,大堂上冷清清,靜悄悄。
魯肅他被孔明氣得紗帽歪,紅袍扯,胡須亂飄。
孔明啊!我對你講曹兵五十萬,你偏要一百五十萬;我要你說大将少些、飯桶些;你卻說大将二千員。
而且把孫權比作嘗糞的越王勾踐,結果氣跑了吳侯,弄得事情成僵局。
你不是存心來與我們江東人作對嗎?既然你不願勸我主戰曹,那你又何必要渡江到此枉費心機呢?你這樣的說話,我們能得到你什麼幫助呢?老實說,我們江東文有文材,武有武将,倘然要降,也不煩你來指點;如果要戰,沒有你諸葛亮,也不一定輸于曹操。
踱頭想,不知現在孔明還在大堂否?不在大堂,定然回轉臨時軍師府,待我趕到軍師府,當面訓責他一番,然後請他回轉江夏郡算了,免得在此惹是生非,節外生枝。
因此他站在大堂左首裡,對上面一看,隻見孔朗先生仍舊端坐在那裡,閉目養神,好象剛才一樣事情都沒有發生。
孔明不慌不忙,輕搖羽扇,若有所思。
剛才一番話,已把孫權激怒,這是預料之中的,表面上已成僵局,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好的開端,他不怒,我無法獻計,而且要越怒越好。
我然後再把他的火消下去。
這樣跌宕起伏的感情方才牢靠。
這叫英雄不打不相識。
不過怎樣來扭轉局勢呢?見魯肅還站在那裡,心想,好了!解鈴還須系鈴人。
事情原是你引出來的,今日此事,你來穿針引線。
知道他的脾氣很鲠,肯定要責問于我,不怕你不來與我答話。
那末魯肅啊!既然你認為孔明并非意料之中的人,就少與他多說多話算了,送他回江夏罷了。
可他哪裡肯呢!全然被孔明料煞。
所說魯肅是:&ldquo東吳十計&rdquo的書中之膽,沒有了他,赤壁燒不成,孔明也不會渡江,一切事情都要弄僵。
現在大夫見孔明還在大堂,心想,好極了!讓我痛痛快快埋怨他一頓,然後打發他滾蛋。
踱頭的鲠脾氣發足,将雙袖捋一捋起,兩隻手捏成拳頭,走到孔明面前,提高喉嚨叫一聲:&ldquo軍師啊!&rdquo 孔明聽見這聲洪鐘般的喊叫,睜開眼睛一看,魯踱頭面紅耳赤,雙眼圓睜,兩個拳頭已經伸到了自己的面前,大有泰山壓頂之勢。
不過,孔明的涵養何等地好!不要說兩個拳頭在他面前晃來晃去,就是大刀架在頸項之上,他也面不改色。
何況今天唱的戲是做功戲,你不理睬我,我還要找上門來。
你魯肅在火裡,我孔明在水裡,看你怎麼說法。
所以隻是對着踱頭冷冷發笑:&ldquo嘿&mdash&mdash大夫怎樣?&rdquo &ldquo下官與你橫一個五十萬,豎一個五十萬;剛才五十萬,現在又是五十萬。
你見了吳侯,為什麼說曹兵共有一百五十萬?又說大将二千員,恐吓我主吳侯,這倒還則罷了。
什麼越王,何謂嘗糞,把吳侯如此肮髒,幸得吳侯寬宏大量,未曾把你責備。
要是吳侯同你争論,叫下官這臉上怎能過得去?&rdquo 要是單聽魯肅的一面之詞,象打官司一樣,全是他的理由。
孔明是錯上加錯。
可事情總是兩方面的。
孔明想,我反過來可以把你說得大錯而特錯:&ldquo你聽了,一百五十萬曹兵,亦非諸葛亮所講。
&rdquo &ldquo啊?&rdquo魯肅想,你這個人不吃價了,自己剛才說過就要想賴,幸得堂上不是我一個人,大家有耳共聞。
不是你講的,難道是我講的不成?&ldquo難道下官說的嗎?&rdquo &ldquo本來是大夫所說的。
&rdquo &ldquo啊呀,嚯&mdash&mdash&rdquo你這個人知道立不住腳了,就含血噴人,狗急跳牆了,倒說全是我講的,真是好心沒有好報。
&ldquo下官尚未開口。
&rdquo &ldquo雖然未曾開口,那你手勢比試過否?&rdquo 魯肅想,我為了指點于你,确是示意過的,這我不賴:&ldquo下官演的。
&rdquo &ldquo好啊!在那邊。
&rdquo &ldquo五十萬。
&rdquo魯肅很爽氣。
&ldquo在這邊。
&rdquo &ldquo又是五十萬。
&rdquo踱頭不假思索回答道。
&ldquo在後面呢?&rdquo &ldquo也是五十萬。
&rdquo &ldquo好啊!三五不是一百五十萬嗎?&rdquo &ldquo哦&mdash&mda
你跳,我就達到目的。
現在見他反唇相譏,更不在話下。
老實說,你孫權降了曹操,高官顯爵,劉備也不會羨慕。
&ldquo吳侯,齊國田橫是個壯士,尚且重義,何況我主劉皇叔。
縱然天下人個個降曹,我主不降。
&rdquo 劉備是漢室宗親,與賊同道,認賊作父,非其本願。
就是秦末時期,齊國的壯士田橫,尚且是個重義之人,甯可自盡,不願投降。
我主皇叔豈背負辱受屈?孔明今天就是要激怒他,讓他争氣。
不希望在這點上給啥面子,要喜要怒全在他的掌握之中。
&ldquo吳侯降曹,外托服從,内存二心,效學越王忍辱便了。
&rdquo 列國時期。
吳、越交兵。
(吳國屬今江蘇,越國屬今浙江)越國戰敗,越主勾踐與臣子範蠡被吳王夫差拘囚。
每逢吳王進出,勾踐與範蠡總要跪接。
為報家仇國恨,勾踐卧薪嘗膽,以博取夫差的信任,希望有朝一日回歸家園,舉兵滅吳。
有一天,越國君臣得訊吳王染病,範蠡好醫,與吳王診脈。
回來與主人講,吳王偶染微恙,不日便可痊愈,我等若要回去,便在吳王這病上。
勾踐問其妙計,範蠡便問主人:&ldquo可能依計而行?若能做到,料吳王必能放我等君臣回國。
&rdquo越王說:&ldquo範蠡啊!我同你在此苦不勝言,隻要能夠回國,什麼事情都肯做。
&rdquo範蠡講,事情很簡單,隻要嘗一下吳主的糞便,我等就可脫身。
勾踐想,我等在此度日如年,身不由己,糞便難嘗,也隻得試它一試。
因此問他,如何嘗法?範蠡便将此計如此這般地講了一遍。
越王應允。
這真叫&ldquo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rdquo。
越王以探病為名,來到吳王寝室,跪在吳主床前請安,長跪不起。
正巧此時吳王便後,手下人要把便桶拿出去。
越王立起身來,一把将便桶按住。
手下人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心想,你雖然在此做奴才,但粥飯還是每頓不少,你把便桶按住,難道要吃糞不成?因此就将便桶放下。
隻見越王果真用手指在便桶裡蘸了一蘸,伸出舌頭在有糞的指頭上舔了一下。
有的說,&ldquo抓一把在手裡吃吃&rdquo,這到底不是烘山芋;也有的說,&ldquo蘸一個指頭,放到嘴裡的是另一個指頭。
&rdquo《列國》上說,&ldquo手取其糞,跪而嘗之,&rdquo嘗是定然嘗的,衆口紛纭,不一而足,各取其便。
手下人都掩鼻作嘔。
勾踐再跪拜吳王說:大王放心,貴恙在某某日便可痊愈。
吳王問,你怎麼知道的呢?勾踐說,我曾聽得醫師這麼講:&ldquo夫糞者,谷味也。
順時氣則生,逆時氣則死。
&rdquo我嘗了你大王的糞便,味道苦而且酸,這正是谷米發出的氣味,所以我能知道。
其實,這全是範蠡從脈上診出來的,因為無人再肯作此嘗試,所以也不會出現破綻。
當時吳王十分高興,稱贊勾踐是一個仁義之人。
心裡想,我一直把你君臣當作奴才,哪裡知道你們還有這麼一副心腸,為了我的病,竟肯嘗糞斷病,就是我手下的這班忠臣也不肯作此。
因此,便命勾踐離開原來居住的石屋,僦居民舍。
并對他說,我的病如果在所說之期痊愈,一準放你們回歸越國。
果真到這日期,吳王恢複如初,心念其忠,命勾踐香湯沐浴,改換衣冠,置酒相待,以客禮事之。
卻說吳王手下伍子胥見夫差對勾踐如此寬厚,上前阻止說:&ldquo大王,你千萬不能放越王君臣回去。
越王入臣于吳,怨恨在心,其下嘗大王之糞,實欲食大王之肉。
&rdquo吳王對子胥說:&ldquo你是忠臣,可能嘗得我的大糞?&rdquo子胥再谏:&ldquo大王若還執迷不悟,中其奸謀,禍不遠矣。
&rdquo子胥知不可谏,遂郁郁而退。
過三天,吳王親送越國君臣出城返國。
不出子胥所料,勾踐回到越國,食不加肉,衣不重彩,與民同甘共苦,捐梓楠,獻美女,文種破吳施七計,結果越兵進攻姑蘇城(吳國京城),驅兵直入,大獲全勝。
現在孫權聽到孔明用勾踐來比他,更其火冒天靈蓋,實在忍不住氣了,站起身先回答孔明說:&ldquo真是高論!&rdquo 你這話雖好,可惜我聽不進去。
孫權說罷,向裡面一走。
文武見孫權不言而退,一齊擁向外面。
到了大堂之外,張昭連忙叫住衆大夫,說道:&ldquo大家慢走。
孔明在迎賓館把我們文人蘿蔔不當小菜,到了大堂上竟然對吳侯也來這麼一套。
我家主人就不給他面子。
看來他必然羞赧,隻得灰溜溜地走出來。
等他出來,我們大家要羞辱他一番,大家集中到迎賓館等候于他。
&rdquo因此衆文人都聚集在&ldquo迎賓館&rdquo。
武将們也聽得大失所望,想不到孔明也會勸主投降。
黃蓋老将軍說:我們也去官廳等待于他,看他還有臉見我等否?一下子弄得文官武将都成了孔明的冤家。
這時,大堂上冷清清,靜悄悄。
魯肅他被孔明氣得紗帽歪,紅袍扯,胡須亂飄。
孔明啊!我對你講曹兵五十萬,你偏要一百五十萬;我要你說大将少些、飯桶些;你卻說大将二千員。
而且把孫權比作嘗糞的越王勾踐,結果氣跑了吳侯,弄得事情成僵局。
你不是存心來與我們江東人作對嗎?既然你不願勸我主戰曹,那你又何必要渡江到此枉費心機呢?你這樣的說話,我們能得到你什麼幫助呢?老實說,我們江東文有文材,武有武将,倘然要降,也不煩你來指點;如果要戰,沒有你諸葛亮,也不一定輸于曹操。
踱頭想,不知現在孔明還在大堂否?不在大堂,定然回轉臨時軍師府,待我趕到軍師府,當面訓責他一番,然後請他回轉江夏郡算了,免得在此惹是生非,節外生枝。
因此他站在大堂左首裡,對上面一看,隻見孔朗先生仍舊端坐在那裡,閉目養神,好象剛才一樣事情都沒有發生。
孔明不慌不忙,輕搖羽扇,若有所思。
剛才一番話,已把孫權激怒,這是預料之中的,表面上已成僵局,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好的開端,他不怒,我無法獻計,而且要越怒越好。
我然後再把他的火消下去。
這樣跌宕起伏的感情方才牢靠。
這叫英雄不打不相識。
不過怎樣來扭轉局勢呢?見魯肅還站在那裡,心想,好了!解鈴還須系鈴人。
事情原是你引出來的,今日此事,你來穿針引線。
知道他的脾氣很鲠,肯定要責問于我,不怕你不來與我答話。
那末魯肅啊!既然你認為孔明并非意料之中的人,就少與他多說多話算了,送他回江夏罷了。
可他哪裡肯呢!全然被孔明料煞。
所說魯肅是:&ldquo東吳十計&rdquo的書中之膽,沒有了他,赤壁燒不成,孔明也不會渡江,一切事情都要弄僵。
現在大夫見孔明還在大堂,心想,好極了!讓我痛痛快快埋怨他一頓,然後打發他滾蛋。
踱頭的鲠脾氣發足,将雙袖捋一捋起,兩隻手捏成拳頭,走到孔明面前,提高喉嚨叫一聲:&ldquo軍師啊!&rdquo 孔明聽見這聲洪鐘般的喊叫,睜開眼睛一看,魯踱頭面紅耳赤,雙眼圓睜,兩個拳頭已經伸到了自己的面前,大有泰山壓頂之勢。
不過,孔明的涵養何等地好!不要說兩個拳頭在他面前晃來晃去,就是大刀架在頸項之上,他也面不改色。
何況今天唱的戲是做功戲,你不理睬我,我還要找上門來。
你魯肅在火裡,我孔明在水裡,看你怎麼說法。
所以隻是對着踱頭冷冷發笑:&ldquo嘿&mdash&mdash大夫怎樣?&rdquo &ldquo下官與你橫一個五十萬,豎一個五十萬;剛才五十萬,現在又是五十萬。
你見了吳侯,為什麼說曹兵共有一百五十萬?又說大将二千員,恐吓我主吳侯,這倒還則罷了。
什麼越王,何謂嘗糞,把吳侯如此肮髒,幸得吳侯寬宏大量,未曾把你責備。
要是吳侯同你争論,叫下官這臉上怎能過得去?&rdquo 要是單聽魯肅的一面之詞,象打官司一樣,全是他的理由。
孔明是錯上加錯。
可事情總是兩方面的。
孔明想,我反過來可以把你說得大錯而特錯:&ldquo你聽了,一百五十萬曹兵,亦非諸葛亮所講。
&rdquo &ldquo啊?&rdquo魯肅想,你這個人不吃價了,自己剛才說過就要想賴,幸得堂上不是我一個人,大家有耳共聞。
不是你講的,難道是我講的不成?&ldquo難道下官說的嗎?&rdquo &ldquo本來是大夫所說的。
&rdquo &ldquo啊呀,嚯&mdash&mdash&rdquo你這個人知道立不住腳了,就含血噴人,狗急跳牆了,倒說全是我講的,真是好心沒有好報。
&ldquo下官尚未開口。
&rdquo &ldquo雖然未曾開口,那你手勢比試過否?&rdquo 魯肅想,我為了指點于你,确是示意過的,這我不賴:&ldquo下官演的。
&rdquo &ldquo好啊!在那邊。
&rdquo &ldquo五十萬。
&rdquo魯肅很爽氣。
&ldquo在這邊。
&rdquo &ldquo又是五十萬。
&rdquo踱頭不假思索回答道。
&ldquo在後面呢?&rdquo &ldquo也是五十萬。
&rdquo &ldquo好啊!三五不是一百五十萬嗎?&rdquo &ldquo哦&mdash&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