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諸葛亮戰倒群儒 黃公覆力排衆議
關燈
小
中
大
地方出身,也低賤得很,被他打成天下,創立帝王大業。
英雄并不能用出身的貴賤來衡量。
我主出身雖清寒,總比你竊橘要好得多。
又繼續道:&ldquo公乃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rdquo 聽到這裡,陸績實在坐不下去了。
起身急匆匆向外跑去。
回到家中,一天到晚悶悶不樂,愁眉苦睑,寝食不安。
家裡人心急如焚,問他何故如此,他閉口不談。
要緊請醫服藥,也不奏效。
醫生說他有氣在心,一定要好好地暢笑一下,方能康複如故。
家裡人由此想盡辦法誘其發笑,然而他總是不笑。
實足過了一個月,聽說諸葛亮借東風,被周瑜把他殺死在七星台上,陸績想,諸葛亮啊,你的嘴太刁了,因此不得好死。
他放聲大笑,毛病果真痊愈。
後來雖得悉孔明并沒有死,但病已好了。
孔明到江東舌戰群儒,說退張昭,罵死薛綜,氣壞陸績,成為千古奇談。
突然,有人站起身來說:&ldquo衆位大夫,列位先生,孔明皆是強詞奪理,非為正論,大家不必再言了。
&rdquo 孔明想,相打相罵要聽人勸。
既然有人出來和解,那就算了。
俗話說;窮寇莫追。
追急了,他們也要狗急跳牆的。
說我強詞奪理,我也不與你們一般見識,反正今天初次交鋒,你們也沒有撈到便宜,倘有不服,後會有期。
因此擡頭看那勸解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嚴峻,也聽魯大夫講過。
&ldquo請問先生,何謂經,何謂典?&rdquo 剛才說過不必多言,現在你自己卻又要尋釁鬧事了。
哦!孔明明白了,他有一番話,既兇險,又不露鋒芒。
也是一種舌戰的方法。
生怕被人搶在前,來一個假勸和,壓一壓緊張的氣氛,然後再與我交兵。
同我何謂經與典。
老實說,這點起碼常識不懂,還能為劉備争三分天下嗎?經即是四書五經,典便是曆史古典,兩個字并起來,用簡單的說法,便是文章。
做文章少不了四書五經、古典曆史。
嚴峻對衆文官看看,我們同他紙上談兵非他對手,我們各自以熟悉的文章來難他,雖他用兵如神,文章未必精通。
孔明已經察覺到嚴峻的用心,企圖用文章來難我,旁敲側擊擊,掂掂我孔明的斤量。
老實說,你們這些江東文人,隻有舞文弄墨之能,雕蟲篆刻之技,要你們用謀定計,百無一能。
既然你提到文章麼,我就罵你這個輕世傲物的歪才。
孔明戰到現在,就象戰場上交戰一樣屢戰屢捷,越戰越能。
他隻用八個字,把自古以來專寫無益或壞文章的人,統統都罵在裡面,說道:&ldquo尋章摘句,世之腐儒。
&rdquo 你們這班人,自己做不出好文章,專在别人的文章上來采新獵奇,攫為己有,這種讀書人,敗壞了學風,一無真才實學。
真正有學問的人,你們不是不知遣,我來講幾位出來給你們聽聽,也好讓你們謙虛些,收斂些,就說道:&ldquo古耕伊尹,渭水河子牙,還有張良、韓信、耿龠、鄧禹之輩,皆有匡扶社稷之能,安邦定國之才,一生皆是文章,非咬文嚼字。
&rdquo 這些人物難道不會做文章嗎?老實說,這些人滿腔錦繡文章,世所罕見。
外來侵犯,他們胸有成竹,自有退兵之計;保疆衛國,他們文韬武略,各具扭轉乾坤之策。
這就是文章。
而且是絕妙的文章。
不過,他們從不誇耀自已。
哪象你們這些人,太平年間自以為是個讀書人,咬文嚼字。
逢到亂世年代,一點都派不上用場。
文章再好,也無濟于事。
&ldquo乃是讀書無用耶!&rdquo 讀了這麼多的書,用了這麼大的功,結果一點都沒有用,這不是白讀了嗎?讀了書無法用,還不如不讀的好。
衆大夫聽得這句話,以為孔明失言,頓時活躍起來,争先恐後要扳他的錯頭,一時間雜亂無章。
&ldquo讀書無用?請問先生的才學從哪裡而來的?讀書無用,先生的知識從何處而來?&rdquo他隻用八個字,把自古以來專寫無益或壞文章的人,統統都罵在裡面,說道:&ldquo尋章摘句,世之腐儒。
&rdquo 你們這班人,自己做不出好文章,專在别人的文章上來采新獵奇,攫為己有,這種讀書人,敗壞了學風,一無真才實學。
真正有學問的人,你們不是不知遣,我來講幾位出來給你們聽聽,也好讓你們謙虛些,收斂些,就說道:&ldquo古耕伊尹,渭水河子牙,還有張良、韓信、耿龠、鄧禹之輩,皆有匡扶社稷之能,安邦定國之才,一生皆是文章,非咬文嚼字。
&rdquo 這些人物難道不會做文章嗎?老實說,這些人滿腔錦繡文章,世所罕見。
外來侵犯,他們胸有成竹,自有退兵之計;保疆衛國,他們文韬武略,各具扭轉乾坤之策。
這就是文章。
而且是絕妙的文章。
不過,他們從不誇耀自已。
哪象你們這些人,太平年間自以為是個讀書人,咬文嚼字。
逢到亂世年代,一點都派不上用場。
文章再好,也無濟于事。
&ldquo乃是讀書無用耶!&rdquo 讀了這麼多的書,用了這麼大的功,結果一點都沒有用,這不是白讀了嗎?讀了書無法用,還不如不讀的好。
衆大夫聽得這句話,以為孔明失言,頓時活躍起來,争先恐後要扳他的錯頭,一時間雜亂無章。
&ldquo讀書無用?請問先生的才學從哪裡而來的?讀書無用,先生的知識從何處而來?&rdquo 俗話說:棒頭拾到,瞎子又跳。
先生想,剛才你們一個個都已象瞎子。
現在又象重新拾回了棒頭的瞎子。
我還未說完,你們竟蜂擁而起,一陣嚎叫。
我赢到現在,也不打算再戰下去了,就算我輸這麼一點吧。
所以,諸葛亮一聲不響,讓他們亂哄哄地在那裡吵鬧,否則無休無止,到何時了結。
可是衆文人還不肯罷休,尤其一位叫程德樞的文人,要想卷土重來,訓斥孔明。
因此,走到先生面前:&ldquo先生,我看你好為大言,恐被儒者所笑耳。
&rdquo 你孔明專說大話,恐怕天下的讀書人都要恥笑。
諸葛亮想,我不想再與你們糾纏不清。
不料你們倒不願休戰,甚至窮追猛打,那末,我就叫你們輸得一文不值。
你們喜歡咬文嚼宇,扳錯頭,我就講得缜密些。
你們自以為讀書人,我偏罵你們讀書人:&ldquo聽了。
讀書有二種。
&rdquo 文人想,該書還要分種類,從未聽說過。
不知道怎麼個辦法?
英雄并不能用出身的貴賤來衡量。
我主出身雖清寒,總比你竊橘要好得多。
又繼續道:&ldquo公乃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rdquo 聽到這裡,陸績實在坐不下去了。
起身急匆匆向外跑去。
回到家中,一天到晚悶悶不樂,愁眉苦睑,寝食不安。
家裡人心急如焚,問他何故如此,他閉口不談。
要緊請醫服藥,也不奏效。
醫生說他有氣在心,一定要好好地暢笑一下,方能康複如故。
家裡人由此想盡辦法誘其發笑,然而他總是不笑。
實足過了一個月,聽說諸葛亮借東風,被周瑜把他殺死在七星台上,陸績想,諸葛亮啊,你的嘴太刁了,因此不得好死。
他放聲大笑,毛病果真痊愈。
後來雖得悉孔明并沒有死,但病已好了。
孔明到江東舌戰群儒,說退張昭,罵死薛綜,氣壞陸績,成為千古奇談。
突然,有人站起身來說:&ldquo衆位大夫,列位先生,孔明皆是強詞奪理,非為正論,大家不必再言了。
&rdquo 孔明想,相打相罵要聽人勸。
既然有人出來和解,那就算了。
俗話說;窮寇莫追。
追急了,他們也要狗急跳牆的。
說我強詞奪理,我也不與你們一般見識,反正今天初次交鋒,你們也沒有撈到便宜,倘有不服,後會有期。
因此擡頭看那勸解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嚴峻,也聽魯大夫講過。
&ldquo請問先生,何謂經,何謂典?&rdquo 剛才說過不必多言,現在你自己卻又要尋釁鬧事了。
哦!孔明明白了,他有一番話,既兇險,又不露鋒芒。
也是一種舌戰的方法。
生怕被人搶在前,來一個假勸和,壓一壓緊張的氣氛,然後再與我交兵。
同我何謂經與典。
老實說,這點起碼常識不懂,還能為劉備争三分天下嗎?經即是四書五經,典便是曆史古典,兩個字并起來,用簡單的說法,便是文章。
做文章少不了四書五經、古典曆史。
嚴峻對衆文官看看,我們同他紙上談兵非他對手,我們各自以熟悉的文章來難他,雖他用兵如神,文章未必精通。
孔明已經察覺到嚴峻的用心,企圖用文章來難我,旁敲側擊擊,掂掂我孔明的斤量。
老實說,你們這些江東文人,隻有舞文弄墨之能,雕蟲篆刻之技,要你們用謀定計,百無一能。
既然你提到文章麼,我就罵你這個輕世傲物的歪才。
孔明戰到現在,就象戰場上交戰一樣屢戰屢捷,越戰越能。
他隻用八個字,把自古以來專寫無益或壞文章的人,統統都罵在裡面,說道:&ldquo尋章摘句,世之腐儒。
&rdquo 你們這班人,自己做不出好文章,專在别人的文章上來采新獵奇,攫為己有,這種讀書人,敗壞了學風,一無真才實學。
真正有學問的人,你們不是不知遣,我來講幾位出來給你們聽聽,也好讓你們謙虛些,收斂些,就說道:&ldquo古耕伊尹,渭水河子牙,還有張良、韓信、耿龠、鄧禹之輩,皆有匡扶社稷之能,安邦定國之才,一生皆是文章,非咬文嚼字。
&rdquo 這些人物難道不會做文章嗎?老實說,這些人滿腔錦繡文章,世所罕見。
外來侵犯,他們胸有成竹,自有退兵之計;保疆衛國,他們文韬武略,各具扭轉乾坤之策。
這就是文章。
而且是絕妙的文章。
不過,他們從不誇耀自已。
哪象你們這些人,太平年間自以為是個讀書人,咬文嚼字。
逢到亂世年代,一點都派不上用場。
文章再好,也無濟于事。
&ldquo乃是讀書無用耶!&rdquo 讀了這麼多的書,用了這麼大的功,結果一點都沒有用,這不是白讀了嗎?讀了書無法用,還不如不讀的好。
衆大夫聽得這句話,以為孔明失言,頓時活躍起來,争先恐後要扳他的錯頭,一時間雜亂無章。
&ldquo讀書無用?請問先生的才學從哪裡而來的?讀書無用,先生的知識從何處而來?&rdquo他隻用八個字,把自古以來專寫無益或壞文章的人,統統都罵在裡面,說道:&ldquo尋章摘句,世之腐儒。
&rdquo 你們這班人,自己做不出好文章,專在别人的文章上來采新獵奇,攫為己有,這種讀書人,敗壞了學風,一無真才實學。
真正有學問的人,你們不是不知遣,我來講幾位出來給你們聽聽,也好讓你們謙虛些,收斂些,就說道:&ldquo古耕伊尹,渭水河子牙,還有張良、韓信、耿龠、鄧禹之輩,皆有匡扶社稷之能,安邦定國之才,一生皆是文章,非咬文嚼字。
&rdquo 這些人物難道不會做文章嗎?老實說,這些人滿腔錦繡文章,世所罕見。
外來侵犯,他們胸有成竹,自有退兵之計;保疆衛國,他們文韬武略,各具扭轉乾坤之策。
這就是文章。
而且是絕妙的文章。
不過,他們從不誇耀自已。
哪象你們這些人,太平年間自以為是個讀書人,咬文嚼字。
逢到亂世年代,一點都派不上用場。
文章再好,也無濟于事。
&ldquo乃是讀書無用耶!&rdquo 讀了這麼多的書,用了這麼大的功,結果一點都沒有用,這不是白讀了嗎?讀了書無法用,還不如不讀的好。
衆大夫聽得這句話,以為孔明失言,頓時活躍起來,争先恐後要扳他的錯頭,一時間雜亂無章。
&ldquo讀書無用?請問先生的才學從哪裡而來的?讀書無用,先生的知識從何處而來?&rdquo 俗話說:棒頭拾到,瞎子又跳。
先生想,剛才你們一個個都已象瞎子。
現在又象重新拾回了棒頭的瞎子。
我還未說完,你們竟蜂擁而起,一陣嚎叫。
我赢到現在,也不打算再戰下去了,就算我輸這麼一點吧。
所以,諸葛亮一聲不響,讓他們亂哄哄地在那裡吵鬧,否則無休無止,到何時了結。
可是衆文人還不肯罷休,尤其一位叫程德樞的文人,要想卷土重來,訓斥孔明。
因此,走到先生面前:&ldquo先生,我看你好為大言,恐被儒者所笑耳。
&rdquo 你孔明專說大話,恐怕天下的讀書人都要恥笑。
諸葛亮想,我不想再與你們糾纏不清。
不料你們倒不願休戰,甚至窮追猛打,那末,我就叫你們輸得一文不值。
你們喜歡咬文嚼宇,扳錯頭,我就講得缜密些。
你們自以為讀書人,我偏罵你們讀書人:&ldquo聽了。
讀書有二種。
&rdquo 文人想,該書還要分種類,從未聽說過。
不知道怎麼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