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諸葛亮戰倒群儒 黃公覆力排衆議
關燈
小
中
大
,眼見為實。
因此他用&ldquo眼見&rdquo來搪突一下。
不過我孔明在這個時候,也不來計較這些,應該盡早地回答他的說話。
看來在這個問題上,我沒有充分的理由來駁倒他。
我張嘴巴可算巧,自從進此&ldquo迎賓館&rdquo,從未啞言過,現在看來要啞一啞了。
江東确是人才輩出,可謂&ldquo強人自有強人手,還有強人在後頭&rdquo。
不知此人叫甚名誰,回到江夏也好與劉備交帳。
因此問一聲:&ldquo留名。
&rdquo 這位年輕大夫以為孔明服輸了,隻好請教我的大名了。
心裡想,你孔明兩次火攻,頗有威望,我要借你的嘴,讓天下人知曉江東還有我陸績這樣一個人,也好揚名四海,應該講給你聽聽。
哪知曉,孔明豈肯服輸,他就是要你講出名來,伺機反撲。
&ldquo先生你且聽了:在下姓陸名績,字公琪。
&rdquo &ldquo陸績,陸公琪。
&rdquo這名字孔明連連在心中說了兩遍,覺得此人名姓十分熟悉。
又重複問了一遍: &ldquo留名。
&rdquo 陸績想,我講得這麼清楚,難道你是聾子不成?因此提高嗓門:&ldquo在下是陸績、陸公琪。
&rdquo 對孔明看看,此番可曾聽見? 孔明聽到他果真是陸績,頓時轉悲為喜。
心想,好哇!天無絕人之路。
你的名姓不叫陸績,我無言可對;你叫了陸績,我就反敗為勝。
舌戰變化莫測,我就在你的名字上借題發揮了。
你說我主織席販履,出身低賤,對!他為生活所迫,慘淡經營,苦度光陰。
但是将本求利,是合法的生意買賣。
又不是做那沒本的買賣,偷東西,那才是三百六十行中沒有的。
既然你要醜化劉備,那末我也同你醜一醜。
難道陸績是個賊麼?其實不然。
陸績是中國封建社會&ldquo二十四孝&rdquo中的一孝,名謂&ldquo懷橘陸郎&rdquo。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淮南是袁術、袁公路的地盤。
他一心想做皇帝,但又不知自已管轄之地有多少有才之人。
一次,袁術設宴,相邀城裡城外的才子。
陸績是淮南人,其時年未滿十,因其勤勉好學,聰穎過人,人稱&ldquo神童&rdquo,此番也受邀赴宴。
酒席早已擺好,等候賓客入席。
陸績見席上放着一盤盤的橘子,立即想起了染病卧床的母親,要是能吃上這鮮潤的橘子,那該多麼好啊!可是陸績的家境也不甚好,況且一時到什麼地方去買這橘呢?所說一個人在吃的時侯,能夠想到父母是否有吃,這是受人稱頌的。
隻怕有種人,隻管自已吃得肚皮上青筋起,不管爹娘死不死。
而他卻明白,這橘子是給客人吃的。
等歇入席,大家都有一份。
這點到底孩子氣了。
他想,一隻太少,至少兩隻。
現在我先來拿一隻,等歇再分一隻,就有兩隻了,帶回去給娘嘗嘗新鮮。
因此,他就趁人不防,上前拿了一隻放在衣袖之中。
隔一會席上發橘時少了一個,還誤以為是裝的時候弄錯的,也不以為意,重新添上了一隻。
這樣,陸績把第二隻橘子又放進了衣袖之中。
等到酒肴席散,衆才子各各打拱作揖,分手告别。
陸績一下子忘記了袖子中的橘子,在對幾位朋友拱手時,袖中的兩隻橘子排好了隊。
雙雙滾落下來。
這時大家方才知道,剛才并未少,原是陸績偷的。
有兩個朋友便訓斥陸績說:&ldquo一個人名譽最要緊,你怎可做此不肖的勾當?況且一隻橘子又值得了多少錢,下回不可。
&rdquo陸績見機關敗露,羞慚難當,面紅耳赤,恨無地洞可鑽。
隻得對着他們說:&ldquo因母有病,故而懷橘,并非本人貧嘴。
&rdquo被他這麼一說,和他熟悉的人,知道他母親确是患病在身。
而且家稱獨,都為他解圍、圓場。
自此,竟成佳話美談:&ldquo年未滿十,陸郎懷橘。
&rdquo 所說,孔明好壞都要聽,隻聽壞,不聽好,學不了真本事;隻聽好不聽壞,知識面不廣。
當時,&ldquo陸郎懷橘&rdquo事傳聞到了卧龍崗。
現在,想不到在這裡相遇,何不讓我來羞一羞他。
先生對陸績看看,你本來孝子名聲很好,為你勸主降曹,讓你在同僚面前立不住腳,至少叫你幾十天說不出話來。
大丈夫不羞當面,但你陸績有恃無恐,揭我主人的短,我也不必與你客氣。
因此,對着陸績說道:&ldquo足下莫非當年袁公路席間,嘿&mdash&mdash&rdquo 孔明說到這裡,故意停頓一下,起隻左手放在右臂之下,屈指抓了幾抓。
陸績聽他欲言又止,又見做着手勢,心裡早已明白,從頭到頸一片绯紅。
開始大家還不知孔明在搞什麼名堂,見陸績這副窘态,方知底裡,原來孔明在揭他的底。
孔明繼續說道:&ldquo竊橘之陸郎否?&rdquo 你陸績雖有孝母之心,為人傳揚,有口皆碑,但席間竊橘之行為,同樣可貶為心術不正,非君子所為。
這竊字被人所惡,&ldquo不問而自取,謂之竊也。
&rdquo即是偷。
你孔明不說穿,已夠刻薄,一經點破,更使他無地自容。
陸績此時真坐立不甯,忐忑不安。
衆大夫本來還在為陸績喝彩,聽到這句話後,也都手足無措,面有愧色。
想&ldquo懷橘之陸郎&rdquo乃是我們江東人的驕傲自豪,現在說他竊橘,我們不能再和調,是我們的恥辱。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幫了他,就等于與賊同伍。
陸績當時氣得連話都講不出來,要想拔腿在外跑,又被孔明厲聲道:&ldquo足下且慢!有話請聽了。
&rdquo 陸績想,你的話還有什麼好聽,無非再被你臭罵一頓。
孔明倒并非再要把他罵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磐,因為他的論點還未駁倒,不管他要聽不要聽,總要講一個明白。
因此繼續說道:&ldquo你說曹操乃是世代宰相之後,漢室之大臣、國家之棟梁,理當忠君愛國。
他反欺君罔上,專橫跋扈,乃是漢室之亂臣,曹氏之賊子也。
&rdquo 曹操他既然是曆代丞相之後,愛國愛民這是安邦定國最起碼的道理。
可是他屢屢興師動衆,禍國殃民,目無君皇。
早有篡逆之心,這不是證明了他非但是漢朝的亂臣逆子,還是曹家的敗類。
又說道:&ldquo說我主仿模巫阄住8?祖出身亭長而成帝業。
英雄何論出身低?&rdquo 十裡路稱為一亭,亭長就與解放前的鄉長差不多。
高祖
因此他用&ldquo眼見&rdquo來搪突一下。
不過我孔明在這個時候,也不來計較這些,應該盡早地回答他的說話。
看來在這個問題上,我沒有充分的理由來駁倒他。
我張嘴巴可算巧,自從進此&ldquo迎賓館&rdquo,從未啞言過,現在看來要啞一啞了。
江東确是人才輩出,可謂&ldquo強人自有強人手,還有強人在後頭&rdquo。
不知此人叫甚名誰,回到江夏也好與劉備交帳。
因此問一聲:&ldquo留名。
&rdquo 這位年輕大夫以為孔明服輸了,隻好請教我的大名了。
心裡想,你孔明兩次火攻,頗有威望,我要借你的嘴,讓天下人知曉江東還有我陸績這樣一個人,也好揚名四海,應該講給你聽聽。
哪知曉,孔明豈肯服輸,他就是要你講出名來,伺機反撲。
&ldquo先生你且聽了:在下姓陸名績,字公琪。
&rdquo &ldquo陸績,陸公琪。
&rdquo這名字孔明連連在心中說了兩遍,覺得此人名姓十分熟悉。
又重複問了一遍: &ldquo留名。
&rdquo 陸績想,我講得這麼清楚,難道你是聾子不成?因此提高嗓門:&ldquo在下是陸績、陸公琪。
&rdquo 對孔明看看,此番可曾聽見? 孔明聽到他果真是陸績,頓時轉悲為喜。
心想,好哇!天無絕人之路。
你的名姓不叫陸績,我無言可對;你叫了陸績,我就反敗為勝。
舌戰變化莫測,我就在你的名字上借題發揮了。
你說我主織席販履,出身低賤,對!他為生活所迫,慘淡經營,苦度光陰。
但是将本求利,是合法的生意買賣。
又不是做那沒本的買賣,偷東西,那才是三百六十行中沒有的。
既然你要醜化劉備,那末我也同你醜一醜。
難道陸績是個賊麼?其實不然。
陸績是中國封建社會&ldquo二十四孝&rdquo中的一孝,名謂&ldquo懷橘陸郎&rdquo。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淮南是袁術、袁公路的地盤。
他一心想做皇帝,但又不知自已管轄之地有多少有才之人。
一次,袁術設宴,相邀城裡城外的才子。
陸績是淮南人,其時年未滿十,因其勤勉好學,聰穎過人,人稱&ldquo神童&rdquo,此番也受邀赴宴。
酒席早已擺好,等候賓客入席。
陸績見席上放着一盤盤的橘子,立即想起了染病卧床的母親,要是能吃上這鮮潤的橘子,那該多麼好啊!可是陸績的家境也不甚好,況且一時到什麼地方去買這橘呢?所說一個人在吃的時侯,能夠想到父母是否有吃,這是受人稱頌的。
隻怕有種人,隻管自已吃得肚皮上青筋起,不管爹娘死不死。
而他卻明白,這橘子是給客人吃的。
等歇入席,大家都有一份。
這點到底孩子氣了。
他想,一隻太少,至少兩隻。
現在我先來拿一隻,等歇再分一隻,就有兩隻了,帶回去給娘嘗嘗新鮮。
因此,他就趁人不防,上前拿了一隻放在衣袖之中。
隔一會席上發橘時少了一個,還誤以為是裝的時候弄錯的,也不以為意,重新添上了一隻。
這樣,陸績把第二隻橘子又放進了衣袖之中。
等到酒肴席散,衆才子各各打拱作揖,分手告别。
陸績一下子忘記了袖子中的橘子,在對幾位朋友拱手時,袖中的兩隻橘子排好了隊。
雙雙滾落下來。
這時大家方才知道,剛才并未少,原是陸績偷的。
有兩個朋友便訓斥陸績說:&ldquo一個人名譽最要緊,你怎可做此不肖的勾當?況且一隻橘子又值得了多少錢,下回不可。
&rdquo陸績見機關敗露,羞慚難當,面紅耳赤,恨無地洞可鑽。
隻得對着他們說:&ldquo因母有病,故而懷橘,并非本人貧嘴。
&rdquo被他這麼一說,和他熟悉的人,知道他母親确是患病在身。
而且家稱獨,都為他解圍、圓場。
自此,竟成佳話美談:&ldquo年未滿十,陸郎懷橘。
&rdquo 所說,孔明好壞都要聽,隻聽壞,不聽好,學不了真本事;隻聽好不聽壞,知識面不廣。
當時,&ldquo陸郎懷橘&rdquo事傳聞到了卧龍崗。
現在,想不到在這裡相遇,何不讓我來羞一羞他。
先生對陸績看看,你本來孝子名聲很好,為你勸主降曹,讓你在同僚面前立不住腳,至少叫你幾十天說不出話來。
大丈夫不羞當面,但你陸績有恃無恐,揭我主人的短,我也不必與你客氣。
因此,對着陸績說道:&ldquo足下莫非當年袁公路席間,嘿&mdash&mdash&rdquo 孔明說到這裡,故意停頓一下,起隻左手放在右臂之下,屈指抓了幾抓。
陸績聽他欲言又止,又見做着手勢,心裡早已明白,從頭到頸一片绯紅。
開始大家還不知孔明在搞什麼名堂,見陸績這副窘态,方知底裡,原來孔明在揭他的底。
孔明繼續說道:&ldquo竊橘之陸郎否?&rdquo 你陸績雖有孝母之心,為人傳揚,有口皆碑,但席間竊橘之行為,同樣可貶為心術不正,非君子所為。
這竊字被人所惡,&ldquo不問而自取,謂之竊也。
&rdquo即是偷。
你孔明不說穿,已夠刻薄,一經點破,更使他無地自容。
陸績此時真坐立不甯,忐忑不安。
衆大夫本來還在為陸績喝彩,聽到這句話後,也都手足無措,面有愧色。
想&ldquo懷橘之陸郎&rdquo乃是我們江東人的驕傲自豪,現在說他竊橘,我們不能再和調,是我們的恥辱。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幫了他,就等于與賊同伍。
陸績當時氣得連話都講不出來,要想拔腿在外跑,又被孔明厲聲道:&ldquo足下且慢!有話請聽了。
&rdquo 陸績想,你的話還有什麼好聽,無非再被你臭罵一頓。
孔明倒并非再要把他罵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磐,因為他的論點還未駁倒,不管他要聽不要聽,總要講一個明白。
因此繼續說道:&ldquo你說曹操乃是世代宰相之後,漢室之大臣、國家之棟梁,理當忠君愛國。
他反欺君罔上,專橫跋扈,乃是漢室之亂臣,曹氏之賊子也。
&rdquo 曹操他既然是曆代丞相之後,愛國愛民這是安邦定國最起碼的道理。
可是他屢屢興師動衆,禍國殃民,目無君皇。
早有篡逆之心,這不是證明了他非但是漢朝的亂臣逆子,還是曹家的敗類。
又說道:&ldquo說我主仿模巫阄住8?祖出身亭長而成帝業。
英雄何論出身低?&rdquo 十裡路稱為一亭,亭長就與解放前的鄉長差不多。
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