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張子布舌戰孔明 諸葛亮罵死薛綜
關燈
小
中
大
是平平,我們都看錯了人。
請你快離開江東吧,免得被人奚落,敗壞自己的名聲。
孔明聽張昭此番說話,可算條理清楚,句句是真,名副其實。
而且他還十分客氣,說了這樣厲害的話,還打招呼是戲言,尋尋開心而已。
可見他是何等的刁猾。
照此說法,我孔明助劉,非但無尺寸之功,反而将劉備的基業全部敗光,傾家蕩産,無可奈何縮到了江夏。
不過,世上的事情照道理的往往極少,光看表面現象是不夠的,你有你的理,我有我的道。
我不作聲,他們以為我理屈詞窮服輸了。
又見衆文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面露喜色,沾沾自喜,一片羅唣之聲。
孔明要想說話,又恐聲音小,大家聽不見。
怎麼辦?孔明想,打仗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随機應變,舌戰也要見機行事,翻雲覆雨。
你張昭自以為得計,穩操勝券,我定要叫你來一個反勝為敗。
他想到這裡,從座位上站起身來,雙手執扇捧腹連連冷笑,笑得自己蹲下了身子,差些站不住。
好象是,你張昭是江東群儒之冠,竟說出這等活來,真要笑死我諸葛亮。
這樣一來,大家肯定要呆一呆,那我便可用話兒來駁倒張昭。
因此諸葛亮做功十足,冷不防笑了出來;&lsquo嘿&hellip&hellip!哈&hellip&hellip&rdquo 張昭本來在笑,突然見孔明笑得這副模樣,他倒不笑了,難道我此番話被他看出了大漏洞,不堪一擊嗎?還是他自己覺得瀕臨絕境,無可挽回而付之一笑呢?這班文人剛才見張昭笑,他們也亦步亦趨跟着胡鬧,現在見孔明大笑不止,面面相觑,感到莫名其妙,也不知孔明笑些什麼,大概我們和調和出了纰漏。
廳堂之内,除諸葛亮的笑聲外,寂靜無聲,個個瞪着雙眼盯着孔明。
諸葛亮想,好!這個辦法确有效驗,一笑便靜,一靜我就可以大刀闊斧,殺得他一敗塗地。
從彎腰到坐定,諸葛亮已經思慮成熟。
難道有這麼快嗎?當然羅,到底是諸葛亮學識淵博,功底深厚,對付江東一雅儒,還是綽綽有餘。
但先生也明白,我要取勝他,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制服他的。
必須先用激烈的辭句壓一壓,使他們不便插嘴打攪,然後我再一句一句地駁得他體無完膚。
便說道:&ldquo鵬程萬裡,其志豈群鳥能識哉?&rdquo 文人們都在想,到底孔明久隐山林,出口不離其宗,起先說&ldquo鳳凰一到,鴉雀無聲&rdquo,後來說&ldquo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rdquo現在又說大鵬展翅,對珍禽飛鳥十分熟悉,處處用來喻人。
我們也知道,大鵬一展翅,就要飛一萬裡,小鳥當然想象不出它的速度有多快,它的力量有多大。
孔明的意思是說,你們江東人,正如小鳥一樣,隻知道擇木而栖,銜草築巢,靠着孫家祖孫三代打下的天下,一天到晚地飛,飛了這許多年,還是六郡八十一州。
我家主人劉備,雖然目前還窮,可是是一隻正待展翅的大鵬,還沒有開始飛。
要是一飛就是一萬裡,前程無量,你家吳侯哪裡能理解我家主人的意願? &ldquo譬如人染沉疴,&hellip&hellip&rdquo 要駁倒張昭,直接說,還不如舉一小例,旁敲側擊來得适宜。
打個比方:一個人在生命垂危之時,做醫生的應該怎樣将其救活,這裡大有學問。
&ldquo當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髒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餘生。
若不待其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rdquo 我家主人劉備的處境,在家身染重病之人,遍求良方,難以治愈。
恰巧遇上我這神醫,經這麼一段時間的療養,病情日見痊可。
如果一上來就用猛藥厚味,不是治病,而是催命。
非要讓他五髒六腑操動,血脈和順,然後再下補藥、猛藥,使之健壯,此謂欲速則不達。
讓你們聽聽,我是怎樣将劉備的大病治愈的&mdash&mdash &ldquo劉皇權兵敗汝南,寄迹劉表,暫以容身于新野。
夫城郭不固&hellip&hellip&rdquo 新野縣城小人稀,牆坍壁倒。
&ldquo兵甲不完&hellip&hellip&rdquo 将士身上的盔甲都不齊整,缺衣少帽子。
&ldquo糧不繼日,軍不經練&hellip&hellip&rdquo 吃了早頓還不知晚餐在什麼地方,吃穿都成問題,哪能再想到去操練兵士。
&ldquo兵不滿千,将止關、張、趙而已:此正如病入膏肓,難以救藥。
&rdquo 堂堂大漢皇叔,被人逼到如此地步,可想而知。
這種趨勢,劉備還有多長久?你張昭見人挑擔不吃力,反而笑我無能。
老實說,劉備的病除我諸葛亮能使他徹底根除外,任何人隻好望洋興歎。
&ldquo亮出山以來,火燒博望坡、新野&hellip&hellip&rdquo 我一上任便是兩把大火,象兩帖熱藥,使外面寒流不敢侵入。
&ldquo白河用水&hellip&hellip&rdquo 一帖冷藥。
前後三味藥,已使劉備的病體痊愈,膽壯氣粗,見了曹操百萬大軍也敢正視它了。
&ldquo二十萬曹兵全軍覆沒;張遼、許褚、夏侯敦三将望風而逃。
奪人耳目,驚人魂魄。
管仲、樂毅之用兵來必如此也!&rdquo 兩把火,一河水,殺光二十萬曹兵,就象消滅了劉備身上的二十萬隻病菌。
這是和藥,方保皇叔病情不緻惡化。
曹操手下最好的三員大将,聽到我諸葛亮的名字,自顧逃命,隻恨爺娘少生兩條腿。
我諸葛亮的用兵,不要說讓你看見,就是聽了也叫人雙腿發抖,心撕膽裂&mdash&mdash我看管仲、樂毅的用兵,未必及得上我吧! 孔明與張昭兩人好比在拗手勁,一個向那邊,一個又向這邊,各不相讓;你張昭說我孔明不及管、樂,我偏要說得勝過他們。
&ldquo道及兵敗當陽,因我主隻有幾千仁義之師,豈能敵百萬之衆?衆寡不敵,海内所共見也!&rdquo 少不勝多,寡不敵衆,這是兵家常事,天下人都懂的常理,又何足為奇! &ldquo尤其我主不忍抛撒四十萬子民,扶老攜幼,同甘共苦,日行不滿十裡,為此被曹所敗。
當陽之敗,乃我主之仁義所緻;勝敗一時之風雲,仁義千古之美名。
趙雲一夜沖營,傷曹将五十四員,亦可謂敗中取勝矣!&rdquo 曹操舍命追趕,雖算取勝,我軍雖敗,但趙雲槍挑五十四将,功罪相抵,我軍勝曹操要多得很。
勝敗是相對的,主要看利弊多少,想必這種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的。
&ldquo韓信&hellip&hellip&rdquo 孔明此時已覺勝利在即,應當以攻為守,首先難倒你張昭。
說到韓信,此人用兵不可說不好。
但我要問你一問,韓信用兵這麼好,是不是一開始相助漢高祖就定天下?還是自始至終不打一次敗仗? &ldquo韓信相助漢高祖未嘗屢勝,直至九裡山一戰而定乾坤,此非韓信之良謀乎?&rdquo 其實,韓信助高祖,也同我諸葛亮一樣。
開頭經常要敗的。
不過這種敗是有計劃的敗:怎樣敗,敗到如何程度,我做主帥的心裡有數。
隻等機會一到。
一仗便定萬裡江山,這種用兵是高明的。
我諸葛亮數敗于曹操,也都是等候良機。
到時你們這班文人定然大吃一驚。
&ldquo能人使國家安危,自有把握。
非比這班&hellip&hellip&rdquo 自古以來的大人物,将國家興衰、安危掌握在手。
國家遭難,危險得如何地步,何日可以太平,心裡都有底的。
孔明說到&ldquo非比這班&rdquo,對張昭看看:對不起,我孔明也要無理,與你不客氣了。
張昭心裡明白,孔明要罵人了,不知他罵人的本領如何?能把我罵得怎樣? &ldquo非比這班誇辯之徒。
&rdquo這班專說大話的人。
&ldquo坐談立議,無人可及。
&rdquo
請你快離開江東吧,免得被人奚落,敗壞自己的名聲。
孔明聽張昭此番說話,可算條理清楚,句句是真,名副其實。
而且他還十分客氣,說了這樣厲害的話,還打招呼是戲言,尋尋開心而已。
可見他是何等的刁猾。
照此說法,我孔明助劉,非但無尺寸之功,反而将劉備的基業全部敗光,傾家蕩産,無可奈何縮到了江夏。
不過,世上的事情照道理的往往極少,光看表面現象是不夠的,你有你的理,我有我的道。
我不作聲,他們以為我理屈詞窮服輸了。
又見衆文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面露喜色,沾沾自喜,一片羅唣之聲。
孔明要想說話,又恐聲音小,大家聽不見。
怎麼辦?孔明想,打仗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随機應變,舌戰也要見機行事,翻雲覆雨。
你張昭自以為得計,穩操勝券,我定要叫你來一個反勝為敗。
他想到這裡,從座位上站起身來,雙手執扇捧腹連連冷笑,笑得自己蹲下了身子,差些站不住。
好象是,你張昭是江東群儒之冠,竟說出這等活來,真要笑死我諸葛亮。
這樣一來,大家肯定要呆一呆,那我便可用話兒來駁倒張昭。
因此諸葛亮做功十足,冷不防笑了出來;&lsquo嘿&hellip&hellip!哈&hellip&hellip&rdquo 張昭本來在笑,突然見孔明笑得這副模樣,他倒不笑了,難道我此番話被他看出了大漏洞,不堪一擊嗎?還是他自己覺得瀕臨絕境,無可挽回而付之一笑呢?這班文人剛才見張昭笑,他們也亦步亦趨跟着胡鬧,現在見孔明大笑不止,面面相觑,感到莫名其妙,也不知孔明笑些什麼,大概我們和調和出了纰漏。
廳堂之内,除諸葛亮的笑聲外,寂靜無聲,個個瞪着雙眼盯着孔明。
諸葛亮想,好!這個辦法确有效驗,一笑便靜,一靜我就可以大刀闊斧,殺得他一敗塗地。
從彎腰到坐定,諸葛亮已經思慮成熟。
難道有這麼快嗎?當然羅,到底是諸葛亮學識淵博,功底深厚,對付江東一雅儒,還是綽綽有餘。
但先生也明白,我要取勝他,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制服他的。
必須先用激烈的辭句壓一壓,使他們不便插嘴打攪,然後我再一句一句地駁得他體無完膚。
便說道:&ldquo鵬程萬裡,其志豈群鳥能識哉?&rdquo 文人們都在想,到底孔明久隐山林,出口不離其宗,起先說&ldquo鳳凰一到,鴉雀無聲&rdquo,後來說&ldquo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rdquo現在又說大鵬展翅,對珍禽飛鳥十分熟悉,處處用來喻人。
我們也知道,大鵬一展翅,就要飛一萬裡,小鳥當然想象不出它的速度有多快,它的力量有多大。
孔明的意思是說,你們江東人,正如小鳥一樣,隻知道擇木而栖,銜草築巢,靠着孫家祖孫三代打下的天下,一天到晚地飛,飛了這許多年,還是六郡八十一州。
我家主人劉備,雖然目前還窮,可是是一隻正待展翅的大鵬,還沒有開始飛。
要是一飛就是一萬裡,前程無量,你家吳侯哪裡能理解我家主人的意願? &ldquo譬如人染沉疴,&hellip&hellip&rdquo 要駁倒張昭,直接說,還不如舉一小例,旁敲側擊來得适宜。
打個比方:一個人在生命垂危之時,做醫生的應該怎樣将其救活,這裡大有學問。
&ldquo當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髒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餘生。
若不待其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rdquo 我家主人劉備的處境,在家身染重病之人,遍求良方,難以治愈。
恰巧遇上我這神醫,經這麼一段時間的療養,病情日見痊可。
如果一上來就用猛藥厚味,不是治病,而是催命。
非要讓他五髒六腑操動,血脈和順,然後再下補藥、猛藥,使之健壯,此謂欲速則不達。
讓你們聽聽,我是怎樣将劉備的大病治愈的&mdash&mdash &ldquo劉皇權兵敗汝南,寄迹劉表,暫以容身于新野。
夫城郭不固&hellip&hellip&rdquo 新野縣城小人稀,牆坍壁倒。
&ldquo兵甲不完&hellip&hellip&rdquo 将士身上的盔甲都不齊整,缺衣少帽子。
&ldquo糧不繼日,軍不經練&hellip&hellip&rdquo 吃了早頓還不知晚餐在什麼地方,吃穿都成問題,哪能再想到去操練兵士。
&ldquo兵不滿千,将止關、張、趙而已:此正如病入膏肓,難以救藥。
&rdquo 堂堂大漢皇叔,被人逼到如此地步,可想而知。
這種趨勢,劉備還有多長久?你張昭見人挑擔不吃力,反而笑我無能。
老實說,劉備的病除我諸葛亮能使他徹底根除外,任何人隻好望洋興歎。
&ldquo亮出山以來,火燒博望坡、新野&hellip&hellip&rdquo 我一上任便是兩把大火,象兩帖熱藥,使外面寒流不敢侵入。
&ldquo白河用水&hellip&hellip&rdquo 一帖冷藥。
前後三味藥,已使劉備的病體痊愈,膽壯氣粗,見了曹操百萬大軍也敢正視它了。
&ldquo二十萬曹兵全軍覆沒;張遼、許褚、夏侯敦三将望風而逃。
奪人耳目,驚人魂魄。
管仲、樂毅之用兵來必如此也!&rdquo 兩把火,一河水,殺光二十萬曹兵,就象消滅了劉備身上的二十萬隻病菌。
這是和藥,方保皇叔病情不緻惡化。
曹操手下最好的三員大将,聽到我諸葛亮的名字,自顧逃命,隻恨爺娘少生兩條腿。
我諸葛亮的用兵,不要說讓你看見,就是聽了也叫人雙腿發抖,心撕膽裂&mdash&mdash我看管仲、樂毅的用兵,未必及得上我吧! 孔明與張昭兩人好比在拗手勁,一個向那邊,一個又向這邊,各不相讓;你張昭說我孔明不及管、樂,我偏要說得勝過他們。
&ldquo道及兵敗當陽,因我主隻有幾千仁義之師,豈能敵百萬之衆?衆寡不敵,海内所共見也!&rdquo 少不勝多,寡不敵衆,這是兵家常事,天下人都懂的常理,又何足為奇! &ldquo尤其我主不忍抛撒四十萬子民,扶老攜幼,同甘共苦,日行不滿十裡,為此被曹所敗。
當陽之敗,乃我主之仁義所緻;勝敗一時之風雲,仁義千古之美名。
趙雲一夜沖營,傷曹将五十四員,亦可謂敗中取勝矣!&rdquo 曹操舍命追趕,雖算取勝,我軍雖敗,但趙雲槍挑五十四将,功罪相抵,我軍勝曹操要多得很。
勝敗是相對的,主要看利弊多少,想必這種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的。
&ldquo韓信&hellip&hellip&rdquo 孔明此時已覺勝利在即,應當以攻為守,首先難倒你張昭。
說到韓信,此人用兵不可說不好。
但我要問你一問,韓信用兵這麼好,是不是一開始相助漢高祖就定天下?還是自始至終不打一次敗仗? &ldquo韓信相助漢高祖未嘗屢勝,直至九裡山一戰而定乾坤,此非韓信之良謀乎?&rdquo 其實,韓信助高祖,也同我諸葛亮一樣。
開頭經常要敗的。
不過這種敗是有計劃的敗:怎樣敗,敗到如何程度,我做主帥的心裡有數。
隻等機會一到。
一仗便定萬裡江山,這種用兵是高明的。
我諸葛亮數敗于曹操,也都是等候良機。
到時你們這班文人定然大吃一驚。
&ldquo能人使國家安危,自有把握。
非比這班&hellip&hellip&rdquo 自古以來的大人物,将國家興衰、安危掌握在手。
國家遭難,危險得如何地步,何日可以太平,心裡都有底的。
孔明說到&ldquo非比這班&rdquo,對張昭看看:對不起,我孔明也要無理,與你不客氣了。
張昭心裡明白,孔明要罵人了,不知他罵人的本領如何?能把我罵得怎樣? &ldquo非比這班誇辯之徒。
&rdquo這班專說大話的人。
&ldquo坐談立議,無人可及。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