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張子布舌戰孔明 諸葛亮罵死薛綜
關燈
小
中
大
力鬥智,一來一往,路數摸熟,就能緻敵于死命。
好在今日是文鬥,無性命出入,我孔明隻管從容對敵,臨陣不亂。
孔明想到此間,心情已經鎮定下來。
我與你們江東文儒往日無仇,近日無怨,何必定要口角相殘呢?無非都是為了保全疆土,擊敗曹操。
在這點上大家還有共同語言。
不過你們要降,苟全姓名;我要戰,助劉備得天下,同時,也為你家主人孫權不遭到淪亡。
降者,人心所背,少助也;戰者,應天順人,大勢所趨也。
你張昭一開戰,便鋒芒畢露,我也隻有針鋒相對了。
不能與你客氣。
要客氣隻有到了裡面見孫權後才能客氣了。
你以為我孔明隻能回答你一個&rdquo有&rdquo,或者&ldquo否&rdquo嗎?這真可謂&ldquo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rdquo。
倘使我真被你料得到的活,也不叫&ldquo卧龍&rdquo了,何不稱&ldquo伏蟲&rdquo更為确切?因此對張昭翹起了一個小指頭,一陣冷笑:&ldquo嘿&hellip&hellip此亮生平小可之比也!&rdquo 我把自己同管、樂相比,實在是我一生中最謙虛的比喻。
我的才能,自古以來,還未曾有人可以同日而語。
因此隻好屈辱降尊,暫且與管仲、樂毅二人打個比方。
不過并不等于我隻能與他們比較,相反,我的才能遠遠在他們之上。
你問得出人意料,我也回答得出人頭地。
張昭無論如何想不到孔明竟會這麼目空一切,牛皮吹得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張昭心裡也明自,管、樂二人遠離我們這個朝代。
盡管我不相信他的活,可又沒有可靠的依據來證實。
他對諸葛亮望了一望,雖然你誇下海口,自命不凡,但你孔明也沒有占着便宜,這僅僅是虛晃一槍來開個頭,好戲還在後面,定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見孔明面露喜色,接着第二句話兒脫口而出:&ldquo啊!先生,你此言遲了!&rdquo &ldquo遲些什麼?&rdquo我說的話一點都不晚。
&ldquo劉皇叔三顧茅廬,見你先生說:&lsquo如魚得水。
&rsquo足下到新野,見皇叔隻有彈丸之地,欲席卷荊襄,不料一旦已歸曹操。
請問,此乃是何故啊?&rdquo 像孔明說管仲、樂毅都不及你,為什麼劉表的荊襄九郡盡被曹操鲸吞,而劉備卻無所獲益呢?這不正是說明你力不從心,無能為力麼?大敗長坂坡,連自己的安身立命之處都沒有,何以與管、樂相比?張昭這一回合是從第一個回合中發展而來。
孔明經過第一回合,經摸透了張昭的意圖:旨在極力貶低我,以此來擡高自己。
你不要以為自己的才學如何好,想以種種責難來扳倒我。
老實說,我張嘴也不饒人的,現在給點顔色你看看。
他伸出一隻左手比試着說道:&ldquo亮觀取漢上之地&hellip&hellip&rdquo漢上之地就是指荊襄,又稱荊楚,因為過去是楚國的地界。
意思是,以我諸葛亮看來,要取荊襄九郡的話。
他把左手對着張昭上下翻了兩翻:&ldquo易如翻掌。
&rdquo好比翻這手掌那麼容易。
張昭想,諸葛亮花頭真多,剛才伸出一個小指頭,現在又拿出一隻手,又是大話連篇累牍。
這麼大的荊襄九郡即使無人駐守,叫劉備開兵占領,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說你諸葛亮神通廣大,也不可能唾手可得。
孔明見張昭不相信,曉得他又在猜疑。
心裡想,說大話隻是逢場作戲,隻好難得說說,獨是鬼話,怎能取信于人?兩次大火,燒去曹兵二十萬,恐怕單單吹牛是吹不掉的吧!你不信,我自然有道理叫你不敢懷疑。
便說道:&ldquo老大王劉表三次送荊襄。
&rdquo 你聽聽看,是否象翻手一樣。
劉表生前把我主劉備請到荊州去,在酒席之上,他幾次三番要我主人劉備在老大王一死之後,接收荊襄九郡;因為他的兩個兒子都不及劉表那麼能幹,不堪此任。
這時,隻要我家主人劉備答應一聲&ldquo好&rdquo,荊襄之地皆是皇叔的屬地,無人可以争奪。
因此繼續說道:&ldquo何奈我主不忍得取同宗之地。
可是,劉表次子劉琮,聽信蔡、張讒言,暗自降曹,果然孟德取荊襄而如此猖狂。
今我主在江夏郡。
别有良圖。
&rdquo意思是告訴你:盡管荊襄已歸曹操,但我家皇叔亦非庸碌之輩,隻管遠走高飛,另辟基業何處成不了天下?雖然現在江夏郡,但早已有妙見高論.因此而說道:&ldquo非等閑可知也!&rdquo 我家皇叔的宏圖大志,你們這輩尋常之人是不能理解的,也是你們難以想象的。
所以又說道:&ldquo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rdquo難道說鴻鹄志在千裡,你們這些燕雀可知嗎? 孔明說罷,便對張昭又是一陣冷笑。
張昭聽完這番話,感到孔明确實能說會道,而且義正詞嚴,不容分辯。
兩個回合,皆被他很容易地招架而過。
他的才學智謀可見一斑。
我準備了三句說話,現在還剩最後一招,倘然被你戰敗,我張昭自認非你孔明對手,甘拜下風。
要緊說道:&ldquo啊!先生,昭聞徐元直走馬舉薦。
&rdquo 孔明想,這倒不錯。
我與劉備原先并不相識,全靠徐庶在新野推薦。
&ldquo元直在十裡長亭言道,先生擡頭能識天文,低頭便察地理,平面可知人和,六韬三略、戰策兵書,無所不知,無有不曉。
所謂知天文、察地理、辨風雲、觀氣象、知興衰之運。
腹内藏治亂之計,胸中懷經濟之略,天下之才,勝管、樂,比孫、吳。
威震寰宇。
&rdquo 想徐庶為助劉備,被逼于奸賊,出于無奈,确是在長亭,把我孔明贊美到如此地步。
聽他講下去。
&ldquo皇叔聞之,故而冒風雪、踏霜露,三顧先生于草廬之中。
&rdquo 劉備聽說你孔明有如此之大的才略,不避嚴寒沖風踏雪,三請你諸葛亮,心誠志堅,确非容易。
&ldquo先生在隆中,抱膝而坐;笑傲風月。
足下以興漢為上,出山扶助。
今既事劉皇叔,理當為黎民興利除賊。
皇叔自得先主,雖三尺童稚,亦知似猛虎生翼,錦上添花,朝廷功臣、山林隐士,無不拭目以待:先生定能拯萬民于水火之中而重見天日。
&rdquo 孔明聽到這裡,愈覺張昭此人不比尋常,确是孫權手下第一個謀士。
說話不露聲色,鎮定自若。
前二回合極力要貶低我,此番卻又一反常态,褒獎不絕,把我孔明出山的舉動說得天花亂墜,好似天上不出,地下不生。
不過,張昭的意圖并非在于來承我,也非信服我,而是一種貶低我的手段。
他先把我捧上天,說我本領大得不得了,接下來再用實例來否定前言,說得大家大失所望,越顯得我無能之極。
這叫捧得高,跌得重,這種伎倆乃是文人慣用手法。
雖然厲害,我卻早有防備。
而且聽他的話音,馬上就要轉調了。
憑你說話兇險,我卻胸有成竹,聽完了我再駁你。
&ldquo後有曹兵出,&hellip&hellip&rdquo 果然把立足點轉了過去。
後來曹操殺出來,天下人都要看一看我諸葛亮同曹操打得到底如何。
&ldquo大失所望,反棄甲抛戈,望風逃遁;棄新野,抛樊城,敗當陽,奔夏口;上不能保劉表之基業,下反奪孤兒的疆土。
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如此呀!昭試言之,望不見怪!&rdquo說罷,張昭撩須斜目,對孔明一聲大笑,&ldquo嘿嘿&hellip&hellip&rdquo笑得頭頸象鋼絲繞成的直晃,真是少條尾巴甩甩。
這番說話,你再能答辯,我張昭對你孔明佩服得五體投地。
衆文人聽得此番妙論,暗暗稱絕:此說真是入木三分!再對孔明看看,你說自己如何如何好,無與倫比。
那管仲、樂毅可有象你敗得不可收拾嗎?你沒有本領去收複老大王劉表的荊襄九郡,反而吃了敗仗去欺侮劉表的兒子劉琦,霸占他的江夏郡。
本來,朝堂上的功臣,山林裡的隐士都為漢室被奸雄曹操篡逆而悲泣,見你孔明有此鴻鹄大志,拭目以待,指望你為民除害,芟除大難。
現在看來,你孔明也隻
好在今日是文鬥,無性命出入,我孔明隻管從容對敵,臨陣不亂。
孔明想到此間,心情已經鎮定下來。
我與你們江東文儒往日無仇,近日無怨,何必定要口角相殘呢?無非都是為了保全疆土,擊敗曹操。
在這點上大家還有共同語言。
不過你們要降,苟全姓名;我要戰,助劉備得天下,同時,也為你家主人孫權不遭到淪亡。
降者,人心所背,少助也;戰者,應天順人,大勢所趨也。
你張昭一開戰,便鋒芒畢露,我也隻有針鋒相對了。
不能與你客氣。
要客氣隻有到了裡面見孫權後才能客氣了。
你以為我孔明隻能回答你一個&rdquo有&rdquo,或者&ldquo否&rdquo嗎?這真可謂&ldquo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rdquo。
倘使我真被你料得到的活,也不叫&ldquo卧龍&rdquo了,何不稱&ldquo伏蟲&rdquo更為确切?因此對張昭翹起了一個小指頭,一陣冷笑:&ldquo嘿&hellip&hellip此亮生平小可之比也!&rdquo 我把自己同管、樂相比,實在是我一生中最謙虛的比喻。
我的才能,自古以來,還未曾有人可以同日而語。
因此隻好屈辱降尊,暫且與管仲、樂毅二人打個比方。
不過并不等于我隻能與他們比較,相反,我的才能遠遠在他們之上。
你問得出人意料,我也回答得出人頭地。
張昭無論如何想不到孔明竟會這麼目空一切,牛皮吹得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張昭心裡也明自,管、樂二人遠離我們這個朝代。
盡管我不相信他的活,可又沒有可靠的依據來證實。
他對諸葛亮望了一望,雖然你誇下海口,自命不凡,但你孔明也沒有占着便宜,這僅僅是虛晃一槍來開個頭,好戲還在後面,定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見孔明面露喜色,接着第二句話兒脫口而出:&ldquo啊!先生,你此言遲了!&rdquo &ldquo遲些什麼?&rdquo我說的話一點都不晚。
&ldquo劉皇叔三顧茅廬,見你先生說:&lsquo如魚得水。
&rsquo足下到新野,見皇叔隻有彈丸之地,欲席卷荊襄,不料一旦已歸曹操。
請問,此乃是何故啊?&rdquo 像孔明說管仲、樂毅都不及你,為什麼劉表的荊襄九郡盡被曹操鲸吞,而劉備卻無所獲益呢?這不正是說明你力不從心,無能為力麼?大敗長坂坡,連自己的安身立命之處都沒有,何以與管、樂相比?張昭這一回合是從第一個回合中發展而來。
孔明經過第一回合,經摸透了張昭的意圖:旨在極力貶低我,以此來擡高自己。
你不要以為自己的才學如何好,想以種種責難來扳倒我。
老實說,我張嘴也不饒人的,現在給點顔色你看看。
他伸出一隻左手比試着說道:&ldquo亮觀取漢上之地&hellip&hellip&rdquo漢上之地就是指荊襄,又稱荊楚,因為過去是楚國的地界。
意思是,以我諸葛亮看來,要取荊襄九郡的話。
他把左手對着張昭上下翻了兩翻:&ldquo易如翻掌。
&rdquo好比翻這手掌那麼容易。
張昭想,諸葛亮花頭真多,剛才伸出一個小指頭,現在又拿出一隻手,又是大話連篇累牍。
這麼大的荊襄九郡即使無人駐守,叫劉備開兵占領,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說你諸葛亮神通廣大,也不可能唾手可得。
孔明見張昭不相信,曉得他又在猜疑。
心裡想,說大話隻是逢場作戲,隻好難得說說,獨是鬼話,怎能取信于人?兩次大火,燒去曹兵二十萬,恐怕單單吹牛是吹不掉的吧!你不信,我自然有道理叫你不敢懷疑。
便說道:&ldquo老大王劉表三次送荊襄。
&rdquo 你聽聽看,是否象翻手一樣。
劉表生前把我主劉備請到荊州去,在酒席之上,他幾次三番要我主人劉備在老大王一死之後,接收荊襄九郡;因為他的兩個兒子都不及劉表那麼能幹,不堪此任。
這時,隻要我家主人劉備答應一聲&ldquo好&rdquo,荊襄之地皆是皇叔的屬地,無人可以争奪。
因此繼續說道:&ldquo何奈我主不忍得取同宗之地。
可是,劉表次子劉琮,聽信蔡、張讒言,暗自降曹,果然孟德取荊襄而如此猖狂。
今我主在江夏郡。
别有良圖。
&rdquo意思是告訴你:盡管荊襄已歸曹操,但我家皇叔亦非庸碌之輩,隻管遠走高飛,另辟基業何處成不了天下?雖然現在江夏郡,但早已有妙見高論.因此而說道:&ldquo非等閑可知也!&rdquo 我家皇叔的宏圖大志,你們這輩尋常之人是不能理解的,也是你們難以想象的。
所以又說道:&ldquo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rdquo難道說鴻鹄志在千裡,你們這些燕雀可知嗎? 孔明說罷,便對張昭又是一陣冷笑。
張昭聽完這番話,感到孔明确實能說會道,而且義正詞嚴,不容分辯。
兩個回合,皆被他很容易地招架而過。
他的才學智謀可見一斑。
我準備了三句說話,現在還剩最後一招,倘然被你戰敗,我張昭自認非你孔明對手,甘拜下風。
要緊說道:&ldquo啊!先生,昭聞徐元直走馬舉薦。
&rdquo 孔明想,這倒不錯。
我與劉備原先并不相識,全靠徐庶在新野推薦。
&ldquo元直在十裡長亭言道,先生擡頭能識天文,低頭便察地理,平面可知人和,六韬三略、戰策兵書,無所不知,無有不曉。
所謂知天文、察地理、辨風雲、觀氣象、知興衰之運。
腹内藏治亂之計,胸中懷經濟之略,天下之才,勝管、樂,比孫、吳。
威震寰宇。
&rdquo 想徐庶為助劉備,被逼于奸賊,出于無奈,确是在長亭,把我孔明贊美到如此地步。
聽他講下去。
&ldquo皇叔聞之,故而冒風雪、踏霜露,三顧先生于草廬之中。
&rdquo 劉備聽說你孔明有如此之大的才略,不避嚴寒沖風踏雪,三請你諸葛亮,心誠志堅,确非容易。
&ldquo先生在隆中,抱膝而坐;笑傲風月。
足下以興漢為上,出山扶助。
今既事劉皇叔,理當為黎民興利除賊。
皇叔自得先主,雖三尺童稚,亦知似猛虎生翼,錦上添花,朝廷功臣、山林隐士,無不拭目以待:先生定能拯萬民于水火之中而重見天日。
&rdquo 孔明聽到這裡,愈覺張昭此人不比尋常,确是孫權手下第一個謀士。
說話不露聲色,鎮定自若。
前二回合極力要貶低我,此番卻又一反常态,褒獎不絕,把我孔明出山的舉動說得天花亂墜,好似天上不出,地下不生。
不過,張昭的意圖并非在于來承我,也非信服我,而是一種貶低我的手段。
他先把我捧上天,說我本領大得不得了,接下來再用實例來否定前言,說得大家大失所望,越顯得我無能之極。
這叫捧得高,跌得重,這種伎倆乃是文人慣用手法。
雖然厲害,我卻早有防備。
而且聽他的話音,馬上就要轉調了。
憑你說話兇險,我卻胸有成竹,聽完了我再駁你。
&ldquo後有曹兵出,&hellip&hellip&rdquo 果然把立足點轉了過去。
後來曹操殺出來,天下人都要看一看我諸葛亮同曹操打得到底如何。
&ldquo大失所望,反棄甲抛戈,望風逃遁;棄新野,抛樊城,敗當陽,奔夏口;上不能保劉表之基業,下反奪孤兒的疆土。
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如此呀!昭試言之,望不見怪!&rdquo說罷,張昭撩須斜目,對孔明一聲大笑,&ldquo嘿嘿&hellip&hellip&rdquo笑得頭頸象鋼絲繞成的直晃,真是少條尾巴甩甩。
這番說話,你再能答辯,我張昭對你孔明佩服得五體投地。
衆文人聽得此番妙論,暗暗稱絕:此說真是入木三分!再對孔明看看,你說自己如何如何好,無與倫比。
那管仲、樂毅可有象你敗得不可收拾嗎?你沒有本領去收複老大王劉表的荊襄九郡,反而吃了敗仗去欺侮劉表的兒子劉琦,霸占他的江夏郡。
本來,朝堂上的功臣,山林裡的隐士都為漢室被奸雄曹操篡逆而悲泣,見你孔明有此鴻鹄大志,拭目以待,指望你為民除害,芟除大難。
現在看來,你孔明也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