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徐元直一計緩兵 夏侯惇三赴南陽

關燈
麼計謀?亮早知将軍今非昔比,粗中有細。

    将軍滿腹妙計,善能用計,三十六計,計中生計,不可勝計。

    &rdquo 張飛被他一連串的&ldquo計&rdquo,弄得糊裡糊塗。

     張飛:&ldquo老張遵命!&rdquo 阿戆也不想想,自己到底有沒有計,有什麼計。

    他想老師說我腹中有計,那肯定有計的,用不着多想的。

     孔明拿一條令箭在手:&ldquo翼德将軍聽令!&rdquo 張飛:&ldquo老張在!&rdquo 造葛亮:&ldquo将令一支,帶兵一百,出樊城抵擋曹兵百萬。

    &rdquo 張飛:&ldquo得令!&rdquo張飛接令就走,不加思索。

     劉備倒為他擔心:&ldquo三弟需要當心了!&rdquo 張飛:&ldquo大哥請放心,兄弟前去用計。

    &rdquo 張飛走後,劉備就問孔明:&ldquo軍師,我家三弟真有妙計麼?&rdquo孔明說:&ldquo他有沒有計,我也不知道。

    不過主公請放心,憑三将軍的威望、氣勢,他擋在城前的話,曹操的隊伍至少要停一停,看一看虛實,等他看清之後,再下令進兵,這裡的百姓已經可以全部過江了。

    因為六十五萬曹兵停一停,動一動,就要半夭時間。

    這就是人多也是不利的方面。

    三将軍隻帶一百兵,行動便當,靈活,不會有什麼大的危險。

    &rdquo劉備這才放心。

    張飛下小船,到江邊,離舟登岸,點兵一百,上馬提矛。

    一百軍兵覺得奇怪,現在要渡江,張飛把我們帶到哪裡去? 小兵:&ldquo三将軍,上哪兒去?&rdquo 張飛:&ldquo你們跟随老張,出得樊城,抵擋曹兵百萬。

    &rdquo 小兵們聽得都發呆了,一百人怎麼能抵擋一百萬?說道:&ldquo三将軍,不行的!怎麼抵擋得了?給他們踩死都不夠啊!&rdquo 張飛:&ldquo爾等放心,老張有計!&rdquo 小兵們聽說有計,大家以為是諸葛亮告訴他的,馬上定心:&ldquo好,走走!&rdquo跟張飛進城,樊城城内人影全無,直到衙門口。

    張飛看見衙門,心裡倒想起來了,老師說我一肚皮的計,我究竟有什麼計?倒不如讓我進衙門去坐定下來好好地想想,好得曹兵還在往樊河方向來,時間還容許。

    三将軍便撂矛下馬,吩咐五十個小兵留在外面,自己帶着五十個進去。

    走上大堂,堂上空空如也。

    張飛想,老師坐堂何等的威風。

    今天,學生也要來坐它一坐。

    吩咐五十小兵擊鼓撞鐘,&rdquo老張升堂!&rdquo小兵想,&ldquo家無主,掃帚頂倒豎。

    &rdquo哈哈!張飛也要升堂哉。

    小兵按他所講的,頓時間鐘鼓齊鳴,五十小兵分在左右,兩旁站立。

     小兵:&ldquo三将軍升堂羅!嚯&hellip&hellip嚯&hellip&hellip&rdquo張飛中間坐定,仔細動腦筋,想了半天,沒有計。

    怎麼搞的,老師說我有計,怎麼會想不出的呢?阿戆有點火了,手往肚皮上一拍,自說自話道,&ldquo嗨!老張奉軍師将令,帶兵一百,出樊城抵擋曹兵百萬,到底有何妙計?快些與我跑了出來!&rdquo 五十小兵聽見了一吓,怎麼,軍師沒有教你計策?啊呀,上當了!曹兵馬上殺到,你現在還沒有計策,這怎麼辦呢。

    你這樣又叫又敲,有屁用啊!張飛叫了幾聲仍舊沒有計,倒真的有點急了,說道:&ldquo這&hellip&hellip這倒難了!&rdquo 外面探兵本來想穿過樊城到江邊去的,路過衙門口。

    見有五十個小兵,覺得奇怪。

    一問,才知道張飛奉命抵擋百萬曹兵,現在升堂,所以就不去江邊,飛奔衙門而來:&ldquo報──&rdquo 張飛看見探子,他心想,老師見探子來,向來十分鎮靜。

    我現在再急,也要暫時丢掉,等他報過之後再動腦筋。

     探子:&ldquo報禀三将軍。

    &rdquo 張飛:&ldquo何事報來?&rdquo 探子:&ldquo小卒打聽到;曹兵準備渡河,将近樊城。

    請三将軍定奪。

    &rdquo 張飛:&ldquo退下。

    &rdquo 探子:&ldquo是。

    &rdquo 張飛:&ldquo啊呀!曹兵來了,妙計沒有,這便如何是好?&rdquo 此刻,三将軍心裡想,老師啊!你不該給我上這麼一個當。

    你說我有那麼多的計,我現在一點都沒有嘛!事到如今,我若不把曹兵擋住,大哥、嫂嫂、侄兒、衆文武&hellip&hellip全部都有危險!劉、關、張仍舊完在曹操手裡。

    這倒有點不服氣哉!哪怕要死,也讓我張飛先死。

    否則,怎麼對得起大哥!想到這裡,張飛呆頓頓坐在那裡,一言不發。

    其實,三将軍此時的大腦神經極度興奮,思維活動特别活躍,所謂急中生智。

    張飛想,老師同我講過,用計不能千遍一律、生搬硬套,對什麼樣的人,要用什麼樣的計。

    如果敵将是高傲自大的,就用驕兵之計。

    對方喜歡女色的,就用美人之計;&hellip&hellip那末,曹操是什麼呢?&hellip&hellip喔喲!突如其來:&ldquo計來哉!&rdquo 小兵被他一吓:&ldquo三将軍,什麼計來了?&rdquo 張飛:&ldquo妙計來了!&rdquo 小兵想,軍師用了那麼多計,從來沒有聲張的。

    你第一次用計,就叫得那麼響,人都要被你吓死。

    要緊問張飛:&ldquo請問三将軍,想到了什麼妙計?&rdquo 張飛:&ldquo爾等聽了,立即與我去尋找一十六段樹幹,全部要鬥口般大小,架在南門城牆的炮架子上,套上炮衣。

    再去百姓人家搬些稻草,多多益善,堆在南門城門之内,将他點燃,然而隻可冒煙,不可起火。

    你們隻要将此稻草一半幹一半濕。

    &rdquo 小兵想,你老師專用火攻,三将軍怎用煙攻?&rdquo請問三将軍,你究竟用的什麼計?&rdquo 張飛想,曹操生平多疑,我就來疑他一疑,回答道:&ldquo老張用的疑兵之計,吓退曹操這老賊,快去準備!&rdquo 小兵隻得答應,片刻之間,一切齊辦。

    在南門城牆之上架好十六段樹幹,都套上了炮衣;城門洞中堆了大量爛稻草,火點旺。

    但是,隻讓它冒出煙,然後回到衙門禀報張飛:&ldquo報三将軍,一切齊備了。

    &rdquo 張飛坐在堂上聽得敵人的炮聲越來越響,便站起身來出衙門,上馬提矛,帶了一百小兵到南門。

    吩咐一百小兵在濃煙之中兜圈子,然後命令放下吊橋。

    三将軍馬匹掃上吊橋,在橋梁面上橫矛勒馬,對前方一望,遠遠看見對面旗幡刀槍如林,正是曹操的大隊在過來了。

    張飛想,你來吧!你一百萬,我一百個,照樣要與你見個高低!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