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關雲長火牛顯威 莽張飛拜師孔明
關燈
小
中
大
──不愧為《三國》中的脫逃的大王,逃跑的詭計一用就是三條。
這些曹兵立即偷進小路,按照夏侯惇布置的計劃辦事。
一切就緒,回出來告禀都督。
&ldquo獨眼龍&rdquo秃着頭,發髻高挑,帶着李、樂二将和近百個弟兄,偃旗息鼓,拖着刀槍,向安嶺道飛馳而去,就在這班馬軍的身旁擦身而過。
一個曹兵未曾小心,撞到了漢兵戰馬身上,馬匹受驚,一個羊樁,馬上的一個漢兵跌了下來,人落地,眼睛已睜開,看得清楚,隻見敵将三員伏在馬上飛馳而去,一批曹兵跟随馬後潑開兩腿慌忙逃命。
吓得這個漢兵險如土色。
他想,不好了!三将軍叫我們守在這裡注意敵人的到來,可是我們都一個個地睡起覺來。
要是被夏侯惇脫逃,我們還對得起三将軍嗎?他立即奔到山腳下,推醒躺在地上的步兵。
他一面推,一面喊道:&ldquo三将軍哎!夏侯惇來了啊!夏侯惇來了!&rdquo 步兵醒過來,再向上喊。
要是就這樣傳訊不要說拿住夏侯惇,就是等到你一個個叫醒起來已經來不及了。
其中有一個步兵,他比較聰敏,就憑一身的輕身本領,連蹿帶蹦地向張飛的山頂上飛奔而來。
等到他蹿到張飛馬前已經透不過氣來了,隻是對着三将軍将腦袋一探,嘴張得很大,可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三将軍本來還在象看戲那樣喝着彩,現在突然在他馬前伸出一個頭來,三将軍一吓,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弟兄。
不用你開口,下面的聲音已經傳到上面。
隻聽得下面有人在叫喊:&ldquo三将軍,三将軍暧!夏侯惇來了!&rdquo 張飛方始明白,剛才自己高聲喊叫,這響亮的嗓音把下面傳送的呼聲淹沒了。
這個馬前弟兄分明是為了夏侯惇趕到此間前來禀報于我。
三将軍掉轉身來,嘴裡喊道:&ldquo夏侯惇你果真來了!&rdquo 他一面喊,同時一對環眼向下面山路上望去。
所說天剛亮,上面已經看得很清,可是下面還是比較模糊。
正巧張飛看到左面山路上,從遠處射來的火光中隐約發現一頂頭盔在旗幡中搖晃。
其實,這是夏侯惇布置的一個假象,張飛的魯莽就在于此。
他不覺放聲大笑,認為夏侯惇在這個方向。
因此,将長矛提在手中,從山上策馬沖下,嘴裡喊道:&ldquo賊将夏侯惇,爾往哪裡走!老張來也!&rdquo說罷,龍馬掃下山來。
這時,下面的弟兄都醒了過來。
有些漢兵早已看清夏侯惇的去向,知道三将軍弄錯了方向,因此對他高聲喊道:&ldquo三将軍嗳!夏侯惇不是跑的這邊,是走的那邊啊!&rdquo 張飛:&ldquo老張看得清楚。
&rdquo 那末,真是急死人!糾正他都來不及。
他自信目标正确。
說時遲,那時快,張飛已經接近假象地。
他起手中長矛,還未看清真假,手中的長矛已經刺了過去。
高喊一聲:&ldquo夏侯惇,招槍!&rdquo聲起矛到,長矛搠上了樹身。
畢竟張飛久戰沙場殺敵無數,因此長矛搠在樹身上和刺在人身上到底感覺兩樣。
三将軍想,夏侯惇的背心為什麼這樣硬?仔細望到刀槍裡面原是一棵野樹,上面挂着一頂頭盔。
三将軍想,我上當了。
這時,漢兵一齊擁來,大家對他說:&ldquo三将軍,你豈非上當了?&rdquo 張飛:&ldquo老張上當!&rdquo 漢兵:&ldquo請三将軍趕快掉個頭追上去!&rdquo 張飛:&ldquo追不到的。
&rdquo 漢兵:&ldquo可能追得到。
&rdquo 張飛:&ldquo要是追得到夏侯惇,軍師不叫諸葛亮!&rdquo 一下子,漢兵不理解他這句話。
其實,張飛說得一點也不錯,因為他已經服了孔明。
他想,諸葛亮早已料到我捉不住夏侯惇的。
今天除非别人做軍師,我可能捉牢夏侯惇。
諸葛亮做軍師,我今天是不可能抓到夏侯惇的。
因此,他回答了這句話。
這也說明了:張飛,現在他對孔明确實是心服口服。
可是,漢兵們大多數不服氣,勸三将軍說:&ldquo不管抓得牢與抓不牢,去追一追,試一試。
&rdquo張飛想,那末就試他一試。
他命令弟兄将樹上的頭盔取下,收拾了一切,帶領弟兄向夏侯惇逃走的方向追了上去。
漢兵們一齊呐喊:&ldquo捉拿夏侯惇暧!捉拿夏侯惇啊!賊兵賊将慢走哇!&rdquo跟随三将軍後面緊緊追趕。
夏侯惇已發現後面的張飛追了上來,而且越追越近。
這時候,東方已躍出紅日,路途上一無遮掩。
他一面逃,一面在想辦法如何将後面的追兵甩掉。
正在這時,前面來到三岔路口,左右兩條路都可以通向許昌方向。
夏侯惇靈機一動,立即命令一起逃的曹兵,把手中的刀槍旗幡丢下一部分在左面路口。
甚至把頭上帽子,腳上的草鞋也抛下些。
然後,再跟随夏侯惇一起向右南山路上逃跑。
後面的張飛追了前來,到了三岔路口,扣住了馬匹。
漢兵見他不走,要緊問道:&ldquo三将軍,為什麼不走?&rdquo 張飛:&ldquo慢來、慢來,這裡是三岔路口,夏侯惇地到底跑的是哪一條道。
老張要算計算計。
&rdquo 漢兵:&ldquo這點不錯,應該考慮考慮,要是追錯了路就變成越追越遠,請三将軍快些計算。
&rdquo 張飛低下頭來向兩面一看。
他指着左面的路口說:&ldquo弟兄們,夏侯惇走的是這條路。
&rdquo 漢兵:&ldquo請問三将軍,何以見得?&rdquo 張飛:&ldquo你們看,這班賊兵賊将要緊逃跑,手中的刀槍都拿不動了,丢得滿地,加上他們要緊跑,帽子都吹掉,草鞋都落掉。
你們說對不對?&rdquo 漢兵:&ldquo三将軍,你講的一點也不錯,看來夏侯惇是從這裡逃跑的。
我們快些追,追吧!&rdquo 恰恰相反,那還能趕得上夏侯惇嗎?張飛一個勁兒地從左面山路趕了上去,跑了很長一段時間,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什麼事,立即扣住了馬,先擡頭對前面望了一望,然後再回過頭來對後面看了一看。
他懊喪地說道:&ldquo老張又上當了。
&rdquo 漢兵:&ldquo三将軍,上當在哪裡?&rdquo 張飛:&ldquo你們看,這裡都是沙地,要是夏侯惇從這裡逃跑,地上一定要留下馬蹄印迹,現在前邊一無馬迹。
&rdquo 漢兵:&ldquo後面的馬迹呢?&rdquo 張飛:&ldquo後面是老張的馬迹!&rdquo 漢兵:&ldquo三将軍,你倒聰明得很!&rdquo 張飛:&ldquo你這個狗頭!老張上了當,你還要說什麼聰明。
&rdquo 漢兵:&ldquo那末,掉轉馬頭複返去追?&rdquo 張飛:&ldquo追不到了!&rdquo 漢兵:&ldquo放走夏侯惇,回去在軍師面前如何繳令,不是要有罪嗎?&rdquo 張飛:&ldquo不要說有罪,就是砍我的腦袋,我也心甘情願!&rdquo 弟兄們隻得跟随他回去。
其實,張飛服了孔明,連死都不怕了。
讓他回去繳令。
再說,夏侯惇不輕容易,将張飛的追兵甩掉了。
他一口氣跑出去數十裡路,感到确實太平了,方始停下來,略為休息一下。
他将跟随着的敗兵檢點了一下,隻剩下九十六個人了,就連三個敗将包括在内也不滿一百個人了。
十萬兵敗剩九十六,可真是全軍覆沒了。
讓他們殘兵敗将逃回許昌去見曹操,下書再提。
先說張飛地回轉新野縣,到衙門丢鞭下馬,在靴統中抽出了一條令箭,手中一捧。
他彎腰曲背地跨進衙門,來到官廳。
這時,孔明還沒有升堂。
官廳中坐滿文武,都是手捧着将令,滿面春風,準備見軍師繳令受功。
張飛悄悄地跨了進去,在一隻空座位上一屁股坐了下來。
現在的張飛,與闖轅門時的張飛判若兩人!現在他象私塾裡念書的孩子,剛被老師打過手心那樣,垂頭喪氣,一聲不響。
三将軍想,今天大家有功,唯獨我一人有罪。
看來要被孔明所斬。
在戰場上他倒從來不怕死,可是在今天這種環境裡,他倒确實膽寒起來。
三将軍看見邊上周倉也在那裡,他就輕輕地喊一聲:&ldquo老周,過來!&rdquo 周倉跑到張飛面前,問他何事。
&ldquo老周,安嶺道上老張沒有拿到夏侯惇。
你可有辦法幫幫我的忙?&rdquo 周倉對他看看,心想:與我商量,真好比白牆上刷白水──白刷(說)。
但是,我們都是黑面孔,應該有義氣的,總要為他想想辦法。
周倉回頭一看,把手指着對三将軍說:&ldquo三将軍,你看,與他去商量。
&rdquo 張飛照他指的方向着去,隻見趙子龍坐在那裡,一手抱令,一手提着從石灰中拌過的韓浩的腦袋,十分神氣地等待見軍師繳令邀功。
張飛領會到周倉的意思,他便旋轉身子走過去喊應趙雲:&ldquo老趙啊!&rdquo 子龍回頭見到張飛。
他一看就明白,三将軍沒有達到目的。
不知現在他想幹些什麼。
立即應了他一聲:&ldquo三将軍怎樣?&rdquo 張飛:&ldquo老張與你是不是朋友?&rdquo 趙雲一聽,想你這個匹夫,講話總是七勿搭八,在這個時候怎樣講起朋友不朋友來了。
因此便問他:&ldquo将軍,趙雲與你是朋友。
這些曹兵立即偷進小路,按照夏侯惇布置的計劃辦事。
一切就緒,回出來告禀都督。
&ldquo獨眼龍&rdquo秃着頭,發髻高挑,帶着李、樂二将和近百個弟兄,偃旗息鼓,拖着刀槍,向安嶺道飛馳而去,就在這班馬軍的身旁擦身而過。
一個曹兵未曾小心,撞到了漢兵戰馬身上,馬匹受驚,一個羊樁,馬上的一個漢兵跌了下來,人落地,眼睛已睜開,看得清楚,隻見敵将三員伏在馬上飛馳而去,一批曹兵跟随馬後潑開兩腿慌忙逃命。
吓得這個漢兵險如土色。
他想,不好了!三将軍叫我們守在這裡注意敵人的到來,可是我們都一個個地睡起覺來。
要是被夏侯惇脫逃,我們還對得起三将軍嗎?他立即奔到山腳下,推醒躺在地上的步兵。
他一面推,一面喊道:&ldquo三将軍哎!夏侯惇來了啊!夏侯惇來了!&rdquo 步兵醒過來,再向上喊。
要是就這樣傳訊不要說拿住夏侯惇,就是等到你一個個叫醒起來已經來不及了。
其中有一個步兵,他比較聰敏,就憑一身的輕身本領,連蹿帶蹦地向張飛的山頂上飛奔而來。
等到他蹿到張飛馬前已經透不過氣來了,隻是對着三将軍将腦袋一探,嘴張得很大,可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三将軍本來還在象看戲那樣喝着彩,現在突然在他馬前伸出一個頭來,三将軍一吓,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弟兄。
不用你開口,下面的聲音已經傳到上面。
隻聽得下面有人在叫喊:&ldquo三将軍,三将軍暧!夏侯惇來了!&rdquo 張飛方始明白,剛才自己高聲喊叫,這響亮的嗓音把下面傳送的呼聲淹沒了。
這個馬前弟兄分明是為了夏侯惇趕到此間前來禀報于我。
三将軍掉轉身來,嘴裡喊道:&ldquo夏侯惇你果真來了!&rdquo 他一面喊,同時一對環眼向下面山路上望去。
所說天剛亮,上面已經看得很清,可是下面還是比較模糊。
正巧張飛看到左面山路上,從遠處射來的火光中隐約發現一頂頭盔在旗幡中搖晃。
其實,這是夏侯惇布置的一個假象,張飛的魯莽就在于此。
他不覺放聲大笑,認為夏侯惇在這個方向。
因此,将長矛提在手中,從山上策馬沖下,嘴裡喊道:&ldquo賊将夏侯惇,爾往哪裡走!老張來也!&rdquo說罷,龍馬掃下山來。
這時,下面的弟兄都醒了過來。
有些漢兵早已看清夏侯惇的去向,知道三将軍弄錯了方向,因此對他高聲喊道:&ldquo三将軍嗳!夏侯惇不是跑的這邊,是走的那邊啊!&rdquo 張飛:&ldquo老張看得清楚。
&rdquo 那末,真是急死人!糾正他都來不及。
他自信目标正确。
說時遲,那時快,張飛已經接近假象地。
他起手中長矛,還未看清真假,手中的長矛已經刺了過去。
高喊一聲:&ldquo夏侯惇,招槍!&rdquo聲起矛到,長矛搠上了樹身。
畢竟張飛久戰沙場殺敵無數,因此長矛搠在樹身上和刺在人身上到底感覺兩樣。
三将軍想,夏侯惇的背心為什麼這樣硬?仔細望到刀槍裡面原是一棵野樹,上面挂着一頂頭盔。
三将軍想,我上當了。
這時,漢兵一齊擁來,大家對他說:&ldquo三将軍,你豈非上當了?&rdquo 張飛:&ldquo老張上當!&rdquo 漢兵:&ldquo請三将軍趕快掉個頭追上去!&rdquo 張飛:&ldquo追不到的。
&rdquo 漢兵:&ldquo可能追得到。
&rdquo 張飛:&ldquo要是追得到夏侯惇,軍師不叫諸葛亮!&rdquo 一下子,漢兵不理解他這句話。
其實,張飛說得一點也不錯,因為他已經服了孔明。
他想,諸葛亮早已料到我捉不住夏侯惇的。
今天除非别人做軍師,我可能捉牢夏侯惇。
諸葛亮做軍師,我今天是不可能抓到夏侯惇的。
因此,他回答了這句話。
這也說明了:張飛,現在他對孔明确實是心服口服。
可是,漢兵們大多數不服氣,勸三将軍說:&ldquo不管抓得牢與抓不牢,去追一追,試一試。
&rdquo張飛想,那末就試他一試。
他命令弟兄将樹上的頭盔取下,收拾了一切,帶領弟兄向夏侯惇逃走的方向追了上去。
漢兵們一齊呐喊:&ldquo捉拿夏侯惇暧!捉拿夏侯惇啊!賊兵賊将慢走哇!&rdquo跟随三将軍後面緊緊追趕。
夏侯惇已發現後面的張飛追了上來,而且越追越近。
這時候,東方已躍出紅日,路途上一無遮掩。
他一面逃,一面在想辦法如何将後面的追兵甩掉。
正在這時,前面來到三岔路口,左右兩條路都可以通向許昌方向。
夏侯惇靈機一動,立即命令一起逃的曹兵,把手中的刀槍旗幡丢下一部分在左面路口。
甚至把頭上帽子,腳上的草鞋也抛下些。
然後,再跟随夏侯惇一起向右南山路上逃跑。
後面的張飛追了前來,到了三岔路口,扣住了馬匹。
漢兵見他不走,要緊問道:&ldquo三将軍,為什麼不走?&rdquo 張飛:&ldquo慢來、慢來,這裡是三岔路口,夏侯惇地到底跑的是哪一條道。
老張要算計算計。
&rdquo 漢兵:&ldquo這點不錯,應該考慮考慮,要是追錯了路就變成越追越遠,請三将軍快些計算。
&rdquo 張飛低下頭來向兩面一看。
他指着左面的路口說:&ldquo弟兄們,夏侯惇走的是這條路。
&rdquo 漢兵:&ldquo請問三将軍,何以見得?&rdquo 張飛:&ldquo你們看,這班賊兵賊将要緊逃跑,手中的刀槍都拿不動了,丢得滿地,加上他們要緊跑,帽子都吹掉,草鞋都落掉。
你們說對不對?&rdquo 漢兵:&ldquo三将軍,你講的一點也不錯,看來夏侯惇是從這裡逃跑的。
我們快些追,追吧!&rdquo 恰恰相反,那還能趕得上夏侯惇嗎?張飛一個勁兒地從左面山路趕了上去,跑了很長一段時間,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什麼事,立即扣住了馬,先擡頭對前面望了一望,然後再回過頭來對後面看了一看。
他懊喪地說道:&ldquo老張又上當了。
&rdquo 漢兵:&ldquo三将軍,上當在哪裡?&rdquo 張飛:&ldquo你們看,這裡都是沙地,要是夏侯惇從這裡逃跑,地上一定要留下馬蹄印迹,現在前邊一無馬迹。
&rdquo 漢兵:&ldquo後面的馬迹呢?&rdquo 張飛:&ldquo後面是老張的馬迹!&rdquo 漢兵:&ldquo三将軍,你倒聰明得很!&rdquo 張飛:&ldquo你這個狗頭!老張上了當,你還要說什麼聰明。
&rdquo 漢兵:&ldquo那末,掉轉馬頭複返去追?&rdquo 張飛:&ldquo追不到了!&rdquo 漢兵:&ldquo放走夏侯惇,回去在軍師面前如何繳令,不是要有罪嗎?&rdquo 張飛:&ldquo不要說有罪,就是砍我的腦袋,我也心甘情願!&rdquo 弟兄們隻得跟随他回去。
其實,張飛服了孔明,連死都不怕了。
讓他回去繳令。
再說,夏侯惇不輕容易,将張飛的追兵甩掉了。
他一口氣跑出去數十裡路,感到确實太平了,方始停下來,略為休息一下。
他将跟随着的敗兵檢點了一下,隻剩下九十六個人了,就連三個敗将包括在内也不滿一百個人了。
十萬兵敗剩九十六,可真是全軍覆沒了。
讓他們殘兵敗将逃回許昌去見曹操,下書再提。
先說張飛地回轉新野縣,到衙門丢鞭下馬,在靴統中抽出了一條令箭,手中一捧。
他彎腰曲背地跨進衙門,來到官廳。
這時,孔明還沒有升堂。
官廳中坐滿文武,都是手捧着将令,滿面春風,準備見軍師繳令受功。
張飛悄悄地跨了進去,在一隻空座位上一屁股坐了下來。
現在的張飛,與闖轅門時的張飛判若兩人!現在他象私塾裡念書的孩子,剛被老師打過手心那樣,垂頭喪氣,一聲不響。
三将軍想,今天大家有功,唯獨我一人有罪。
看來要被孔明所斬。
在戰場上他倒從來不怕死,可是在今天這種環境裡,他倒确實膽寒起來。
三将軍看見邊上周倉也在那裡,他就輕輕地喊一聲:&ldquo老周,過來!&rdquo 周倉跑到張飛面前,問他何事。
&ldquo老周,安嶺道上老張沒有拿到夏侯惇。
你可有辦法幫幫我的忙?&rdquo 周倉對他看看,心想:與我商量,真好比白牆上刷白水──白刷(說)。
但是,我們都是黑面孔,應該有義氣的,總要為他想想辦法。
周倉回頭一看,把手指着對三将軍說:&ldquo三将軍,你看,與他去商量。
&rdquo 張飛照他指的方向着去,隻見趙子龍坐在那裡,一手抱令,一手提着從石灰中拌過的韓浩的腦袋,十分神氣地等待見軍師繳令邀功。
張飛領會到周倉的意思,他便旋轉身子走過去喊應趙雲:&ldquo老趙啊!&rdquo 子龍回頭見到張飛。
他一看就明白,三将軍沒有達到目的。
不知現在他想幹些什麼。
立即應了他一聲:&ldquo三将軍怎樣?&rdquo 張飛:&ldquo老張與你是不是朋友?&rdquo 趙雲一聽,想你這個匹夫,講話總是七勿搭八,在這個時候怎樣講起朋友不朋友來了。
因此便問他:&ldquo将軍,趙雲與你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