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諸葛亮登台拜将 張翼德怒闖轅門
關燈
小
中
大
說來就是點名的意思。
目前,皇叔手下文武很少,看也看得清。
但這是規矩,哪怕隻有一個人,也要點卯的。
孔明翻開點卯簿一看,每個名字寫得都象茶杯口大小。
為什麼要這樣大呢?先生回頭對皇叔看看,心裡想,你是不是在練大楷?其實,皇叔是要面子,因為文人四個,戰将九個,連文帶武隻有十三個人,要是寫得小一點,半張紙頭便可以寫完了。
現在字寫得大一點,每張紙頭上隻寫三、四個名字。
這樣一來,十三個名字寫了好幾張紙。
如此翻來覆去,可以看一段時間,在形式上要好看得多。
并不是練什麼大楷。
所說裝闊的人多心虛。
但是第一個名字不是文人定是武将。
現在看到點卯簿上不是文又不是武,真是不雌不雄。
那到底是誰呢?隻見寫着&ldquo劉備&rdquo二字。
諸葛亮笑在心裡,對自己主人看看,心裡想,劉備啊!你身為皇叔,連這一點都不懂?俗語說來,你是老闆,文武是夥計,點卯簿上從來沒有寫上老闆的名字,用不到你來湊什麼熱鬧。
事實上劉備豈有不懂之理,原因是十三個名字是個單數,皇叔想把我的名字加上去湊成十四個人,數字上成雙也可以吉利一點。
這時對先生看看,請你幫幫忙,千萬不能點出來,點出來要鬧笑話的。
碰着孔明鐵面無私,老闆名字放到這裡,我就當你是夥計,老少無欺,也要點出來的。
劉備還來不及打招呼,孔明手中已出筆點了下去,嘴裡已經喊出:&ldquo劉備!&rdquo 皇叔聽到喊着自己的名字,隻好從旁邊立起身來,手一拱,答應一聲:&ldquo軍師,劉備在此!&rdquo 諸葛亮忙說:&ldquo呀!我道是誰,原來是主公!&rdquo 點歸點,但是主公我一定要稱謂你的。
劉備想,啥,纏了半天連我都不熟悉。
皇叔被他弄得啼笑皆非。
但是,看到孔明一本正經的态度,劉備對兩旁文武看看,意思是今後你們須要小心,這位先生一點也不賣交情的。
所以要緊回答說:&ldquo原是我劉備。
&rdquo 皇叔想,隻有一個劉備,不是屋面上的瓦爿,那麼許許多多的。
諸葛亮:&ldquo主公請坐下了!&rdquo 劉備:&ldquo謝軍師!&rdquo 劉皇叔在原位上坐定。
孔明開始點第二個名字,隻見&ldquo關羽&rdquo二字,便是二将軍雲長,他坐在孔明的左邊。
因為他有&ldquo漢壽亭侯&rdquo的身份,是有着座位的。
先生開口點道:&ldquo關羽!&rdquo 關将軍站起身來,應聲道:&ldquo關某在!&rdquo 諸葛亮:&ldquo請坐下!&rdquo 關羽坐定後,孔明繼續點下去。
第三個名字此人恰恰不在這裡。
到底是誰呢?便是三将軍張飛。
諸葛亮早已看清張飛不在将台上,然而點卯簿上有着他的名字,當然要點他的卯的。
因此喊了出來:&ldquo張飛!&rdquo 這時将台上肅靜無聲。
衆人聽到點着張飛之名,都對劉皇叔看着,意思是三将軍不在這裡。
如今軍師點到他的卯了,如何是好?因為點卯三次不到,加上無故缺席,軍規嚴格,罪責不輕。
一時無人答應。
孔明第二聲又喊了出來。
這不要說是軍營之中紀律嚴明,即使學校裡老師點名,學生也應該馬上答應,何況處于現在這種場合。
所以接着點二次名:&ldquo張飛!&rdquo 仍舊沒有回音。
孔明起高嗓音第三次喊道:&ldquo張飛可在?!&rdquo 劉備:&ldquo軍師,劉備在此!&rdquo 諸葛亮:&ldquo啊──&rdquo 孔明對皇叔一看。
心裡想,我一共隻點了三個名字,你倒出來兩次,那末這裡所有的人可要你一個人全部包下來。
現在我叫的是張飛,與你劉備何幹?要你站起來幹什麼?所以開口問道:&ldquo主公,令弟哪裡去了?&rdquo 劉備:&ldquo若問我家三弟麼,這個&hellip&hellip那個&hellip&hellip&rdquo 劉備豈敢說我叫他吃飽老酒以後好好安睡!那末,劉備不知道要點卯麼?當然是知道的。
他為了避免張飛弄出事來,認為到點卯的時候,搪塞一下,隻要同先生說幾句假話,也就過去了。
可是假話一時沒有準備,又見到孔明這樣地嚴厲,更是束手無策,支支吾吾,連連這個那個。
諸葛亮想,假話請你要預先想想好,何必臨渴而掘井!劉備急中生智地回答說:&ldquo喔,劉備想着了,我家三弟是出外打聽軍情去了。
&rdquo 孔明知道這是假話,曉得劉備為了避免事故,肯定今夜拜将之事瞞過張飛。
但是,這樣大的事情,怎麼瞞得過他?我現在當你真話,不來說穿你,明白張飛就要來了,等到那時候,我看你皇爺怎樣講話。
所以,請皇叔旁邊坐下。
劉備認為這樣一講可以太平無事了。
要知道孔明先生今天對張飛半點不放松。
他将手中這支筆一擱,手執羽扇對下面一指,開口罵道:&ldquo大膽不法将張飛,今日本軍師初次登台拜将,擅敢點卯不到&hellip&hellip&rdquo他一聲吩咐道:&ldquo來!軍政執法官何在?&rdquo 軍政執法官便是軍營之中熟讀軍規的法官。
劉備一聽,便知道事情要鬧大了。
軍政執法官聽到孔明使喚,要緊走上來應了一聲:&ldquo軍師在上,軍政在!&rdquo 諸葛亮:&ldquo本軍師問你,要是點卯不到,該當何罪?&rdquo 劉備一聽,孔明要按軍法論處,那我家三弟危險了!所以,要緊雙眼看着軍政官,意思是要他幫幫忙,是否可以說得罪名輕一點。
軍政官懂得皇叔的意思。
但是想,皇叔啊!請你原諒,要是我不按條例辦事,那是執法犯法,也要受到處罰,罪責不輕。
因為我本身是執法者,再說軍師肯定熟讀法令,目的是讓我當衆宣告一下,這便是秉公而斷。
所以,隻好從實而告:&ldquo軍師請聽了,要是點卯三次不到,按軍法論是要殺的。
&rdquo 劉備一聽,心想完了!孔明本來和我三弟不睦,今日再犯此罪,哪有不被殺之理!現在雖然隻是初卯不到,但是三次點卯時間相隔是不太長的。
早知道事情要鬧得這樣大,那末我早應該叫他一起到此,想必張飛在這種場合之中,未必會闖下什麼禍來。
皇叔想,這都怪我不好,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孔明聽完軍政官的話,下令拿一塊虎頭牌來。
軍師就在上面寫着:&ldquo張飛無卯一次。
&rdquo命令将虎頭牌高挂在将台之下,中軍門上。
擠在最前排看熱鬧的老百姓,也都知道張飛已經一卯不到,他的腦袋三分之一可以搬下來了。
這樣,諸葛亮方始再把卯點下去。
第四個名字便是趙雲,接着一連串的名字點下去:毛仁、苟璋、劉辟、龔都、關平、周倉。
但是公子劉封實在沒有多大本領,所以不能編制在戰将之列,所謂編外人員。
下來是孫乾、簡雍、糜竺、糜芳四位文人。
除了張飛,别人都一一應卯。
諸葛軍師點卯完畢,他心中明白,不到半夜張飛他自會來的,萬一鬧起事來,這裡誰能将他生擒,知道張飛是員勇猛之将,如果不把他活捉起來,他是決不會服我的。
孔明早已心中有數,趙子龍雖然身材矮小,然而是員巧将,常言說得好:&ldquo力不鬥功,功不鬥法。
&rdquo法者便是辦法,不是什麼仙法和妖法,肯定子龍有擒捉張飛的巧妙辦法。
但是,等到張飛犯了罪,恐怕子龍看在皇叔的份上不肯接令。
那末,我趁張飛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先來發令給他,到時候他就無法推卻。
因此,孔明拔令在手,一聲呼喚:&ldquo子龍聽令!&rdquo 趙雲聽到軍師傳令,心裡十分高興,以為諸葛先生第一天當軍師,第一條令箭便是差我趙雲,這是看得起我,給我極大的面子。
其實,是一個極大的木梢。
他從旁踏出,到虎案之前:&ldquo軍師在上,末将趙雲在此!&rdquo 孔明對他看了一看,一面發令,一面囑咐他說:&ldquo子龍聽了,亮命你為頭營上将,臨時的軍政官!&rdquo趙雲想,先生不單給我頭令,而且還命我為軍政官之職,其是一人二役,好大的威風。
你要曉得,諸葛亮門前的風頭是不好出的! 孔明繼續吩咐:&ldquo你與我坐在将台之下,中軍門之内,少頃三次點卯畢,子龍下令把中軍門緊閉,誰人闖轅門者與我一律拿下!&rdquo趙雲:&ldquo末将遵命!&rdquo 好!木梢吃進。
當時的子龍認為無人敢來闖轅門。
即使有人大膽來闖,當然拿下。
等到後來聽見張飛闖轅門,趙雲方始明白上了當。
現在他還糊裡糊塗地接了令,下将台,手捧令箭坐在那裡。
孔明發了子龍令箭以後,開始二次點卯,張飛仍舊沒有來,軍師傳令挂出第二塊虎頭牌,上面寫着&ldquo張飛無卯二次&rdquo。
過一回第三次點卯,同樣三将軍未到,第三塊虎頭牌挂出去,&ldquo張飛無卯三次&rdquo。
這時趙子龍下令,命手下當差人,将中軍門關上。
外面上了一把大鎖。
旁邊劉備在想,不要說點卯三次,即使點卯十次,我家三弟也不會到來,因為我早已命令衙門當差人将他纏住身體。
哪裡知道張飛已經來了!隻聽得外面一片啰唣之聲。
劉備還不曉得出了什麼事情,其實三将軍已經闖下了大禍。
那末,張飛怎麼會來的呢?俗語說:&ldquo書路平行&rdquo,我隻好分頭來講。
這裡,校場在登台拜将,城裡衙門内西書院中,張飛正在暢飲。
劉、關、張自桃園結拜以來,吃同桌,睡同榻。
自從張飛用了&ldquo關門計&rdquo之後,弟兄三人就分開來了。
劉備同甘糜二夫人住在衙門内室。
關将軍住在東書院。
三将軍住在西書院。
現在張飛剛吃過夜飯,一個人坐在那裡,他正在想着我等弟兄三人情同骨肉,可是請了孔明到此,大哥劉備就把我兩個兄弟冷淡了下來,對這妖道孔明終日陪伴,不是飲酒,定是出外遊玩,待他象祖宗一樣好。
諸葛亮的架子越來越大了!要是他二十七歲有着這麼大的本領,那末叫我張飛四十三歲的人的本領不是要大到天上去了嗎? 所說,有志不在年高。
可是,張飛他把年齡來區别一個人的本事。
正在此時,外面四個當差的擡了一席酒菜走了進來。
他們希望張飛早一點睡覺,那末這席酒菜可以作為意外的收獲,四個人好好地痛飲它一頓。
現在,隻見書院中火光通明,三将軍端坐中間,他們隻得連連招呼:&ldquo三将軍!三将軍!&rdquo 張飛聽到有人叫地,對門外一看,原是四個當差,不知他們來此何幹? 張飛:&ldquo當差的,呼喚老張何事?&rdquo 差人:&ldquo三将軍啊!我們奉了劉皇叔之命,送一席酒來,請将軍暢飲一醉!&rdquo 他們一面說,一面走了進來。
張飛想,我夜飯已經吃過,你們既要擡酒來給我,那何不早一點!事實上,今天衙門之中所有的當差,除了值班人之外,都要趕去校場觀看登台拜将,所以侍奉張飛的人,有意提早時間安排他吃過了夜飯,他們可以去看熱鬧了。
現在張飛聽說是大哥叫他們送來的酒菜,感到奇怪,為什麼突然如此相待?再一想,明白了!我家大哥是個聰明人,他一定知道為了孔明,我們弟兄不太高興。
所以,誠心誠意擡席酒來,拍拍我的馬屁。
張飛想,我等好弟兄義深如海,決不會多你大哥的心,隻要将諸葛亮這個家夥趕回卧龍崗,我張飛哪怕為你大哥抛頭顱也是在所不辭。
現在酒菜既已送來,就再飲它幾杯,消消愁、解解悶,因此說道:&ldquo好好好!将酒菜與我擺上了!&rdquo 四個當差一齊動手,很快一席酒菜放到了三将軍的面前。
為了要使他吃了酒早些睡覺,不但用上大碗,而且一個敬酒,一個斟酒,車輪大戰,不讓杯子空着,加上吃過飯後再吃酒,酒上加酒,更容易喝醉。
張飛本性好酒,尤其喜歡吃快酒,一碗便是一飲而盡!他吃得快,一個當差敬得快,一個當差添得快。
三個人象走馬燈一樣,輪番忙個不停。
所說,今天張飛不吃這些酒可能不會闖轅門。
所以,這酒也是造成鬧事的一個條件。
張飛一面吃酒,一面心中在想,今夜衙門之中的當差好象特别少,耳邊又隐隐聽見炮聲連連,其實這炮聲是校場登台拜将所放出來的。
他開口問四個當差:&ldquo來也!&rdquo 差人:&ldquo三将軍有何吩咐?&rdquo 張飛:&ldquo哪裡來的隆隆炮聲?&rdquo 當差人想,這豈能同你老實講,要是被你得悉,闖出禍來,我們四個腦袋都要被皇叔搬下來的。
其中一個當差用假話推托說:&ldquo三将軍,這炮聲乃是趙子龍将軍正在校場操練人馬,所以傳來的炮聲。
&rdquo 張飛認為夏侯惇的人馬将要殺到,因此趙子龍加緊操練,真是&ldquo急來抱佛腳&rdquo,連夜裡都在訓練了。
他信以為真。
不多片刻張飛已經飲了十幾大碗酒。
十有八、九醉了,當差還在敬他。
三将軍把手搖搖說:&ldquo好了,老張不吃了!&rdquo 因為吃酒要有興趣,情緒好的時候,多吃一、二杯問題不大。
今天張飛心情不太好,加上前面所講的幾種原因,他不想再吃了。
可是當差為了希望他早些睡覺,多次敬酒給他。
三将軍又吃了幾大碗,吃得一對環眼之中好象要滴出酒來,他便起手推開了當差,嘴裡連連說道:&ldquo老張醉了!醉了!快把酒肴收過了!&rdquo 當差看到這種樣子,心裡想,可以結束了。
因此,四個人七手八腳地收拾一切。
事實上。
張飛隻吃酒,很少吃菜。
這幾個當差希望三将軍早些去睡了,他們可痛飲到天亮,所以立在張飛兩旁,仔細觀察于他。
隻見三将軍雖然滿面酒容,可是精神抖擻,半點看不出他有倦色。
隻好開口問:&ldquo三将軍,時間不早了,你可要去安睡吧?&rdquo 張飛:&ldquo時光尚早,老張睡不着。
&rdquo 這幾個當差相互對視了一
目前,皇叔手下文武很少,看也看得清。
但這是規矩,哪怕隻有一個人,也要點卯的。
孔明翻開點卯簿一看,每個名字寫得都象茶杯口大小。
為什麼要這樣大呢?先生回頭對皇叔看看,心裡想,你是不是在練大楷?其實,皇叔是要面子,因為文人四個,戰将九個,連文帶武隻有十三個人,要是寫得小一點,半張紙頭便可以寫完了。
現在字寫得大一點,每張紙頭上隻寫三、四個名字。
這樣一來,十三個名字寫了好幾張紙。
如此翻來覆去,可以看一段時間,在形式上要好看得多。
并不是練什麼大楷。
所說裝闊的人多心虛。
但是第一個名字不是文人定是武将。
現在看到點卯簿上不是文又不是武,真是不雌不雄。
那到底是誰呢?隻見寫着&ldquo劉備&rdquo二字。
諸葛亮笑在心裡,對自己主人看看,心裡想,劉備啊!你身為皇叔,連這一點都不懂?俗語說來,你是老闆,文武是夥計,點卯簿上從來沒有寫上老闆的名字,用不到你來湊什麼熱鬧。
事實上劉備豈有不懂之理,原因是十三個名字是個單數,皇叔想把我的名字加上去湊成十四個人,數字上成雙也可以吉利一點。
這時對先生看看,請你幫幫忙,千萬不能點出來,點出來要鬧笑話的。
碰着孔明鐵面無私,老闆名字放到這裡,我就當你是夥計,老少無欺,也要點出來的。
劉備還來不及打招呼,孔明手中已出筆點了下去,嘴裡已經喊出:&ldquo劉備!&rdquo 皇叔聽到喊着自己的名字,隻好從旁邊立起身來,手一拱,答應一聲:&ldquo軍師,劉備在此!&rdquo 諸葛亮忙說:&ldquo呀!我道是誰,原來是主公!&rdquo 點歸點,但是主公我一定要稱謂你的。
劉備想,啥,纏了半天連我都不熟悉。
皇叔被他弄得啼笑皆非。
但是,看到孔明一本正經的态度,劉備對兩旁文武看看,意思是今後你們須要小心,這位先生一點也不賣交情的。
所以要緊回答說:&ldquo原是我劉備。
&rdquo 皇叔想,隻有一個劉備,不是屋面上的瓦爿,那麼許許多多的。
諸葛亮:&ldquo主公請坐下了!&rdquo 劉備:&ldquo謝軍師!&rdquo 劉皇叔在原位上坐定。
孔明開始點第二個名字,隻見&ldquo關羽&rdquo二字,便是二将軍雲長,他坐在孔明的左邊。
因為他有&ldquo漢壽亭侯&rdquo的身份,是有着座位的。
先生開口點道:&ldquo關羽!&rdquo 關将軍站起身來,應聲道:&ldquo關某在!&rdquo 諸葛亮:&ldquo請坐下!&rdquo 關羽坐定後,孔明繼續點下去。
第三個名字此人恰恰不在這裡。
到底是誰呢?便是三将軍張飛。
諸葛亮早已看清張飛不在将台上,然而點卯簿上有着他的名字,當然要點他的卯的。
因此喊了出來:&ldquo張飛!&rdquo 這時将台上肅靜無聲。
衆人聽到點着張飛之名,都對劉皇叔看着,意思是三将軍不在這裡。
如今軍師點到他的卯了,如何是好?因為點卯三次不到,加上無故缺席,軍規嚴格,罪責不輕。
一時無人答應。
孔明第二聲又喊了出來。
這不要說是軍營之中紀律嚴明,即使學校裡老師點名,學生也應該馬上答應,何況處于現在這種場合。
所以接着點二次名:&ldquo張飛!&rdquo 仍舊沒有回音。
孔明起高嗓音第三次喊道:&ldquo張飛可在?!&rdquo 劉備:&ldquo軍師,劉備在此!&rdquo 諸葛亮:&ldquo啊──&rdquo 孔明對皇叔一看。
心裡想,我一共隻點了三個名字,你倒出來兩次,那末這裡所有的人可要你一個人全部包下來。
現在我叫的是張飛,與你劉備何幹?要你站起來幹什麼?所以開口問道:&ldquo主公,令弟哪裡去了?&rdquo 劉備:&ldquo若問我家三弟麼,這個&hellip&hellip那個&hellip&hellip&rdquo 劉備豈敢說我叫他吃飽老酒以後好好安睡!那末,劉備不知道要點卯麼?當然是知道的。
他為了避免張飛弄出事來,認為到點卯的時候,搪塞一下,隻要同先生說幾句假話,也就過去了。
可是假話一時沒有準備,又見到孔明這樣地嚴厲,更是束手無策,支支吾吾,連連這個那個。
諸葛亮想,假話請你要預先想想好,何必臨渴而掘井!劉備急中生智地回答說:&ldquo喔,劉備想着了,我家三弟是出外打聽軍情去了。
&rdquo 孔明知道這是假話,曉得劉備為了避免事故,肯定今夜拜将之事瞞過張飛。
但是,這樣大的事情,怎麼瞞得過他?我現在當你真話,不來說穿你,明白張飛就要來了,等到那時候,我看你皇爺怎樣講話。
所以,請皇叔旁邊坐下。
劉備認為這樣一講可以太平無事了。
要知道孔明先生今天對張飛半點不放松。
他将手中這支筆一擱,手執羽扇對下面一指,開口罵道:&ldquo大膽不法将張飛,今日本軍師初次登台拜将,擅敢點卯不到&hellip&hellip&rdquo他一聲吩咐道:&ldquo來!軍政執法官何在?&rdquo 軍政執法官便是軍營之中熟讀軍規的法官。
劉備一聽,便知道事情要鬧大了。
軍政執法官聽到孔明使喚,要緊走上來應了一聲:&ldquo軍師在上,軍政在!&rdquo 諸葛亮:&ldquo本軍師問你,要是點卯不到,該當何罪?&rdquo 劉備一聽,孔明要按軍法論處,那我家三弟危險了!所以,要緊雙眼看着軍政官,意思是要他幫幫忙,是否可以說得罪名輕一點。
軍政官懂得皇叔的意思。
但是想,皇叔啊!請你原諒,要是我不按條例辦事,那是執法犯法,也要受到處罰,罪責不輕。
因為我本身是執法者,再說軍師肯定熟讀法令,目的是讓我當衆宣告一下,這便是秉公而斷。
所以,隻好從實而告:&ldquo軍師請聽了,要是點卯三次不到,按軍法論是要殺的。
&rdquo 劉備一聽,心想完了!孔明本來和我三弟不睦,今日再犯此罪,哪有不被殺之理!現在雖然隻是初卯不到,但是三次點卯時間相隔是不太長的。
早知道事情要鬧得這樣大,那末我早應該叫他一起到此,想必張飛在這種場合之中,未必會闖下什麼禍來。
皇叔想,這都怪我不好,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孔明聽完軍政官的話,下令拿一塊虎頭牌來。
軍師就在上面寫着:&ldquo張飛無卯一次。
&rdquo命令将虎頭牌高挂在将台之下,中軍門上。
擠在最前排看熱鬧的老百姓,也都知道張飛已經一卯不到,他的腦袋三分之一可以搬下來了。
這樣,諸葛亮方始再把卯點下去。
第四個名字便是趙雲,接着一連串的名字點下去:毛仁、苟璋、劉辟、龔都、關平、周倉。
但是公子劉封實在沒有多大本領,所以不能編制在戰将之列,所謂編外人員。
下來是孫乾、簡雍、糜竺、糜芳四位文人。
除了張飛,别人都一一應卯。
諸葛軍師點卯完畢,他心中明白,不到半夜張飛他自會來的,萬一鬧起事來,這裡誰能将他生擒,知道張飛是員勇猛之将,如果不把他活捉起來,他是決不會服我的。
孔明早已心中有數,趙子龍雖然身材矮小,然而是員巧将,常言說得好:&ldquo力不鬥功,功不鬥法。
&rdquo法者便是辦法,不是什麼仙法和妖法,肯定子龍有擒捉張飛的巧妙辦法。
但是,等到張飛犯了罪,恐怕子龍看在皇叔的份上不肯接令。
那末,我趁張飛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先來發令給他,到時候他就無法推卻。
因此,孔明拔令在手,一聲呼喚:&ldquo子龍聽令!&rdquo 趙雲聽到軍師傳令,心裡十分高興,以為諸葛先生第一天當軍師,第一條令箭便是差我趙雲,這是看得起我,給我極大的面子。
其實,是一個極大的木梢。
他從旁踏出,到虎案之前:&ldquo軍師在上,末将趙雲在此!&rdquo 孔明對他看了一看,一面發令,一面囑咐他說:&ldquo子龍聽了,亮命你為頭營上将,臨時的軍政官!&rdquo趙雲想,先生不單給我頭令,而且還命我為軍政官之職,其是一人二役,好大的威風。
你要曉得,諸葛亮門前的風頭是不好出的! 孔明繼續吩咐:&ldquo你與我坐在将台之下,中軍門之内,少頃三次點卯畢,子龍下令把中軍門緊閉,誰人闖轅門者與我一律拿下!&rdquo趙雲:&ldquo末将遵命!&rdquo 好!木梢吃進。
當時的子龍認為無人敢來闖轅門。
即使有人大膽來闖,當然拿下。
等到後來聽見張飛闖轅門,趙雲方始明白上了當。
現在他還糊裡糊塗地接了令,下将台,手捧令箭坐在那裡。
孔明發了子龍令箭以後,開始二次點卯,張飛仍舊沒有來,軍師傳令挂出第二塊虎頭牌,上面寫着&ldquo張飛無卯二次&rdquo。
過一回第三次點卯,同樣三将軍未到,第三塊虎頭牌挂出去,&ldquo張飛無卯三次&rdquo。
這時趙子龍下令,命手下當差人,将中軍門關上。
外面上了一把大鎖。
旁邊劉備在想,不要說點卯三次,即使點卯十次,我家三弟也不會到來,因為我早已命令衙門當差人将他纏住身體。
哪裡知道張飛已經來了!隻聽得外面一片啰唣之聲。
劉備還不曉得出了什麼事情,其實三将軍已經闖下了大禍。
那末,張飛怎麼會來的呢?俗語說:&ldquo書路平行&rdquo,我隻好分頭來講。
這裡,校場在登台拜将,城裡衙門内西書院中,張飛正在暢飲。
劉、關、張自桃園結拜以來,吃同桌,睡同榻。
自從張飛用了&ldquo關門計&rdquo之後,弟兄三人就分開來了。
劉備同甘糜二夫人住在衙門内室。
關将軍住在東書院。
三将軍住在西書院。
現在張飛剛吃過夜飯,一個人坐在那裡,他正在想着我等弟兄三人情同骨肉,可是請了孔明到此,大哥劉備就把我兩個兄弟冷淡了下來,對這妖道孔明終日陪伴,不是飲酒,定是出外遊玩,待他象祖宗一樣好。
諸葛亮的架子越來越大了!要是他二十七歲有着這麼大的本領,那末叫我張飛四十三歲的人的本領不是要大到天上去了嗎? 所說,有志不在年高。
可是,張飛他把年齡來區别一個人的本事。
正在此時,外面四個當差的擡了一席酒菜走了進來。
他們希望張飛早一點睡覺,那末這席酒菜可以作為意外的收獲,四個人好好地痛飲它一頓。
現在,隻見書院中火光通明,三将軍端坐中間,他們隻得連連招呼:&ldquo三将軍!三将軍!&rdquo 張飛聽到有人叫地,對門外一看,原是四個當差,不知他們來此何幹? 張飛:&ldquo當差的,呼喚老張何事?&rdquo 差人:&ldquo三将軍啊!我們奉了劉皇叔之命,送一席酒來,請将軍暢飲一醉!&rdquo 他們一面說,一面走了進來。
張飛想,我夜飯已經吃過,你們既要擡酒來給我,那何不早一點!事實上,今天衙門之中所有的當差,除了值班人之外,都要趕去校場觀看登台拜将,所以侍奉張飛的人,有意提早時間安排他吃過了夜飯,他們可以去看熱鬧了。
現在張飛聽說是大哥叫他們送來的酒菜,感到奇怪,為什麼突然如此相待?再一想,明白了!我家大哥是個聰明人,他一定知道為了孔明,我們弟兄不太高興。
所以,誠心誠意擡席酒來,拍拍我的馬屁。
張飛想,我等好弟兄義深如海,決不會多你大哥的心,隻要将諸葛亮這個家夥趕回卧龍崗,我張飛哪怕為你大哥抛頭顱也是在所不辭。
現在酒菜既已送來,就再飲它幾杯,消消愁、解解悶,因此說道:&ldquo好好好!将酒菜與我擺上了!&rdquo 四個當差一齊動手,很快一席酒菜放到了三将軍的面前。
為了要使他吃了酒早些睡覺,不但用上大碗,而且一個敬酒,一個斟酒,車輪大戰,不讓杯子空着,加上吃過飯後再吃酒,酒上加酒,更容易喝醉。
張飛本性好酒,尤其喜歡吃快酒,一碗便是一飲而盡!他吃得快,一個當差敬得快,一個當差添得快。
三個人象走馬燈一樣,輪番忙個不停。
所說,今天張飛不吃這些酒可能不會闖轅門。
所以,這酒也是造成鬧事的一個條件。
張飛一面吃酒,一面心中在想,今夜衙門之中的當差好象特别少,耳邊又隐隐聽見炮聲連連,其實這炮聲是校場登台拜将所放出來的。
他開口問四個當差:&ldquo來也!&rdquo 差人:&ldquo三将軍有何吩咐?&rdquo 張飛:&ldquo哪裡來的隆隆炮聲?&rdquo 當差人想,這豈能同你老實講,要是被你得悉,闖出禍來,我們四個腦袋都要被皇叔搬下來的。
其中一個當差用假話推托說:&ldquo三将軍,這炮聲乃是趙子龍将軍正在校場操練人馬,所以傳來的炮聲。
&rdquo 張飛認為夏侯惇的人馬将要殺到,因此趙子龍加緊操練,真是&ldquo急來抱佛腳&rdquo,連夜裡都在訓練了。
他信以為真。
不多片刻張飛已經飲了十幾大碗酒。
十有八、九醉了,當差還在敬他。
三将軍把手搖搖說:&ldquo好了,老張不吃了!&rdquo 因為吃酒要有興趣,情緒好的時候,多吃一、二杯問題不大。
今天張飛心情不太好,加上前面所講的幾種原因,他不想再吃了。
可是當差為了希望他早些睡覺,多次敬酒給他。
三将軍又吃了幾大碗,吃得一對環眼之中好象要滴出酒來,他便起手推開了當差,嘴裡連連說道:&ldquo老張醉了!醉了!快把酒肴收過了!&rdquo 當差看到這種樣子,心裡想,可以結束了。
因此,四個人七手八腳地收拾一切。
事實上。
張飛隻吃酒,很少吃菜。
這幾個當差希望三将軍早些去睡了,他們可痛飲到天亮,所以立在張飛兩旁,仔細觀察于他。
隻見三将軍雖然滿面酒容,可是精神抖擻,半點看不出他有倦色。
隻好開口問:&ldquo三将軍,時間不早了,你可要去安睡吧?&rdquo 張飛:&ldquo時光尚早,老張睡不着。
&rdquo 這幾個當差相互對視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