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異軍突起
關燈
小
中
大
就在此時,中原方面的探子回報,說曹操自目睹關羽關頭顯靈,病勢已加重,正加緊準備安排篡漢自立之事。
孔明了聽,連忙趁機向劉備進言道:“主公稍安毋躁!我料曹操受雲長血煞之氣侵襲,必命不久矣!隻要曹操妄故,曹魏新主立腳未穩,大可先滅曹魏,再發兵攻打東吳。
此乃雲長的遺志,亦為主公平定天下,複興漢室的千載良機埃”劉備回心一想,知關羽北伐中原,其志在直搗許都,攻滅曹操,以圖恢複漢室江山;而複興漢室,的确是關羽未競之志,他不能不加考慮。
終于,劉備長歎一聲道:“雲長在天之靈見諒,我不攻吳,為你複仇,實須顧及你的遺願大志,先圖克滅曹魏、複我漢室大業啊!我一日攻滅曹魏,必立刻興兵,踏平江東。
” 荊州之戰後,由于痛失荊州的蜀國按兵不動,并無發動進攻東吳的複仇之戰。
而吳國又因新占荊州,大大地擴大了東吳的國土,孫權為穩固荊州的形勢,同時他也有點心滿意足,進取之心已逐漸消化,東吳不願也不敢再發起戰争,而曹操又因病況加重,自知時日無多,忙于準備安排他的身後事,也無意亦無力在此時挑起戰事。
因此,魏、蜀、吳三國,便進入了一個相對平靜的态勢了。
而荊州的戰果,東吳獲得空前的大勝,占據了荊州的全境,達到了雄踞長江的作戰意圖。
從局部利益上看,這種态勢對東吳似乎十分有利。
但從長遠的戰略而言,東吳攻戰荊州全境,猶如自斷蜀國的臂助,獨自承受北面曹魏的沉重壓力,這對東吳是極其可怕的負擔,因此是失策之舉。
當年魯肅主張把南郡借給劉備,實際上即利用劉備的軍力,抵禦北面的曹操,以減輕東吳的沉重壓力,這才是保國圖發展的上策。
而周瑜、呂蒙,均為了受封荊州太守,而不能得全境的私利之心作怪,極力主張攻奪荊州,兩人的戰略目光,比魯肅狹窄多了。
孫權複奪荊州的興奮是暫時的,因為他冷靜下來,便立刻意識到,東吳兩面樹敵,其實已陷入曹魏、蜀國兩面強敵環伺夾之險境,孫權為了自保,不得不屈尊降曹,向曹魏躬身屈膝,百般讨好。
因為孫權深知,隻要曹操對東吳稍有不滿,則蜀國劉備必定趁勢聯魏攻吳,吳國也就危之極了。
三分天下大勢,便是如何的微妙。
不過,天機大勢的演進似乎決不會停頓,以蜀漢失去荊州全境,而不得不全力穩固西面的蜀川為契機,三國鼎立的局勢最終确定。
但就自這一刻始,天機大勢已開始由三人之勢,向一統勢格演進了。
十分奇妙的是,三分天下天機大勢的演行,乃由曹操開始;而一統天機,亦恰好由曹魏啟導演動,天象立異、天機奧秘,似乎不可思議,但天機的演行與現實人世卻又如此密不可分。
這其中的玄妙,天機大勢的演行軌迹,便不能不引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自探索數百年了! 曹操自在洛陽目睹關羽人頭顯靈,此後他的頭疾便加劇發作,一日比一日痛得劇烈,加之他本性又十分多疑,疑神疑鬼,以至弄得夜不能寝,日不能食。
曹操的病症,群醫亦束手無策。
曹操自知已時日無多,他當年争雄鬥勝、逐鹿天下的雄心大志已消退殆盡,他唯一急于達成的心願,便是安排後事,以令他的曹氏一脈,正式能改朝換代、篡漢立魏,确立他一手開創的千秋功業。
他因此十分專注于洛陽新宮——更始殿的營建,因為由曹操親自命名的“更始”二字,便即暗寓更漢魏始的意思。
他雖然病況日重,但依然不顧朝中大臣的勸阻,親自坐鎮洛陽,督建更始新宮,這是曹操到最後時刻的唯一未了心願。
更始宮的營建,前期工程,在司馬懿和曹丕的督建下,已建成大半,八間大殿已從洛陽漢宮的廢墟中平地豎立,甚有氣派,可惜的是正中的大殿——更始殿,亦即曹操心目中,由他的子孫宣布改朝換代,篡漢立魏、榮登天子帝位的地方,十分重要,是整座更始宮的重心,但卻獨獨缺了一根足可以支撐整座大殿的巨木——棟梁。
曹操抱病親自督建,眼見萬事俱備,隻欠棟梁,不由十分苦惱。
他将心腹大臣召到洛陽,慨漢道:“更始宮乃孤唯一未了心願……你們誰可為我分憂?” 司馬懿此時并不在場,曹操為使曹丕盡快熟悉朝廷政務,令曹丕坐鎮許都,以太子身份,負責處理日常政事,司馬懿身為太子少傅,自然跟随太子留在許都。
曹操的另一位心腹謀士賈诩進言道:“聽說洛陽有名匠叫蘇越,大王為何不将此人召來詢問?” 曹操依言,下令将蘇越召來,詢問更始正殿建造所缺棟梁之事。
蘇越想了想,道:“距漢陽城五十裡,有一座深潭,名為躍龍潭,潭側有一寺廟,名叫躍龍寺。
寺後有一株
孔明了聽,連忙趁機向劉備進言道:“主公稍安毋躁!我料曹操受雲長血煞之氣侵襲,必命不久矣!隻要曹操妄故,曹魏新主立腳未穩,大可先滅曹魏,再發兵攻打東吳。
此乃雲長的遺志,亦為主公平定天下,複興漢室的千載良機埃”劉備回心一想,知關羽北伐中原,其志在直搗許都,攻滅曹操,以圖恢複漢室江山;而複興漢室,的确是關羽未競之志,他不能不加考慮。
終于,劉備長歎一聲道:“雲長在天之靈見諒,我不攻吳,為你複仇,實須顧及你的遺願大志,先圖克滅曹魏、複我漢室大業啊!我一日攻滅曹魏,必立刻興兵,踏平江東。
” 荊州之戰後,由于痛失荊州的蜀國按兵不動,并無發動進攻東吳的複仇之戰。
而吳國又因新占荊州,大大地擴大了東吳的國土,孫權為穩固荊州的形勢,同時他也有點心滿意足,進取之心已逐漸消化,東吳不願也不敢再發起戰争,而曹操又因病況加重,自知時日無多,忙于準備安排他的身後事,也無意亦無力在此時挑起戰事。
因此,魏、蜀、吳三國,便進入了一個相對平靜的态勢了。
而荊州的戰果,東吳獲得空前的大勝,占據了荊州的全境,達到了雄踞長江的作戰意圖。
從局部利益上看,這種态勢對東吳似乎十分有利。
但從長遠的戰略而言,東吳攻戰荊州全境,猶如自斷蜀國的臂助,獨自承受北面曹魏的沉重壓力,這對東吳是極其可怕的負擔,因此是失策之舉。
當年魯肅主張把南郡借給劉備,實際上即利用劉備的軍力,抵禦北面的曹操,以減輕東吳的沉重壓力,這才是保國圖發展的上策。
而周瑜、呂蒙,均為了受封荊州太守,而不能得全境的私利之心作怪,極力主張攻奪荊州,兩人的戰略目光,比魯肅狹窄多了。
孫權複奪荊州的興奮是暫時的,因為他冷靜下來,便立刻意識到,東吳兩面樹敵,其實已陷入曹魏、蜀國兩面強敵環伺夾之險境,孫權為了自保,不得不屈尊降曹,向曹魏躬身屈膝,百般讨好。
因為孫權深知,隻要曹操對東吳稍有不滿,則蜀國劉備必定趁勢聯魏攻吳,吳國也就危之極了。
三分天下大勢,便是如何的微妙。
不過,天機大勢的演進似乎決不會停頓,以蜀漢失去荊州全境,而不得不全力穩固西面的蜀川為契機,三國鼎立的局勢最終确定。
但就自這一刻始,天機大勢已開始由三人之勢,向一統勢格演進了。
十分奇妙的是,三分天下天機大勢的演行,乃由曹操開始;而一統天機,亦恰好由曹魏啟導演動,天象立異、天機奧秘,似乎不可思議,但天機的演行與現實人世卻又如此密不可分。
這其中的玄妙,天機大勢的演行軌迹,便不能不引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自探索數百年了! 曹操自在洛陽目睹關羽人頭顯靈,此後他的頭疾便加劇發作,一日比一日痛得劇烈,加之他本性又十分多疑,疑神疑鬼,以至弄得夜不能寝,日不能食。
曹操的病症,群醫亦束手無策。
曹操自知已時日無多,他當年争雄鬥勝、逐鹿天下的雄心大志已消退殆盡,他唯一急于達成的心願,便是安排後事,以令他的曹氏一脈,正式能改朝換代、篡漢立魏,确立他一手開創的千秋功業。
他因此十分專注于洛陽新宮——更始殿的營建,因為由曹操親自命名的“更始”二字,便即暗寓更漢魏始的意思。
他雖然病況日重,但依然不顧朝中大臣的勸阻,親自坐鎮洛陽,督建更始新宮,這是曹操到最後時刻的唯一未了心願。
更始宮的營建,前期工程,在司馬懿和曹丕的督建下,已建成大半,八間大殿已從洛陽漢宮的廢墟中平地豎立,甚有氣派,可惜的是正中的大殿——更始殿,亦即曹操心目中,由他的子孫宣布改朝換代,篡漢立魏、榮登天子帝位的地方,十分重要,是整座更始宮的重心,但卻獨獨缺了一根足可以支撐整座大殿的巨木——棟梁。
曹操抱病親自督建,眼見萬事俱備,隻欠棟梁,不由十分苦惱。
他将心腹大臣召到洛陽,慨漢道:“更始宮乃孤唯一未了心願……你們誰可為我分憂?” 司馬懿此時并不在場,曹操為使曹丕盡快熟悉朝廷政務,令曹丕坐鎮許都,以太子身份,負責處理日常政事,司馬懿身為太子少傅,自然跟随太子留在許都。
曹操的另一位心腹謀士賈诩進言道:“聽說洛陽有名匠叫蘇越,大王為何不将此人召來詢問?” 曹操依言,下令将蘇越召來,詢問更始正殿建造所缺棟梁之事。
蘇越想了想,道:“距漢陽城五十裡,有一座深潭,名為躍龍潭,潭側有一寺廟,名叫躍龍寺。
寺後有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