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異軍突起

關燈
孔明心中不由一動,他目注蕭候儀一眼,但見蕭侯儀的命宮生命之線十分悠長,一直延伸到耳輪長壽之位,孔明暗道:蕭侯儀的形相,竟與趙子龍有重疊之像,他又已與關羽結拜,亦即劉備之弟,看來他亦終于被扯進這天機勢格之中來……但我觀他本命悠長,又于關羽逝去的一刻被潛移默化,顯然并非三分天機勢格中人,莫非他是一統天機的人物嗎……關于此點,孔明一時間亦難下判斷。

     孔明心中思忖,便向蕭侯儀道:“蕭兄弟既然有此大志,未知日後如何打算呢?” 蕭侯儀想了想,道:“我知義兄生前所恨的隻有呂蒙,呂蒙已遭橫死,義兄之恨亦已消解,他唯一所憾,便是未能滅漢賊曹操,恢複漢室大業,因此我打算不日即潛入許都,親手将曹操殺掉,以實踐義兄未競之志。

    ” 孔明一聽卻不由搖頭道:“蕭兄弟此言差矣!曹操雖然竊據漢室,但他根基堅穩,朝中一切已被他曹氏把持,就算曹操不存,漢室亦決不可複!而且曹操絕非橫死之命,蕭兄弟前去行刺,隻是白白犧牲,決計不能成事。

    ” 蕭侯儀對孔明素來十分尊崇,他不由迷惑的說:“那我如何是好?請諸葛大哥助我抉擇前途。

    ” 孔明微一沉吟,道:“目下荊州已失,雲長新逝,蜀川将面臨一場災危,我須小心應付,待大局初定,再與蕭兄弟商此等個人恩怨前途……”孔明話音未落,劉備派來的令使已匆匆而入,向孔明報道:“荊州馬良、伊籍已抵府中,有軍情急報,大王請丞相速往府議對。

    ” 孔明應聲道:“使者請回,回禀主公,孔明稍後即到。

    ”待令使退出,孔明對蕭候儀道:“蜀川之危已至!蕭兄弟且在我府中住,一切侍日後再作打算。

    ”蕭侯儀深知孔明料事如神,他既然如此鄭重相囑,便必有他的決斷,因此亦凝重的答應。

     孔明抵達漢中王劉備府上,此時雖然是深夜,但府中大堂燈火通明,衆官将已雲集在常劉備見到孔明,即惶急道:“荊州有危!伊籍、馬良奉雲長之命,前來求救……軍師如何應付?” 孔明未及答話,廖化亦匆匆趕到,說關羽敗在麥城,向上庸關封、盂達求救,劉、盂二人卻拒絕發兵往救,關羽危在旦夕。

     劉備一聽,手足無措,惶急道:“若然如此,我弟危險……”孔明雖知關羽已遭劫,但唯恐劉備憂急過甚,隻好先隐瞞死訊,安慰道:“主公勿憂,待我整頓兵馬,即親赴荊州救援。

    ” 劉備卻叫道:“雲長有失,我決不獨生!立刻調集兵馬,我明天一早便親率大軍去救他。

    ”劉備又下令即調張飛入成都侍命。

     不料未到天明,已一連幾起驚報傳來,說關羽突圍被擒,與義子關平一道,被呂蒙殺害,劉備目瞪口呆,好一會,才急問孔明道:“軍師以為驚報是否屬實?” 孔明無奈點點頭道:“我見将星飛墜荊襄之地,雲長隻怕已歸天矣。

    ”劉備一聽,大叫一聲,昏倒在座上。

     衆人救醒劉備。

    劉備剛醒來,又立刻咬牙切齒的說:“我誓率大軍攻吳,以報二弟血仇。

    ” 孔明道:“主公太激動,雲長之失,半乃人為,半乃天命,雲長命遭全命血煞,當有此危,再者雲長平日性偏剛烈,又過于自信,輕率出兵北伐,又不顧荊州後方之固守,才因此而被東吳乘虛而入。

    但殺害雲長的罪鬼魅禍首呂蒙已然暴斃,主公之恨亦宜稍解,報仇之事,宜容緩進行,以免墜入孫、曹之奸計呀。

    ” 劉備沒好氣的說:“我為弟報仇,曹有何奸計?” 孔明道:“聽說孫權将雲長的首級獻與曹操,曹操卻以王候之禮厚葬。

    主公知孫、曹各自意圖嗎?” 劉備道:“此乃孫權以二弟人頭向曹賊示好,曹賊則以厚葬二弟來向世人示他之仁慈罷了!有什麼不軌意圖?” 孔明道:“不然,孫權欲以此向主公示意,殺害關羽的主謀是曹操,卻令主公遷怒曹操,東吳好收嫁禍這功,曹操加以厚葬,則以此向主公示意,是東吳欲嫁禍于他,令主公發兵攻曹。

    ” 劉備道:“就算如何,卻又如何,我集中兵力,先攻打孫權,再滅曹操。

    ” 孔明凜然說道:“不可!若然如此,則蜀川危矣!如今吳欲令我攻曹,魏欲令我攻孫,彼此各懷詭計,以圖坐山觀鬥,從中取利。

    我軍無論攻曹或攻孫,均非上乘之策呀。

    ” 劉備道:“那如何方為上佳之策?” 孔明道:“目下荊州已夫,我的兩路奇兵态勢已失一路,唯有等待吳、魏不和,再乘勢而攻,方可克敵制勝。

    ” 劉備一聽,不由生氣道:“若要等待吳、魏不和,那二弟之仇,何日可報……我與東吳,誓不同處一日一月也。

    ” 孔明默然不語,正尋思如何觀服劉備,不以小義為忿,而以大局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