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曹劉對決

關燈
孔明沉吟思忖,向劉備仔細分析了目下曹操、孫權、蜀川三方面的形勢,然後斷然說道:“蜀川未穩,暫時不宜東進漢中,而曹操此番西征,僅率軍三十萬,而留下二十萬大軍,及大将張遼、副将李典、樂進等鎮守合肥,其用意是防備孫權趁機進攻他的後方大本營也,此乃曹操的緻命弱點。

    同時,孫權三番數次進攻合肥均無功而退,是他一大心病,必欲取之而後快,此亦為孫權的一大弱點也。

    我們隻須善加利用曹、孫二者之間的弱點,便可保蜀川安穩矣。

    ” 劉備一聽,又忙道:“軍師如何利用曹、孫兩家的弱點呢?” 孔明從容微笑道:“主公可差遣一能言善辯之士,赴江東鼓勵孫權進攻合肥,曹操知後方有危,必不敢久留漢中,而迅速回防,他的大軍南回,蜀川軍民,自然人心安穩。

    ” 劉備大喜道:“軍師妙計,果然鬼神莫測!但未知該派誰出使東吳呢?” 原荊州舊臣伊籍自告奮勇道:“我願赴江東一行。

    ” 孔明欣然道:“伊籍世居荊州,與孫權相熟,甚好說話,乃最佳人選也。

    ” 于是當即決定,派伊籍出使東吳,實行孔明的借力打力抗曹計謀。

     伊籍從蜀川成都出發,走水路先到荊州,與關雲長見了面,告知入東吳之事。

    然後便乘船直駛江東柴桑而來。

     伊籍抵達柴桑,帶備禮物;前去拜見孫權。

     孫權召見伊籍,伊籍當下趁機發揮他的辯才,雄論一番,令孫權心動。

     孫權召朝中文武商議。

    首席大臣張昭道:“此乃劉備恐曹操攻占漢中後,趁機西伐益州,鼓動東吳起兵,進攻合肥,以拖曹操的後腿埃”孫權道:“那我便拒絕劉備所請便是。

    ” 魯肅卻道:“不然,趁曹操留在漢中,其兵力分散之機,攻取合肥,亦不失為上策。

    ” 魯肅此議,正合孫權的心思,因為他三番數次親自進攻合肥,每次均無功而退,心中早就憋了一肚子悶氣,此時眼見有此良機,又怎會放過? 于是孫權留魯肅鎮守江東,自己親率大軍,由呂蒙、甘甯、淩統為先鋒,孫權統周泰、陳武、董襲、徐盛諸将為中軍,蔣欽、潘璋為後軍,浩浩蕩蕩,向北面的合肥進發。

     行軍途中,呂蒙接到前線報告,立刻飛馳中軍,向孫權道:“接皖城探子報訊,曹操令太守朱光屯兵于皖城,開墾農田,種糧食輸送合肥。

    因此先攻皖誠,可斷合肥的糧草。

    合肥守軍缺糧,則不攻自破。

    ” 孫權欣然依從呂蒙之計。

    不一日,呂蒙、甘甯、淩統的前鋒,已逼近皖城。

     皖城守将朱光,聞孫權攻犯,一面派人飛赴合肥,向合肥守将張遼求救;一面下令固穩城池,堅守不出。

     不久孫權的中軍亦到,他親自到皖城下視察。

    朱光見孫權親臨城下,下令放箭,箭如雨下,射中孫權的麾蓋。

     孫權隻好回寨,召諸将道:“皖城将堅守不出,如何攻取?” 董襲道:“可先築土山,然後進攻。

    ” 徐盛道:“宜多造雲梯,架設虹橋,居高臨下攻之。

    ” 呂蒙卻不以為然的說:“二位所議之法,皆大費時日;若合肥張遼援軍趕到,便極難攻取了!我軍初到,士氣正旺,宜趁此銳氣,奮力攻城,明日勢須将皖城攻齲”孫權大喜道:“呂将軍勇氣可嘉,我決依此計而行,明日一早便進攻皖城。

    ” 第二天天未亮,三軍便飲餐一頓,然後即向皖城發起進攻。

    兵士用擂木撞城門,又架起雲梯,搶登城牆。

    城上曹軍箭如雨下,攻城兵士死傷無數。

     甘甯見狀,手執鐵鍊,冒箭雨攀梯而上。

    城上皖城太守朱光,下令弓箭手向甘甯猛射,甘甯舞動鐵鍊、盾牌,擋開箭矢,拼死攀越城頭,鐵鍊猛揮,擊倒朱光,曹軍大駭,紛紛投降。

     不到半日,孫權軍便已攻陷皖城,此時,前來救援的張遼及二萬大軍,尚在半路行進。

    探子飛報,皖城已失,張遼大驚,不敢再進,火速退回合肥去了。

     孫權大賞三軍,特别重賞呂蒙和甘甯,前鋒将淩統與甘甯有殺父之仇,心中十分忌恨,但當着孫權和呂蒙的面前,又不敢輕舉妄動,隻好懷恨在心。

     第二天,孫權又下令大軍向合肥推進。

    很快,孫權軍便逼近合肥了。

     張遼因皖城已失,糧草供應基地被斷,回到合肥後一直悶悶不樂。

     不久探馬報說,孫權大軍已逼近合肥,張遼連忙召副将李典、樂進商議。

     樂進與李典相交甚厚,便問張遼道:“将軍打算如何退敵呢?” 張遼道:“主公遠征在外,吳軍以為必破我軍,為振奮軍心,宜發兵出城,奮力迎戰,挫折吳軍銳氣,然後合肥可固守。

    ” 李典本與張遼不和,聞言默不作聲。

    樂進見狀便道:“敵衆我寡,出戰兇險,不如堅守不出。

    ” 張遼不悅,慨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