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白兔龍氣

關燈
城投降。

    劉備親自迎接劉璋,又與劉璋握手流淚道:“賢弟,并非劉備不仁不義,委實是大勢使然,不得不如此也。

    ”劉璋痛哭無言。

     劉備進城後,尚不忍放逐劉璋。

    孔明道:“既然大勢如此,主公不可再猶豫;益州不可容二主,可将劉璋送去荊州。

     讓其安享晚年。

    ”見劉備仍有猶豫,孔明又續道:“劉璋之所以失基業,乃因性太懦弱,主公不取,亦必落入他人之手,主公既已得之,若執着于婦人之仁,恐怕難長保益州矣。

    ” 劉備這才依從孔明的安排,授劉璋以振威将軍的官号。

     将他的家室,一道遷往荊州南郡居停。

     劉備自居益州牧,任益州的最高行政長官,又封法正為蜀郡太守,一班蜀川降将,皆重加委用。

     更封關雲長為蕩寇軍漢壽亭侯、張飛為征遠将軍新亭侯、趙子龍為鎮遠将軍、黃忠為征西将軍、魏延為揚武将軍、馬超為平西将軍。

    以及孫乾、簡雍、糜竺、糜芳、劉封、關平周倉、廖化、馬良、馬谡(馬良幼弟)等一班荊州舊臣,均重加封賞。

     一面又開倉赈濟百姓,益州百姓軍民大悅,人心很快便安定下來了。

     劉備念及諸官将大功,打算将成都有名的田宅,封賞給諸有功官将。

     孔明是軍師身分,趙子龍是劉備的屬将,二人對劉備的決定深感不妥,但又不便當面勸谏,便通過雕雪、司馬芝二女,以客卿的身分,向劉備進言道:“益州百姓,屢遭兵戰之禍,田宅十室九空,将軍宜将空餘田宅,分還百姓,令人民安居樂業,則民心安定,益州可保長久也。

    ” 劉備一聽,微一沉吟,即知此乃孔明和趙子龍之意,他不由欣然笑道:“兩位姑娘所言甚是,我當遵而行之!且請回去轉告兩位姑娘的知己,說我所思有欠妥之處,多謝兩位姑娘的知己提醒。

    ” 雕雪、司馬芝回去告知孔明和趙子龍,欣喜笑道:“劉皇叔知我等是代表你去勸谏,他竟然立刻便打消原意,欣然接納,劉皇叔如此聽言納谏,他的基業必可得長久了。

    ” 孔明未及答話,趙子龍已略帶迷惑說道:“當日在荊州南郡觀天台上,義兄不是判斷,主公正受東吳孫權的赤龍氣克煞麼?為甚主公還能取益州,得成大業呢?” 孔明微一沉吟,道:“據我所知,東吳孫氏的赤龍煞氣,部分已落在龐師弟的身上,他因此而有落鳳坡之難,如今赤龍煞氣已消其半,威力大減,主公的白兔龍氣雖然稍弱,但亦足以抵禦,因此終可大業初成也。

    ” 雕雪見孔明興緻勃勃,便趁機問道:“如今劉皇叔已取益州,又據有荊州五郡,西面全境,連成一體,大有北取曹操,東克孫權,一統天下之勢,孔明師哥以為,劉皇叔是否有天子平定天下之運勢呢?” 孔明一聽,微笑道:“目下三王鼎立之天機大勢仍在演行,并未最終确立,其中尚有奧妙變數,我又怎可推論斷言三王鼎立之後,天下一統的天機演進?一切尚言之過早也。

    ” 雕雪又問道:“為甚到目下之勢,三王鼎立尚未最終确立呢?” 孔明微一沉吟,即斷然說道:“北面曹操,東面孫權,其王者之勢早已确定,等閑不可撼搖矣。

    但如今主公初克益州,局勢未定,民心未穩,須艱苦經營,才能穩固。

    而益州北面乃張魯的漢中之地,與曹操為鄰,曹操必窺伺漢中,若漢中落入曹操手中,則益州便有大軍壓境之危矣。

    再者東吳對荊州必欲得之而後快,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分謀奪的機會,若荊州落人東吳之手,則益州東部立刻便将落入東吳大軍環伺之下。

     危機重重。

    主公有此三大隐患,他的王者大業因此遠未确定。

    而三王鼎立大機大勢缺一不可,又怎可判斷為最終确立呢?” 趙子龍接口道:“那義兄以為,我等該如何自處?” 孔明慨然的道:“我師龐德公當日已有判斷,我等四人,均乃三王鼎立天機奇格中人,既然如此,那我等便唯有順此大勢而動,先行導引三王鼎立天機大勢确立吧。

    ” 孔明深知若欲令三王鼎立的天機大勢能夠确立,須先匡扶劉備成其王者基業。

    為此,他作了一番精密的部署。

     首先是盡量穩定荊州的局勢,而關鍵人物是鎮守荊州的關雲長。

    為了穩住關雲長鎮守荊州的決心,孔明破例勸劉備重賞關雲長。

     劉備十分贊同孔明的見解,當即從益州的庫房中,撥出黃金五百斤,白銀一千斤,錢币五千萬,蜀錦一千匹,派人送去荊州,贈與關雲長。

     同時,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