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江東王氣

關燈
雖然如此,但孔明仍不敢有絲毫大意,他肅然的對趙子龍道:“此行江東,乃為大局謀策,因此隻宜智取,不可力敵,否則若傷了兩家和氣,江東結親的意義便失去了!為助你此行,我有錦囊三封,便依次拆視,依計而行。

    ” 趙子龍對孔明這位義兄十分欽佩,因此一聽便毫不猶豫,決然說道:“是!子龍謹遵密計行事。

    ” 孔明将三個錦囊,交趙子龍貼身藏好。

    趙子龍、司馬芝二人向孔明拜辭,出去準備去了。

     孔明又事先派人赴東吳,納了禮聘,一切依據迎娶王親的禮節,一絲不苟。

    孔明不給周瑜攫住任何一點話柄。

     第三天的上午,時值寒冬十月,劉備由趙子龍、司馬芝二人率五百精兵護送,分乘十艘快船,離了荊州南郡,一路向江東都會柴桑進發。

     沿途隻見山川水秀,長江兩岸風光如畫,不過,劉備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根本無心欣賞沿岸的山川水秀,倒是與劉備同船的司馬芝不時向趙子龍格格笑語,快樂得猶如脫籠飛空的雲雀。

     怏船抵達東吳都城柴桑,泊岸入城。

     趙子龍向劉備悄聲道:“軍師吩咐,船泊柴桑岸,便啟拆第一封錦囊。

    ”劉備也不知孔明有甚好計保護他的安全,便道:“如此,子龍且拆錦囊看看。

    ” 趙子龍摸出第一封錦囊,仔細看了,便向劉備笑道:“主公放心,軍師原來已有萬全之策也……這第一封錦囊的妙計,原來叫‘欲蓋彌彰’呢……”當下趙子龍依計而行,首先下令五百随行兵土,一路入柴桑城置辦結親物品去了。

    沿途吸引了大批東吳百姓,人人皆知劉皇叔已入東吳迎親來了,柴桑城中哄哄動動,登時熱鬧起來。

     趙子龍這一面卻護送劉備,先去拜見孫權之兄孫策的嶽丈喬國老,喬國老即江東著名美女大小二喬的生父,大喬下嫁孫策,二喬下嫁周瑜。

    孫策雖已逝去,但孫權視兄如父,對喬國老依然十分尊敬。

     劉備由趙子龍、司馬芝護送,随從牽羊擔酒,前去喬府,拜見喬國老,告知由東吳派人作媒,前來迎娶孫權之妹。

    喬國老見劉備一表人材,又懂得尊賢敬老,心中十分欣喜,答應代劉備先去轉拜劉備的未來嶽母——吳國太。

     此時,柴桑城中一片哄動。

    連孫權亦接報,劉備已抵柴桑迎親來了。

     孫權接報,不由暗吃一驚,他原來打算此事悄悄而行,隻要将劉備誘來柴桑,扣作人質,荊州五郡也就如囊中之物,探手而取了,不料劉備剛到,便如此哄動,人人皆知劉備迎娶他的妹妹。

    孫權心道:不知是誰洩漏出去。

     但孫權意料不到,劉備竟搶先前去拜見喬國老。

    喬國老與吳國大有姻親之好,又知劉備迎娶的正是吳國大最鐘愛的女兒,哪有不立刻前去向吳國太報喜? 喬國老人宮見吳國太,見面便向吳國太賀喜道:“恭喜國太。

    ” 吳國太雖年已六十高齡,但身子仍十分健朗,她一聽便奇怪的說:“老身何喜之有?” 喬國老道:“令千金已許配劉皇叔玄德為妻,如今那劉玄德已駕臨柴桑親自迎娶,國大力何尚要隐瞞?” 吳國太奇道:“老身委實并不知情……待我先打探清楚再說。

    ” 于是吳國太讓喬國老先在宮中歇息,她一面差人請兒子孫權入後宮見她,一面又急派下人到外面探聽虛實。

     孫權未到,出外打聽的人卻已先行回報吳國太,說:“禀國太,果有此事,劉皇叔己在城中館驿安歇,五百軍士亦披紅挂綠,在城外買豬羊果品,準備辦喜事呢!城中人人皆知,劉皇叔迎娶的是吳侯之妹,國太的千金埃”吳國太一聽,不由又氣又惱。

     稍後,孫權已來到後宮,他被吳國太相召,心知不妙,欲召周瑜、魯肅前來問計,不料等了好一會,兩人均毫無影蹤。

     孫權心性至孝,恐母親嗔怒,無奈隻好先入後宮見母。

     吳國太一見孫權,二話不說,先就捶胸頓足的大哭起來。

     孫權心中又驚又不安,但仍佯作無事的問道:“母親為甚如此傷痛?” 吳國太恨恨說道:“你這不孝之子!當日你兄長臨危之晚吩咐你什麼了!你兄長為你打下江山基業,你卻如此逆母……”說時又大哭不上。

     孫權驚道:“母親有怪責權兒之處,隻管明說,切勿自傷貴體。

    ” 吳國太氣道:“為母死了豈非更好……也便由得你大逆不道啦。

    ” 孫權慌道:“母親言重了!孩兒不敢。

    ” 吳國太道:“你如何不敢!你若不敢,為甚劉玄德前來東吳聘我女為妻,滿城人皆知,獨老身被欺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