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六合神劍

關燈
面對如此嚴峻的演變關鍵,身為天機門嫡傳弟子的諸葛孔明,卻可以從容對應。

     孔明的戰略便是“拖”,而“拖”字戰略具體戰術是“借”。

     孔明深知,劉備作為當今皇帝的皇叔,又是荊州原主劉表之弟,因此由劉備占據荊州九郡,要比孫權更為名正言順。

     但孫權方面則以赤壁大戰,東吳以損兵馬、費錢糧為理由,要求取得荊州九郡為代價補償,也并非全無道理。

    因此假若強硬拒絕東吳方面的要求,則必令孫權、周瑜等人顔面盡失,動兵攻奪荊州是必然的事。

     在此情勢下,孔明為防止雙方關系的徹底破裂,保住聯吳抗曹的戰略大計,他隻是向東吳據理反斥,待對方無力反駁時,卻又主動忍讓,提出立文書暫借荊州的方法。

    這就顯得通情達理,亦給了東吳的一個大面子。

    因而緩和了雙方的尖銳矛盾,為西征益州争取了極為珍貴的時間。

     孔明在處理荊州争奪的大計上,充分顯示了他高瞻遠矚、洞察天下大勢的雄韬偉略。

     魯肅返回東吳都城柴桑,他也不去見孫權,先赴周瑜府上,他深知周瑜在孫權心目中的分量,隻要取得周瑜的諒解,他在孫權面前便好交代了。

     此時周瑜的箭傷尚未痊愈,聞報魯肅到訪,周瑜與魯肅私交甚厚,又知他為人忠厚,對東吳一片忠心耿耿,倒沒有半點怠慢,吩咐快請,于卧室中帶病與魯肅相見。

     周瑜已知魯肅剛從荊州南郡劉備處回來,他半倚半躺于床上,見了魯肅。

    略客套一句,便立刻問魯肅道:“子敬此行赴南郡,劉備可肯立刻交還荊州五郡?” 魯肅微歎口氣,無奈把赴南郡與劉備、孔明見面的情形說了,末了道:“劉備新喪夫人,十分傷心,我隻好改日再前去據理力争,務要劉備交還荊州,望都督鑒察。

    ” 周瑜一聽,便恨恨說道:“子敬乃忠厚之人,可惜卻又中了諸葛孔明借喪拖延的奸計也,我決起兵與劉備、諸葛亮決一雌雄,奪加荊州,望子敬助我。

    ” 魯肅一聽,不由吃了一驚,因為他最擔心的事眼見要發生了,于是忙道:“此事決計不可魯莽,目下曹操雖然已退縮北方,但極欲報赤壁慘敗之仇,又極欲重奪荊州,所懼者乃東吳與劉備聯盟也。

    若孫、劉二家互相吞并仇殺,必兩敗俱傷,屆時曹操乘虛而入,江東勢危矣,再說劉備昔日與曹操交厚,若他被逼急了,說不定向曹操獻了城池,一同攻打東吳,都督以為東吳可以抵擋嗎?” 周瑜一聽,臉色不由驟變,因為魯肅所說的後果十分嚴重,單是曹、劉一方,東吳尚可抗衡,但若加上諸葛亮的計謀,關、張、趙諸将的勇猛,簡直是泰山壓卵,這情景想來也令人膽戰心驚,周瑜雖然恨怒攻心,但也決計不敢冒此之亡國亡家的風險,但他又極不甘心,咬牙恨恨說道:“我們于赤壁戰場厮殺,損兵馬,費錢糧,他卻去火中取栗,奪我荊州,我又怎能忍下這口惡氣也。

    ” 正當周瑜恨恨不已,但又害怕果真出現魯肅所言的曹劉聯盟而導緻東吳滅亡的局面,無奈的又驚又恨之際,忽有都督府親兵進來禀報,說外面有一位報說姓吳名中的東吳人士求見,自稱有揚孫抑劉的妙計相獻。

     周瑜一聽,他正沒好氣之際,不由冷笑道:“這等分明是江湖術士的狂妄口吻,我等身為東吳大都督,手握二十萬雄兵,尚且不敢自稱能揚孫抑劉,他是何人,竟敢如此狂妄?”他正欲下令将那人逐走不見。

     魯肅聽聞,卻心中一動,暗想道:若果真有妙法可以揚孫抑劉,兩家不動幹戈,和平解決荊州紛争,這是目下的上上之策。

    他心中轉念,連忙向周瑜說:“都督且慢!天下奇人異士甚多,或許果有妙法,何不請他進見,當面審察?” 周瑜此時心中亦十分矛盾,并無更好的主意應付荊州之危,見魯肅有此意,便亦順手推舟的應允了。

     不一會,親兵便引進一位作道士打扮的中年男子進來,向周瑜揖拜道:“貧道吳中,拜見周都督。

    ” 周瑜僅略一欠身,便沉聲道:“吳道長,我有傷在身,并無時間虛耗,你若有甚揚孫抑劉的妙法,便請直說吧。

    ” 周瑜的不耐煩,進見的道士吳中,卻不但不反感,反而呵呵笑道:“都督負傷,貧道亦有所聽聞,又知此乃恃勇動武之故也。

    因此才專程趕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