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青龍之鬥

關燈
意地大呼道:“快拿錦袍來。

    ” 就在此時,紅袍隊中,曹休的叔父曹洪飛馬而出,厲聲喝道:“此袍乃我侄先得,你敢争奪麼?且看我為你兩人解箭吧。

    ”說時曳滿一箭射去,不但正中紅心,更将曹休和文聘的紅心中箭震落地上,衆人更大聲喝采,歡聲雷動。

     曹洪正要上前取錦袍,綠袍隊中一将驟奔出,正是大将張邵,隻見張郃舞弓大叫道:“你三人射法,平平無奇,且看我如何射法。

    ” 語音未落,張郃身子一翻,從馬背上倒轉身去,一箭早已射出,穩穩地插落紅心之中,由于他是翻身背射,其難度顯然又超過了先射的三将。

    張郃因而大笑道:“這錦袍該是我囊中之物了吧。

    ” 張郃正洋洋自得之際,曹氏宗族紅袍隊中,又有一員大将飛馳而出,正是曹操的族弟夏侯淵,隻見夏侯淵以曹氏宗族的口氣大叫道:“你翻身背射,花巧之技而已,有甚稀奇? 且看我族中人,一箭射你紅心中。

    ” 夏侯淵說罷,彎弓搭箭,奮力一箭射去,恰好插落四箭之中央,果然是紅心中的紅心,霎間場上歡呼聲如雷,金鼓齊鳴,響徹台上台下,夏侯淵勒馬按弓,大笑道:“按箭法而論,錦袍當屬我曹氏宗族人了吧。

    ” 夏侯淵十分自負,卻激怒了一位猛将,隻見綠袍隊中的徐晃驟馬馳出,大叫道:“留下錦袍給我。

    ” 夏侯淵自恃是曹操的族弟,又立下戰功無數,并不把徐晃放在眼内,一聽不由冷笑道:“我已一箭中紅心之紅心,你尚有何妙射之法,敢與我争奪?” 徐晃見夏侯淵目中無人,心中亦不由大怒,他大喝一聲:“你射紅心,有甚稀奇,看我箭取錦袍。

    ”徐晃在馬上疾馳,奔馳中猛射一箭,向挂着錦袍的柳枝射去。

    柳枝應箭而斷,錦袍掉落。

    徐晃馳馬而過,伸手接住錦袍,得意地披于身上,他縱馬上前,到銅雀台下,向台上的曹操鞠身道:“多謝丞相錦袍。

    ” 曹操素喜徐晃的神勇,見狀不由贊道:“真虎将也。

    ” 徐晃正欲奔回隊中,綠袍隊中早已馳出一将,竟是曹操的心腹愛将許褚,許褚大叫道:“你從柳枝取袍,看我從你身上奪袍。

    ” 說時,許褚驟馬上前,伸手便扯徐晃身披的錦袍。

    徐晃大怒,舞弓抽打許諸。

    許褚揪住弓,奮起神力,猛地一拖,竟将徐晃扯離鞍橋。

    徐晃又驚又怒,翻身下馬,許褚不舍,亦下馬撲上,揪住徐晃便打,兩人纏住,厮鬥起來,十分激烈。

     曹操見狀,連忙喝令衆将上前,将二人分開,但錦袍已被撕得粉碎了。

     曹操下令,将徐晃、許褚召上銅雀台。

    徐晃睜眉怒目,恨恨不已;許褚咬牙切齒,兇光閃閃,兩人均有再拼死相鬥的打算。

     曹操見狀,下令将有份射箭的将軍不分紅袍、綠袍召上台來。

     曹操向衆将慰道:“公等皆我愛将,同為我效忠,我欲觀公等之勇而已,又豈惜區區一襲戰袍?”他下令每人均賜贈一件錦袍。

     衆将向曹操拜謝,皆感激他的慷慨善用。

     荀攸在旁見了,這才暗松口氣,暗想道:主公原來是藉此射箭奪袍之計,挑動諸将的争相獻忠勇;同時又欲借銅雀台之會,一洗赤壁慘敗的頹氣,主公此舉可謂一箭雙雕,妙之極了。

    荀攸心中不由為曹操心計喝采。

     果然曹操又吩咐于台上賜座,令諸将依序而坐,再擺上盛宴,奏響鼓樂,文武百官開懷暢飲,歡聲雷動。

     剛才是武将及曹氏宗族向曹操表忠示勇,已從武力方面向滿朝百官示威,起了極大的震懾及激勵作用,苟攸預料,曹操接下一步必定是轉向文官的宣揚。

     果然曹操向台上的文官笑道:“武将既以騎射盡顯威勇,公等飽學之士,今日登此高台,何不進上文章,以記頌此一時之慶?” 文官中,早有王朗、王粲、陳琳等人,紛紛進獻詩文,均是向曹操歌功頌德,極盡奉迎之意,其中更有向對照言,說他已得天命,當有“王天下、登大典”之意。

     曹操閱看文官進獻的詩文,臉上神色閃爍不定,心中不由憶起在谯郡祖墓前所遇到的異兆……他一切均可懷疑,但幼子曹舒的夭折,卻是千真萬确的慘事。

    這豈不就印證了祖靈預判的血煞禍延子孫的兇兆嗎?那祖靈斷言自己絕無王者之貴,顯然絕非虛無之言也!曹操心中不由驚異道:若非舒兒作了我之替身夭折,我曹操隻怕早已一命嗚呼,成了關羽的刀下鬼矣! 曹操心中驚詫不已,他思前想後,終長歎一聲,向在座的文武百官、曹氏宗族中人,感慨說道:“公等言辭,我豈敢自居?想我本愚陋之人,後值天下大亂,朝廷召任為點軍校尉,讨伐逆賊,才不得不挺身而出。

    我讨董卓、剿黃巾、除袁術、破呂布、滅袁紹、定劉表,天下才得暫時平定。

    我已貴為丞相,人臣之貴已極,豈敢再奢望乎?我但願死後碑上題‘漢故征西将軍曹侯墓’,平生之願足矣。

    ” 曹操說到此處,故意一頓,審察座中文武百官臉上的神色。

    但見文武百官皆默然不語,似各懷疑惑。

     曹操心中一聲冷笑,續道:“朝中之人,或許見我權傾天下,遂妄生忖度,疑我有野心異志,欲據天下,此大謬之思也!若國家缺我一人,居中坐鎮,天下已不知有多少人稱帝,多少人稱王矣!因此我恐怕一旦自解兵權,即生命難存,而我若一死,則國家必傾危矣。

    因此我唯有不慕虛名而驅實禍,望公等明我心志也。

    ”銅雀台上,滿朝文武百官,聽罷曹操的一番表白,均起立頌揚道:“丞相之德,雖周公亦不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