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青龍之鬥

關燈
老人又歎了口氣,沉默不語,似在思忖。

    好一會,才又道:“哎,你積下之血煞太深,已勢無可挽矣,不但你的血脈必有一人夭折,日後必定尚禍延三代子孫也,其中這兇險,決非你所能預料也。

    ” 曹操心中暗道:我早年初娶丁夫人,無子;妾劉氏生子昂,亦已早逝;繼室卞氏,連生丕、彰、植、熊、舒等五子,若我的血煞将禍延子脈,此五人之中,到底降于誰之身上?又暗道:“五子之中,我喜三子曹植才華出衆,但太子曹丕卻較忠厚,這血煞之災不是落在丕兒、植兒身上吧?但事實玄虛,也未足信也。

    ” 曹操心中念電轉,便又追問道:“我既積下如此可怕血煞,且又将禍延子孫,那先祖所言夏侯一脈有王者之貴,卻又如何演進呢?” 老人一聽,呵呵笑道:“夏侯一脈得有盤龍地脈的蔭佑,果然有五十年的王者之貴。

    但有兩點你須牢記,其一,你雖屬夏侯血脈,但因你的血煞沖擊,你的本命絕無王者之貴;其二是王者之貴雖然必應驗于你的子脈,但同時你的血煞亦必禍延子孫三代,其中必多殺戮。

    你知道麼?” 曹操心中惴惴不安,更半信半疑,但老人的确是他的先祖父夏侯海,他也不敢貿然反駁。

    曹操沉吟良久,方道:“多謝先祖賜示,但三分天命,七分人謀,我絕不因天命而廢我一統天下之雄心大志,望祖宗在天之靈,諒察我的心志也。

    ”說罷曹操又向褐布褐衣老人拜了三拜。

     曹操拜畢,再擡起頭來,眼前那褐布褐衣老人已然不見了,他不由吃一驚,猛地醒來,才知剛才是倚碑而作的南柯一夢,但夢中的一切,所見所聞,卻十分清晰,曆曆在目。

     他一躍而起,将在百丈外的許褚召來,下令下山返回許都。

    一路上,曹操沉吟不語,心事重重,許褚在他身邊小心保衛,不敢開口相詢。

     曹操悄悄的返回許都,又靜靜的回到他的丞相府,曹操的谯郡祭祖之行,神不知鬼不覺,滿朝文武,除了謀臣荀攸和許褚,誰也不知。

    而就算是護送曹操上谯郡盤龍山的許諸,也半點不知曹操拜祖時發生了什麼怪事。

     不料就在曹操返回許都的第三天傍晚,他的幼子曹舒年僅十五歲,竟在打獵摔下馬,立刻便猝逝而去。

     此事對曹操震撼之大,出乎滿朝文武大臣的意料之外,就連力勸曹操返鄉拜祖的心腹謀臣荀攸亦大感驚疑。

     曹操親到曹舒的亡靈前撫棺痛悼,哀痛之情猶勝他當日喪父,曹舒亡靈尚未下葬,曹操又親自向司空邴原求請,讓邴原早逝之女,與曹舒合葬。

     辦畢喪事,荀攸原來預料赤壁慘敗的曹操因舊恨未消,新痛又來,對他的打擊必定十分沉重,他甚至擔心他從此一厥不振,正欲赴丞相府設法開導。

     不料就在第二天,曹操便忽然下令,于漳水河畔新築的銅雀台,大宴朝中文武。

    曹操此舉連荀攸亦摸不着頭腦,估料不到曹操到底弄甚玄虛。

     荀攸連忙赴漳河畔,他但見中央一座高台,名銅雀台,左邊一座名玉龍台,右邊一座金鳳台,各高十丈,上橫一道大橋相連,台周千門萬戶,一派金碧輝煌。

    荀攸見了,心中不由暗道:此銅雀台乃主公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親自負責督建,目的為主公晚年的娛樂。

    如今銅雀台上大宴文武群臣,難道主公真的已萌晚年退隐、享樂自娛的念頭麼?若然如此,面對赤壁大勝,正在迅速崛起的孫、劉家族大勢力,則我方勢危矣。

     荀攸越想越心驚,他打定主意,待曹操返許都後,他無論如何要去拜見曹操,與他詳細剖析目下的危機。

     此時卻見曹操頭戴嵌寶金冠,身穿綠色錦袍,腰纏玉帶,腳踏鑲珠高履,雍容華貴,十分威儀。

    文武百官,則侍立台下,向台上高坐的曹操拜見歡呼。

     曹操呵呵大笑,向台下傳令道:“衆侍衛聽令,将我得自西川紅錦戰袍挂于垂楊枝上。

    下面立一箭靶,衆将士有能射中紅心者即賜贈錦袍。

    射不中者罰飲水一杯,射箭之人,不得近于百步内。

    ” 侍者領令,下台布置去了,不一會,台下的垂楊枝上便挂出了一件十分華貴的紅色錦羅戰袍。

    戰袍下面立一箭靶,供百步外之人勁射。

     曹操微一沉吟,忽然又下令道:“衆武将又分為兩隊,我曹氏宗族者穿紅色戰袍,其餘将領穿綠,各帶雕弓長箭,準備演射。

    ” 曹操一聲令下,台下的武将立刻分作兩隊,一隊是穿紅色的曹氏家族,包括夏侯氏諸将,另一隊則是非曹氏宗族的穿綠色。

     荀攸此時心中更感驚疑,暗想道:曹操互來用人不分親疏宗族,但有才能者即加重用,為甚今日卻将衆武将分成親疏兩隊呢?這豈非人為制造衆武将的心病矛盾麼?但他尚未能摸透曹操的心思,因此也不敢貿然出言谏勸。

     就在此時,曹族紅袍隊中已搶先馳出一位少年将軍,穿紅色戰袍,坐騎快馬飛馳而來,在箭靶前來回奔馳三次,再挽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紅心,衆人看時,正是曹氏家族紅袍隊中的少年将軍曹休。

     曹休是曹操堂弟曹仁的長子,亦即曹氏宗族中嫡親子侄。

    因此曹操一見,便大喜贊道:“他是我家中的千裡駒啊! 來人,将錦袍取下,贈予曹休賢侄。

    ” 此時,非曹氏宗族的綠袍将隊中,一騎驟馳而出,大叫道:“丞相錦袍,該讓我們外姓人先取,如此方不顯丞相偏私。

    ”此人正是大将文聘。

     曹操卻也并不拒絕,欣然同意讓文聘試射。

     隻見文聘張弓搭箭,猛地一箭射去,亦正中紅心,衆人喝采,金鼓齊鳴。

    文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