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者之光
關燈
小
中
大
有定論,不必多言,明日再商議吧。
” 呂蒙等人告辭離去,周瑜臉上神色不定,嘿嘿冷笑連聲,也不知他心中到底有甚主意。
又過了一會,魯肅迎請的孔明到來了。
周瑜素聞孔明的大名,他并不以都督的身份自居,親自出門口,将孔明迎了進内,又請孔明坐下獻茶,招待甚為熱誠。
魯肅見周瑜一派從容,并無商議目下緊急軍情之意,心中不由大急,連忙道:“都督啊,目下并非叙禮客氣之時也! 如今曹操大軍壓境,是和是戰,主公未能決策,十分危險!主公正等都督回來,以助他決斷啊!都督的意思到底如何呢?” 魯肅以忠直著稱東吳,他說時焦急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感動。
不料周瑜斜敝一眼孔明,見他形色一派從容鎮定,心中便不由一聲冷笑,故意不望孔明,目注魯肅,沉聲道:“曹操以天子之名,挾制諸侯,他大軍到處,諸侯豈能抗拒?而且曹操兵威百萬雄極浩極,怎能抵抗?因此我以為江東戰敗必敗,降則可保平安也。
我主意已決,明日往見主公,便勸主公派出使者赴曹營,表受降之意。
” 魯肅見周瑜意态甚為決絕,心中不由如遭電極,驚愕的急道:“公瑾怎可出此言?江東基業,已曆三世,豈可一日之間棄讓于人?先主孫公曾有遺言,外事付托于将軍你,全仗将軍保全國家,以作泰山般的依靠,怎可附和懦夫弱士之議呢?” 周瑜卻無動于衷,續道:“江東之地,生靈無數,若遭兵革之禍,必歸咎于我,因此決計請降。
” 魯肅忙道:“不然!以将軍的英雄氣概,江東的險固,曹操陷東吳之意,未必如願也。
” 周瑜、魯肅二人激烈争辯,孔明卻靜坐一旁,并不插嘴。
隻在微微冷笑。
周瑜一見,忍不住道:“先生為甚如此好笑?” 孔明道:“我不笑别人,隻笑子敬不識時務也。
” 魯肅一聽,不由奇道:“我又如何不識時務了?” 孔明道:“我以為,周公瑾欲降曹操,他的見解甚為合理。
” 周瑜笑道:“孔明乃識時務之人,因此與我的心意不謀而合。
” 魯肅不由又驚又怒,急道:“孔明!你這是怎的了?為甚妄作大謬之論啊?” 孔明微笑道:“子敬知道麼?曹操極善用兵,天下誰敢與其争鋒?一向以來,隻有呂布、袁紹、袁術、劉表之輩,敢與他争雌雄。
如今這數人皆被曹操消滅,天下再無人敢櫻其鋒了!而唯獨劉玄德不識時務,敢與之争鋒而已。
如今身處江夏,勢孤力弱,存亡未蔔,尚敢孤身相抗,是故不識時務之極! 而設若孫将軍決意降曹,則上可保富貴,下可保妻女,至于國家基業,存亡與否,大可付諸天命,有何足借。
” 魯肅一聽,不由大怒道:“孔明!你亦教我主屈膝受辱于國賊曹操麼?” 孔明無動于衷,又微微一笑,道:“不過,我尚有一計,不須勞師動衆,擔酒獻印,親自渡江,隻須派一輕舟,将兩人送到曹營,曹操若得兩人,百萬雄師,必卸甲卷旗而去矣。
” 魯肅忠直,一聽便氣得說不出話來,周瑜卻不動聲息,微笑道:“先生以為,用哪二人,可退曹軍?” 孔明微笑道:“此兩人于江東而言,猶如巨樹上的一片葉子,有何足惜?但曹操得到,卻必大喜而退後矣。
” 周瑜表面雖然不動聲息,但心中已更感好奇,他不由又問道:“這兩人到底是誰呢?” 孔明微笑道:“公瑾可知?曹操近日于江陵喜得銅雀,其次子曹植,勸曹操築銅雀台,上置金屋,内藏美女之事?而曹操性極好色,聞言即發誓道:“聽說江東喬公有二女,豔絕天下;因此我一願掃平天下,以成帝業;二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藏之于金屋,以娛我晚年,則雖死亦無憾了。
”據此觀之,曹操今率百萬雄師,虎視江南,其實亦僅為此二女而已。
公瑾何不去尋訪喬公,以千金買此二女,派人送去給曹操。
曹操得此二女,必稱心滿意,亦必立刻班師退兵。
此乃越國範蠡獻西施保國之計,公瑾何不速速施行呢?” 周瑜目中精光暴熾,但卻仍然按捺得住,沉聲道:“曹操欲得二女,有何憑證?” 孔明微微一笑,毫不遲疑,便朗聲道:“聽說曹植為其父作‘銅雀台賦’,詞中有雲:立雙台于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這不是極好的明證麼?” 周瑜至此,再也按捺不住,忽地一躍而起,向北面戟指罵道:“曹操老賊!欺我太甚。
” 孔明見狀,連忙勸道:“公瑾息怒!昔日漢先祖為平息單于犯境,曾以昭君和番,終得和平,公瑾又何必為民間二女而惜呢?” 周瑜咬牙道:“你有所不知,大喬乃我先主孫伯符之夫人,小喬乃我的妻子埃”孔有一聽,連忙惶恐的打躬作揖道:“孔明實不知情,胡言亂語,該死。
” 周瑜餘恨未息,道:“我與曹操老賊誓不兩言。
” 孔明又忙道:“此事尚須三思而行,免生後悔。
” 周瑜此時才長歎一聲,慨然道:“我受伯符所重托,誓保江東社稷,又豈有屈身降曹之理?剛才所言,不過是相試而已。
我自鄱陽湖練兵,便有北伐曹操之心,就算刀斧加身,亦難移我的大志也!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以共破曹賊。
” 孔明此時亦肅然道:“
” 呂蒙等人告辭離去,周瑜臉上神色不定,嘿嘿冷笑連聲,也不知他心中到底有甚主意。
又過了一會,魯肅迎請的孔明到來了。
周瑜素聞孔明的大名,他并不以都督的身份自居,親自出門口,将孔明迎了進内,又請孔明坐下獻茶,招待甚為熱誠。
魯肅見周瑜一派從容,并無商議目下緊急軍情之意,心中不由大急,連忙道:“都督啊,目下并非叙禮客氣之時也! 如今曹操大軍壓境,是和是戰,主公未能決策,十分危險!主公正等都督回來,以助他決斷啊!都督的意思到底如何呢?” 魯肅以忠直著稱東吳,他說時焦急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感動。
不料周瑜斜敝一眼孔明,見他形色一派從容鎮定,心中便不由一聲冷笑,故意不望孔明,目注魯肅,沉聲道:“曹操以天子之名,挾制諸侯,他大軍到處,諸侯豈能抗拒?而且曹操兵威百萬雄極浩極,怎能抵抗?因此我以為江東戰敗必敗,降則可保平安也。
我主意已決,明日往見主公,便勸主公派出使者赴曹營,表受降之意。
” 魯肅見周瑜意态甚為決絕,心中不由如遭電極,驚愕的急道:“公瑾怎可出此言?江東基業,已曆三世,豈可一日之間棄讓于人?先主孫公曾有遺言,外事付托于将軍你,全仗将軍保全國家,以作泰山般的依靠,怎可附和懦夫弱士之議呢?” 周瑜卻無動于衷,續道:“江東之地,生靈無數,若遭兵革之禍,必歸咎于我,因此決計請降。
” 魯肅忙道:“不然!以将軍的英雄氣概,江東的險固,曹操陷東吳之意,未必如願也。
” 周瑜、魯肅二人激烈争辯,孔明卻靜坐一旁,并不插嘴。
隻在微微冷笑。
周瑜一見,忍不住道:“先生為甚如此好笑?” 孔明道:“我不笑别人,隻笑子敬不識時務也。
” 魯肅一聽,不由奇道:“我又如何不識時務了?” 孔明道:“我以為,周公瑾欲降曹操,他的見解甚為合理。
” 周瑜笑道:“孔明乃識時務之人,因此與我的心意不謀而合。
” 魯肅不由又驚又怒,急道:“孔明!你這是怎的了?為甚妄作大謬之論啊?” 孔明微笑道:“子敬知道麼?曹操極善用兵,天下誰敢與其争鋒?一向以來,隻有呂布、袁紹、袁術、劉表之輩,敢與他争雌雄。
如今這數人皆被曹操消滅,天下再無人敢櫻其鋒了!而唯獨劉玄德不識時務,敢與之争鋒而已。
如今身處江夏,勢孤力弱,存亡未蔔,尚敢孤身相抗,是故不識時務之極! 而設若孫将軍決意降曹,則上可保富貴,下可保妻女,至于國家基業,存亡與否,大可付諸天命,有何足借。
” 魯肅一聽,不由大怒道:“孔明!你亦教我主屈膝受辱于國賊曹操麼?” 孔明無動于衷,又微微一笑,道:“不過,我尚有一計,不須勞師動衆,擔酒獻印,親自渡江,隻須派一輕舟,将兩人送到曹營,曹操若得兩人,百萬雄師,必卸甲卷旗而去矣。
” 魯肅忠直,一聽便氣得說不出話來,周瑜卻不動聲息,微笑道:“先生以為,用哪二人,可退曹軍?” 孔明微笑道:“此兩人于江東而言,猶如巨樹上的一片葉子,有何足惜?但曹操得到,卻必大喜而退後矣。
” 周瑜表面雖然不動聲息,但心中已更感好奇,他不由又問道:“這兩人到底是誰呢?” 孔明微笑道:“公瑾可知?曹操近日于江陵喜得銅雀,其次子曹植,勸曹操築銅雀台,上置金屋,内藏美女之事?而曹操性極好色,聞言即發誓道:“聽說江東喬公有二女,豔絕天下;因此我一願掃平天下,以成帝業;二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藏之于金屋,以娛我晚年,則雖死亦無憾了。
”據此觀之,曹操今率百萬雄師,虎視江南,其實亦僅為此二女而已。
公瑾何不去尋訪喬公,以千金買此二女,派人送去給曹操。
曹操得此二女,必稱心滿意,亦必立刻班師退兵。
此乃越國範蠡獻西施保國之計,公瑾何不速速施行呢?” 周瑜目中精光暴熾,但卻仍然按捺得住,沉聲道:“曹操欲得二女,有何憑證?” 孔明微微一笑,毫不遲疑,便朗聲道:“聽說曹植為其父作‘銅雀台賦’,詞中有雲:立雙台于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這不是極好的明證麼?” 周瑜至此,再也按捺不住,忽地一躍而起,向北面戟指罵道:“曹操老賊!欺我太甚。
” 孔明見狀,連忙勸道:“公瑾息怒!昔日漢先祖為平息單于犯境,曾以昭君和番,終得和平,公瑾又何必為民間二女而惜呢?” 周瑜咬牙道:“你有所不知,大喬乃我先主孫伯符之夫人,小喬乃我的妻子埃”孔有一聽,連忙惶恐的打躬作揖道:“孔明實不知情,胡言亂語,該死。
” 周瑜餘恨未息,道:“我與曹操老賊誓不兩言。
” 孔明又忙道:“此事尚須三思而行,免生後悔。
” 周瑜此時才長歎一聲,慨然道:“我受伯符所重托,誓保江東社稷,又豈有屈身降曹之理?剛才所言,不過是相試而已。
我自鄱陽湖練兵,便有北伐曹操之心,就算刀斧加身,亦難移我的大志也!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以共破曹賊。
” 孔明此時亦肅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