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桃花劫數

關燈
,我此行乃受人之托,送一封書函往九松嶺,而且非于八月十四日前送到不可,但眼看此日将盡,卻連送信的地點也沒尋着,因此心中焦急,請大師明白告示。

    ” 老和尚目中精光一閃,但轉瞬即逝,緩緩說道:“施主欲送信函去九松嶺,難道連收信人的形迹亦不知嗎?” 趙子龍苦笑道:“托我送信之人,隻道尋着九松嶺,而且須在八月十四日送到,收信人自會現身。

    至于收信人是誰,實不相瞞,連我亦不知道,隻知他是一位得道高僧,世人稱為‘無極天機僧’,僅此而矣,果然艱難之極。

    ” 老和尚精光又一閃,掠過趙子龍臉上,才緩緩說:“施主尋天機僧幹麼?” 趙子龍搖搖頭,道:“我不知道,但那托信之人說,天機僧看了這封信,自然便會化解心中的疑惑……我不敢違逆,所以也就上此武夷山來了。

    ” 老和尚笑道:“施主心中的疑惑,莫非大如天下大勢,小如自身前程麼?” 趙子龍不由又一怔,奇道:“大師如何便洞悉我的心事?” 老和尚呵呵笑道:“知如不知,不知如知;既然如此,多問何必?” 趙子龍到底難明這等謎般的佛家偈語,便不想與老和尚糾纏,急道:“大師到底知否那九松嶺的所在呢?” 老和尚目注趙子龍一眼,忽地微歎口氣,道:“施主就算尋得着九松嶺,也未必便能釋去你心中的疑惑,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苦苦尋覓?” 趙子龍不耐煩又決然道:“我尋着九松嶺,把信送到了,這便完事了!大師到底是否知道?” 老和尚忽然喝道:“虎鬥龍争勢未平,江天風靜月華清;人間欲問天機訣,認取清宵佛磬聲……”趙子龍越聽越糊塗,正欲轉身離去。

     老和尚一頓,忽然又道:“施主既欲知九松嶺路徑,老衲告知你便是。

    ” 趙子龍大喜,連忙道:“請大師賜告。

    ” 老和尚将手執的佛磬擊子,往地上一畫,道:“自此地回頭向西行,拐過三座山腳,但見山口旁有棵松樹,便拐彎進去,沿山路而行,每見路邊有松樹,便立刻轉彎,松樹在左,便向左拐,松樹在右,便向右轉,當見到第九棵松樹,便一直向前,此時不必拐彎路也無分岔……目的地也就不遠了。

    ” 老和尚這一通左拐右轉,右轉左拐,便把人的腦袋也轉亂了,幸而趙子龍心性靈慧,過目不忘,微一思忖,便也領悟了和尚所示的路向。

     趙子龍向老和尚道謝一聲,便轉身而去,依老和尚的指示,向山外掠去。

     身後老和尚的佛磬音,又響起來了。

     趙子龍的輕功已甚具火候,此時已遠在十裡之外,但那佛磬聲卻仍清晰入耳,在他心中回蕩,他正感驚奇,忽地耳際又傳人老和尚的喝聲道:“……此行西去欲海深,桃花魔煞鬥慧根,魂蕩謹記三回頭,沉迷一刻惹殺身……”趙子龍一聽,心中不由猛地一震,他不禁憶起他自遼東公孫贊兵敗身亡,逃出幽州,途中所遇的絕世高人龐德公,以及一見如故的諸葛亮,他二人所揭示的,似與現下老和尚的意思相彙貫通……他不禁想再向老和尚細詢。

     他轉身掠回剛才那座山崖,向前一望,不由摹地頓住身形,一陣目瞪口呆。

     但見那山崖依舊,而那老和尚連同那僅可容身的茅棚,俱都無影無蹤,就如此處根本沒有老和尚,也沒有那小茅棚一樣。

     趙子龍幾乎以為自己正在作夢,但天尚未入黑,日光仍在斜照,又如何會有白日夢發?他怔了怔不由掠向原處,但見老和尚在地上畫的路向圖,依然十分清楚,顯然絕非作夢了。

     若非作夢,那老和尚便必定是一位武功絕世的高人!趙子龍立刻便意識到此點,就憑老和尚這一手縮地千裡為咫尺的神功,當世便少有人可企及了! 蓦地老和尚剛才的言語,又一一在趙子龍心中掠過。

    此時回頭細想,但感字字珠玑,隐隐然已點出當今的天下勢,以及他自己的個人前程。

     趙子龍心中正充滿迷惑,他不由暗道:“既然如此,我又何必舍近求遠,明放着一位絕世高人不去救教,反去苦苦尋那什麼無極天機僧?可惜剛才卻失之交臂! 趙子龍心中不由一陣失落,當下展開身法,風馳電掣地在四周飛掠,一面大聲叫喚:“大師!請現身。

    ” 但忙了半個時辰,依然毫無反應,那老和尚仍不見蹤影。

     趙子龍微歎口氣,隻好又折返原地,他心中後悔,不由又走到那山崖之下,向那茅棚原來坐落之處,俯身一揖,拜道:“小子趙子龍,一時愚味,未識高人廬山真面目,辜負了大師一番指點美意,我悔不當初,尚祈勿怪。

    ” 趙子龍正俯身拜時,忽見那茅棚原來坐落之處,有個錦囊,小小的,十分精緻。

     趙子龍拾起錦,打開一看,原來裡面是三顆丹丸,丹丸紅色,小巧玲嚨,有如佛家的舍利于一般。

    錦中有一封字條,寫道:“你本多情,多情亂性,迷途知返,好自為之!贈你丹九,以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