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桃花劫數

關燈
微一沉吟,便隐晦的對趙子龍道:“子龍弟時年必乃十九,此年運格恰逢‘桃花劫數’,因此務必小心謹慎,善入善出,方可免因此而沉淪……但若能大步跨越,則于子龍弟你卻有甚大神益,因此亦決不可逃避。

    ” 趙子龍不由又驚又奇,忙道:“那請問諸葛兄,何謂桃花煞劫?又如何才能善入善出呢?” 諸葛亮一聽,不由微微一怔,心道:“桃花煞劫尚好解釋,那不外是牽涉女色之類的劫磨罷了!但如何“善入善出”? 這等玄妙之極的男女情愛欲念糾葛,我又如何回答得出……但諸葛亮又決計不希望趙子龍因此劫數而沉淪,以至失了一位三分天下大勢的一代奇才。

     諸葛亮無奈,隻好又仔細地審視趙子龍一眼,終于,他發覺趙子龍那天庭之上隐伏的桃花煞動五色怪氣,越向南位,其色便越淡,到南面的司空位時,五色怪氣竟然消逝不見,心中這才不由一陣欣慰,暗道:他年值十九,運至天庭,幸而向南而下,抵司空廿二命宮位時便豁然開朗,劫數盡散……諸葛亮心中轉念,便毫不猶豫,斷然說道:“子龍兄不必多疑顧慮,一切日後自會明白,你一直南行,雖然可令你曆盡劫磨,但亦可以令你大獲助益,因此,不需躲避,且勇敢向南而行吧。

    ” 趙子龍一聽,心中雖仍充滿迷惑,但又知諸葛亮既然是龐德公這等絕世高人的徒弟,應說的自然會直道,不應說的便追問也徒然,于是隻好向諸葛亮拱手拜辭,依言一路向南而去了。

     趙子龍一路南行,不覺己走了十數個日夜。

    忽地,突見一條山路,盤旋而下,九曲十三彎,上接虛空,下連黃土,險峻非常。

     趙子龍心想:這莫非便是師父所指示的武夷山麼? 他四周向人打探,一連問了多人,均不知道武夷山九松嶺的所在趙子龍暗道:武夷山延綿數百裡,單問九松嶺,隻怕連當地人亦未必知悉。

     這一想,自己也不由好笑起來,元奈隻好繞着武夷山,由東向西的打探起來。

     這樣一連又走了數日,幾乎已繞武夷山腳走了一圈半,問過不少人,包括漁樵耕讀,但依然無人知悉九松嶺的位置。

     趙子龍到此時也不由有點焦躁,于是便深入山中,再自西向東,逢人便問,眼看又重返東面,依然茫無頭緒。

     九松嶺到底位于何處?趙子龍的心中,依然是毫無頭緒,這就有如他為什麼去九松嶺一樣。

     這天已是八月十四的傍晚,距約定的日子己近,趙子龍幾乎己絕望了。

     就在此時,一聲清磬,突地從山坳中傳了出來。

     趙子龍心中不由一動,暗道:磬乃佛家銅制樂器,既有磬聲,便必有出家人,要打探那地那人的行蹤,那九松嶺的所在,有誰比山中的佛門僧人更清楚呢? 這麼一想,趙子龍便決然的循磬音尋去,轉一個山坳,便見山崖下面,有一座甚小的茅棚,茅棚小得可憐,隻怕比荒郊的土地廟神座大不了多少。

     那清脆的磬音,卻正是從小茅棚傳出來的。

     趙子龍走上前去,便看見一位不知年歲的老和尚,閉目垂眉,盤膝跌坐于蒲團上面。

    他面前擺了一個佛磬,正一下一下的敲着,渾忘物我,無休無歇。

     奇怪的是,茅棚極小,老和尚的身子,卻恰恰擠滿了茅棚,不多一絲不少一點,任何的空隙也不見。

     趙子龍不由驚異的眨了眨眼,他但覺這老和尚古怪之極,他就連自己的來意也忘了,忍不住開口問道:“大師,此棚極小,絕無空隙轉動,何不建大一點?” 老和尚并沒答話,就連眉毛也沒挑一下,依然低頭敲着佛磐,聲聲不絕。

     趙子龍一連問了三次,他的疑問亦重複了三次。

     老和尚的佛磬忽然停止,緩緩睜開眼睛,瞥了趙子龍一眼,目光銳如電光:“世人立于天地,可容身足矣,何必強求那廣廈千萬幢呢?你又何必管人閑事?” 趙子龍不明白老和尚話中的含義,他時值年少氣盛,面上不由一紅,心想:你這老和尚冷得可以,我所以問你一句,原是出于好意,你不答也罷了,為何擺這副冷口冷面?我又何必理你! 趙子龍心中不悅,但并沒作聲。

     老和尚又忽然開口道:“你既然不想理事,又來此地作甚呢?” 趙子龍不由一怔,心道:這老和尚好厲害的目力,怎的便洞穿我心事? 老和尚忽然又微微一笑,道:“其實你理也理不了,這等人間情仇思怨,複雜之極,可怕之極!你能理得它麼?既然如此,你又再敢理麼?” 趙子龍被老和尚一句提醒,這才想起自己的來意,忙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豈能中途反悔?請問大師可否賜示、九松嶺到底位于何處呢?” 老和尚微笑道:“施主欲尋這九松嶺作甚?呵呵,武夷山上九松嶺,六六之無窮,九九之不盡,你又如何尋得着。

    ” 趙子龍被老和尚謎語般的話弄懵了,他也不知說什麼才好。

    他想了想,無奈道出來意:“大師,實不相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