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桃花劫數
關燈
小
中
大
幸能自持,再見不遠,慎之!慎之。
” 趙子龍仔細看了一遍,雖然不能參透其中的玄機,但似乎已隐示老和尚與自己有再見之緣,再細思仍不太明白,隻好先擱到一邊,拜了一拜謝過了。
那三顆丹丸,趙子龍知道對自己必大有裨益,不過如何服用,卻又不知,隻好先行收入懷中,以備日後應用。
他擡頭一看日影,已然西沉,便不敢再耽擱了,立刻轉身掠出山去,循老和尚所示路徑,先行尋覓那九松嶺的所在。
老和尚所示的路徑,在地上畫來十分容易,但走起來卻艱難漫長之極,直到天黑,趙子龍才翻過三座山峰,但見入口處果然有一顆大松樹,心下才稍感寬慰。
他照指引入山,走到第二棵松樹時,天已黑漆一片,幸而趙子龍内功已達夜能視物的境界,這才不緻被阻。
不久一輪明月升了起來,銀光灑遍山林,趙子龍的行動方便多了。
但連續日夜奔波,趙子龍已感有點吃力,幸而他内力深厚,尚能支持得祝他走到山泉前面,洗了臉,又吃了一把随身攜帶的幹糧,再繼續趕路,這樣一直又走到二更時分,終于見到路旁的第八棵松樹。
他依言往左拐彎,再前行一段,眼前不由一亮。
但見一棵高松,挺立于月夜的山嶺上。
趙子龍心道:“九松嶺之谷,竟并非有九株松樹,而是指第九株松樹的山峰。
”但也十分奇怪,一路行來,雖然山林密布,但松樹卻僅得九棵,顯然“九松嶺”之名,又另有一番深意了。
此時趙子龍也無暇欣賞大地形勝的奧秘,他腳下不敢停頓,直向嶺上飛奔,雖然眼看己過了八月十四日的期限了,但九松嶺已在眼前,遲到也絕比不到好啊! 上嶺的路雖然崎岖,但隻有山路一條,不需分辨,對趙子龍來說,便輕松容易多了,因此不到半個時辰,便翻上山嶺頂峰。
那嶺上的松樹,近看才知原來如此雄姿,但見松幹粗愈丈許,一幹分出九枝,高達三十丈,蔭蔽十頃,蒼翠蔥茏,十分雄偉。
不過,嶺上茫茫百裡,空蕩一片,别說什麼天機廟宇,連一座草房茅屋也沒有。
趙子龍此時确信已抵達九松嶺了,但心中卻更添驚疑,暗道:托他送信的人說,隻要抵達九松嶺,便必可到天機廟;而在天機廟内,便必可見到傳說中的無極天僧了。
但此時四周茫茫百裡,卻到何處尋覓那天機廟?人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但連廟也不見了,和尚卻從何處尋起? 他再細看四周,自己所站之處,是一片百畝大小的峰嶺,除了那棵奇松,便隻有遍地細草,而且四周隻有上來的一條山徑,其餘三面,均是懸崖峭壁,高達百丈,根本難于攀越。
趙子龍不由又驚又奇,暗道:“這是怎的了?看來此地必是九松嶺無疑,但觀地勢卻絕無僧人藏身的痕迹,這封密函卻往何處送呢?” 趙子龍出生于常山真定,自幼便父母雙亡,幸遇一位獨臂神尼,把他抱返千獨峰,收他為關門弟子,把的畢生絕學傳授于他。
到趙子龍十八歲學有所成,獨臂神尼便要趙子龍獨自出山曆練。
趙子龍投入遼東公孫贊軍中,公孫贊也不怎麼瞧得上他、僅在軍中出任一名領軍校尉的偏将之職,當公孫贊兵敗身亡,屬下的将領東奔西散,多半投降了袁紹,趙子龍卻心灰意冷,隻身重返千獨峰門去了。
不過,趙子龍在千獨峰僅過了年餘,到了他二十歲這一年,獨臂神尼便決絕的趕趙子龍下山,不準他多留片刻。
臨走,獨臂神尼又把一封密函,交給趙子龍,要他送去九松嶺,交給天機廟中的無極天機僧,為天機僧辦妥事後,才準趙子龍重返師門見她。
但有一個條件,他下山後,決不可向任何人洩漏她是他師父,否則不但不準他重返師門,而且必千裡追殺,取他生命! 趙子龍心中充滿迷惑痛苦,他自幼便由獨臂神尼收養長大,他心中視獨臂神尼如師如母,十分敬重依戀,不料卻似乎被獨臂神尼抛棄了! 為什麼?為什麼自己的一片孝心,卻遭師父如此對待? 趙子龍下山之後,心中充滿迷惑痛苦。
幸而他此時恰好先遇到了天機隐俠龐德公,又再遇諸葛亮和雕雪,他心中的痛苦才稍微減輕,因而重振勇氣,決定探清自己心中的謎團。
趙子龍心念回轉,憶起諸葛亮的諄諄囑咐,心緒不由便平靜下來了。
此時夜風陣陣,飒飒呼嘯,峰頂的巨松,迎風做挺,恰與趙子龍屹立峰颠的身影相互對峙。
趙子龍雖經日夜奔波,耗力不少,但他正值年少,血氣方剛,因此略一調息,但感疲困盡消,精神奕奕。
他展開身影,繞着九松嶺,再搜索了一遍,但還是沒發現天機廟的形迹。
趙子龍忽發奇念,暗道:平地沒有,莫非在斷崖下面麼? 他這般轉念,居然膽大包天,欲憑他師門的千峰迎日絕世輕功,下懸崖細察。
他認定東面最深最險的一座懸崖,展開壁虎遊
” 趙子龍仔細看了一遍,雖然不能參透其中的玄機,但似乎已隐示老和尚與自己有再見之緣,再細思仍不太明白,隻好先擱到一邊,拜了一拜謝過了。
那三顆丹丸,趙子龍知道對自己必大有裨益,不過如何服用,卻又不知,隻好先行收入懷中,以備日後應用。
他擡頭一看日影,已然西沉,便不敢再耽擱了,立刻轉身掠出山去,循老和尚所示路徑,先行尋覓那九松嶺的所在。
老和尚所示的路徑,在地上畫來十分容易,但走起來卻艱難漫長之極,直到天黑,趙子龍才翻過三座山峰,但見入口處果然有一顆大松樹,心下才稍感寬慰。
他照指引入山,走到第二棵松樹時,天已黑漆一片,幸而趙子龍内功已達夜能視物的境界,這才不緻被阻。
不久一輪明月升了起來,銀光灑遍山林,趙子龍的行動方便多了。
但連續日夜奔波,趙子龍已感有點吃力,幸而他内力深厚,尚能支持得祝他走到山泉前面,洗了臉,又吃了一把随身攜帶的幹糧,再繼續趕路,這樣一直又走到二更時分,終于見到路旁的第八棵松樹。
他依言往左拐彎,再前行一段,眼前不由一亮。
但見一棵高松,挺立于月夜的山嶺上。
趙子龍心道:“九松嶺之谷,竟并非有九株松樹,而是指第九株松樹的山峰。
”但也十分奇怪,一路行來,雖然山林密布,但松樹卻僅得九棵,顯然“九松嶺”之名,又另有一番深意了。
此時趙子龍也無暇欣賞大地形勝的奧秘,他腳下不敢停頓,直向嶺上飛奔,雖然眼看己過了八月十四日的期限了,但九松嶺已在眼前,遲到也絕比不到好啊! 上嶺的路雖然崎岖,但隻有山路一條,不需分辨,對趙子龍來說,便輕松容易多了,因此不到半個時辰,便翻上山嶺頂峰。
那嶺上的松樹,近看才知原來如此雄姿,但見松幹粗愈丈許,一幹分出九枝,高達三十丈,蔭蔽十頃,蒼翠蔥茏,十分雄偉。
不過,嶺上茫茫百裡,空蕩一片,别說什麼天機廟宇,連一座草房茅屋也沒有。
趙子龍此時确信已抵達九松嶺了,但心中卻更添驚疑,暗道:托他送信的人說,隻要抵達九松嶺,便必可到天機廟;而在天機廟内,便必可見到傳說中的無極天僧了。
但此時四周茫茫百裡,卻到何處尋覓那天機廟?人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但連廟也不見了,和尚卻從何處尋起? 他再細看四周,自己所站之處,是一片百畝大小的峰嶺,除了那棵奇松,便隻有遍地細草,而且四周隻有上來的一條山徑,其餘三面,均是懸崖峭壁,高達百丈,根本難于攀越。
趙子龍不由又驚又奇,暗道:“這是怎的了?看來此地必是九松嶺無疑,但觀地勢卻絕無僧人藏身的痕迹,這封密函卻往何處送呢?” 趙子龍出生于常山真定,自幼便父母雙亡,幸遇一位獨臂神尼,把他抱返千獨峰,收他為關門弟子,把的畢生絕學傳授于他。
到趙子龍十八歲學有所成,獨臂神尼便要趙子龍獨自出山曆練。
趙子龍投入遼東公孫贊軍中,公孫贊也不怎麼瞧得上他、僅在軍中出任一名領軍校尉的偏将之職,當公孫贊兵敗身亡,屬下的将領東奔西散,多半投降了袁紹,趙子龍卻心灰意冷,隻身重返千獨峰門去了。
不過,趙子龍在千獨峰僅過了年餘,到了他二十歲這一年,獨臂神尼便決絕的趕趙子龍下山,不準他多留片刻。
臨走,獨臂神尼又把一封密函,交給趙子龍,要他送去九松嶺,交給天機廟中的無極天機僧,為天機僧辦妥事後,才準趙子龍重返師門見她。
但有一個條件,他下山後,決不可向任何人洩漏她是他師父,否則不但不準他重返師門,而且必千裡追殺,取他生命! 趙子龍心中充滿迷惑痛苦,他自幼便由獨臂神尼收養長大,他心中視獨臂神尼如師如母,十分敬重依戀,不料卻似乎被獨臂神尼抛棄了! 為什麼?為什麼自己的一片孝心,卻遭師父如此對待? 趙子龍下山之後,心中充滿迷惑痛苦。
幸而他此時恰好先遇到了天機隐俠龐德公,又再遇諸葛亮和雕雪,他心中的痛苦才稍微減輕,因而重振勇氣,決定探清自己心中的謎團。
趙子龍心念回轉,憶起諸葛亮的諄諄囑咐,心緒不由便平靜下來了。
此時夜風陣陣,飒飒呼嘯,峰頂的巨松,迎風做挺,恰與趙子龍屹立峰颠的身影相互對峙。
趙子龍雖經日夜奔波,耗力不少,但他正值年少,血氣方剛,因此略一調息,但感疲困盡消,精神奕奕。
他展開身影,繞着九松嶺,再搜索了一遍,但還是沒發現天機廟的形迹。
趙子龍忽發奇念,暗道:平地沒有,莫非在斷崖下面麼? 他這般轉念,居然膽大包天,欲憑他師門的千峰迎日絕世輕功,下懸崖細察。
他認定東面最深最險的一座懸崖,展開壁虎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