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關燈
春兒背着一把明亮的長柄小鎬,用袖子擦着臉上的汗和頭發上的土,笑着站在高四海的身邊: “大伯!還不收工嗎?” “就完了。

    ”高四海扔出最後一鏟土,從坑裡跳出來。

    已經是吃晌午飯的時候,挖溝的人們,前前後後的回家吃飯去了。

    四周圍的村莊,叫中午的太陽光照着,好像浮在水裡。

    風從北邊吹過來,能聽見敵人汽車吼叫的聲音,這聲音在老人和春兒的心中,引起每年夏季聽見滹沱河水暴漲的感覺。

     老人轉身往村裡走,春兒跟在後面。

    看看大道兩旁的溝差不多全挖成了,老人說: “春兒,你今年十幾歲了。

    ” “過了年就十九了。

    ”春兒在後邊答應。

     “該說個婆婆家了。

    ”老人說着,并不回頭。

     春兒沒有答言。

    過了一會她才說: “大伯,你看明年的麥子收成好不好?” “今年雨水大,麥苗兒長得密,隻要不鬧黃疸,收成就錯不了。

    ”老人說,“你是想多打點兒麥子,置買陪送嗎?” “不是!”春兒笑着說。

     “我家去和你姐姐商量商量,有對事兒的給你說個婆家。

    ” 老人說,“你看不見這幾天常過花轎嗎?” “我不尋婆家。

    ”春兒說,“尋婆家幹什麼呀?”“尋了婆家,就有了主兒,”老人說,“你從小沒了娘,爹又遠出在外,眼下兵荒馬亂,免得我和你姐姐牽挂着你。

    ”“叫大伯一說,”春兒笑着,“我這麼大了,還是沒有主兒的人呢!” “可不是麼!”老人說,“沒有個依靠呀。

    人總得有個親人,知冷知熱的人。

    比方說,你在地裡挖了半天溝,回到家裡,一摸炕席是涼的,一掀鍋蓋是空的,多麼累了還得自己去挑水抱柴點火。

    要是有了主兒哩,進門就有個知心話兒,有個笑模樣兒等着,身上有多麼累,也就松快了,心裡有什麼抱屈的事兒,也就痛快了。

    再遇見有個災枝病葉,更得用人。

    這說的是平時,遇見現在這個年月,一個閨女家就更難。

    尋個主兒,就是颠颠跑跑,躲躲藏藏,也有個人照管,有個人保護呀!” “我看不準頂事,”春兒笑着說,“日本人一來,光是跑,有男人也是白搭。

    赤手空拳,誰也救護不了誰,光是礙手礙腳,還不如一個單身人兒俐落哩。

    除非尋一個背槍的……”“背槍的,就是八路軍哪,”老人回頭笑了笑,“我不贊成。

    ” “你老人家怎麼倒不贊成哩?”春兒說,“俺姐夫不是一個?” “八路軍好,堅決打日本,更得人心。

    ”老人說,“尋婆家找主兒,頂好還是不找他們!” “為什麼呀?”春兒問。

     “這些人呀,是革命不顧家的!”老人歎了一口氣,“你沒看見你姐姐嗎,結婚十幾年,和慶山在一塊的日子有多少?左算右算,滿共也不過十幾天。

    她倒是什麼也不說,我知道孩子們心裡有苦處。

    我不願意你再和她一樣。

    不知道你姐姐和你私下裡提說過這些事情沒有?” “沒有。

    ”春兒說,“我雖說年紀小,可也明白這點兒道理,我想世界上的事情不能兩全,都顧起家來,都躲在炕頭兒上,我們還有什麼依靠,還有什麼指望?大伯記得今年六月發大水的時候,從東三省逃來的那個女人吧?那倒是有家有主,有丈夫也有孩子,落得怎樣?還不是丈夫死在逃難的路上,自己叫日本炸死在我們河裡,孩子留在别人家裡!那都是沒有人去打仗的過,現在我們有了隊伍,隻有他們才能保護我!” “這樣說,你是一準要尋一個八路軍了!”老人笑着說,“有個心裡的人沒有啊?” 春兒正要說話,他們已經走到岔道口上,往南去的大道過河到五龍堂,東南一條小路通到子午鎮。

    春兒站住說: “大伯,跟我家去吧,我給你做飯!” “不用了。

    ”老人說,“你姐姐等着我。

    我要和她念叨念叨你剛才說的那些話,看不出,你這孩子,可真有見識哩!” 春兒紅紅臉,往小道上跑下去了。

    她跑過幾塊菜園,繞過幾處井台,到了自己的家。

    開開籬笆門,她養的那幾隻雞連飛帶跑圍上來,跟着她咯咯的叫喚。

     “下了你那蛋兒沒有,沒丢在外頭吧?”她輕輕問那隻麻麗母雞,走到窗台雞窩那裡,摸出一個暖暖的粉皮大雞蛋,笑着抓一把土高粱,撒給它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