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工作》後記〔1〕
關燈
小
中
大
畫像!這裡沒有&ldquo英雄&rdquo,沒有标語,沒有鼓動,沒有&ldquo文明戲&rdquo〔16〕裡的演說草稿。
但是,&hellip&hellip 這篇小說的題材是真實的事實,是諾沃赤爾卡斯克城裡的藥房學徒的生活。
作者的兄弟,謝爾蓋,在一千八百九十幾年的時候,正在這地方當藥房的學徒,他親身受到一切種種的剝削。
謝爾蓋的生活是非常苦的。
父親死了之後,他就不能夠再讀書,中學都沒有畢業,就到處找事做,換過好幾種職業,當過水手;後來還是靠他哥哥(作者)的幫助,方才考進了藥房,要想熬到制藥師副手的資格。
後來,綏拉菲摩維支幫助他在郭鐵爾尼珂華站上自己開辦了一個農村藥房。
綏拉菲摩維支時常到那地方去的;一九○八年他就在這地方收集了材料,寫了他那第一篇長篇小說:《曠野裡的城市》〔17〕。
範易嘉〔18〕志。
一九三二,三,三○。
孚爾瑪諾夫(DmitriyFurmanov)〔18〕的自傳裡沒有說明他是什麼地方的人,也沒有說起他的出身。
他八歲就開始讀小說,而且讀得很多,都是司各德〔20〕,萊德,倍恩,陀爾〔21〕等類的翻譯小說。
他是在伊凡諾沃·沃茲納新斯克地方受的初等教育,進過商業學校,又在吉納史馬畢業了實科學校〔22〕。
後來進了墨斯科大學,一九一五年在文科畢業,可是沒有經過&ldquo國家考試&rdquo。
就在那一年當了軍醫裡的看護士,被派到&ldquo土耳其戰線&rdquo,到了高加索,波斯邊境,又到過西伯利亞,到過&ldquo西部戰線&rdquo和&ldquo西南戰線&rdquo&hellip&hellip 一九一六年回到伊凡諾沃,做工人學校的教員。
一九一七年革命開始之後,他熱烈的參加。
他那時候是社會革命黨的極左派,所謂&ldquo最大限度派&rdquo(&ldquoMaximalist&rdquo)〔23〕。
&ldquo隻有火焰似的熱情,而政治的經驗很少,就使我先成了最大限度派,後來,又成了無政府派,當時覺得新的理想世界,可以用無治主義的炸彈去建設,大家都自由,什麼都自由!&rdquo &ldquo而實際生活使我在工人代表蘇維埃裡工作(副主席);之後,于一九一八年六月加入布爾塞維克黨。
孚龍茲(Frunze,〔24〕是托羅茨基免職之後第一任蘇聯軍事人民委員長,現在已經死了。
&mdash&mdash譯者)對于我的這個轉變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和我的幾次談話把我的最後的無政府主義的幻想都撲滅了。
&rdquo(自傳) 不久,他就當了省黨部的書記,做當地省政府的委員,這是在中央亞細亞。
後來,同着孚龍茲的隊伍參加國内戰争,當了查葩耶夫〔25〕第二十五師的黨代表,土耳其斯坦戰線的政治部主任,古班〔26〕軍的政治部主任。
他秘密到古班的白軍區域裡去做工作,當了&ldquo赤色陸戰隊&rdquo的黨代表,那所謂&ldquo陸戰隊&rdquo的司令就是《鐵流》裡的郭如鶴(郭甫久鶴)。
在這裡,他腳上中了槍彈。
他因為革命戰争裡的功勞,得了紅旗勳章〔27〕。
一九一七&mdash&mdash一八年他就開然寫文章,登載在外省的以及中央的報章雜志上。
一九二一年國内戰争結束之後,他到了墨斯科,就開始寫小說。
出版了《赤色陸戰隊》,《查葩耶夫》,《一九一八年》。
一九二五年,他著的《叛亂》〔28〕出版(中文譯本改做《克服》),這是講一九二○年夏天謝米列赤伊地方的國内戰争的。
謝米列赤伊地方在伊犁以西三四百裡光景,中國舊書裡,有譯做&ldquo七河地&rdquo的,這是七條河的流域的總名稱。
從一九二一年之後,孚爾瑪諾夫才完全做文學的工作。
不幸,他在一九二六年的三月十五日就病死了。
他墓碑上刻着一把劍和一本書;銘很簡單,是:特密忒黎·孚爾瑪諾夫,共産主義者,戰士,文人。
孚爾瑪諾夫的著作,有: 《查葩耶夫》一九二三年。
《叛亂》一九二五年。
《一九一八年》一九二三年。
《史德拉克》短篇小說,一九二五年。
《七天》(《查葩耶夫》的縮本)一九二六年。
《鬥争的道路》小說集。
《海岸》(關于高加索的&ldquo報告&rdquo)一九二六年。
《最後幾天》一九二六年。
《忘不了的幾天》&ldquo報告&rdquo和小說集,一九二六年。
《盲詩人》小說集,一九二七年。
《孚爾瑪諾夫文集》四卷。
《市儈雜記》一九二七年。
《飛行家薩諾夫》小說集,一九二七年。
這裡的一篇《英雄們》,是從斐檀斯的譯本(D.Fourma-now∶DierotenHelden,deutschVonA.Videns,VerlagderJugendinternationale,Berlin1928)〔29〕重譯的,也許就是《赤色陸戰隊》〔30〕。
所記的是用一支奇兵,将白軍的大隊打退,其中似乎還有些傳奇色采,但很多的是身曆和心得之談,即如由出發以至登陸這一段,就是給高談專門家和唠叨主義者的一個大教訓。
将&ldquoHelden&rdquo譯作&ldquo英雄們&rdquo,是有點流弊的,因為容易和中國舊來的所謂&ldquo顯英雄&rdquo的&ldquo英雄&rdquo相混,這裡其實不過是&ldquo男子漢,大丈夫&rdquo的意思。
譯作&ldquo别動隊&rdquo的,原文是&ldquoDessert&rdquo,源出法文,意雲&ldquo追加&rdquo,也可以引伸為飯後的點心,書籍的附錄,本不是軍用語。
這裡稱郭甫久鶴的一隊為&ldquoroteDessert&rdquo〔31〕,恐怕是一個诨号,應該譯作&ldquo紅點心&rdquo的,是并非正式軍隊,它的前去攻打敵人,不過給吃一點點心,不算正餐的意思。
但因為單是猜想,不能确定,所以這裡就姑且譯作中國人所較為聽慣的,也非正裝軍隊的&ldquo别動隊&rdquo了。
唆羅诃夫(MichailSholochov)〔32〕以一九○五年生于頓州〔33〕。
父親是雜貨,家畜和木材商人,後來還做了機器磨坊的經理。
母親是一個土耳其女子的曾孫女,那時她帶了她的六歲的小兒子&mdash&mdash就是唆羅诃夫的祖父&mdash&mdash作為俘虜,從哥薩克〔34〕移到頓州來的。
唆羅诃夫在墨斯科時,進了小學,在伏羅内希時,進了中學,但
但是,&hellip&hellip 這篇小說的題材是真實的事實,是諾沃赤爾卡斯克城裡的藥房學徒的生活。
作者的兄弟,謝爾蓋,在一千八百九十幾年的時候,正在這地方當藥房的學徒,他親身受到一切種種的剝削。
謝爾蓋的生活是非常苦的。
父親死了之後,他就不能夠再讀書,中學都沒有畢業,就到處找事做,換過好幾種職業,當過水手;後來還是靠他哥哥(作者)的幫助,方才考進了藥房,要想熬到制藥師副手的資格。
後來,綏拉菲摩維支幫助他在郭鐵爾尼珂華站上自己開辦了一個農村藥房。
綏拉菲摩維支時常到那地方去的;一九○八年他就在這地方收集了材料,寫了他那第一篇長篇小說:《曠野裡的城市》〔17〕。
範易嘉〔18〕志。
一九三二,三,三○。
孚爾瑪諾夫(DmitriyFurmanov)〔18〕的自傳裡沒有說明他是什麼地方的人,也沒有說起他的出身。
他八歲就開始讀小說,而且讀得很多,都是司各德〔20〕,萊德,倍恩,陀爾〔21〕等類的翻譯小說。
他是在伊凡諾沃·沃茲納新斯克地方受的初等教育,進過商業學校,又在吉納史馬畢業了實科學校〔22〕。
後來進了墨斯科大學,一九一五年在文科畢業,可是沒有經過&ldquo國家考試&rdquo。
就在那一年當了軍醫裡的看護士,被派到&ldquo土耳其戰線&rdquo,到了高加索,波斯邊境,又到過西伯利亞,到過&ldquo西部戰線&rdquo和&ldquo西南戰線&rdquo&hellip&hellip 一九一六年回到伊凡諾沃,做工人學校的教員。
一九一七年革命開始之後,他熱烈的參加。
他那時候是社會革命黨的極左派,所謂&ldquo最大限度派&rdquo(&ldquoMaximalist&rdquo)〔23〕。
&ldquo隻有火焰似的熱情,而政治的經驗很少,就使我先成了最大限度派,後來,又成了無政府派,當時覺得新的理想世界,可以用無治主義的炸彈去建設,大家都自由,什麼都自由!&rdquo &ldquo而實際生活使我在工人代表蘇維埃裡工作(副主席);之後,于一九一八年六月加入布爾塞維克黨。
孚龍茲(Frunze,〔24〕是托羅茨基免職之後第一任蘇聯軍事人民委員長,現在已經死了。
&mdash&mdash譯者)對于我的這個轉變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和我的幾次談話把我的最後的無政府主義的幻想都撲滅了。
&rdquo(自傳) 不久,他就當了省黨部的書記,做當地省政府的委員,這是在中央亞細亞。
後來,同着孚龍茲的隊伍參加國内戰争,當了查葩耶夫〔25〕第二十五師的黨代表,土耳其斯坦戰線的政治部主任,古班〔26〕軍的政治部主任。
他秘密到古班的白軍區域裡去做工作,當了&ldquo赤色陸戰隊&rdquo的黨代表,那所謂&ldquo陸戰隊&rdquo的司令就是《鐵流》裡的郭如鶴(郭甫久鶴)。
在這裡,他腳上中了槍彈。
他因為革命戰争裡的功勞,得了紅旗勳章〔27〕。
一九一七&mdash&mdash一八年他就開然寫文章,登載在外省的以及中央的報章雜志上。
一九二一年國内戰争結束之後,他到了墨斯科,就開始寫小說。
出版了《赤色陸戰隊》,《查葩耶夫》,《一九一八年》。
一九二五年,他著的《叛亂》〔28〕出版(中文譯本改做《克服》),這是講一九二○年夏天謝米列赤伊地方的國内戰争的。
謝米列赤伊地方在伊犁以西三四百裡光景,中國舊書裡,有譯做&ldquo七河地&rdquo的,這是七條河的流域的總名稱。
從一九二一年之後,孚爾瑪諾夫才完全做文學的工作。
不幸,他在一九二六年的三月十五日就病死了。
他墓碑上刻着一把劍和一本書;銘很簡單,是:特密忒黎·孚爾瑪諾夫,共産主義者,戰士,文人。
孚爾瑪諾夫的著作,有: 《查葩耶夫》一九二三年。
《叛亂》一九二五年。
《一九一八年》一九二三年。
《史德拉克》短篇小說,一九二五年。
《七天》(《查葩耶夫》的縮本)一九二六年。
《鬥争的道路》小說集。
《海岸》(關于高加索的&ldquo報告&rdquo)一九二六年。
《最後幾天》一九二六年。
《忘不了的幾天》&ldquo報告&rdquo和小說集,一九二六年。
《盲詩人》小說集,一九二七年。
《孚爾瑪諾夫文集》四卷。
《市儈雜記》一九二七年。
《飛行家薩諾夫》小說集,一九二七年。
這裡的一篇《英雄們》,是從斐檀斯的譯本(D.Fourma-now∶DierotenHelden,deutschVonA.Videns,VerlagderJugendinternationale,Berlin1928)〔29〕重譯的,也許就是《赤色陸戰隊》〔30〕。
所記的是用一支奇兵,将白軍的大隊打退,其中似乎還有些傳奇色采,但很多的是身曆和心得之談,即如由出發以至登陸這一段,就是給高談專門家和唠叨主義者的一個大教訓。
将&ldquoHelden&rdquo譯作&ldquo英雄們&rdquo,是有點流弊的,因為容易和中國舊來的所謂&ldquo顯英雄&rdquo的&ldquo英雄&rdquo相混,這裡其實不過是&ldquo男子漢,大丈夫&rdquo的意思。
譯作&ldquo别動隊&rdquo的,原文是&ldquoDessert&rdquo,源出法文,意雲&ldquo追加&rdquo,也可以引伸為飯後的點心,書籍的附錄,本不是軍用語。
這裡稱郭甫久鶴的一隊為&ldquoroteDessert&rdquo〔31〕,恐怕是一個诨号,應該譯作&ldquo紅點心&rdquo的,是并非正式軍隊,它的前去攻打敵人,不過給吃一點點心,不算正餐的意思。
但因為單是猜想,不能确定,所以這裡就姑且譯作中國人所較為聽慣的,也非正裝軍隊的&ldquo别動隊&rdquo了。
唆羅诃夫(MichailSholochov)〔32〕以一九○五年生于頓州〔33〕。
父親是雜貨,家畜和木材商人,後來還做了機器磨坊的經理。
母親是一個土耳其女子的曾孫女,那時她帶了她的六歲的小兒子&mdash&mdash就是唆羅诃夫的祖父&mdash&mdash作為俘虜,從哥薩克〔34〕移到頓州來的。
唆羅诃夫在墨斯科時,進了小學,在伏羅内希時,進了中學,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