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琴》後記〔2〕
關燈
小
中
大
過和執行關于新經濟政策的決議、關于實行黨的統一和團結的決議,以及黨在軍隊裡和政府機關裡進行的一系列整頓工作。
〔18〕《民數記》《舊約》的第四卷,計三十六章。
〔19〕斐定(,1892&mdash1977)通譯費定,蘇聯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城與年》、《初歡》、《不平凡的夏天》等。
〔20〕懷亞林英語Violin的音譯,即小提琴。
〔21〕世界大戰指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間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世界規模的戰争。
參戰的一方是德國、奧匈帝國等,稱為同盟國;另一方是英、法、俄、美等,稱為協約國。
最後同盟國失敗。
〔22〕《EnnaTimovna》《安娜·季莫菲耶芙娜》,費定的早期作品,發表于一九二三年。
〔23〕《都市與年》又譯《城與年》,費定于一九二四年出版的長篇小說。
有曹靖華中譯本,一九四七年九月上海駱駝書店出版。
〔24〕《煙袋》曹靖華翻譯的蘇聯短篇小說集,收作者七人的小說十一篇,以其中愛倫堡的《煙袋》為書名;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北京未名社出版,為《未名叢刊》之一。
這裡說曹靖華也譯有《果樹園》&ldquo收在《煙袋》中&rdquo,有誤。
一九三三年八月一日魯迅緻呂蓬尊信中說:&ldquo靖華所譯的那一篇,名《花園》,我隻記得見過印本,故寫為在《煙袋》中,現既沒有,那大概是在《未名》裡罷&rdquo。
但《未名》半月刊中亦無此篇。
〔25〕八住利雄日本電影劇本作家、翻譯工作者。
著有電影劇本《戰艦大和号》、《日本海大海戰》等。
〔26〕左祝黎(1891&mdash1941)蘇聯作家。
早年因參加革命運動多次被捕入獄,後在衛國戰争中犧牲。
著有長篇小說《人的工廠》、《時代的留聲機》等。
〔27〕《新俄新小說家三十人集》德譯本于一九二九年柏林馬力克出版。
〔28〕《青年界》綜合性雜志,一九三一年一月創刊,趙景深、李小峰合編,上海北新書局發行。
〔29〕拉甫列涅夫(a.E.CNJHIFFJ,1892&mdash1959)蘇聯作家。
十月革命後曾參加紅軍。
《四十一》(《第四十一》),是他作于一九二四年的中篇小說,曹靖華譯,一九二九年六月北平未名社出版,一九三六年印入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的《蘇聯作家七人集》。
〔30〕英培爾(K.L.cFSIH,1890&mdash1972)蘇聯女詩人。
主要作品有長詩《普爾科夫子午線》和散文集《将近三年(列甯格勒日記)》。
〔31〕吉柏齡(J.R.Kipling,1865&mdash1936)通譯吉蔔林,英國作家。
他生于印度,作品多描寫英國殖民者的日常生活,著有長篇小說《吉姆》、兒童故事《林莽之書》等。
缪塞(A.deMusset,1810&mdash1857),法國作家。
著有自傳性小說《一個世紀兒的忏悔》等。
〔32〕斯丹達爾(Stendhal,1783&mdash1842)通譯司湯達,法國作家。
原名貝爾(M.H.Beyle)。
著有長篇小說《紅與黑》、《呂西安·婁凡》,文藝論著《拉辛與莎士比亞》等。
法蘭斯,通譯法朗士。
哈德(F.B.Harte,1836&mdash1902)美國作家。
作品多描寫淘金工人的艱苦生活,如《咆哮營的幸運兒》等。
〔33〕《太陽之下》即《陽光照耀的地方》,英培爾根據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二年間在敖德薩的生活寫成的中篇。
〔34〕凱泰耶夫(K.Q.gNYNIJ)通譯卡達耶夫,蘇聯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時間呀,前進!》、《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等。
〔35〕綏甫林娜(C.D.dIZo UUPFN,1889&mdash1954)通譯謝芙琳娜,蘇聯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維裡尼亞》等。
〔36〕愛倫堡(c.M.rHIFS Hb,1891&mdash1967)蘇聯作家。
曾長期僑居國外,著有長篇小說《暴風雨》、《巴黎的陷落》,以及回憶錄《人·歲月·生活》等。
巴培爾(c.r.aNSIUE,1894&mdash1941),蘇聯作家。
著有《騎兵隊》、《敖德薩的故事》等。
〔37〕惠壘賽耶夫(B.B.KIHIXNIJ,1867&mdash1945)通譯魏烈薩耶夫,蘇聯作家。
著有小說《無路可走》、《絕路》等以及研究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等人的著作。
普理希文(M.M.QHPGJPF,1873&mdash1954),蘇聯作家。
曾任農藝師。
著有小說《貝林捷亞的水泉》、《太陽的寶庫》,自傳體長篇小說《卡歇耶夫山脈》等。
〔18〕《民數記》《舊約》的第四卷,計三十六章。
〔19〕斐定(,1892&mdash1977)通譯費定,蘇聯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城與年》、《初歡》、《不平凡的夏天》等。
〔20〕懷亞林英語Violin的音譯,即小提琴。
〔21〕世界大戰指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間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世界規模的戰争。
參戰的一方是德國、奧匈帝國等,稱為同盟國;另一方是英、法、俄、美等,稱為協約國。
最後同盟國失敗。
〔22〕《EnnaTimovna》《安娜·季莫菲耶芙娜》,費定的早期作品,發表于一九二三年。
〔23〕《都市與年》又譯《城與年》,費定于一九二四年出版的長篇小說。
有曹靖華中譯本,一九四七年九月上海駱駝書店出版。
〔24〕《煙袋》曹靖華翻譯的蘇聯短篇小說集,收作者七人的小說十一篇,以其中愛倫堡的《煙袋》為書名;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北京未名社出版,為《未名叢刊》之一。
這裡說曹靖華也譯有《果樹園》&ldquo收在《煙袋》中&rdquo,有誤。
一九三三年八月一日魯迅緻呂蓬尊信中說:&ldquo靖華所譯的那一篇,名《花園》,我隻記得見過印本,故寫為在《煙袋》中,現既沒有,那大概是在《未名》裡罷&rdquo。
但《未名》半月刊中亦無此篇。
〔25〕八住利雄日本電影劇本作家、翻譯工作者。
著有電影劇本《戰艦大和号》、《日本海大海戰》等。
〔26〕左祝黎(1891&mdash1941)蘇聯作家。
早年因參加革命運動多次被捕入獄,後在衛國戰争中犧牲。
著有長篇小說《人的工廠》、《時代的留聲機》等。
〔27〕《新俄新小說家三十人集》德譯本于一九二九年柏林馬力克出版。
〔28〕《青年界》綜合性雜志,一九三一年一月創刊,趙景深、李小峰合編,上海北新書局發行。
〔29〕拉甫列涅夫(a.E.CNJHIFFJ,1892&mdash1959)蘇聯作家。
十月革命後曾參加紅軍。
《四十一》(《第四十一》),是他作于一九二四年的中篇小說,曹靖華譯,一九二九年六月北平未名社出版,一九三六年印入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的《蘇聯作家七人集》。
〔30〕英培爾(K.L.cFSIH,1890&mdash1972)蘇聯女詩人。
主要作品有長詩《普爾科夫子午線》和散文集《将近三年(列甯格勒日記)》。
〔31〕吉柏齡(J.R.Kipling,1865&mdash1936)通譯吉蔔林,英國作家。
他生于印度,作品多描寫英國殖民者的日常生活,著有長篇小說《吉姆》、兒童故事《林莽之書》等。
缪塞(A.deMusset,1810&mdash1857),法國作家。
著有自傳性小說《一個世紀兒的忏悔》等。
〔32〕斯丹達爾(Stendhal,1783&mdash1842)通譯司湯達,法國作家。
原名貝爾(M.H.Beyle)。
著有長篇小說《紅與黑》、《呂西安·婁凡》,文藝論著《拉辛與莎士比亞》等。
法蘭斯,通譯法朗士。
哈德(F.B.Harte,1836&mdash1902)美國作家。
作品多描寫淘金工人的艱苦生活,如《咆哮營的幸運兒》等。
〔33〕《太陽之下》即《陽光照耀的地方》,英培爾根據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二年間在敖德薩的生活寫成的中篇。
〔34〕凱泰耶夫(K.Q.gNYNIJ)通譯卡達耶夫,蘇聯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時間呀,前進!》、《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等。
〔35〕綏甫林娜(C.D.dIZo UUPFN,1889&mdash1954)通譯謝芙琳娜,蘇聯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維裡尼亞》等。
〔36〕愛倫堡(c.M.rHIFS Hb,1891&mdash1967)蘇聯作家。
曾長期僑居國外,著有長篇小說《暴風雨》、《巴黎的陷落》,以及回憶錄《人·歲月·生活》等。
巴培爾(c.r.aNSIUE,1894&mdash1941),蘇聯作家。
著有《騎兵隊》、《敖德薩的故事》等。
〔37〕惠壘賽耶夫(B.B.KIHIXNIJ,1867&mdash1945)通譯魏烈薩耶夫,蘇聯作家。
著有小說《無路可走》、《絕路》等以及研究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等人的著作。
普理希文(M.M.QHPGJPF,1873&mdash1954),蘇聯作家。
曾任農藝師。
著有小說《貝林捷亞的水泉》、《太陽的寶庫》,自傳體長篇小說《卡歇耶夫山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