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後記〔2〕

關燈
BNF,1872&mdash1932),蘇聯文學史家。

    十月革命後任莫斯科大學教授。

    著有《西歐文學史概論》、《現代俄國文學史綱》等。

    《偉大的十年的文學》,是他寫于一九二七年的文學論著,評述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七年間的蘇聯文學概況,有沈端先譯本,題為《偉大的十年間文學》,一九三○年九月上海南強書局出版。

     〔13〕霍夫曼(1776&mdash1822)德國浪漫主義小說家,著有《金罐》、《跳蚤師傅》等。

    他的短篇小說集《謝拉皮翁兄弟》宣揚&ldquo為藝術而藝術&rdquo,對頹廢派文學影響頗大。

     〔14〕伊凡諾夫(K.KcJNFTJ,1895&mdash1963)蘇聯作家。

    當過工人,一九一五年發表小說,得到高爾基的贊賞,即專心從事文學。

    代表作有《鐵甲列車》等。

     〔15〕畢力涅克(a.E.QPUCFB],1894&mdash1941)又譯皮涅克,蘇聯&ldquo同路人&rdquo作家。

    十月革命後在政治上傾向革命,但創作上未擺脫無政府主義傾向。

    著有小說《精光的年頭》等。

     〔16〕《大衆文藝》文藝月刊,郁達夫、夏萊蒂主編,一九二八年九月上海現代書局發行。

    後期為&ldquo左聯&rdquo機關刊物之一,一九三○年六月被國民黨政府查禁,共出十二期。

     〔17〕安特來夫的《老屋》應為梭羅古勃的《老屋》,有陳炜谟譯本,一九三六年三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梭羅古勃([.g.dTUTB S,1863&mdash1927),俄國作家。

    著有小說《小鬼》、《老屋》等。

     〔18〕法兌耶夫(E.E.[NpIIJ,1901&mdash1956)通譯法捷耶夫,蘇聯作家。

    《潰滅》,即《毀滅》,長篇小說,有魯迅譯本,一九三一年以&ldquo三閑書屋&rdquo名義出版。

     〔19〕黑田乙吉(1888&mdash1971)日本《大阪每日新聞》記者,曾留學蘇聯。

    著有《蘇維埃塑像》、《北冰洋的探險》等。

     〔20〕&ldquo赫爾岑之家&rdquo俄國文學家赫爾岑(E.c.MIHGIF,1812&mdash1870)的舊宅,莫斯科文學者俱樂部曾設立于此。

    &ldquo全俄無産階級作家協會&rdquo和&ldquo俄國無産階級作家協會&rdquo等文學團體也在此設事務所。

    十月革命初期,一些作家常在此集會朗誦自己未發表的作品。

     〔21〕理定(K.M.CPGPF)蘇聯小說家。

    著有長篇小說《變節者》等。

    二次大戰期間任随軍記者,寫過不少戰争故事。

     〔22〕《新興文學》日本平凡社出版的一種外國文學叢書,下中彌三郎編輯。

     〔23〕《文藝戰線》應為《藝術戰線》,日本尾濑敬止編譯的蘇聯作家作品集,一九二六年出版于東京。

     〔24〕&ldquoOchez-Mal&rsquoYar&rdquo俄語作&ldquoDYIG^LNUBH&rdquo,即&ldquo父親&mdash&mdash油漆匠&rdquo。

     〔25〕井田孝平(1879&mdash1936)日本翻譯工作者,曾任俄語教授。

    南宋書院,日本東京的一家出版社。

     〔26〕達夫即郁達夫(1896&mdash1945)浙江富陽人,作家。

    創造社主要成員之一。

    一九二八年曾與魯迅合編《奔流》月刊。

    著有短篇小說集《沉淪》、中篇小說《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遊記散文集《屐痕處處》等。

     〔27〕曹靖華河南盧氏人,未名社成員,翻譯家。

    早年曾在蘇聯留學和工作,歸國後在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東北大學等校任教。

     譯有《鐵流》、《城與年》等。

     〔28〕《羅曼雜志》俄語作《_TmNF^MNfIYN》,即《小說報》,蘇聯國家文學出版社發行,一九二七年創刊。

     〔29〕普羅列泰利亞即無産階級,英文Proletariat的音譯,源出拉丁文Proletar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