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約翰》引言〔2〕

關燈
斷磚或碎石來就會遇見的。

    我們稱後一種為&ldquo臭婆娘&rdquo,因為它渾身發着惡臭;前一種我未曾聽到有人叫過它,似乎在我鄉的民間還沒有給它定出名字;廣州卻有:&ldquo地豬&rdquo。

     和文字的務欲近于直譯相反,人物名卻意譯,因為它是象征。

    小鬼頭Wistik去年商定的是&ldquo蓋然&rdquo,現因&ldquo蓋&rdquo者疑詞,稍有不妥,索性擅改作&ldquo将知&rdquo了。

    科學研究的冷酷的精靈Pleuzer即德譯的Klauber,本來最好是譯作&ldquo挑剔者&rdquo,挑謂挑選,剔謂吹求。

    但自從陳源〔21〕教授造出&ldquo挑剔風潮&rdquo這一句妙語以來,我即敬避不用,因為恐怕《閑話》的教導力十分偉大,這譯名也将蓦地被解為&ldquo挑撥&rdquo。

    以此為學者的别名,則行同刀筆〔22〕,于是又有重罪了,不如簡直譯作&ldquo穿鑿&rdquo。

    況且中國之所謂&ldquo日鑿一竅而&lsquo混沌&rsquo死&rdquo〔23〕,也很像他的将約翰從自然中拉開。

    小姑娘Robinetta我久久不解其義,想譯音;本月中旬托江紹原〔24〕先生設法作最末的查考,幾天後就有回信:&mdash&mdash ROBINETTA一名,韋氏大字典人名錄〔25〕未收入。

    我因為疑心她與ROBIN是一陰一陽,所以又查ROBIN,看見下面的解釋:&mdash&mdash ROBIN:是ROBERT的親熱的稱呼,而ROBERT的本訓是&ldquo令名赫赫&rdquo(!)那麼,好了,就譯作&ldquo榮兒&rdquo。

     英國的民間傳說裡,有叫作Robingoodfellow〔26〕的,是一種喜歡惡作劇的妖怪。

    如果荷蘭也有此說,則小姑娘之所以稱為Robinetta者,大概就和這相關。

    因為她實在和小約翰開了一個可怕的大玩笑。

     《約翰跋妥爾》一名《愛之書》,是《小約翰》的續編,也是結束。

    我不知道别國可有譯本;但據他同國的波勒兌蒙德說,則&ldquo這是一篇象征底散文詩,其中并非叙述或描寫,而是号哭和歡呼”而且便是他,也&ldquo不大懂得&rdquo。

     原譯本上赉赫博士的序文,雖然所說的關于本書并不多,但可以略見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荷蘭文學的大概,所以就譯出了。

    此外我還将兩篇文字作為附錄。

    一即本書作者拂來特力克望藹覃的評傳,載在《文學的反響》一卷二十一期上的。

     評傳的作者波勒兌蒙德,是那時荷蘭著名的詩人,赉赫的序文上就說及他,但于他的詩頗緻不滿。

    他的文字也奇特,使我譯得很有些害怕,想中止了,但因為究竟可以知道一點望藹覃的那時為止的經曆和作品,便索性将它譯完,算是一種徒勞的工作。

    末一篇是我的關于翻譯動植物名的小記,沒有多大關系的。

     評傳所講以外及以後的作者的事情,我一點不知道。

    僅隐約還記得歐洲大戰的時候,精神底勞動者們有一篇反對戰争的宣言〔27〕,中國也曾譯載在《新青年》上,其中确有一個他的署名。

     一九二七年五月三十日,魯迅于廣州東堤寓樓之西窗下記。

     ※※※ 〔1〕《小約翰》荷蘭作家望·藹覃的長篇童話,象征寫實的童話詩。

    原作發表于一八八七年,魯迅于一九二六年七月開始與齊宗頤(壽山)合譯,至八月中譯畢。

    一九二八年一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為《未名叢刊》之一。

    本書正文及其它各篇,除《引言》外,均未在報刊發表過。

     望·藹覃(F.W.VanEeden,1860&mdash1932)是醫師,又是作家。

    他是《新前導》雜志的主持人之一,《小約翰》最初即在這刊物上發表。

    主要作品有長詩《愛倫》、詩劇《弟兄們》、長篇小說《死之深淵》等。

     〔2〕本篇曾以《〈小約翰〉序》為題,最初發表于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語絲》周刊第一三七期,後印入《小約翰》單行本。

     〔3〕《馬上支日記》收入《華蓋集續編》。

     〔4〕丸善書店日本東京神田區的一家外文書店。

     〔5〕那一暑假指一九二五年暑假。

    當時段祺瑞、章士钊正加緊鎮壓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學生運動,并迫害魯迅,幫閑文人現代評論派也參加了對魯迅的圍攻。

    所以這裡說&ldquo過得比别的時候還艱難&rdquo。

     〔6〕《文學的反響》關于文藝評論的德語雜志,在本世紀三十年代仍繼續出版。

     〔7〕神田區日本東京的中心區,書店的集中地。

     〔8〕過屠門而大嚼語見《文選》曹植的《與吳季重書》:&ldquo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亦且快意。

    &rdquo 〔9〕南江堂當時日本東京的一家書店。

     〔10〕德語:《内外國文學叢書》,奧托·亨德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