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約翰》引言〔2〕
關燈
小
中
大
社,在紮勒河邊之哈勒。
〔11〕芬涅Pfennig的音譯,又譯芬尼,德國貨币名,一百芬尼合一馬克。
〔12〕魯迅于一九二六年八月間離京去廈門大學任教。
這裡的&ldquo正人君子&rdquo、&ldquo學者&rdquo,指陳源(西滢)、顧颉剛等人。
魯迅因對廈大不滿辭職,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去廣州中山大學任教。
不久顧颉剛也從廈大到了中山大學。
〔13〕蜑戶即疍戶,又作疍民。
舊時用來稱在廣東、福建、廣西沿海港灣和内河從事漁業和水上運輸業的水上居民,多以船為家。
〔14〕&ldquo經營腐爛事業&rdquo原語見《小約翰》譯本&ldquo附錄&rdquo兌·蒙德所作的作者評傳《拂來特力克·望·藹覃》:&ldquo将可憐的幼小的約翰,領到墳墓之間,死屍之間,蛆蟲之間,那在經營腐爛事業的&hellip&hellip&rdquo 〔15〕&ldquo火雲&rdquo在《小約翰》全書将結束時,約翰望見了&ldquo火雲&rdquo:&ldquo他一瞥道路的遠的那一端。
在大火雲所圍繞的明亮的空間之中,也看見一個小小的黑色的形相。
&rdquo 〔16〕偵察的眼光一九二七年魯迅在中山大學任職期間,正值國民黨反動派發動&ldquo四一二&rdquo反革命政變的前後,政治環境複雜。
這年九月三日魯迅緻李小峰的信中曾說起他到廣州後的情形:&ldquo訪問的,研究的,談文學的,偵探思想的,要做序,題簽的,請演說的,鬧得個不亦樂乎。
&rdquo(見《而已集·通信》)扮演的函件,指中山大學校方發出的對魯迅辭職的所謂慰留信。
京式的流言,指類似魯迅在北京時段祺瑞反動政府的幫閑文人現代評論派對魯迅的造謠、誣蔑。
〔17〕波勒兌蒙德(P.deMont,1857&mdash1931)通譯波爾·德·蒙特,比利時詩人、評論家。
著有《洛勒萊》、《飛蝶》、《夏天的火焰》等詩集。
他曾在《拂來特力克·望·藹覃》一文中說:《小約翰》&ldquo全體的表現&rdquo&ldquo近乎兒童的簡單的語言&rdquo。
〔18〕《新獨和辭書》即《新德日辭書》。
日文稱德語為獨語; 和,日本之異稱。
〔19〕《辭林》日語辭典,金沢莊三郎編,一九二七年日本東京三省堂書店發行。
〔20〕周建人字喬峰,魯迅的三弟,生物學家。
當時是上海商務印書館的編輯。
〔21〕陳源(1896&mdash1970)字通伯,筆名西滢,江蘇無錫人,現代評論派的主要成員。
當時任北京大學教授。
&ldquo挑剔風潮&rdquo是陳源在《現代評論》第一卷第二十五期(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閑話》中攻擊支持女師大學生運動的魯迅等人的話。
魯迅在《華蓋集·我的&ldquo籍&rdquo和&ldquo系&rdquo》中指出陳源誤用&ldquo挑剔&rdquo一詞:&ldquo我常常要&lsquo挑剔&rsquo文字是确的,至于&lsquo挑剔風潮&rsquo這一種連字面都不通的陰謀,我至今還不知道是怎樣的做法。
&rdquo 〔22〕刀筆這裡意指&ldquo刀筆吏&rdquo。
古代稱辦理文書的官吏為刀筆吏,後也用以稱一般舞文弄墨的訟師。
陳源在《緻志摩》的公開信(載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報副刊》)中罵魯迅&ldquo是做了十幾年官的刑名師爺&rdquo和&ldquo刀筆吏&rdquo。
〔23〕&ldquo日鑿一竅而混沌死&rdquo語出《莊子·應帝王》:&ldquo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
儵與忽時相與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
儵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lsquo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rsquo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rdquo 〔24〕江紹原安徽旌德人,曾任北京大學講師,一九二七年與魯迅同在中山大學任教,著有《發須爪》等書。
〔25〕韋氏大字典人名錄美國詞書編纂家韋白斯特(N.Web-ster,1758&mdash1843)所編《英語大字典》卷末附錄的人名詞典。
《韋氏大字典》最初于一八二八年完成,後來疊有增編。
〔26〕Robingoodfellow英語:好家夥羅賓。
相傳是專愛與人搗蛋的小妖。
〔27〕反對戰争的宣言指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于一九一九年三月起草的《精神獨立宣言》,在同年六月二十九日巴黎的《人道報》上發表,各國作家參加簽名者甚多。
這宣言曾由張崧年譯出,發表于《新青年》月刊第七卷第一号(一九一九年十二月)。
〔11〕芬涅Pfennig的音譯,又譯芬尼,德國貨币名,一百芬尼合一馬克。
〔12〕魯迅于一九二六年八月間離京去廈門大學任教。
這裡的&ldquo正人君子&rdquo、&ldquo學者&rdquo,指陳源(西滢)、顧颉剛等人。
魯迅因對廈大不滿辭職,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去廣州中山大學任教。
不久顧颉剛也從廈大到了中山大學。
〔13〕蜑戶即疍戶,又作疍民。
舊時用來稱在廣東、福建、廣西沿海港灣和内河從事漁業和水上運輸業的水上居民,多以船為家。
〔14〕&ldquo經營腐爛事業&rdquo原語見《小約翰》譯本&ldquo附錄&rdquo兌·蒙德所作的作者評傳《拂來特力克·望·藹覃》:&ldquo将可憐的幼小的約翰,領到墳墓之間,死屍之間,蛆蟲之間,那在經營腐爛事業的&hellip&hellip&rdquo 〔15〕&ldquo火雲&rdquo在《小約翰》全書将結束時,約翰望見了&ldquo火雲&rdquo:&ldquo他一瞥道路的遠的那一端。
在大火雲所圍繞的明亮的空間之中,也看見一個小小的黑色的形相。
&rdquo 〔16〕偵察的眼光一九二七年魯迅在中山大學任職期間,正值國民黨反動派發動&ldquo四一二&rdquo反革命政變的前後,政治環境複雜。
這年九月三日魯迅緻李小峰的信中曾說起他到廣州後的情形:&ldquo訪問的,研究的,談文學的,偵探思想的,要做序,題簽的,請演說的,鬧得個不亦樂乎。
&rdquo(見《而已集·通信》)扮演的函件,指中山大學校方發出的對魯迅辭職的所謂慰留信。
京式的流言,指類似魯迅在北京時段祺瑞反動政府的幫閑文人現代評論派對魯迅的造謠、誣蔑。
〔17〕波勒兌蒙德(P.deMont,1857&mdash1931)通譯波爾·德·蒙特,比利時詩人、評論家。
著有《洛勒萊》、《飛蝶》、《夏天的火焰》等詩集。
他曾在《拂來特力克·望·藹覃》一文中說:《小約翰》&ldquo全體的表現&rdquo&ldquo近乎兒童的簡單的語言&rdquo。
〔18〕《新獨和辭書》即《新德日辭書》。
日文稱德語為獨語; 和,日本之異稱。
〔19〕《辭林》日語辭典,金沢莊三郎編,一九二七年日本東京三省堂書店發行。
〔20〕周建人字喬峰,魯迅的三弟,生物學家。
當時是上海商務印書館的編輯。
〔21〕陳源(1896&mdash1970)字通伯,筆名西滢,江蘇無錫人,現代評論派的主要成員。
當時任北京大學教授。
&ldquo挑剔風潮&rdquo是陳源在《現代評論》第一卷第二十五期(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閑話》中攻擊支持女師大學生運動的魯迅等人的話。
魯迅在《華蓋集·我的&ldquo籍&rdquo和&ldquo系&rdquo》中指出陳源誤用&ldquo挑剔&rdquo一詞:&ldquo我常常要&lsquo挑剔&rsquo文字是确的,至于&lsquo挑剔風潮&rsquo這一種連字面都不通的陰謀,我至今還不知道是怎樣的做法。
&rdquo 〔22〕刀筆這裡意指&ldquo刀筆吏&rdquo。
古代稱辦理文書的官吏為刀筆吏,後也用以稱一般舞文弄墨的訟師。
陳源在《緻志摩》的公開信(載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報副刊》)中罵魯迅&ldquo是做了十幾年官的刑名師爺&rdquo和&ldquo刀筆吏&rdquo。
〔23〕&ldquo日鑿一竅而混沌死&rdquo語出《莊子·應帝王》:&ldquo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
儵與忽時相與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
儵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lsquo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rsquo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rdquo 〔24〕江紹原安徽旌德人,曾任北京大學講師,一九二七年與魯迅同在中山大學任教,著有《發須爪》等書。
〔25〕韋氏大字典人名錄美國詞書編纂家韋白斯特(N.Web-ster,1758&mdash1843)所編《英語大字典》卷末附錄的人名詞典。
《韋氏大字典》最初于一八二八年完成,後來疊有增編。
〔26〕Robingoodfellow英語:好家夥羅賓。
相傳是專愛與人搗蛋的小妖。
〔27〕反對戰争的宣言指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于一九一九年三月起草的《精神獨立宣言》,在同年六月二十九日巴黎的《人道報》上發表,各國作家參加簽名者甚多。
這宣言曾由張崧年譯出,發表于《新青年》月刊第七卷第一号(一九一九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