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象牙之塔》後記〔2〕

關燈
約翰·保爾的夢想》等。

     〔11〕這裡的&ldquo前三篇&rdquo,指印入《出了象牙之塔》的首三篇: 《出了象牙之塔》、《觀照享樂的生活》及《從靈向肉和從肉向靈》。

     〔12〕中道日語:中和之道的意思。

    中和,語出《中庸》:&ldquo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rdquo 〔13〕&ldquo取亂侮亡&rdquo語見《書經·仲虺之诰》:&ldquo兼弱攻昧,取亂侮亡。

    &rdquo據注釋稱:&ldquo弱則兼之,誾則攻之,亂則取之,有亡形則侮之。

    &rdquo 〔14〕孔、墨即孔丘和墨翟。

    孔丘(前551&mdash前479),儒家學派創始人;墨翟(約前468&mdash前376),墨家學派創始人。

     〔15〕玄奘(602&mdash664)唐代僧人,佛教學者。

    唐太宗時他赴印度取經,翻譯了大量佛教經籍。

     〔16〕蘭學日本人稱早期從荷蘭輸入的西歐文化科學為蘭學。

     〔17〕林那(C.Linne,1707&mdash1778)或譯林奈,瑞典生物學家,動植物分類的創造者。

    著有《自然界系統》、《植物種志》等。

    奈端(I.New-ton,1642&mdash1727),通譯牛頓,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

     他發現了力學基本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創立了微積分學和光的分析。

     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等。

    達爾文(C.R.Darwin,1809&mdash1882),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者。

    他在一八五九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論學說,摧毀了各種唯心主義的神造論、目的論和物種不變論,給宗教神學以沉重打擊。

     〔18〕&ldquo遣唐使&rdquo唐時日本派往中國的使節。

    自公元六三○年至八九四年間,曾向中國派出遣唐使十三次,使者中有醫師、陰陽師、畫師、音樂師、和尚、學生等,每次人數往往多達數百人。

     〔19〕莎士比亞(W.Shakespeare,1564&mdash1616)歐洲文藝複興時期英國戲劇家、詩人。

    著有劇本《仲夏夜之夢》、《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三十七種。

     〔20〕歐文(W.Irving,1783&mdash1859)美國作家。

    作品主要描寫美國的社會矛盾,揭露殖民主義者的殘忍。

    著有《見聞雜記》、《華盛頓傳》等。

    迪更司(C.Dickens,1812&mdash1870),通譯狄更斯,英國作家。

    他的作品揭露資産階級的種種罪惡,描寫下層人民的痛苦生活。

    著有長篇小說《大衛·科波菲爾》、《艱難時世》、《雙城記》等。

     〔21〕德富蘆花(1868&mdash1927)日本作家。

    他站在宗法制農民立場,批評資本主義社會。

    著有長篇小說《不如歸》、《黑潮》等。

     〔22〕林纾(1852&mdash1924)字琴南,福建閩侯(今福州)人,翻譯家。

    他曾據别人口述,以文言翻譯歐美文學作品一百多種,在當時影響很大,後集為《林譯小說》出版。

     〔23〕金雞納霜奎甯的舊譯名。

     〔24〕&ldquo拳亂&rdquo指義和拳,即義和團,清末我國北方農民和手工業者武裝反對帝國主義的群衆組織。

    但他們采取落後迷信的組織方式和鬥争方法,設立拳會,練習拳棒,因而被稱為&ldquo拳民&rdquo。

    一九○○年(庚子)他們曾英勇抗擊八國聯軍的侵略,後來在帝國主義和清政府的聯合鎮壓下遭到失敗。

    &ldquo拳亂&rdquo是反動派對義和團運動的蔑稱。

     〔25〕上野日本東京的公園,以櫻花著名。

     〔26〕松島日本地名,島上遍長松樹,為有名的遊覽區。

     〔27〕韋素園(1902&mdash1932)安徽霍丘人,未名社成員。

    譯有果戈理中篇小說《外套》、俄國短篇小說集《最後的光芒》、北歐詩歌小品集《黃花集》等。

    韋叢蕪(1905&mdash1978),安徽霍丘人,未名社成員。

    著有長詩《君山》等,譯有陀思妥耶夫斯基長篇小說《窮人》、《罪與罰》等。

    李霁野,安徽霍丘人,未名社成員。

    著有短篇小說集《影》,譯有勃朗特的《簡愛》,安德烈夫的劇本《黑假面人》、《往星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