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悶的象征》引言〔2〕

關燈
e,-tic之類者,于下也用&ldquo底&rdquo字,例如Specula^tive,romantic,就寫為思索底,羅曼底。

     在這裡我還應該聲謝朋友們的非常的幫助,尤其是許季黻〔8〕君之于英文;常維鈞〔9〕君之于法文,他還從原文譯出一篇《項鍊》〔10〕給我附在卷後,以便讀者的參看;陶璇卿〔11〕君又特地為作一幅圖畫,使這書被了凄豔的新裝。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之夜魯迅在北京記。

     ※※※ 〔1〕《苦悶的象征》文藝論文集,日本文藝批評家廚川白村著。

    其第一、第二兩部分譯文曾陸續發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一日至三十一日《晨報副镌》。

    一九二五年三月出版單行本,為《未名叢刊》之一,由北京大學新潮社代售,後改由北新書局出版。

     廚川白村(1880&mdash1923),日本文藝理論家。

    曾留學美國,回國後任大學教授。

    著有《近代文學十講》、《出了象牙之塔》、《文藝思潮論》等文藝論著多種,主要介紹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歐美文學和文藝思潮。

     〔2〕本篇最初印入《苦悶的象征》卷首,未在其他報刊發表。

     〔3〕大地震指一九二三年九月發生于日本關東的大地震。

     〔4〕&ldquo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rdquo語見《書經·說命(上篇)》,意思是如果服藥後不至頭腦昏暈,重病也就不能治愈。

     〔5〕伯格森(H.Bergson,1859&mdash1941)法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神秘主義者。

    著有《時間與自由意志》、《物質與記憶》、《創造進化論》等。

     〔6〕弗羅特(S.Freud,1856&mdash1939)通譯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說的創立者。

    這種學說認為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一切精神現象,都是人們因受壓抑而潛伏在下意識裡的某種&ldquo生命力&rdquo(Libido),特别是性欲的潛力所産生的。

    著有《精神分析論》、《關于歇斯底裡症》等。

     〔7〕天馬行空語見元劉廷振《薩天錫詩集序》:&ldquo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衆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

    &rdquo比喻才思奔放,自由馳騁。

     〔8〕許季黻(1882&mdash1948)即許壽裳,浙江紹興人,教育家。

     一九○二年至一九○八年留學日本,歸國後先後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教務長、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校長、中山大學教授。

    抗日戰争勝利後在台灣大學任教,一九四八年二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暗殺。

    著有《亡友魯迅印象記》、《我所認識的魯迅》等。

     〔9〕常維鈞名惠,字維鈞,河北宛平(今北京豐台)人。

    北京大學法文系畢業,曾任北大《歌謠》周刊編輯。

     〔10〕《項鍊》短篇小說,法國小說家莫泊桑作。

     〔11〕陶璇卿(1893&mdash1929)即陶元慶,浙江紹興人,畫家。

     曾任浙江台州第六中學及上海立達學園教員。

    他曾為魯迅早期的著譯繪制封面畫多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