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譯者附記〔1〕
關燈
小
中
大
芥川氏是日本新興文壇中一個出名的作家。田中純評論他說,“在芥川氏的作品上,可以看出他用了性格的全體,支配盡所用的材料的模樣來。這事實,便使我們起了這感覺,就是感得這作品是完成的”。他的作品所用的主題,最多的是希望已達之後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時的心情,這篇便可以算得适當的樣本。
不滿于芥川氏的,大約因為這兩點:一是多用舊材料,有時近于故事的翻譯;一是老手的氣息太濃厚,易使讀者不歡欣。這篇也可以算得适當的樣本。
内道場供奉〔2〕禅智和尚的長鼻子的事,是日本的舊傳說,作者隻是給他換上了新裝。篇中的諧味,雖不免有才氣太露的地方,但和中國的所謂滑稽小說比較起來,也就十分雅淡了。我所以先介紹這一篇。
四月三十日譯者識。
※※※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二一年五月十一日《晨報》副刊,《鼻子》的譯文即發表于十一日至十三日該刊。後來譯文收入《現代日本小說集》時,本篇未收。
〔2〕内道場供奉内道場,即大内之道場,在宮中陳列佛像、念誦佛經的場所。供奉,即内供奉,略稱内供,為供奉内道場的僧官。
不滿于芥川氏的,大約因為這兩點:一是多用舊材料,有時近于故事的翻譯;一是老手的氣息太濃厚,易使讀者不歡欣。這篇也可以算得适當的樣本。
内道場供奉〔2〕禅智和尚的長鼻子的事,是日本的舊傳說,作者隻是給他換上了新裝。篇中的諧味,雖不免有才氣太露的地方,但和中國的所謂滑稽小說比較起來,也就十分雅淡了。我所以先介紹這一篇。
四月三十日譯者識。
※※※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二一年五月十一日《晨報》副刊,《鼻子》的譯文即發表于十一日至十三日該刊。後來譯文收入《現代日本小說集》時,本篇未收。
〔2〕内道場供奉内道場,即大内之道場,在宮中陳列佛像、念誦佛經的場所。供奉,即内供奉,略稱内供,為供奉内道場的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