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說
關燈
小
中
大
友人雲:‘《紅樓夢》為谶緯之書’。
相傳有此說,言之鑿鑿,具有征引”,并謂曹雪芹因撰《紅樓夢》,其後代遭“滅族之禍,實基于此。
”明易象,《增評補象全圖金玉緣》卷首載張新之《石頭記讀法》雲:“《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故謹履霜之戒。
一部《石頭記》,(演)一漸字。
” 〔3〕納蘭成德(1655—1685)後改名性德,字容若,清滿洲正黃旗人。
大學士明珠長子,曾任一等侍衛。
撰有《飲水詞》、《通志堂集》等。
〔4〕陳康祺字鈞堂,清鄞縣(今屬浙江)人,官至郎中。
所撰《燕下鄉脞錄》,十六卷。
〔5〕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園,清慈溪(今屬浙江)人。
康熙己卯年(1699)為順天鄉試考官,因科場舞弊案牽連,死于獄中。
撰有《湛園未定稿》、《西溟文鈔》等。
〔6〕徐時棟(1814—1873)字定宇,号柳泉,清鄞縣(今屬浙江)人。
曾任内閣中書,撰有《柳泉詩文集》等。
下引徐說涉及的明珠(1635—1708),姓納蘭,清滿洲正黃旗人。
康熙年間任刑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高澹人(1644—1703),名士奇,号江村,清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曾任禮部侍郎。
撰有《清吟堂全集》、《天祿識餘》等。
〔7〕張維屏(1780—1859)字南山,清番禺(今屬廣東)人,官至江西南康知府。
撰有《松心詩集、文集》等。
《詩人征略》,即《國朝詩人征略》,一編六十卷,二編六十四卷。
引文見二編卷九。
〔8〕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績溪人。
他的《紅樓夢考證》作于一九二一年,對《紅樓夢》作者、版本進行了考證。
〔9〕清世祖即順治皇帝福臨(1638—1661)。
董鄂妃,世祖之妃,内大臣鄂碩之女。
有些索隐派紅學家認為董鄂妃即是董小宛。
〔10〕王夢阮未詳。
沈瓶庵,中華書局編輯,曾編《中華小說界》雜志。
王、沈合撰的《紅樓夢索隐》,一九一六年附刊于中華書局出版的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卷首有他們寫的《紅樓夢索隐提要》。
〔11〕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清初如臯(今屬江蘇)人。
明末副貢,入清隐居不仕,撰有《巢民詩集、文集》。
董小宛(1624—1651),名白,原為秦淮名妓,後為冒襄寵妾。
〔12〕孟森(1868—1937)字莼荪,筆名心史,江蘇武進人。
曾任北京大學教授。
所撰《心史叢刊》,共三集,多為有關明清史的考證文章。
〔13〕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号孑民,浙江紹興人。
曾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
他在所撰《石頭記索隐》中,以林黛玉為绛珠仙子,“珠”、“朱”諧音;以林黛玉所住潇湘館比附朱彜尊的号“竹垞”,故認為林黛玉影射朱彜尊。
以“王”即“柱”字偏旁之省;“國”俗作“國”,熙鳳之夫曰“琏”,即二“王”字相連也,故認為王熙鳳即影射餘國柱。
以陳維崧字其年、号迦陵,與史湘雲所佩“麒麟”音近,故認為史湘雲即影射陳維崧。
〔14〕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号觀堂,浙江海甯人。
撰有《宋元戲曲史》、《觀堂集林》等。
引文見《靜安文集·紅樓夢評論》。
〔15〕曹寅(1658—1712)曾官通政使,蘇州、江甯織造。
主持刊刻《全唐詩》、《佩文韻府》。
所撰傳奇二種為《虎口餘生》、《續琵琶記》。
下文“清世祖”應作“清聖祖”。
〔16〕俞平伯名銘衡,浙江德清人。
所著《紅樓夢辨》,一九二三年出版(後經修訂,改名《紅樓夢研究》,一九五二年出版)。
〔17〕《後紅樓夢》逍遙子撰,三十回,乾嘉間刊本。
《續紅樓夢》,同名者有二種:一為秦子忱撰,三十卷,嘉慶四年抱甕軒刊本; 一為題“海圃主人手制”,四十回,嘉慶間刊本。
《紅樓複夢》,題“紅香閣小和山樵南陽氏編輯”,一百回,嘉慶十年金谷園刊本。
《紅樓夢補》,歸鋤子撰,四十八回,嘉慶二十四年藤花榭刊本。
《紅樓幻夢》,花月癡人撰,二十四回,道光二十三年疏影齋刊本。
《紅樓圓夢》,夢夢先生撰,三十一回,嘉慶十九年紅薔閣寫刻本。
《增補紅樓》,嫏嬛山樵撰,三十二回,道光四年刊本。
《鬼紅樓》,即秦子忱《續紅樓夢》;據《忏玉樓叢書提要》載:“是書作于《後紅樓夢》之後,人以其說鬼也,戲呼為《鬼紅樓》。
”《紅樓夢影》,雲槎外史(一名西湖散人)撰,二十四回,光緒三年北京聚珍堂活字刊本。
《紅樓後夢》、《紅樓補夢》、《紅樓重夢》、《紅樓再夢》,未見。
(以上據一粟《紅樓夢書錄》)
相傳有此說,言之鑿鑿,具有征引”,并謂曹雪芹因撰《紅樓夢》,其後代遭“滅族之禍,實基于此。
”明易象,《增評補象全圖金玉緣》卷首載張新之《石頭記讀法》雲:“《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故謹履霜之戒。
一部《石頭記》,(演)一漸字。
” 〔3〕納蘭成德(1655—1685)後改名性德,字容若,清滿洲正黃旗人。
大學士明珠長子,曾任一等侍衛。
撰有《飲水詞》、《通志堂集》等。
〔4〕陳康祺字鈞堂,清鄞縣(今屬浙江)人,官至郎中。
所撰《燕下鄉脞錄》,十六卷。
〔5〕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園,清慈溪(今屬浙江)人。
康熙己卯年(1699)為順天鄉試考官,因科場舞弊案牽連,死于獄中。
撰有《湛園未定稿》、《西溟文鈔》等。
〔6〕徐時棟(1814—1873)字定宇,号柳泉,清鄞縣(今屬浙江)人。
曾任内閣中書,撰有《柳泉詩文集》等。
下引徐說涉及的明珠(1635—1708),姓納蘭,清滿洲正黃旗人。
康熙年間任刑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高澹人(1644—1703),名士奇,号江村,清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曾任禮部侍郎。
撰有《清吟堂全集》、《天祿識餘》等。
〔7〕張維屏(1780—1859)字南山,清番禺(今屬廣東)人,官至江西南康知府。
撰有《松心詩集、文集》等。
《詩人征略》,即《國朝詩人征略》,一編六十卷,二編六十四卷。
引文見二編卷九。
〔8〕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績溪人。
他的《紅樓夢考證》作于一九二一年,對《紅樓夢》作者、版本進行了考證。
〔9〕清世祖即順治皇帝福臨(1638—1661)。
董鄂妃,世祖之妃,内大臣鄂碩之女。
有些索隐派紅學家認為董鄂妃即是董小宛。
〔10〕王夢阮未詳。
沈瓶庵,中華書局編輯,曾編《中華小說界》雜志。
王、沈合撰的《紅樓夢索隐》,一九一六年附刊于中華書局出版的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卷首有他們寫的《紅樓夢索隐提要》。
〔11〕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清初如臯(今屬江蘇)人。
明末副貢,入清隐居不仕,撰有《巢民詩集、文集》。
董小宛(1624—1651),名白,原為秦淮名妓,後為冒襄寵妾。
〔12〕孟森(1868—1937)字莼荪,筆名心史,江蘇武進人。
曾任北京大學教授。
所撰《心史叢刊》,共三集,多為有關明清史的考證文章。
〔13〕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号孑民,浙江紹興人。
曾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
他在所撰《石頭記索隐》中,以林黛玉為绛珠仙子,“珠”、“朱”諧音;以林黛玉所住潇湘館比附朱彜尊的号“竹垞”,故認為林黛玉影射朱彜尊。
以“王”即“柱”字偏旁之省;“國”俗作“國”,熙鳳之夫曰“琏”,即二“王”字相連也,故認為王熙鳳即影射餘國柱。
以陳維崧字其年、号迦陵,與史湘雲所佩“麒麟”音近,故認為史湘雲即影射陳維崧。
〔14〕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号觀堂,浙江海甯人。
撰有《宋元戲曲史》、《觀堂集林》等。
引文見《靜安文集·紅樓夢評論》。
〔15〕曹寅(1658—1712)曾官通政使,蘇州、江甯織造。
主持刊刻《全唐詩》、《佩文韻府》。
所撰傳奇二種為《虎口餘生》、《續琵琶記》。
下文“清世祖”應作“清聖祖”。
〔16〕俞平伯名銘衡,浙江德清人。
所著《紅樓夢辨》,一九二三年出版(後經修訂,改名《紅樓夢研究》,一九五二年出版)。
〔17〕《後紅樓夢》逍遙子撰,三十回,乾嘉間刊本。
《續紅樓夢》,同名者有二種:一為秦子忱撰,三十卷,嘉慶四年抱甕軒刊本; 一為題“海圃主人手制”,四十回,嘉慶間刊本。
《紅樓複夢》,題“紅香閣小和山樵南陽氏編輯”,一百回,嘉慶十年金谷園刊本。
《紅樓夢補》,歸鋤子撰,四十八回,嘉慶二十四年藤花榭刊本。
《紅樓幻夢》,花月癡人撰,二十四回,道光二十三年疏影齋刊本。
《紅樓圓夢》,夢夢先生撰,三十一回,嘉慶十九年紅薔閣寫刻本。
《增補紅樓》,嫏嬛山樵撰,三十二回,道光四年刊本。
《鬼紅樓》,即秦子忱《續紅樓夢》;據《忏玉樓叢書提要》載:“是書作于《後紅樓夢》之後,人以其說鬼也,戲呼為《鬼紅樓》。
”《紅樓夢影》,雲槎外史(一名西湖散人)撰,二十四回,光緒三年北京聚珍堂活字刊本。
《紅樓後夢》、《紅樓補夢》、《紅樓重夢》、《紅樓再夢》,未見。
(以上據一粟《紅樓夢書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