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說

關燈
本傳奇,亦曾題過四句,為作者緣起之言更進一竿雲:‘說到酸辛事,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第一百二十回) 全書所寫,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則擺脫舊套,與在先之人情小說甚不同。

    如開篇所說: 空空道人遂向石頭說道,“石兄,你這一段故事,…… 據我看來:第一件,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并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其中隻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癡,或小才微善——亦無班姑蔡女之德能。

    我縱鈔去,恐世人不愛看呢。

    ” 石頭笑曰,“我師何太癡也!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竟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有何難?但我想曆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不借此套,反到新鮮别緻,不過隻取其事體情理罷了。

    ……曆來野史,或讪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奸淫兇惡,不可勝數。

    ……至若才子佳人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于淫濫,以緻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且環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說。

    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所有書中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

    ……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蹑迹,不敢稍加穿鑿,徒為哄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

     ……”(戚本第一回) 蓋叙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曆,正因寫實,轉成新鮮。

    而世人忽略此言,每欲别求深義,揣測之說,久而遂多。

    今汰去悠謬不足辯,如謂是刺和珅(《譚瀛室筆記》)藏谶緯(《寄蝸殘贅》)明易象(《金玉緣》評語)〔2〕之類,而著其世所廣傳者于下: 一,納蘭成德〔3〕家事說自來信此者甚多。

    陳康祺〔4〕(《燕下鄉脞錄》五)記姜宸英〔5〕典康熙己卯順天鄉試獲咎事,因及其師徐時棟〔6〕(号柳泉)之說雲,“小說《紅樓夢》一書,即記故相明珠家事,金钗十二,皆納蘭侍禦所奉為上客者也,寶钗影高澹人;妙玉即影西溟先生:‘妙’為‘少女’,‘姜’亦婦人之美稱;‘如玉’‘如英’,義可通假。

    ……”侍禦謂明珠之子成德,後改名性德,字容若。

    張維屏〔7〕(《詩人征略》) 雲,“賈寶玉蓋即容若也;《紅樓夢》所雲,乃其髫齡時事。

    ” 俞樾(《小浮梅閑話》)亦謂其“中舉人止十五歲,于書中所述頗合”。

    然其他事迹,乃皆不符;胡适作《紅樓夢考證》〔8〕(《文存》三),已曆正其失。

    最有力者,一為姜宸英有《祭納蘭成德文》,相契之深,非妙玉于寶玉可比;一為成德死時年三十一,時明珠方貴盛也。

     二,清世祖與董鄂妃〔9〕故事說王夢阮沈瓶庵〔10〕合著之《紅樓夢索隐》為此說。

    其提要有雲,“蓋嘗聞之京師故老雲,是書全為清世祖與董鄂妃而作,兼及當時諸名王奇女也。

     ……”而又指董鄂妃為即秦淮舊妓嫁為冒襄妾之董小宛〔11〕,清兵下江南,掠以北,有寵于清世祖,封貴妃,已而夭逝;世祖哀痛,乃遁迹五台山為僧雲。

    孟森作《董小宛考》(《心史叢刊》三集)〔12〕,則曆摘此說之謬,最有力者為小宛生于明天啟甲子,若以順治七年入宮,已二十八歲矣,而其時清世祖方十四歲。

     三,康熙朝政治狀态說此說即發端于徐時棟,而大備于蔡元培之《石頭記索隐》〔13〕。

    開卷即雲,“《石頭記》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說也。

    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漢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于是比拟引申,以求其合,以“紅”為影“朱”字;以“石頭”為指金陵;以“賈”為斥僞朝;以“金陵十二钗”為拟清初江南之名士:如林黛玉影朱彜尊,王熙鳳影餘國柱,史湘雲影陳維崧,寶钗妙玉則從徐說,旁征博引,用力甚勤。

    然胡适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說遂不立,最有力者即曹雪芹為漢軍,而《石頭記》實其自叙也。

     然謂《紅樓夢》乃作者自叙,與本書開篇契合者,其說之出實最先,而确定反最後。

    嘉慶初,袁枚(《随園詩話》二)已雲,“康熙中,曹練亭為江甯織造,……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書,備記風月繁華之盛。

    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餘之随園也。

    ”末二語蓋誇,餘亦有小誤(如以楝為練,以孫為子),但已明言雪芹之書,所記者其聞見矣。

    而世間信者特少,王國維〔14〕(《靜庵文集》)且诘難此類,以為“所謂‘親見親聞’者,亦可自旁觀者之口言之,未必躬為劇中之人物”也,迨胡适作考證,乃較然彰明,知曹雪芹實生于榮華,終于苓落,半生經曆,絕似“石頭”,著書西郊,未就而沒; 晚出全書,乃高鹗續成之者矣。

     雪芹名霑,字芹溪,一字芹圃,正白旗漢軍。

    祖寅〔15〕,字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