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說
關燈
小
中
大
說,忙放下針線,……一直來尋寶玉。
走到寶玉跟前,含笑說道,“我不過說了兩句話,為的是大家好。
你就賭氣,跑了這風地裡來哭,作出病來唬我。
”寶玉忙笑道,“誰賭氣了?我因為聽你說的有理,我想你們既這樣說,自然别人也是這樣說,将來漸漸的都不理我了。
我所以想着自己傷心。
” ……(戚本第五十七回,括弧中句據程本補。
) 然榮公府雖煊赫,而“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又不能将就省儉”,故“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内囊卻也盡上來了。
” (第二回)頹運方至,變故漸多;寶玉在繁華豐厚中,且亦屢與“無常”觌面,先有可卿自經;秦鐘夭逝;自又中父妾厭勝之術,幾死;繼以金钏投井;尤二姐吞金;而所愛之侍兒晴雯又被遣,随殁。
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
……他便帶了兩個小丫頭到一石後,也不怎麼樣,隻問他二人道,“自我去了,你襲人姐姐可打發人瞧晴雯姐姐去了不曾?”這一個答道,“打發宋媽媽瞧去了。
”寶玉道,“回來說什麼?”小丫頭道,“回來說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今兒早起就閉了眼,住了口,人事不知,也出不得一聲兒了,隻有倒氣的分兒了。
”寶玉忙問道,“一夜叫的是誰?”小丫頭子道,(“一夜叫的是娘。
”寶玉拭淚道,“還叫誰?”小丫頭說,)“沒有聽見叫别人。
” 寶玉道,“你糊塗,想必沒聽真。
”(……因又想:)“雖然臨終未見,如今且去靈前一拜,也算盡這五六年的情腸。
” ……遂一徑出園,往前日之處來,意為停柩在内。
誰知他哥嫂見他一嚈氣,便回了進去,希圖得幾兩發送例銀。
王夫人聞知,便賞了十兩銀子;又命“即刻送到外頭焚化了罷。
‘女兒痨’死的,斷不可留!”他哥嫂聽了這話,一面就雇了人來入殓,擡往城外化人廠去了。
……寶玉走來撲了個空,……自立了半天,别沒法兒,隻得翻身進入園中,待回自房,甚覺無趣,因乃順路來找黛玉,偏他不在房中。
……又到蘅蕪院中,隻見寂靜無人。
…… 仍往潇湘館來,偏黛玉尚未回來。
……正在不知所以之際,忽見王夫人的丫頭進來找他,說,“老爺回來了,找你呢。
又得了好題目來了,快走快走!”寶玉聽了,隻得跟了出來。
……彼時賈政正與衆幕友談論尋秋之勝;又說,“臨散時忽然談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談,‘風流俊逸忠義慷慨’八字皆備。
到是個好題目,大家都要作一首挽詞。
”衆人聽了,都忙請教是何等妙題。
賈政乃說,“近日有一位恒王,出鎮青州。
這恒王最喜女色,且公餘好武,因選了許多美女,日習武事。
……其姬中有一姓林行四者,姿色既冠,且武藝更精,皆呼為林四娘,恒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統轄諸姬,又呼為姽婳将軍。
” 衆清客都稱“妙極神奇!竟以‘姽婳’下加‘将軍’二字,更覺妩媚風流,真絕世奇文!想這恒王也是第一風流人物了。
”……(戚本第七十八回,括弧中句據程本補。
) 《石頭記》結局,雖早隐現于寶玉幻夢中,而八十回僅露“悲音”,殊難必其究竟。
比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乃有百二十回之排印本出,改名《紅樓夢》,字句亦時有不同,程偉元序其前雲,“……然原本目錄百二十卷,……爰為竭力搜羅,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無不留心。
數年以來,僅積有二十餘卷。
一日,偶于鼓擔上得十餘卷,遂重價購之。
…… 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細加厘剔,截長補短,鈔成全部,複為镌闆以公同好。
《石頭記》全書至是始告成矣。
”友人蓋謂高鹗〔1〕,亦有序,末題“乾隆辛亥冬至後一日”,先于程序者一年。
後四十回雖數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疊起,破敗死亡相繼,與所謂“食盡鳥飛獨存白地”者頗符,惟結末又稍振。
寶玉先失其通靈玉,狀類失神。
會賈政将赴外任,欲于寶玉娶婦後始就道,以黛玉羸弱,乃迎寶钗。
姻事由王熙鳳謀畫,運行甚密,而卒為黛玉所知,咯血,病日甚,至寶玉成婚之日遂卒。
寶玉知将婚,自以為必黛玉,欣然臨席,比見新婦為寶钗,乃悲歎複病。
時元妃先薨;賈赦以“交通外官倚勢淩弱”革職查抄,累及榮府;史太君又尋亡;妙玉則遭盜劫,不知所終;王熙鳳既失勢,亦郁郁死。
寶玉病亦加,一日垂絕,忽有一僧持玉來,遂蘇,見僧複氣絕,曆噩夢而覺;乃忽改行,發憤欲振家聲,次年應鄉試,以第七名中式。
寶钗亦有孕,而寶玉忽亡去。
賈政既葬母于金陵,将歸京師,雪夜泊舟毗陵驿,見一人光頭赤足,披大紅猩猩氈鬥篷,向之下拜,審視知為寶玉。
方欲就語,忽來一僧一道,挾以俱去,且不知何人作歌,雲“歸大荒”,追之無有,“隻見白茫茫一片曠野”而已。
“後人見了這
走到寶玉跟前,含笑說道,“我不過說了兩句話,為的是大家好。
你就賭氣,跑了這風地裡來哭,作出病來唬我。
”寶玉忙笑道,“誰賭氣了?我因為聽你說的有理,我想你們既這樣說,自然别人也是這樣說,将來漸漸的都不理我了。
我所以想着自己傷心。
” ……(戚本第五十七回,括弧中句據程本補。
) 然榮公府雖煊赫,而“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又不能将就省儉”,故“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内囊卻也盡上來了。
” (第二回)頹運方至,變故漸多;寶玉在繁華豐厚中,且亦屢與“無常”觌面,先有可卿自經;秦鐘夭逝;自又中父妾厭勝之術,幾死;繼以金钏投井;尤二姐吞金;而所愛之侍兒晴雯又被遣,随殁。
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
……他便帶了兩個小丫頭到一石後,也不怎麼樣,隻問他二人道,“自我去了,你襲人姐姐可打發人瞧晴雯姐姐去了不曾?”這一個答道,“打發宋媽媽瞧去了。
”寶玉道,“回來說什麼?”小丫頭道,“回來說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今兒早起就閉了眼,住了口,人事不知,也出不得一聲兒了,隻有倒氣的分兒了。
”寶玉忙問道,“一夜叫的是誰?”小丫頭子道,(“一夜叫的是娘。
”寶玉拭淚道,“還叫誰?”小丫頭說,)“沒有聽見叫别人。
” 寶玉道,“你糊塗,想必沒聽真。
”(……因又想:)“雖然臨終未見,如今且去靈前一拜,也算盡這五六年的情腸。
” ……遂一徑出園,往前日之處來,意為停柩在内。
誰知他哥嫂見他一嚈氣,便回了進去,希圖得幾兩發送例銀。
王夫人聞知,便賞了十兩銀子;又命“即刻送到外頭焚化了罷。
‘女兒痨’死的,斷不可留!”他哥嫂聽了這話,一面就雇了人來入殓,擡往城外化人廠去了。
……寶玉走來撲了個空,……自立了半天,别沒法兒,隻得翻身進入園中,待回自房,甚覺無趣,因乃順路來找黛玉,偏他不在房中。
……又到蘅蕪院中,隻見寂靜無人。
…… 仍往潇湘館來,偏黛玉尚未回來。
……正在不知所以之際,忽見王夫人的丫頭進來找他,說,“老爺回來了,找你呢。
又得了好題目來了,快走快走!”寶玉聽了,隻得跟了出來。
……彼時賈政正與衆幕友談論尋秋之勝;又說,“臨散時忽然談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談,‘風流俊逸忠義慷慨’八字皆備。
到是個好題目,大家都要作一首挽詞。
”衆人聽了,都忙請教是何等妙題。
賈政乃說,“近日有一位恒王,出鎮青州。
這恒王最喜女色,且公餘好武,因選了許多美女,日習武事。
……其姬中有一姓林行四者,姿色既冠,且武藝更精,皆呼為林四娘,恒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統轄諸姬,又呼為姽婳将軍。
” 衆清客都稱“妙極神奇!竟以‘姽婳’下加‘将軍’二字,更覺妩媚風流,真絕世奇文!想這恒王也是第一風流人物了。
”……(戚本第七十八回,括弧中句據程本補。
) 《石頭記》結局,雖早隐現于寶玉幻夢中,而八十回僅露“悲音”,殊難必其究竟。
比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乃有百二十回之排印本出,改名《紅樓夢》,字句亦時有不同,程偉元序其前雲,“……然原本目錄百二十卷,……爰為竭力搜羅,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無不留心。
數年以來,僅積有二十餘卷。
一日,偶于鼓擔上得十餘卷,遂重價購之。
…… 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細加厘剔,截長補短,鈔成全部,複為镌闆以公同好。
《石頭記》全書至是始告成矣。
”友人蓋謂高鹗〔1〕,亦有序,末題“乾隆辛亥冬至後一日”,先于程序者一年。
後四十回雖數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疊起,破敗死亡相繼,與所謂“食盡鳥飛獨存白地”者頗符,惟結末又稍振。
寶玉先失其通靈玉,狀類失神。
會賈政将赴外任,欲于寶玉娶婦後始就道,以黛玉羸弱,乃迎寶钗。
姻事由王熙鳳謀畫,運行甚密,而卒為黛玉所知,咯血,病日甚,至寶玉成婚之日遂卒。
寶玉知将婚,自以為必黛玉,欣然臨席,比見新婦為寶钗,乃悲歎複病。
時元妃先薨;賈赦以“交通外官倚勢淩弱”革職查抄,累及榮府;史太君又尋亡;妙玉則遭盜劫,不知所終;王熙鳳既失勢,亦郁郁死。
寶玉病亦加,一日垂絕,忽有一僧持玉來,遂蘇,見僧複氣絕,曆噩夢而覺;乃忽改行,發憤欲振家聲,次年應鄉試,以第七名中式。
寶钗亦有孕,而寶玉忽亡去。
賈政既葬母于金陵,将歸京師,雪夜泊舟毗陵驿,見一人光頭赤足,披大紅猩猩氈鬥篷,向之下拜,審視知為寶玉。
方欲就語,忽來一僧一道,挾以俱去,且不知何人作歌,雲“歸大荒”,追之無有,“隻見白茫茫一片曠野”而已。
“後人見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