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晉唐小說及其支流
關燈
小
中
大
》,四卷,二十一則,模拟唐人傳奇小說。
據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子部小說類注:“瞿佑又有《剪燈餘話》(按應作《新話》),正統七年癸酉李時勉請禁毀其書,故與李桢《餘話》皆不錄。
” 〔2〕明嘉靖以來将說部刻為叢集的,有:陸楫等輯刊《古今說海》,李栻輯刊《曆代小史》,吳琯輯刊《古今逸史》,王文浩輯刊《唐人說荟》(一名《唐代叢書》)等。
這些書真僞錯雜,魯迅在《破唐人說荟》、《唐宋傳奇集·序例》等文中曾予以批評。
〔3〕關于蒲松齡的生卒年,清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稱,松齡“以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二十二日卒,享年七十有六。
”據此推知其生年為崇祯十三年(1640)。
〔4〕黃州此處指北宋時谪居黃州的蘇轼。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一:“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日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
……談諧放蕩,不複為畛畦。
有不能談者,則強之說鬼;或辭無有,則曰姑妄言之。
于是聞者無不絕倒,皆盡歡而去。
” 〔5〕關于蒲松齡搜集異聞事,見鄒弢《三借廬筆談》:“相傳先生居鄉裡,……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甖,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于上,煙茗置身畔。
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随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
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
如是二十餘寒暑,此書方告蒇。
” 〔6〕關于王士祯欲市《聊齋志異》事,據清陸以恬《冷廬雜識》雲:“蒲氏松齡《聊齋志異》流播海内,幾于家有其書。
相傳漁洋山人愛重此書,欲以五百金購之不能得。
”倪鴻《桐陰清話》也有類似記載。
魯迅《小說舊聞鈔》中《聊齋志異》條按語指出:“王漁洋欲市《聊齋志異》稿及蒲留仙強執路人使說異聞二事,最為無稽,而世人偏豔傳之,可異也。
” 〔7〕這裡所說的《聊齋志異》始刊于嚴州,指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刊本,趙起杲刊刻。
嚴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
〔8〕但明倫字天叙,一字雲湖,清廣順(今貴州長順)人,曾官兩淮鹽運使。
他注釋的《聊齋志異》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行。
呂湛恩,清文登(今屬山東)人,他所作的《聊齋志異》的注文,曾于道光五年(1825)單獨刊行,道光二十三年(1843)注文與《聊齋志異》原文合刻。
〔9〕《聊齋志異拾遺》一卷二十七篇本未見。
另有道光十年(1830)得月簃叢書本《聊齋志異拾遺》一卷,光緒四年(1878)北京聚珍堂本《聊齋拾遺》四卷等。
〔10〕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簡齋、随園老人,清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江浦、江甯等縣知縣。
撰有《小倉山房集》、《随園詩話》等。
〔11〕沈起鳳(1741—?)字桐威,号紅心詞客,清吳縣(今屬江蘇)人。
所撰《諧铎》,十二卷。
〔12〕和邦額字閑齋,号霁雲主人,清滿洲人。
〔13〕浩歌子即尹慶蘭,字似村,清滿洲鑲黃旗人。
〔14〕管世灏字月楣,清海昌(今浙江海甯)人。
〔15〕馮起鳳字梓華,清平湖(今屬浙江)人。
〔16〕鄒弢字翰飛,号蕭湘館侍者,清金匮(今江蘇無錫)人。
撰有《三借廬筆談》等。
〔17〕黍餘裔孫即屠紳,參看本書第二十五篇。
〔18〕金武祥(1841—1924)字淐生,号粟香,清末江陰(今屬江蘇)人。
撰有《粟香随筆》、《江陰藝文志》等。
〔19〕盛時彥字松雲,清北平(今北京)人。
紀昀門人。
下面的引文見《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自序。
〔20〕此段引文見《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自序。
〔21〕樂鈞字元淑,号蓮裳,清臨川(今屬江西)人。
撰有《青芝山館詩集》。
〔22〕許秋垞清海昌(今浙江海甯)人。
撰有《琵琶演義》等。
〔23〕湯用中字芷卿,清常州(今屬江蘇)人。
〔24〕王韬(1828—1897)字紫诠,号仲弢,又号天南遁叟,清長洲(今江蘇吳縣)人。
著譯甚多。
所撰《淞隐漫錄》,又名《後聊齋志異》;《淞濱瑣話》,又名《淞隐續錄》。
〔25〕宣鼎(1834—1879)字瘦梅,清天長(今屬安徽)人。
撰有《返魂香傳奇》等。
〔26〕許元仲字小歐,清松江(今屬上海)人。
〔27〕俞鴻漸(1781—1846)字儀伯,清德清(今屬浙江)人。
撰有《印雪軒文鈔》、《印雪軒詩抄》等。
〔28〕俞樾(1821—1907)字蔭甫,号曲園,清德清人。
著述頗多,總稱《春在堂全書》。
〔29〕金捧阊(1760—1810)字玠堂,清江陰(今屬江蘇)人。
所撰《客窗偶筆》,原八卷,後散佚,其孫輯得四卷,與《客窗二筆》一卷合刻。
〔30〕梁恭辰字敬叔,清福州(今屬福建)人。
〔31〕許奉恩字叔平,清桐城(今屬安徽)人。
據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子部小說類注:“瞿佑又有《剪燈餘話》(按應作《新話》),正統七年癸酉李時勉請禁毀其書,故與李桢《餘話》皆不錄。
” 〔2〕明嘉靖以來将說部刻為叢集的,有:陸楫等輯刊《古今說海》,李栻輯刊《曆代小史》,吳琯輯刊《古今逸史》,王文浩輯刊《唐人說荟》(一名《唐代叢書》)等。
這些書真僞錯雜,魯迅在《破唐人說荟》、《唐宋傳奇集·序例》等文中曾予以批評。
〔3〕關于蒲松齡的生卒年,清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稱,松齡“以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二十二日卒,享年七十有六。
”據此推知其生年為崇祯十三年(1640)。
〔4〕黃州此處指北宋時谪居黃州的蘇轼。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一:“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日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
……談諧放蕩,不複為畛畦。
有不能談者,則強之說鬼;或辭無有,則曰姑妄言之。
于是聞者無不絕倒,皆盡歡而去。
” 〔5〕關于蒲松齡搜集異聞事,見鄒弢《三借廬筆談》:“相傳先生居鄉裡,……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甖,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于上,煙茗置身畔。
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随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
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
如是二十餘寒暑,此書方告蒇。
” 〔6〕關于王士祯欲市《聊齋志異》事,據清陸以恬《冷廬雜識》雲:“蒲氏松齡《聊齋志異》流播海内,幾于家有其書。
相傳漁洋山人愛重此書,欲以五百金購之不能得。
”倪鴻《桐陰清話》也有類似記載。
魯迅《小說舊聞鈔》中《聊齋志異》條按語指出:“王漁洋欲市《聊齋志異》稿及蒲留仙強執路人使說異聞二事,最為無稽,而世人偏豔傳之,可異也。
” 〔7〕這裡所說的《聊齋志異》始刊于嚴州,指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刊本,趙起杲刊刻。
嚴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
〔8〕但明倫字天叙,一字雲湖,清廣順(今貴州長順)人,曾官兩淮鹽運使。
他注釋的《聊齋志異》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行。
呂湛恩,清文登(今屬山東)人,他所作的《聊齋志異》的注文,曾于道光五年(1825)單獨刊行,道光二十三年(1843)注文與《聊齋志異》原文合刻。
〔9〕《聊齋志異拾遺》一卷二十七篇本未見。
另有道光十年(1830)得月簃叢書本《聊齋志異拾遺》一卷,光緒四年(1878)北京聚珍堂本《聊齋拾遺》四卷等。
〔10〕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簡齋、随園老人,清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江浦、江甯等縣知縣。
撰有《小倉山房集》、《随園詩話》等。
〔11〕沈起鳳(1741—?)字桐威,号紅心詞客,清吳縣(今屬江蘇)人。
所撰《諧铎》,十二卷。
〔12〕和邦額字閑齋,号霁雲主人,清滿洲人。
〔13〕浩歌子即尹慶蘭,字似村,清滿洲鑲黃旗人。
〔14〕管世灏字月楣,清海昌(今浙江海甯)人。
〔15〕馮起鳳字梓華,清平湖(今屬浙江)人。
〔16〕鄒弢字翰飛,号蕭湘館侍者,清金匮(今江蘇無錫)人。
撰有《三借廬筆談》等。
〔17〕黍餘裔孫即屠紳,參看本書第二十五篇。
〔18〕金武祥(1841—1924)字淐生,号粟香,清末江陰(今屬江蘇)人。
撰有《粟香随筆》、《江陰藝文志》等。
〔19〕盛時彥字松雲,清北平(今北京)人。
紀昀門人。
下面的引文見《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自序。
〔20〕此段引文見《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自序。
〔21〕樂鈞字元淑,号蓮裳,清臨川(今屬江西)人。
撰有《青芝山館詩集》。
〔22〕許秋垞清海昌(今浙江海甯)人。
撰有《琵琶演義》等。
〔23〕湯用中字芷卿,清常州(今屬江蘇)人。
〔24〕王韬(1828—1897)字紫诠,号仲弢,又号天南遁叟,清長洲(今江蘇吳縣)人。
著譯甚多。
所撰《淞隐漫錄》,又名《後聊齋志異》;《淞濱瑣話》,又名《淞隐續錄》。
〔25〕宣鼎(1834—1879)字瘦梅,清天長(今屬安徽)人。
撰有《返魂香傳奇》等。
〔26〕許元仲字小歐,清松江(今屬上海)人。
〔27〕俞鴻漸(1781—1846)字儀伯,清德清(今屬浙江)人。
撰有《印雪軒文鈔》、《印雪軒詩抄》等。
〔28〕俞樾(1821—1907)字蔭甫,号曲園,清德清人。
著述頗多,總稱《春在堂全書》。
〔29〕金捧阊(1760—1810)字玠堂,清江陰(今屬江蘇)人。
所撰《客窗偶筆》,原八卷,後散佚,其孫輯得四卷,與《客窗二筆》一卷合刻。
〔30〕梁恭辰字敬叔,清福州(今屬福建)人。
〔31〕許奉恩字叔平,清桐城(今屬安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