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說(下)

關燈
餘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費亦不赀。

    自和後,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誇外蕃,故俗傳‘三保太監下西洋’為明初盛事雲。

    ”蓋鄭和之在明代,名聲赫然,為世人所樂道,而嘉靖以後,倭患甚殷,民間傷今之弱,又為故事所囿,遂不思将帥而思黃門,集俚俗傳聞以成此作,故自序雲,“今者東事倥偬,何如西戎即序,不得比西戎即序,何可令王鄭二公見”也。

    惟書則侈談怪異,專尚荒唐,頗與序言之慷慨不相應,其第一至七回為碧峰長老下生,出家及降魔之事;第八至十四回為碧峰與張天師鬥法之事;第十五回以下則鄭和挂印,招兵西征,天師及碧峰助之,斬除妖孽,諸國入貢,鄭和建祠之事也。

    所述戰事,雜竊《西遊記》《封神傳》,而文詞不工,更增支蔓,特頗有裡巷傳說,如“五鬼鬧判”“五鼠鬧東京”故事,皆于此可考見,則亦其所長矣。

    五鼠事似脫胎于《西遊記》二心之争;五鬼事記外夷與明戰後,國殇在冥中受谳,多獲惡報,遂大哄,縱擊判官,其往複辯難之詞如下: ……五鬼道,“縱不是受私賣法,卻是查理不清。

    ”閻羅王道,“那一個查理不清?你說來我聽着。

    ”劈頭就是姜老星說道,“小的是金蓮象國一個總兵官,為國忘家,臣子之職,怎麼又說道我該送罰惡分司去?以此說來,卻不是錯為國家出力了麼?”崔判官道,“國家苦無大難,怎叫做為國家出力?”姜老星道,“南人寶船千号,戰将千員,雄兵百萬,勢如累卵之危,還說是國家苦無大難?” 崔判官道,“南人何曾滅人社稷,吞人土地,貪人财貨,怎見得勢如累卵之危?”姜老星道,“既是國勢不危,我怎肯殺人無厭?”判官道,“南人之來,不過一紙降書,便自足矣,他何曾威逼于人,都是你們偏然強戰,這不是殺人無厭麼?”咬海幹道,“判官大王差矣。

    我爪哇國五百名魚眼軍一刀兩段,三千名步卒煮做一鍋,這也是我們強戰麼?”判官道,“都是你們自取的。

    ”圓眼帖木兒說道,“我們一個人劈作四架,這也是我們強戰麼?”判官道,“也是你們自取的。

    ”盤龍三太子說道,“我舉刀自刎,豈不是他的威逼麼?”判官道,“也是你們自取的。

    ”百裡雁說道,“我們燒做一個柴頭鬼兒,豈不是他的威逼麼?” 判官道,“也是你們自取的。

    ”五個鬼一齊吆喝起來,說道,“你說甚麼自取,自古道‘殺人的償命,欠債的還錢’,他枉刀殺了我們,你怎麼替他們曲斷?”判官道,“我這裡執法無私,怎叫做曲斷?”五鬼說道,“既是執法無私,怎麼不斷他填還我們人命?”判官道,“不該填還你們!”五鬼說道,“但隻‘不該’兩個字,就是私弊。

    ” 這五個鬼人多口多,亂吆亂喝,嚷做一馱,鬧做一塊。

    判官看見他們來得兇,也沒奈何,隻得站起來喝聲道,“唗,甚麼人敢在這裡胡說!我有私,我這管筆可是容私的?” 五個鬼齊齊的走上前去,照手一搶,把管筆奪将下來,說道,“鐵筆無私。

    你這蜘蛛須兒紮的筆,牙齒縫裡都是私(絲),敢說得個不容私?”……(第九十回《靈曜府五鬼鬧判》) 《西遊補》十六回,天目山樵〔11〕序雲南潛作;南潛者,烏程董說出家後之法名也。

    說字若雨,生于萬曆庚申(一六二○),幼即穎悟,自願先誦《圓覺經》,次乃讀四書及五經,十歲能文,十三入泮,逮見中原流寇之亂,遂絕意進取。

    明亡,祝發于靈岩,名曰南潛,号月函,其他别字尚甚夥,三十餘年不履城市,惟友漁樵,世推為佛門尊宿,有《上堂晚參唱酬語錄》〔12〕(鈕琇《觚賸續編》之江抱陽生《甲申朝事小記》),及《豐草庵雜著》十種詩文集若幹卷。

    《西遊補》雲以入“三調芭蕉扇”之後,叙悟空化齋,為鲭魚精所迷,漸入夢境,拟尋秦始皇借驅山铎,驅火焰山,徘徊之間,進萬鏡樓,乃大颠倒,或見過去,或求未來,忽化美人,忽化閻羅,得虛空主人一呼,始離夢境,知鲭魚本與悟空同時出世,住于“幻部”,自号“青青世界”,一切境界,皆彼所造,而實無有,即“行者情”,故“悟通大道,必先空破情根,破情根必先走入情内,走入情内見得世界情根之虛,然後走出情外認得道根之實”(本書卷首《答問》)。

    其雲鲭魚精,雲青青世界,雲小月王者;即皆謂情矣。

    或以中有“殺青大将軍”“倒置曆日”諸語,因謂是鼎革之後,所寓微言,然全書實于譏彈明季世風之意多,于宗社之痛之迹少,因疑成書之日,尚當在明亡以前〔13〕,故但有邊事之憂,亦未入釋家之奧,主眼所在,僅如時流,謂行者有三個師父,一是祖師,二是唐僧,三是穆王(嶽飛):“湊成三教全身”(第九回)而已。

    惟其造事遣辭,則豐贍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處,時足驚人,間以徘諧,亦常俊絕,殊非同時作手所敢望也。

     行者(時化為虞美人與綠珠輩宴後辭出)即時現出原身,擡頭看看,原來正是女娲門前。

    行者大喜道,“我家的天,被小月王差一班踏空使者碎碎鑿開,昨日反拖罪名在我身上。

    ……聞得女娲久慣補天,我今日竟央女娲替我補好,方才哭上靈霄,洗個明白,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