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說(下)
關燈
小
中
大
機會甚妙。
” 走近門邊細細觀看,隻見兩扇黑漆門緊閉,門上貼一紙頭,寫着“二十日到軒轅家閑話,十日乃歸,有慢尊客,先此布罪”。
行者看罷,回頭就走,耳朵中隻聽得雞唱三聲,天已将明,走了數百萬裡,秦始皇隻是不見。
(第五回) 忽見一個黑人坐在高閣之上,行者笑道,“古人世界也有賊哩,滿面塗了烏煤在此示衆。
”走了幾步,又道,“不是逆賊。
原來倒是張飛廟。
”又想想道,“既是張飛廟,該帶一頂包巾。
……帶了皇帝帽,又是玄色面孔,此人決是大禹玄帝。
我便上前見他,讨些治妖斬魔秘訣,我也不消尋着秦始皇了。
”看看走到面前,隻見台下立一石竿,竿上插一首飛白旗,旗上寫六個紫色字: “先漢名士項羽。
” 行者看罷,大笑一場,道,“真個是‘事未來時休去想,想來到底不如心’。
老孫疑來疑去,……誰想一些不是,倒是我綠珠樓上的遙丈夫。
”當時又轉一念道,“哎喲,吾老孫專為尋秦始皇,替他借個驅山铎子,所以鑽入古人世界來,楚伯王在他後頭,如今已見了,他卻為何不見?我有一個道理:徑到台上見了項羽,把始皇消息問他,倒是個着腳信。
”行者即時跳起細看,隻見高閣之下,……坐着一個美人,耳朵邊隻聽得叫“虞美人虞美人”。
……行者登時把身子一搖,仍前變做美人模樣,竟上高閣,袖中取出一尺冰羅,不住的掩淚,單單露出半面,望着項羽,似怨似怒。
項羽大驚,慌忙跪下,行者背轉,項羽又飛趨跪在行者面前,叫“美人,可憐你枕席之人,聊開笑面”。
行者也不做聲;項羽無奈,隻得陪哭。
行者方才紅着桃花臉兒,指着項羽道,“頑賊!你為赫赫将軍,不能庇一女子,有何顔面坐此高台?”項羽隻是哭,也不敢答應。
行者微露不忍之态,用手扶起道,“常言道,‘男兒兩膝有黃金。
你今後不可亂跪!”…… (第六回) ※※※ 〔1〕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号退庵,清長樂(今屬福建)人,官至江蘇巡撫。
撰有《歸田瑣記》、《浪迹叢談》等。
《浪迹續談》,八卷,記述異聞逸事、名勝古迹,兼及戲劇小說。
〔2〕《六韬》相傳為周代呂尚撰。
《舊唐書·禮儀志》引《六韬》雲:“武王伐纣,雪深丈餘,五車二馬,行無轍迹,詣營求谒。
武王怪而問焉,太公對曰:‘此必五方之神,來受事耳。
’遂以其名召入,各以其職命焉。
既而克殷,風調雨順。
”《陰謀》,全名《太公陰謀書》,相傳亦為周代呂尚撰。
按《太平禦覽》十二有關“太公封神”的引文出自《金匮》,不是《陰謀》。
〔3〕許仲琳号鐘山逸叟,明應天府(今江蘇南京)人,生平不詳。
按明萬曆金阊舒載陽《封神演義》刻本(日本内閣文庫藏本)卷首李雲翔序雲:“舒仲甫自楚中重資購有锺伯敬先生批閱《封神》一冊,尚未竟其業,乃託餘終其事。
”然卷二首頁署“锺山逸叟許仲琳編輯”。
大概此書原撰者為許仲琳,改定評次者為李雲翔。
〔4〕《平妖傳》序張無咎于崇祯年間重訂《平妖傳》,所撰序文中說:“至《續三國志》、《封神演義》等,如病人呓語,一味胡談。
” 〔5〕這裡的“八神将,太公以來作之”一語,《史記·封禅書》原文作“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
此處系據梁章钜《歸田瑣記》卷七所引。
〔6〕《金匮》相傳為周代呂尚撰,古代兵書。
《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卷。
〔7〕李瀚唐末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仕後晉為翰林學士。
所撰《蒙求》,二卷,有宋徐子光集注。
妲己為狐精,不見徐子光注本。
〔8〕錢靜方别号泖東一蟹,近代青浦(今屬上海)人。
所撰《小說叢考》,一九一六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9〕羅懋登字登之,号二南裡人,明萬曆年間人。
〔10〕鄭和(1371—1435)本姓馬,小字三保,回族,明昆陽(今雲南晉甯)人。
宦官,從燕王起兵,賜姓鄭。
曾七次出國通使“西洋”,最遠曾航達非洲東岸和紅海海口。
王景宏,即王景弘,明宦官。
曾多次任鄭和副使,出使“西洋”。
〔11〕天目山樵張文虎(1808—1885),字孟彪,别号天目山樵,清南彙(今屬上海)人。
曾評述《儒林外史》。
〔12〕《上堂晚參唱酬語錄》(光緒烏程縣志》卷三十一著錄董說著作甚多,唯不及此書。
魯迅《小說舊聞鈔》錄抱陽生《甲申朝事小紀》作《上堂晚參唱酬語錄》,系董說出家後所撰。
下文《豐草庵雜著》十種,據《光緒烏程縣志》卷三十一載,十種為:《昭陽夢史》(一名《夢鄉志》)、《非煙香法》、《柳谷編》、《河圖卦闆》、《文字發》、《分野發》、《詩律表》、《漢铙歌發》、《樂緯》及《掃葉錄》。
又,近人劉承幹輯《吳興叢書》收有《豐草庵詩集》十一卷、《豐草庵文集》前集三卷、後集三卷、《寶雲詩集》七卷、《禅樂府》一卷。
〔13〕《西遊補》現存崇祯十四年(1641)嶷如居士序本,可證該書撰于明亡以前。
” 走近門邊細細觀看,隻見兩扇黑漆門緊閉,門上貼一紙頭,寫着“二十日到軒轅家閑話,十日乃歸,有慢尊客,先此布罪”。
行者看罷,回頭就走,耳朵中隻聽得雞唱三聲,天已将明,走了數百萬裡,秦始皇隻是不見。
(第五回) 忽見一個黑人坐在高閣之上,行者笑道,“古人世界也有賊哩,滿面塗了烏煤在此示衆。
”走了幾步,又道,“不是逆賊。
原來倒是張飛廟。
”又想想道,“既是張飛廟,該帶一頂包巾。
……帶了皇帝帽,又是玄色面孔,此人決是大禹玄帝。
我便上前見他,讨些治妖斬魔秘訣,我也不消尋着秦始皇了。
”看看走到面前,隻見台下立一石竿,竿上插一首飛白旗,旗上寫六個紫色字: “先漢名士項羽。
” 行者看罷,大笑一場,道,“真個是‘事未來時休去想,想來到底不如心’。
老孫疑來疑去,……誰想一些不是,倒是我綠珠樓上的遙丈夫。
”當時又轉一念道,“哎喲,吾老孫專為尋秦始皇,替他借個驅山铎子,所以鑽入古人世界來,楚伯王在他後頭,如今已見了,他卻為何不見?我有一個道理:徑到台上見了項羽,把始皇消息問他,倒是個着腳信。
”行者即時跳起細看,隻見高閣之下,……坐着一個美人,耳朵邊隻聽得叫“虞美人虞美人”。
……行者登時把身子一搖,仍前變做美人模樣,竟上高閣,袖中取出一尺冰羅,不住的掩淚,單單露出半面,望着項羽,似怨似怒。
項羽大驚,慌忙跪下,行者背轉,項羽又飛趨跪在行者面前,叫“美人,可憐你枕席之人,聊開笑面”。
行者也不做聲;項羽無奈,隻得陪哭。
行者方才紅着桃花臉兒,指着項羽道,“頑賊!你為赫赫将軍,不能庇一女子,有何顔面坐此高台?”項羽隻是哭,也不敢答應。
行者微露不忍之态,用手扶起道,“常言道,‘男兒兩膝有黃金。
你今後不可亂跪!”…… (第六回) ※※※ 〔1〕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号退庵,清長樂(今屬福建)人,官至江蘇巡撫。
撰有《歸田瑣記》、《浪迹叢談》等。
《浪迹續談》,八卷,記述異聞逸事、名勝古迹,兼及戲劇小說。
〔2〕《六韬》相傳為周代呂尚撰。
《舊唐書·禮儀志》引《六韬》雲:“武王伐纣,雪深丈餘,五車二馬,行無轍迹,詣營求谒。
武王怪而問焉,太公對曰:‘此必五方之神,來受事耳。
’遂以其名召入,各以其職命焉。
既而克殷,風調雨順。
”《陰謀》,全名《太公陰謀書》,相傳亦為周代呂尚撰。
按《太平禦覽》十二有關“太公封神”的引文出自《金匮》,不是《陰謀》。
〔3〕許仲琳号鐘山逸叟,明應天府(今江蘇南京)人,生平不詳。
按明萬曆金阊舒載陽《封神演義》刻本(日本内閣文庫藏本)卷首李雲翔序雲:“舒仲甫自楚中重資購有锺伯敬先生批閱《封神》一冊,尚未竟其業,乃託餘終其事。
”然卷二首頁署“锺山逸叟許仲琳編輯”。
大概此書原撰者為許仲琳,改定評次者為李雲翔。
〔4〕《平妖傳》序張無咎于崇祯年間重訂《平妖傳》,所撰序文中說:“至《續三國志》、《封神演義》等,如病人呓語,一味胡談。
” 〔5〕這裡的“八神将,太公以來作之”一語,《史記·封禅書》原文作“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
此處系據梁章钜《歸田瑣記》卷七所引。
〔6〕《金匮》相傳為周代呂尚撰,古代兵書。
《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卷。
〔7〕李瀚唐末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仕後晉為翰林學士。
所撰《蒙求》,二卷,有宋徐子光集注。
妲己為狐精,不見徐子光注本。
〔8〕錢靜方别号泖東一蟹,近代青浦(今屬上海)人。
所撰《小說叢考》,一九一六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9〕羅懋登字登之,号二南裡人,明萬曆年間人。
〔10〕鄭和(1371—1435)本姓馬,小字三保,回族,明昆陽(今雲南晉甯)人。
宦官,從燕王起兵,賜姓鄭。
曾七次出國通使“西洋”,最遠曾航達非洲東岸和紅海海口。
王景宏,即王景弘,明宦官。
曾多次任鄭和副使,出使“西洋”。
〔11〕天目山樵張文虎(1808—1885),字孟彪,别号天目山樵,清南彙(今屬上海)人。
曾評述《儒林外史》。
〔12〕《上堂晚參唱酬語錄》(光緒烏程縣志》卷三十一著錄董說著作甚多,唯不及此書。
魯迅《小說舊聞鈔》錄抱陽生《甲申朝事小紀》作《上堂晚參唱酬語錄》,系董說出家後所撰。
下文《豐草庵雜著》十種,據《光緒烏程縣志》卷三十一載,十種為:《昭陽夢史》(一名《夢鄉志》)、《非煙香法》、《柳谷編》、《河圖卦闆》、《文字發》、《分野發》、《詩律表》、《漢铙歌發》、《樂緯》及《掃葉錄》。
又,近人劉承幹輯《吳興叢書》收有《豐草庵詩集》十一卷、《豐草庵文集》前集三卷、後集三卷、《寶雲詩集》七卷、《禅樂府》一卷。
〔13〕《西遊補》現存崇祯十四年(1641)嶷如居士序本,可證該書撰于明亡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