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說(中)

關燈
〕,未見,《西遊補》所附雜記有雲,“《續西遊》摹拟逼真,失于拘滞,添出比丘靈虛,尤為蛇足”也。

     ※※※ 〔1〕關于《西遊記》一百回本與四十一回本先後問題,應是一百回本在前。

    魯迅一九三五年《〈中國小說史略〉》日本譯本序》中說: “鄭振铎教授又證明了《西遊記》中的《西遊記》是吳承恩《西遊記》的摘錄,而并非祖本,這是可以訂正拙著第十六篇的所說的,那精确的論文,就收錄在《痀偻集》裡”(參看《且介亭雜文二集》)。

    鄭文題為《西遊記的演化》。

     〔2〕邱處機(1148—1227)字通密,自号長春子,元栖霞(今屬山東)人。

    成吉思汗曾在中亞召見過他,封為國師,總領道教。

    卒後褒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撰有《攝生消息論》、《大丹直指》等。

     〔3〕李志常(1193—1256)字浩然,道号通玄大師。

    邱處機弟子,曾随邱谒成吉思汗,歸後就途中經曆撰成《長春真人西遊記》,二卷。

    此書收入《道藏》正乙部。

    《道藏》,道教經典總集。

    六朝時開始彙集道經,以後各代又續有增補。

    今通行之《道藏》為《正統道藏》(五三○五卷)和《萬曆續道藏》(一八○卷)。

     〔4〕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園,元仁壽(今屬四川)人,官至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

    撰有《道園學古錄》。

    清初汪象旭評刻《西遊證道書》,始将虞集所撰《長春真人西遊記序》置于卷首。

     〔5〕錢大昕(1728—1804)字辛楣,号竹汀,清嘉定(今屬上海)人,官至少詹事。

    撰有《二十二史考異》、《潛研堂文集》等。

    《潛研堂文集》卷二十九《跋〈長春真人西遊記〉》雲:“村俗小說有《唐三藏西遊演義》,乃明人所作。

    ” 〔6〕紀昀參看本書第二十二篇。

     〔7〕丁晏(1794—1875)字儉卿,清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官内閣中書。

    編有《熙志齋叢書》二十二種。

    所撰《石亭紀事續編》,一卷,彙錄涉及淮安的一些著作的序跋。

    該書《書〈西遊記〉後》一文雲:“及考吾郡康熙初舊志藝文書目,吳承恩下有《西遊記》一種。

    ” 阮葵生(1727—1789),字寶誠,号幪山,清山陽人,官刑部侍郎。

    所撰《茶餘客話》,三十卷,記清初典章制度及當時人物言行等。

    該書卷二十一雲:“按舊志稱射陽性敏多慧,為詩文下筆立成。

    複善諧谑,著雜記數種。

    惜未注雜記書名,惟《淮賢文目》載射陽撰《西遊記通俗演義》。

    ” 〔8〕吳玉搢(1698—1778)字藉五,号山夫,清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官鳳陽府訓導。

    曾參與纂修《山陽縣志》和《淮安府志》。

     所撰《山陽志遺》,四卷,記述縣志府志未載山陽諸事。

    該書卷四雲: “嘉靖中,吳貢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陽山人,吾淮才士也。

    ……考《西遊記》舊稱為證道書,謂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園有序,稱此書系其國初邱長春真人所撰。

    而郡志謂出先生手,天啟時去先生未遠,其言必有所本。

    意長春初有此記,至先生乃為之通俗演義,如《三國志》本陳壽,而演義則稱羅貫中也。

    書中多吾鄉方言,其山淮人手無疑。

    或雲有《後西遊記》,為射陽先生撰。

    ” 〔9〕邱正綱即邱度,号汝洪,清山陽(今江蘇淮安)人。

    吳承恩表孫,官至光祿寺卿。

    他所編《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卷首有陳文燭序。

    《續稿》未見。

     〔10〕《山陽者舊集》未見。

    吳玉搢《山陽志遺》卷四雲:“予初得一抄本,紙墨已渝敝,後陸續收得刻本四卷,并續集一卷,亦全。

     盡登其詩入《山陽耆舊集》。

    ” 〔11〕《山陽縣志》二十一卷,清同治間存保、何紹基等纂修。

     該書卷十二《人物志》二雲:“吳承恩字汝忠,号射陽山人,工書,嘉靖中歲貢生,官長興縣丞。

    英敏博洽,為世所推,一時金石之文,多出其手。

    家貧無子,遺稿多散失;邑人邱正綱收拾殘缺,分為四卷,刊布于世,太守陳文燭為之序,名曰《射陽存稿》,又《續稿》一卷,蓋存其什一雲。

    ”其卷十八《藝文志》雲:“吳承恩《射陽存稿》四卷,《續稿》一卷。

    ” 〔12〕陳士斌字允生,号悟一子,清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西遊真诠》,一百回,每回正文後有陳士斌的評述。

     〔13〕張書紳字南熏,清西河(今屬山西)人。

    按張書紳評本名《新說西遊記》。

    另有一種《通易西遊記正旨》,則出自清張含章之手。

     〔14〕劉一明号悟元子、素樸散人,清榆中(今甘肅蘭州)人。

     道士。

    《西遊原旨》,一百回,每回正文後有劉一明的評述。

     〔15〕《後西遊記》四十回,題“天花才子評點”,撰者不詳。

     康熙年間劉廷玑《在園雜志》已論及此書,當為明末清初時人所撰。

     〔16〕《續西遊記》一百回,題“繡像批評續西遊真诠”,卷首有真複居士序,撰者未詳。

    崇祯年間董說《西遊補》所附雜記已論及此書,當為明人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