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說(中)

關燈
又有一百回本《西遊記》,蓋出于四十一回本《西遊記傳》之後,〔1〕而今特盛行,且以為元初道士邱處機〔2〕作。

    處機固嘗西行,李志常記其事為《長春真人西遊記》,凡二卷,今尚存《道藏》中,〔3〕惟因同名,世遂以為一書;清初刻《西遊記》小說者,又取虞集〔4〕撰《長春真人西遊記》之序文冠其首,而不根之談乃愈不可拔也。

     然至清乾隆末,錢大昕跋《長春真人西遊記》〔6〕(《潛研堂文集》二十九)已雲小說《西遊演義》是明人作;紀昀〔6〕(《如是我聞》三)更因“其中祭賽國之錦衣衛,朱紫國之司禮監,滅法國之東城兵馬司,唐太宗之大學士翰林院中書科,皆同明制”,決為明人依托,惟尚不知作者為何人。

    而鄉邦文獻,尤為人所樂道,故是後山陽人如丁晏(《石亭記事續編》)阮葵生(《茶餘客話》)〔7〕等,已皆探索舊志,知《西遊記》之作者為吳承恩矣。

    吳玉搢(《山陽志遺》)〔8〕亦雲然,而尚疑是演邱處機書,猶羅貫中之演陳壽《三國志》者,當由未見二卷本,故其說如此;又謂“或雲有《後西遊記》,為射陽先生撰”,則第志俗說而已。

     吳承恩字汝忠,号射陽山人,性敏多慧,博極群書,複善諧劇,著雜記數種,名震一時,嘉靖甲辰歲貢生,後官長興縣丞,隆慶初歸山陽,萬曆初卒(約一五一○——一五八○)。

    雜記之一即《西遊記》(見《天啟淮安府志》一六及一九《光緒淮安府志》貢舉表),餘未詳。

    又能詩,其“詞微而顯,旨博而深”(陳文燭序語),為有明一代淮郡詩人之冠,而貧老乏嗣,遺稿多散佚,邱正綱收拾殘缺為《射陽存稿》四卷《續稿》一卷,〔9〕吳玉搢盡收入《山陽耆舊集》〔10〕中(《山陽志遺》四)。

    然同治間修《山陽縣志》〔11〕者,于《人物志》中去其“善諧劇著雜記”語,于《藝文志》又不列《西遊記》之目,于是吳氏之性行遂失真,而知《西遊記》之出于吳氏者亦愈少矣。

     《西遊記》全書次第,與楊志和作四十一回本殆相等。

    前七回為孫悟空得道至被降故事,當楊本之前九回;第八回記釋迦造經之事,與佛經言阿難結集不合;第九回記玄奘父母遇難及玄奘複仇之事,亦非事實,楊本皆無有,吳所加也。

    第十至十二回即魏征斬龍至玄奘應诏西行之事,當楊本之十至十三回;第十四回至九十九回則俱記入竺途中遇難之事,九者究也,物極于九,九九八十一,故有八十一難;而一百回以東返成真終。

     惟楊志和本雖大體已立,而文詞荒率,僅能成書;吳則通才,敏慧淹雅,其所取材,頗極廣泛,于《四遊記》中亦采《華光傳》及《真武傳》,于西遊故事亦采《西遊記雜劇》及《三藏取經詩話》(?),翻案挪移則用唐人傳奇(如《異聞集》《酉陽雜俎》等),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态,加以鋪張描寫,幾乎改觀,如灌口二郎之戰孫悟空,楊本僅有三百餘言,而此十倍之,先記二人各現“法象”,次則大聖化雀,化“大鹚老”,化魚,化水蛇,真君化雀鷹,化大海鶴,化魚鷹,化灰鶴,大聖複化為鸨,真君以其賤鳥,不屑相比,即現原身,用彈丸擊下之。

     ……那大聖趁着機會,滾下山崖,伏在那裡又變,變一座土地廟兒:大張着口,似個廟門;牙齒變作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櫺;隻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後面,變做一根旗杆。

    真君趕到崖下,不見打倒的鸨鳥,隻有一間小廟,急睜鳳眼,仔細看之,見旗杆立在後面,笑道,“是這猢狲了。

    他今又在那裡哄我。

    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杆豎在後面的。

    斷是這畜生弄諠。

    他若哄我進去,他便一口咬住。

    我怎肯進去?等我掣拳先搗窗櫺,後踢門扇。

    ”大聖聽得,……撲的一個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見。

    真君前前後後亂趕,……起在半空,見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鏡,與哪吒住立雲端。

    真君道,“天王,曾見那猴王麼?”天王道,“不曾上來,我這裡照着他哩。

    ” 真君把那賭變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說畢,卻道,“他變廟宇,正打處,就走了。

    ”李天王聞言,又把照妖鏡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子使了個隐身法,走出營圍,往你那灌江口去也。

    ”……卻說那大聖已至灌江口,搖身一變,變作二郎爺爺的模樣,按下雲頭,徑入廟裡。

    鬼判不能相認,一個個磕頭迎接。

    他坐在中間,點查香火:見李虎拜還的三牲,張龍許下的保福,趙甲求子的文書,錢丙告病的良願。

    正看處,有人報“又一個爺爺來了”。

    衆鬼判急急觀看,無不驚心。

     真君卻道,“有個甚麼齊天大聖,才來這裡否?”衆鬼判道,“不曾見甚麼大聖,隻有一個爺爺在裡面查點哩。

    ”真君撞進門;大聖見了,現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廟宇已姓孫了!”這真君即舉三尖兩刃神鋒,劈臉就砍。

    那猴王使個身法,讓過神鋒,掣出那繡花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趕到前,對面相還。

    兩個嚷嚷鬧鬧,打出廟門,半霧半雲,且行且戰,複打到花果山。

    慌得那四大天王等衆提防愈緊;這康張太尉等迎着真君,合心努力,把那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