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篇 元明傳來之講史(下)
關燈
小
中
大
尺蠖齋評釋《兩宋志傳)》〔25〕諸史事平話,清以來亦不絕,且或總攬全史(《二十四史通俗演義》)〔26〕,或訂補舊文(兩漢兩晉隋唐等),然大抵效《三國志演義》而不及,雖其上者,亦複拘牽史實,襲用陳言,故既拙于措辭,又頗憚于叙事,蔡奡《東周列國志讀法》〔27〕雲,“若說是正經書,卻畢竟是小說樣子,……但要說他是小說,他卻件件從經傳上來。
”本以美之,而講史之病亦在此。
至于叙一時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數人者,據《夢粱錄》(二十)講史條下雲,“有王六大夫,于鹹淳年間敷衍《複華篇》及《中興名将傳》,聽者紛紛。
”則亦當隸于講史。
《水浒傳》即其一,後出者尤夥。
較顯者有《皇明英烈傳》〔28〕一名《雲合奇蹤》,武定侯郭勳家所傳,記明開國武烈,而特揚其先祖郭英之功;後有《真英烈傳》〔29〕,則反其事而詈之。
有《宋武穆王演義》〔30〕,熊大本編,有《嶽王傳演義》〔31〕,餘應鳌編,又有《精忠全傳》〔32〕,鄒元标編,皆記宋嶽飛功績及冤獄;後有《說嶽全傳》〔33〕,則就其事而演之。
清有《女仙外史》〔34〕,作者呂熊(劉廷玑《在園雜志》雲),述青州唐賽兒之亂;有《梼杌閑評》〔35〕,無作者名,記魏忠賢客氏之惡。
其于武勇,則有叙唐之薛家(《征東征西全傳》)〔36〕,宋之楊家(《楊家将全傳》)及狄青輩(《五虎平西平南傳》)〔37〕者,文意并拙,然盛行于裡巷間。
其他托名故實,而借以騰謗報怨之作亦多,今不複道。
※※※ 〔1〕龔聖與(1222—約1304)名開,号翠岩,宋末元初淮陰(今屬江蘇)人。
《宋江三十六人贊》,是龔分别為宋江等三十六人所寫的一組四言詩,見宋周密《癸辛雜識讀集》。
〔2〕高如李嵩輩一說指高如、李嵩等宋元之際民間文人。
一說高如非人名,全句意謂一時高手如李嵩輩。
李嵩,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官三朝畫院待诏,以畫人物著稱。
〔3〕元雜劇取材于水浒故事的,今知有三十多種,現存者有高文秀《黑旋風雙獻功》、李文蔚《同樂院燕青博魚》、康進之《梁山泊黑旋風負荊》、無名氏《魯智深智賞黃花峪》等。
〔4〕陳泰字志同,号所安,元茶陵(今屬湖南)人,由翰林庶吉士改授龍南令。
撰有《所安遺集》。
〔5〕關于《水浒傳》編撰者,說法不一。
或曰羅貫中,王圻《續文獻通考》卷一七七:“《水浒傳》,羅貫著。
”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五:“錢塘羅貫中本者,編撰小說數十種,而《水浒傳》叙宋江等事,奸盜脫騙機械甚詳。
”郎瑛《七修類稿》卷上:“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本貫中所編。
”或曰施耐庵,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四十一:“元人武林施某所編《水浒傳》特為盛行。
”施某指施耐庵。
或曰施作羅編,明袁無涯原刊本《李卓吾評忠義水浒全傳》(一二○回,不分卷)題“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李贽《忠義水浒傳叙》亦雲: “施羅二公傳水浒。
”或曰施作羅續,參看本卷第151頁注〔16〕。
〔6〕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号栎園,明末清初祥符(今河南開封)人。
明崇祯時任監察禦史,入清任戶部右侍郎。
撰有《賴古堂集》、《因樹屋書影》等。
〔7〕燈花婆婆錢曾《也是園書目》詞話部分著錄《燈花婆婆》一篇,寫唐劉積中受到從燈花中跳出的白發老婦吵擾的故事。
原文已佚,《平妖傳》中略叙其事。
〔8〕《英雄譜》明崇祯間刻印。
每頁分上下兩欄,上為《忠義水浒傳》,下為《三國演義》。
〔9〕郭勳明濠州(治所今安徽鳳陽)人。
明開國功臣郭英之後,襲封武定侯。
〔10〕李贽(1527—1602)字卓吾,别号溫陵居士,明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
曾任雲南姚安知府。
所撰有《焚書》、《藏書》等,曾評點《水浒傳》。
〔11〕享保日本中禦門天皇的年号(1716—1736)。
寶曆,日本桃園天皇的年号(1751—1764)。
〔12〕楊定見字鳳裡,明麻城(今屬湖北)人。
他在《忠義水浒全書·小引》中說:“吾之事卓吾先生也,貌之承而心之委,無非卓吾先生者。
……自吾遊吳,訪陳無異使君,而得袁無涯氏。
……嗣是數過從語,語辄及卓老,求卓老遺言甚力,求卓老所批閱之遺書又甚力,無涯氏豈狂耶癖耶?吾探吾行笥,而卓吾先生所批定《忠義水浒傳》及《楊升庵集》二書與俱,挈以付之。
無涯欣然如獲至寶,願公諸世。
” 〔13〕袁無涯名叔度,明末蘇州人。
經營“書植堂”,刊行書籍。
〔14〕葉晝字文通,明無錫(今屬江蘇)人。
撰有《悅客編》等。
常假托名人評點諸書。
周亮工《因樹屋書影》指出:“當溫陵《焚、藏書》盛行時,坊間種種借溫陵之名以行者,如《四書第一評、第二評》、《水浒傳》、《琵琶》、《拜月》諸評,皆出文通手。
” 〔15〕百十七回本今所見《水浒》無百十七回本。
〔16〕關于
”本以美之,而講史之病亦在此。
至于叙一時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數人者,據《夢粱錄》(二十)講史條下雲,“有王六大夫,于鹹淳年間敷衍《複華篇》及《中興名将傳》,聽者紛紛。
”則亦當隸于講史。
《水浒傳》即其一,後出者尤夥。
較顯者有《皇明英烈傳》〔28〕一名《雲合奇蹤》,武定侯郭勳家所傳,記明開國武烈,而特揚其先祖郭英之功;後有《真英烈傳》〔29〕,則反其事而詈之。
有《宋武穆王演義》〔30〕,熊大本編,有《嶽王傳演義》〔31〕,餘應鳌編,又有《精忠全傳》〔32〕,鄒元标編,皆記宋嶽飛功績及冤獄;後有《說嶽全傳》〔33〕,則就其事而演之。
清有《女仙外史》〔34〕,作者呂熊(劉廷玑《在園雜志》雲),述青州唐賽兒之亂;有《梼杌閑評》〔35〕,無作者名,記魏忠賢客氏之惡。
其于武勇,則有叙唐之薛家(《征東征西全傳》)〔36〕,宋之楊家(《楊家将全傳》)及狄青輩(《五虎平西平南傳》)〔37〕者,文意并拙,然盛行于裡巷間。
其他托名故實,而借以騰謗報怨之作亦多,今不複道。
※※※ 〔1〕龔聖與(1222—約1304)名開,号翠岩,宋末元初淮陰(今屬江蘇)人。
《宋江三十六人贊》,是龔分别為宋江等三十六人所寫的一組四言詩,見宋周密《癸辛雜識讀集》。
〔2〕高如李嵩輩一說指高如、李嵩等宋元之際民間文人。
一說高如非人名,全句意謂一時高手如李嵩輩。
李嵩,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官三朝畫院待诏,以畫人物著稱。
〔3〕元雜劇取材于水浒故事的,今知有三十多種,現存者有高文秀《黑旋風雙獻功》、李文蔚《同樂院燕青博魚》、康進之《梁山泊黑旋風負荊》、無名氏《魯智深智賞黃花峪》等。
〔4〕陳泰字志同,号所安,元茶陵(今屬湖南)人,由翰林庶吉士改授龍南令。
撰有《所安遺集》。
〔5〕關于《水浒傳》編撰者,說法不一。
或曰羅貫中,王圻《續文獻通考》卷一七七:“《水浒傳》,羅貫著。
”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五:“錢塘羅貫中本者,編撰小說數十種,而《水浒傳》叙宋江等事,奸盜脫騙機械甚詳。
”郎瑛《七修類稿》卷上:“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本貫中所編。
”或曰施耐庵,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四十一:“元人武林施某所編《水浒傳》特為盛行。
”施某指施耐庵。
或曰施作羅編,明袁無涯原刊本《李卓吾評忠義水浒全傳》(一二○回,不分卷)題“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李贽《忠義水浒傳叙》亦雲: “施羅二公傳水浒。
”或曰施作羅續,參看本卷第151頁注〔16〕。
〔6〕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号栎園,明末清初祥符(今河南開封)人。
明崇祯時任監察禦史,入清任戶部右侍郎。
撰有《賴古堂集》、《因樹屋書影》等。
〔7〕燈花婆婆錢曾《也是園書目》詞話部分著錄《燈花婆婆》一篇,寫唐劉積中受到從燈花中跳出的白發老婦吵擾的故事。
原文已佚,《平妖傳》中略叙其事。
〔8〕《英雄譜》明崇祯間刻印。
每頁分上下兩欄,上為《忠義水浒傳》,下為《三國演義》。
〔9〕郭勳明濠州(治所今安徽鳳陽)人。
明開國功臣郭英之後,襲封武定侯。
〔10〕李贽(1527—1602)字卓吾,别号溫陵居士,明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
曾任雲南姚安知府。
所撰有《焚書》、《藏書》等,曾評點《水浒傳》。
〔11〕享保日本中禦門天皇的年号(1716—1736)。
寶曆,日本桃園天皇的年号(1751—1764)。
〔12〕楊定見字鳳裡,明麻城(今屬湖北)人。
他在《忠義水浒全書·小引》中說:“吾之事卓吾先生也,貌之承而心之委,無非卓吾先生者。
……自吾遊吳,訪陳無異使君,而得袁無涯氏。
……嗣是數過從語,語辄及卓老,求卓老遺言甚力,求卓老所批閱之遺書又甚力,無涯氏豈狂耶癖耶?吾探吾行笥,而卓吾先生所批定《忠義水浒傳》及《楊升庵集》二書與俱,挈以付之。
無涯欣然如獲至寶,願公諸世。
” 〔13〕袁無涯名叔度,明末蘇州人。
經營“書植堂”,刊行書籍。
〔14〕葉晝字文通,明無錫(今屬江蘇)人。
撰有《悅客編》等。
常假托名人評點諸書。
周亮工《因樹屋書影》指出:“當溫陵《焚、藏書》盛行時,坊間種種借溫陵之名以行者,如《四書第一評、第二評》、《水浒傳》、《琵琶》、《拜月》諸評,皆出文通手。
” 〔15〕百十七回本今所見《水浒》無百十七回本。
〔16〕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