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元明傳來之講史(上)
關燈
小
中
大
,面如重棗,聲似巨鐘,立于帳前。
紹問何人。
公孫瓒曰,“此劉玄德之弟關某也。
”紹回見居何職。
瓒曰,“跟随劉玄德充馬弓手。
”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衆諸侯無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
與我亂棒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廣學;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誅亦未遲。
”……關某曰,“如不勝,請斬我頭。
”操教酾熱酒一杯,與關某飲了上馬。
關某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出帳提刀,飛身上馬。
衆諸侯聽得寨外鼓聲大震,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
衆皆失驚,卻欲探聽。
鸾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其酒尚溫。
…… (第九回《曹操起兵伐董卓》) 又如曹操赤壁之敗,孔明知操命不當盡,乃故使羽扼華容道,俾得縱之,而又故以軍法相要,使立軍令狀而去,此叙孔明止見狡狯,而羽之氣概則凜然,與元刊本平話,相去遠矣: ……華容道上,三停人馬,一停落後,一停填了坑塹,一停跟随曹操過險峻,路稍平妥。
操回顧,止有三百餘騎随後,并無衣甲袍铠整齊者。
……又行不到數裡,操在馬上加鞭大笑。
衆将問丞相笑者何故。
操曰,“人皆言諸葛亮周瑜足智多謀,吾笑其無能為也。
今此一敗,吾自是欺敵之過,若使此處伏一旅之師,吾等皆束手受縛矣。
”言未畢,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列,當中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
操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觑,皆不能言。
操在人叢中曰,“既到此處,隻得決一死戰。
”衆将曰:“人縱然不怯,馬力乏矣:戰則必死。
”程昱曰:“某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淩弱,人有患難,必須救之,仁義播于天下。
丞相舊日有恩在彼處,何不親自告之,必脫此難矣。
”操從其說,即時縱馬向前,欠身與雲長曰:“将軍别來無恙?”雲長亦欠身答曰,“關某奉軍師将令,等候丞相多時。
”操曰,“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将軍以昔日之言為重。
”雲長答曰,“昔日關某雖蒙丞相厚恩,某曾解白馬之危以報之。
今日奉命,豈敢為私乎?”操曰,“五關斬将之時,還能記否?古之人大丈夫處世,必以信義為重;将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者乎?”雲長聞之,低首良久不語。
當時曹操引這件事,說猶未了,雲長是個義重如山之人,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雲長思起五關斬将放他之恩,如何不動心,于是把馬頭勒回,與衆軍曰,“四散擺開!”這個分明是放曹操的意。
操見雲長勒回馬,便和衆将一齊沖将過去,雲長回身時,前面衆将已自護送操過去了。
雲長大喝一聲,衆皆下馬,哭拜于地,雲長不忍殺之,正猶豫中,張遼縱馬至,雲長見了,亦動故舊之心,長歎一聲,并皆放之。
後來史官有詩曰: 徹膽長存義,終身思報恩,威風齊日月,名譽震乾坤,忠勇高三國,神謀陷七屯,至今千古下,軍旅拜英魂。
(第一百回《關雲長義釋曹操》) 弘治以後,刻本甚多,即以明代而論,今尚未能詳其凡幾種(詳見《小說月報》二十卷十号鄭振铎《三國志演義的演化》)。
迨清康熙時,茂苑毛宗崗字序始師金人瑞改《水浒傳》及《西廂記》成法,即舊本遍加改竄,自雲得古本,評刻之,亦稱“聖歎外書”〔9〕,而一切舊本乃不複行。
凡所改定,就其序例可見,約舉大端,則一曰改,如舊本第百五十九回《廢獻帝曹丕篡漢》本言曹後助兄斥獻帝,毛本則雲助漢而斥丕。
二曰增,如第百六十七回《先主夜走白帝城》本不涉孫夫人,毛本則雲“夫人在吳聞猇亭兵敗,訛傳先主死于軍中,遂驅兵至江邊,望西遙哭,投江而死”。
三曰削,如第二百五回《孔明火燒木栅寨》本有孔明燒司馬懿于上方谷時,欲并燒魏延,第二百三十四回《諸葛瞻大戰鄧艾》有艾贻書勸降,瞻覽畢狐疑,其子尚诘責之,乃決死戰,而毛本皆無有。
其餘小節,則一者整頓回目,二者修正文辭,三者削除論贊,四者增删瑣事,五者改換詩文而已。
《隋唐志傳》〔10〕原本未見,清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長洲褚人獲〔11〕有改訂本,易名《隋唐演義》,序有雲,“《隋唐志傳》創自羅氏,纂輯于林氏,可謂善矣。
然始于隋宮剪彩,則前多阙略,厥後補綴唐季一二事,又零星不聯屬,觀者猶有議焉。
”其概要可識矣。
《隋唐演義》計一百回,以隋主伐陳開篇,次為周禅于隋,隋亡于唐,武後稱尊,明皇幸蜀,楊妃缢于馬嵬,既複兩京,明皇退居西内,令道士求楊妃魂,得見張果,因知明皇楊妃為隋炀帝朱貴兒後身,而全書随畢。
凡隋唐間英雄,如秦瓊窦建德單雌信王伯當花木蘭等事迹,皆于前七十回中穿插出之。
其明皇楊妃再世姻緣故事,序言得之袁于令所藏《逸史》〔12〕,喜其新異,因以入書。
此他事狀,則多本正史紀傳,且益以唐宋雜說,如隋事則《大業拾遺記》《海山記》《迷樓記》《開河記》〔13〕,唐事則《隋唐嘉話》《明皇雜錄》《常侍
紹問何人。
公孫瓒曰,“此劉玄德之弟關某也。
”紹回見居何職。
瓒曰,“跟随劉玄德充馬弓手。
”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衆諸侯無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
與我亂棒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廣學;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誅亦未遲。
”……關某曰,“如不勝,請斬我頭。
”操教酾熱酒一杯,與關某飲了上馬。
關某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出帳提刀,飛身上馬。
衆諸侯聽得寨外鼓聲大震,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
衆皆失驚,卻欲探聽。
鸾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其酒尚溫。
…… (第九回《曹操起兵伐董卓》) 又如曹操赤壁之敗,孔明知操命不當盡,乃故使羽扼華容道,俾得縱之,而又故以軍法相要,使立軍令狀而去,此叙孔明止見狡狯,而羽之氣概則凜然,與元刊本平話,相去遠矣: ……華容道上,三停人馬,一停落後,一停填了坑塹,一停跟随曹操過險峻,路稍平妥。
操回顧,止有三百餘騎随後,并無衣甲袍铠整齊者。
……又行不到數裡,操在馬上加鞭大笑。
衆将問丞相笑者何故。
操曰,“人皆言諸葛亮周瑜足智多謀,吾笑其無能為也。
今此一敗,吾自是欺敵之過,若使此處伏一旅之師,吾等皆束手受縛矣。
”言未畢,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列,當中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
操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觑,皆不能言。
操在人叢中曰,“既到此處,隻得決一死戰。
”衆将曰:“人縱然不怯,馬力乏矣:戰則必死。
”程昱曰:“某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淩弱,人有患難,必須救之,仁義播于天下。
丞相舊日有恩在彼處,何不親自告之,必脫此難矣。
”操從其說,即時縱馬向前,欠身與雲長曰:“将軍别來無恙?”雲長亦欠身答曰,“關某奉軍師将令,等候丞相多時。
”操曰,“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将軍以昔日之言為重。
”雲長答曰,“昔日關某雖蒙丞相厚恩,某曾解白馬之危以報之。
今日奉命,豈敢為私乎?”操曰,“五關斬将之時,還能記否?古之人大丈夫處世,必以信義為重;将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者乎?”雲長聞之,低首良久不語。
當時曹操引這件事,說猶未了,雲長是個義重如山之人,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雲長思起五關斬将放他之恩,如何不動心,于是把馬頭勒回,與衆軍曰,“四散擺開!”這個分明是放曹操的意。
操見雲長勒回馬,便和衆将一齊沖将過去,雲長回身時,前面衆将已自護送操過去了。
雲長大喝一聲,衆皆下馬,哭拜于地,雲長不忍殺之,正猶豫中,張遼縱馬至,雲長見了,亦動故舊之心,長歎一聲,并皆放之。
後來史官有詩曰: 徹膽長存義,終身思報恩,威風齊日月,名譽震乾坤,忠勇高三國,神謀陷七屯,至今千古下,軍旅拜英魂。
(第一百回《關雲長義釋曹操》) 弘治以後,刻本甚多,即以明代而論,今尚未能詳其凡幾種(詳見《小說月報》二十卷十号鄭振铎《三國志演義的演化》)。
迨清康熙時,茂苑毛宗崗字序始師金人瑞改《水浒傳》及《西廂記》成法,即舊本遍加改竄,自雲得古本,評刻之,亦稱“聖歎外書”〔9〕,而一切舊本乃不複行。
凡所改定,就其序例可見,約舉大端,則一曰改,如舊本第百五十九回《廢獻帝曹丕篡漢》本言曹後助兄斥獻帝,毛本則雲助漢而斥丕。
二曰增,如第百六十七回《先主夜走白帝城》本不涉孫夫人,毛本則雲“夫人在吳聞猇亭兵敗,訛傳先主死于軍中,遂驅兵至江邊,望西遙哭,投江而死”。
三曰削,如第二百五回《孔明火燒木栅寨》本有孔明燒司馬懿于上方谷時,欲并燒魏延,第二百三十四回《諸葛瞻大戰鄧艾》有艾贻書勸降,瞻覽畢狐疑,其子尚诘責之,乃決死戰,而毛本皆無有。
其餘小節,則一者整頓回目,二者修正文辭,三者削除論贊,四者增删瑣事,五者改換詩文而已。
《隋唐志傳》〔10〕原本未見,清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長洲褚人獲〔11〕有改訂本,易名《隋唐演義》,序有雲,“《隋唐志傳》創自羅氏,纂輯于林氏,可謂善矣。
然始于隋宮剪彩,則前多阙略,厥後補綴唐季一二事,又零星不聯屬,觀者猶有議焉。
”其概要可識矣。
《隋唐演義》計一百回,以隋主伐陳開篇,次為周禅于隋,隋亡于唐,武後稱尊,明皇幸蜀,楊妃缢于馬嵬,既複兩京,明皇退居西内,令道士求楊妃魂,得見張果,因知明皇楊妃為隋炀帝朱貴兒後身,而全書随畢。
凡隋唐間英雄,如秦瓊窦建德單雌信王伯當花木蘭等事迹,皆于前七十回中穿插出之。
其明皇楊妃再世姻緣故事,序言得之袁于令所藏《逸史》〔12〕,喜其新異,因以入書。
此他事狀,則多本正史紀傳,且益以唐宋雜說,如隋事則《大業拾遺記》《海山記》《迷樓記》《開河記》〔13〕,唐事則《隋唐嘉話》《明皇雜錄》《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