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傳奇文

關燈
〕宋白字太素,宋大名(今屬河北)人,官至吏部尚書。

    曾參與編撰《太平廣記》、《文苑英華》。

     〔4〕《永樂大典》明永樂年間解缙等所輯類書。

    初名《文獻大成》,後更廣收各類圖書七八千種,輯成二二八七七卷,凡例、目錄六十卷,定名《永樂大典》。

    已散佚,今有影印出版的佚文七三○卷。

     〔5〕張君房參看本卷第79頁注〔23〕。

    他曾主持修校秘閣所藏道書,摘要編成《雲笈七籤》一二二卷。

    所撰《乘異記》,《宋史·藝文志》著錄三卷。

     〔6〕張師正字不疑,宋熙甯年間為辰州帥。

    所撰《括異志》,《宋史·藝文志》著錄十卷。

     〔7〕聶田生平不詳。

    《祖異志》,陶宗儀編《說郛》卷六有輯本,無卷數及撰人姓名。

    清陶珽重輯《說郛》卷一一八著錄《徂異記》一卷,題宋聶田撰。

     〔8〕秦再思生平不詳。

    所撰《洛中紀異》,《宋史·藝文志》著錄十卷。

     〔9〕畢仲詢宋元豐時為岚州推官。

    所撰《幕府燕閑錄》,《宋史·藝文志》著錄十卷。

     〔10〕郭彖字伯象,北宋和州曆陽(今安徽和縣)人。

    由進士曆官知興國軍。

    所撰《睽車志》,《宋史·藝文志》著錄一卷,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作五卷。

     〔11〕洪邁生卒年,據錢大昕《洪文敏公年譜》,洪邁生于一一二三年,死于一二○二年。

     〔12〕趙與旹(1172—1228)字行之,宋宗室,曾官麗水丞。

    所撰《賓退錄》,十卷。

     〔13〕《綠珠傳》《宋史·藝文志》著錄曾緻堯《廣中台記》八十卷,又《綠珠傳》一卷。

    但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等書則以為宋樂史撰。

    魯迅《唐宋傳奇集》曾輯錄。

     〔14〕《楊太真外傳》《宋史·藝文志》著錄《楊妃外傳》一卷,注雲“不作作者”。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指明“《楊妃外傳》一卷,直史館臨川樂史子正撰”。

    魯迅《唐宋傳奇集》曾輯錄。

     〔15〕《滕王外傳》、《李白外傳》、《許邁傳》,《宋史·藝文志》均著錄,各一卷。

    前二者題樂史撰,後者不題撰者。

     〔16〕勘磨司據《宋史·樂黃目傳》作“磨勘司”。

     〔17〕《太平寰宇記》北宋樂史編撰的地理總志,二百卷。

    成于太平興國年間,内容以叙述地區沿革為主,兼及風俗、人物、經濟、文化等。

     〔18〕秦醇北宋人。

    劉斧《青瑣高議》所收《趙飛燕别傳》署“谯川秦醇子複撰”,《溫泉記》署“亳州秦醇子履撰”。

    餘事不詳。

     〔19〕劉斧約宋仁宗、哲宗時人,《青瑣高議》卷首孫副樞序稱之為“劉斧秀才”。

    餘事不詳。

    《青瑣高議》,近人董康據士禮居寫本所刻,前後集各十卷,《别集》七卷。

     〔20〕《大業拾遺記》《宋史·藝文志》小說類著錄顔師古《隋遺錄》一卷,傳記類著錄顔師古《大業拾遺》一卷。

    關于《大業拾遺記》本文與跋撰者問題,魯迅《唐宋傳奇集·稗邊小綴》曾雲,此書“本文與跋,詞意荒率,似一手所為。

    而托之師古,其術與葛洪之《西京雜記》,謂鈔自劉歆之《漢書》遺稿者正等。

    然才識遠遜,故罅漏殊多,不待吹求,已知其僞。

    ” 〔21〕焚草之變據《隋書·宇文化及傳》載,宇文化及等發動兵變時,司馬德戡曾集兵城内舉火與城外相應,隋炀帝聞聲問是何事,裴虔通僞稱:“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

    ”炀帝信以為真,未加提防,遂被殺。

    史稱此次兵變為“焚草之變”。

     〔22〕韓偓(844—923)字緻堯(一作緻光),小字冬郎,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曾官翰林學士、中書舍人。

     〔23〕羅貫中及《隋唐志傳》,參看本書第十四篇。

     〔24〕褚人獲及《隋唐演義》,參看本書第十四篇及其注〔11〕。

     〔25〕朱遵度南唐青州(今屬山東)人。

    好藏書,有“朱萬卷”之稱,隐居不仕。

    撰有《群書麗藻目錄》等。

     〔26〕葉少蘊(1077—1148)名夢得,号石林居士,南宋吳縣(今屬江蘇)人,曾任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

    撰有《避暑錄話》、《石林詞》等。

     〔27〕曹邺字業之,一作邺之,唐桂州(治所今廣西桂林)人,曾任祠部郎中、洋州刺史。

    撰有《曹祠部集》。